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两会的结束,各项议案的人事调整也尘埃落定。2月28日,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决定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议案》作为本次大会的议案,由市人民政府向下一次人代会作出办理情况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该议案并非由哪一位或几位代表单独提出,而是将有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方面的12件议案合并而成。在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官方网站上,记者看到,市人大代表在本次人代会上共提出140条议案,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则有63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的占了后者将近20%的比例,受人大代表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卫生工作,究竟要如何提升水平以满足群众需求,与医护工作者、上级诊疗机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权责又如何分配?在医疗卫生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时,将这一问题作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年度议案”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但如果能闯出一条新路,将不仅为惠州民生增添客观的财富,也可以为其他区域提供宝贵的“惠州经验”。
1.人与物双重匮乏 基层医疗陷窘境
基层医疗缺什么?12件议案在这一点上相当一致:缺人、缺房屋、缺设备、缺技术、缺保障、缺病人。用一句话概括,维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的诸多要素,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当然,这并非惠州所独有,而是全国性普遍存在的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实际上,作为广东省首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惠州的行动的并不算晚。
2012年,惠州市政府印发《惠州市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在全市73间乡镇卫生院、19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享受财政补助的1095间村卫生站实行了“人、财、物”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然而,从目前看,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市卫计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惠州10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站一医”。在村卫生站工作的有资质的医生1732人,其中乡村医生1175人,执业(助理)医师557人,执业护士171人。令人担忧的是,2015年5月份,市人大牵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全市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仍有111人,未来几年内,部分边远地方的村卫生站将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
身为市人大代表的龙门县人民医院院长伍耀堂为了撰写人大议案,曾参与调研龙门县境内的5间乡镇卫生院,他发现无一例外都存在人员缺编的情况,沙迳镇卫生院等3间卫生院缺编达三分之一。还有一些卫生院连最简单的外科、妇产科手术也要往县级医院送,多种因素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整体倒退。
对这种倒退更加难以解决的是房屋和设施方面同样不足。
市人大代表王健华在议案中表示,大多数村卫生所是“农庭式”卫生所,一般都和生活区没有分开。由于个人承包的卫生所比例高和投入不足,不仅给预防工作带来困难,而且在医疗上也不太规范,有的对传染病病源不采取隔离措施,容易形成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