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的北部,有个今天不怎么为外界所了解的古城,泰宁古城,古色古香,孤独坐落在山水之间,俨然桃源之境,让我们有幸走进之后大觉诧异和惊叹。首先是历史悠久,此城宋朝年间人口就曾经达到14万之众,可见历史上泰宁城的繁盛。因此这里有着: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盛况。可惜今天的泰宁,全县不过12万多人,都不如宋朝年间人口多,繁盛亦不如初了。
泰宁当年能如此繁盛,是因为这里恰好是当年中原各官宦及大户向南、向福建迁移的中转地。这里距福州和江西的南昌距离差不多。因此许多后来的南下的客家人,都在这里过渡,就如同今天河南许昌的鄢陵县一样,许多南方的花卉想要移植到北方种植,往往先要在河南的鄢陵县过渡种植上两三年,然后才能适应北方的寒冷气候。或许那时的中原人向福建迁移,也需要在泰宁适应和歇息一段时间才好适应一样。因此,泰宁才有了繁盛和文化的传承,才有了众多状元和进士、举人的诞生。才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文化故里。其实朱熹的故里也据此不远。
如今泰宁城里,尚书第和状元街成为核心的保护区和县城的名片。尚书第是明朝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私宅,5个门5个院落,规模宏大,规制很高,成为如今的泰宁城里最有代表性的明朝建筑。不过我更为看重的,并不是这个保存和修葺完好的尚书第,恰恰是如今还住着老百姓,院墙和建筑已显得破旧和残败的古院落,我觉得那更有沧桑感。而且我经常胡乱想像,假如能用1种技术,能把这样的院落固化,我觉得比古建保护一律采取的“修旧如旧”要好许多。我常以为,所谓的“修旧如旧”,不过是自欺欺(wWw.aIhUaU.com]人,修完了,常常就成为一堆假古董了!
走出尚书第,穿过状元街,小巷的拐弯处,就是“红军街”的旧址。想当年,这里是中央二十一个苏区县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前后),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领导人曾经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作战。如今这条街上,依稀留存着当年红军的语录和标语。
今天的泰宁,建筑风格正在强化传统文化的特征,白墙灰瓦飞檐,属于1种徽派风格的建筑风格,在青山绿水的掩映和衬托下,很是清爽和有足够的文化韵味。我相信,泰宁的旅游会随着外界认知度的提高,随着寻访客家文化的旅程,带来足够的繁荣。
与三明市委宣传部章主任及泰宁县委宣传部张部长合影留念
状元街前的雕塑
泰宁红军街
红军街上的烈士墙
泰宁城河边的雕塑群
红军街,虽然显得残旧,但更真实
泰宁的状元街
尚书巷
李春烨的私宅尚书第
尚书第内的牌匾
尚书第内的厅堂
尚书第内的院落和天井
泰宁古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