看了本报关于“网瘾”的连续报道,刘老师越想越觉得心里不舒服,儿子八年来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一直以来,我都注重用理性、平和的态度教育孩子。可工作上遇到不顺心的事,还是会把气撒在他身上。久而久之,父子感情被伤害了,隔阂越来越深”。1个月前,刘老师开始给儿子写信,通过事例陈述网瘾的危害。“这种形式比较平等,孩子更容易接受。”虽然目前还未见成效,但令刘老师欣慰的是,儿子每封信都认真读过。
同刘老师一样,本报“网瘾”报道让一些家长开始反思自己固有教育孩子的方式,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成瘾当然不对,但家长与子女缺乏沟通与信任成为孩子造成“网瘾”的重要原因,“我们老是觉得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说的大多是错的。孩子对我们训斥的语气难以接受,说的明明对的也不听。最终,我们谁都说服不了谁……”这是佛山市一位家长的感慨。
“我没日没夜地工作,辛苦赚的钱全投资到儿子身上。可没想到,他居然那么不争气,天天逃课跟着一群狐朋狗友去网吧。还沾染了打架、抽烟的恶习。”秦先生对儿子期望甚高,长期在外地出差的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过问孩子测验考试的成绩,考得好就带出去吃鲍参翅肚,考砸了就棍棒侍候。“儿子很怕我,在家话都不敢多说。一个多月前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儿子因为去网吧,旷课过多,被停学了。我回家把他狠狠揍了一顿。儿子哭着说,我老在外面跑,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他。我当时真是惊呆了。没想到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
“网瘾成为这么严重的问题,学校也要反思。”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因为成绩差,一直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孩子受了冷落,自尊心受挫,不愿意上学了,天天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学校的处理方法就是警告,让孩子写检讨。他现在都写了一百多份检讨了,次次都保证不再逃课。这有用么?”
陈先生反映,对于问题学生,学校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多是警告和处分,治标不治本。他建议老师们接受儿童心理学培训。学校也可以开辟心理咨询室,让孩子们有个诉苦宣泄的地方。“我知道很多高校有心理咨询室,中学,甚至小学更应该有。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朋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