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
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任何一个人走进图书馆的写作者,都会忍不住扪心自问:真的有再添一本书的必要吗?与其灾梨祸枣,不如不写环保。??
文坛令人生厌之处在于,你必须一本接一本地写下去。过去一个作家一部中短篇就可以吃一辈子,现在则要源源不断地写下去。如果一个作家几年不出版一部新书,就很可能被读者遗忘。似乎直到写出一本大失水准的新书,被读者宣判死刑,才能彻底解放出来。??
写作几乎是遥遥无期的劳役,写一本书一劳永逸,只是一个美好的梦。也许不写的唯一的资格只能是已经写的足够好和足够少。??
我知道,周围还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没有太高的眼界,也没有太多的才情,却每日笔耕不辍,像蜜蜂一样辛勤地劳作。扪心自问,前辈大师已有那么多不朽之作,我们这样“碎片化”的写作还有必要吗???
至少,对我们本人是必要的?我说过,我已习惯了坦露自己。《牛虻》中写道:“活着,有那么多的苦,却跟谁都不能说,跟死有什么两样呢?”在我看来,写作就像是在跟自己说话,更多的是一种内心需求。就像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哭出来或许就会好一些。??
那么,读者需要我们这样的写作吗?答案是既需要,也不需要——问题在于写什么?怎么写?商业时代,更需要的是真挚自然的写作者,而不需要扭捏作态和骚首弄姿,“装逼”者的嘴脸是令人生厌的。??
一位女性作家讲的故事: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的时候,她所在的地方,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三个姑娘,其中有两人是她和自己的妹妹。有位男青年主动留下来,把自己到手了的指标让给她们。当时,她们自然充满感激。时间久了,也就淡忘了——普遍的人性就是这样的。多年之后,她们在某个场合遇见那个男人,并没有认出对方;说起往事,她们竟然已经有很多年记不起来了……??
——故事虽然平淡,却很真实,它对人心的触动,是前辈大师的巨著也替代不了的。所以,如今这个时代,如果拿起笔,就请讲真话。否则,还是免开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