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昨日,万利驾校会展分校的9名学员参加了科目二的考试,7名学员顺利通过。这也是会展分校的学员,新规后第一次考试。通过考试的学员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牢记教练授课的内容,放松心态,就能顺利通关。
昨日,万利驾校会展分校的9名学员参加了科目二的考试,7名学员顺利通过。这也是会展分校的学员,新规后第一次考试。通过考试的学员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牢记教练授课的内容,放松心态,就能顺利通关。
万利驾校校长陈祖豪,多年来一直从事驾考的研究。他认为通过考试难度并不大。“驾考改革后总体上是简单了,但倒库和侧方停车,取消了杆的参照,增加了难度。”他说。
科目1的变化:
题目更实用题量增大了
陈祖豪校长介绍,改革后科目一的题目更加灵活多变,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以往的题目靠死记硬背,现在需要驾驶员在理解交规的同时,还能正确使用。另外一个主要变化就是,考试的备选题目由原来的700道,增加到了现在的1700道。
科目一的通关秘籍
1.选项中,包含自私的驾驶行为是错误的。
2.有快的含义的答案是错误的。(例如:加速、迅速、立即等)
3.有慢的含义的答案是正确的。(例如:减速、慢行、避让等)
4.任何自由、自主、自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5.平静的各种行为观点是正确的。
6.在选择题时,实在选择不出答案,根据题干的内容,去答案中找相同涵义的词汇,这个选项就是标准答案。
科目2的变化:
原来9项现在5项
倒库和侧方停车,取消了杆的参照,增加了难度。其他的考试内容难易程度没有太大变化。
陈校长对场地考试的总体建议是:1.上车后,必须先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好座椅和后视镜的位置。2.驾驶过程中,学会正确踩加速踏板(油门)。
科目二的通关秘籍
直角弯:车辆距离右侧边线30厘米。正常向前行驶。当车前机器盖与正前方边线重合时,将方向盘迅速向左打死。待机器盖中点接近路中心时,迅速回正方向盘。车辆驶出,顺利通过考试。
曲线行车:车辆要慢进快出,车定好位。遇左转弯时,靠右行驶,遇右转弯时居中。驶出通道,顺利通过考试。
倒库:倒库项目取消了杆的参照,库由原来的2个库变成了1个,相对大了,也省去了移库的步骤,降低了难度。在移库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左右两侧的后视镜。调整好座椅的位置。
左倒库要领:当右侧车边线与右后三角窗立框对齐时,右打死方向盘。左后视镜见到库底线,迅速回正,调整观察倒车;当左侧后视镜见前门把手与底线重合时,停车。
出库:车辆直行,当机器盖与迎车线(前端白线)重合时,迅速将方向盘左打死,直行,车正停车。此时不要调整方向盘。
右倒库要领:不要动方向,此时车辆的方向盘在左打死状态。起车、倒车,右车头观察,库右边线出现在右后视镜时,迅速回正方向。当右后视镜见前门把手与底线重合时,停车。
侧方停车:驾考改革后,侧方停车的场地发生了变化,原来立杆围出停车位,变成了地面条石和线组成的停车位。杆取消后,空间的参照物少了。在停车过程中,要求一步到位,中间不能停车打方向,这就增加了难度。
万利驾校会展分校教练长唐宜胜说,侧方停车没有固定参照点。要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调整点位,才能保证车辆准确进入车位。通过解析,驾驶员完成侧方停车,就是将车完成了一个“s型”入库。
唐教练长建议侧方停车的方法是:起车前行,与车库左边线保持30厘米内距离至停车位。挂倒档起车,通过右后视镜观察,向右平行看至车库左前角一点消失向右匀速打死方向,观察左后视镜,左侧后门把后与车库右后点成一线时,匀速向左打死方向入库,向前观察,车正停车。然后开左转向灯,挂1挡驶出停车位。
坡路定点起车:要求车辆距离右边线30厘米,且不能压线。在定位时,车辆要停在30厘米宽的标杆位处,定点要求,就是看车后视镜的根部,当后视镜根部,与停车位置重合时,车辆基本就会停在指定位置。
另外,唐教练长说,还有人以车内工具箱的角和停车线旁的杆为参照,当三点成一线时,停车即可。
科目3的变化:
增加安全文明驾驶内容
安全文明驾驶考试的题目为50道,90分及格。主要涉及的要点有:1.事故后的自救与急救,要求驾驶员掌握一些救护常识。2.恶劣条件下的驾驶,如雨天、大雾、泥泞道路,以及夜晚驾驶等。3.紧急情况下的处置。如:当遭遇行驶中爆胎等特殊情况的处置。
科目三的通关秘籍
1.车辆定位准,把安全留给自己。
2.能走加速加挡。
3.不能走减速减挡。
4.制动减速不行就停。
行车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在驾驶中,要切记定好车位。当你踩油门的脚,感觉已经处在道路中央时,你的车就行驶在路中间。路考时,掌握好增减挡的时机,避免高挡低速和低挡高速。避免这一情况的关键在于学员踩踏加速踏板用力的部位。正确的用力部位应该是膝关节与踝关节。另外,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摆正心态。
路考中,夜考对于学员来说难度较大。陈校长认为,夜考主要是考核学员对灯光的掌握。首先就是加强灯光的使用,明确灯光的意义。在白天鸣笛的地方,到了夜晚,就应该变化灯光,提示对方。最后,在考试中,不少学员忽略了灯光交替后,一定要调至近光灯的位置。本报记者姜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