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彩虹的秘密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猜想能力和设计实验、推理能力。
2.使学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彩 虹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掌握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学生准备:
平面镜、三棱镜、纸屏、水槽、喷雾器、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1、谈话:
(1)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彩虹。
(2)这是什么?(彩虹)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方面观察。
(3)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彩虹的秘密ppt 《彩虹的秘密》](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123/1116060504114657493996.jpg)
2、讲述:雨过天晴,我们有时候会看到美丽的彩虹。那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课题:14、彩虹的秘密)
二、猜想假设。
通过观察图片你发现都在哪些地方能看到彩虹呢?请你猜测彩虹形成的条件
【猜测彩虹形成需要的条件:要有太阳光和水】
三、制定方案。
1、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交流实验方案,集体评议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教师参加讨论,帮助学生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师生达成共识,总结方案。
方案(一)把一面镜子斜放在水中,让镜子反射的光投射在对面纸屏上。
方案(二)利用三棱镜,让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并在三棱镜的后面放一个纸屏,让分解后的单色光照在上面。
方案(三)用喷雾器装满水,在背着阳光向天空连续喷水,其它几个同学在旁边仔细观察,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又会怎样?
四、实施探究。
1、教师演示三棱镜的使用。(出示三棱镜)这是三棱镜,它有三个棱,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让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教师参与。
3、教师提出要求:一是仔细观察现象;二是将看到的现象描绘出来;三是注意小组合作;四是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最多。
五、展示交流。
1、教师讲解: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一条彩带,这条彩带一共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教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将各组绘制的色谱一一进行展示对比,从中发现色谱的排列规律。
3、师生小结: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水滴和三棱镜都能够把阳光进行分解。雨过天晴,空中还有许多小水滴,阳光被这些小水滴分解成了七种色光,形成了彩虹。
六、应用创新。
1、应用彩虹的成因,解释现象。
(1)出示课件: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
(2)问:瀑布前的彩虹与喷泉上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瀑布前和喷泉上空弥散着许多小水滴,它们也会象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从而形成彩虹)
2、通过实验继续研究,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为什么?
(当天空中的小水滴慢慢蒸发了,天空中没有“三棱镜”了,所以,彩虹也就消失了)
板书设计:
14 、彩虹的秘密
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阳光小水滴:彩虹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