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生活历程中,不论是抚养、教育还是扶助、赡养,随着年龄的变换,搞好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是维护和增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并使这个家庭幸福美满,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长对未成年的子女忧心忡忡,甚至遇到一些难解之事变得束手无策。主要原因是作父母的缺乏对子女的了解,缺乏科学的家教方法。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作父母的对孩子放松正确的行为要求,自觉不自觉的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的行为,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逞强、缺乏自制能力。
2、过分的保护和干涉。有些父母不完全了解孩子们的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不了解他们希望自己能更多的探索世界的特征,限制孩子们的活动,使他们变得胆小、懦弱、害怕困难,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和意志力。
3、过度的包办与照顾。有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不肯放手让孩子锻炼,包揽了生活、学习、劳动的一切事情,使孩子们遇到困难,显得无能,养成了依赖的惰性。
4、过高的期望与要求。有些父母违背孩子的幼小心灵,按照自己的期望,提出过高的智育要求,造成孩子负担过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直接损害了儿女个性的健康发展。
天下父母,谁不喜爱自己的子女?特别是母爱尤浓。值得忧虑的是爱而不教,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为了子女的身心健康,父母应该慈爱而不溺爱,严教而不酷教。只有慈中有严,寓教于爱,爱的适度,严的有格,才能培养起子女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孩子才能对父母爱戴而又敬畏,这样父母的爱与儿女的敬,融洽协调,关系自然特别亲密。
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交知心朋友,能让孩子无拘无束地和父母谈心,共同处理家中事,不要怕有争议,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力争达到统一。做到有事大家干,有困难大家解决,做到共同分享家庭中的忧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