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游戏家教老师真名 家教,切莫忽视了“家族教育”
近年来,“寻根热”兴起,波及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不少家长带孩子回乡寻亲,重温家族历史,讲述家族故事,传递优良家风、家训。“寻根”的意义,一是如《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孩子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越能在挫折中应对压力。”二是让孩子了解家族先辈及宗亲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模式,认识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此外,通过“寻根活动”,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帮助孩子建立“家族归属感”与“家族荣誉感”,让孩子的自我形象扎根在厚重坚实的根基之上。
我带儿子故乡寻根
(余先生,34岁,金融投资公司经理)
我在武汉市长大。武汉市黄陂区大余湾是我父亲的老家。大余湾是一个余姓家族聚集的村子,建于明朝,在宋代曾出现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在明清时期,村子里诞生了100多位秀才、进士;近现代,则涌现出名流百余人,还有“一家四博士”“父子四留洋”的佳话。
读高中的时候,父亲每年都要带我回老家过年,寻访村落的光辉历史,激励我要好好读书、金榜题名。我考入大学时,老村长说:“能踏入高校的都是知识分子,古代人称之为秀才!你们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要卓越!”
我在北京参加工作,并且生下儿子余伟。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喜欢当众说话的小男孩。每遇到幼儿园的集体演出,余伟都会紧紧抱着我的大腿不肯上台。虽然他排练认真,平日里也演给我们看,但遇到生人多的场合就怯场。我们带他参加合唱团,鼓励他抛头露面,然而天生的性格因素让他很难突破。
看电视时,余伟目睹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火车站的视频,他不断追问:“打仗的时候,我在哪里呢?”我跟他简单讲述抗日的历史,他不依不饶地问:“我还没有出生,那你呢?那你的爸爸呢?你爸爸的爸爸呢?”
爷爷耐心地画一棵“家族大树”,将家族每一代人都贴上照片或画出来,分别注明他们的生日,已故的亲人还标上卒日(资料取自老家祠堂搜集复原的族谱)。爷爷简单地教他古代、近代、现代的概念。余伟看着“家族大树”,煞有介事地说:“哦,原来我也是这棵大树上的一个果子啊!”
随着年龄增长,余伟对死亡产生了兴趣,意识到人的寿命有限,却可以“上一代生下一代”。家人看古装类或抗战类的电视剧时,他对照“家族大树”问:“这是什么代啊?这个时候我还没出生,但是哪个祖先活着呢?”
余伟对先人们的职业也产生了好奇。比如我的太祖父是秀才,曾在上海滩做过洋人的买办。余伟问:“买办是什么呢?”我跟他解释:“买办就是职业经理人,就像爸爸这样做贸易工作。”余伟恍然大悟:“哇!我发现,大家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姑姑是服装设计师,跟做裁缝的太奶奶一样……”
余伟班上大多数小朋友只知道爸爸、爷爷的职业,对祖上的事情知之甚少,他们发现余伟竟然知道“太爷爷们”的职业时,非常羡慕。有小朋友甚至问余伟将来想干什么,余伟说:“我家太爷爷是经理,我爸是经理,将来我也做经理!”
前些年,我的老家成为旅游景区。破烂的村落得以修缮,建筑上的清代手绘彩色壁画也得以翻新。这几年的寒假,我们都带余伟回老家过年。春节时,县文化馆与村委会一起组织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族活动,不少家长千里迢迢带孩子来寻根。通过背家谱、猜字谜、写春联、包汤圆、体验私塾生活、诵读传统经典等活动,孩子们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体验到父辈、祖辈们的童年生活。他们对古代的秀才、状元及科举制度等产生了兴趣,为自己的祖根在闻名遐迩的“秀才村”而倍感骄傲!
与本地小孩玩耍的过程中,余伟惊讶地发现:某某一年只能见一次爸爸妈妈,好可怜啊!某某会爬树,太厉害了!某某只有几个玩具,跟他比起来我的玩具好多啊!某某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经过这样的生活体验,余伟懂得了感恩,对留守儿童们顿生怜悯;他也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比小地方的儿童见识更广、本领更大。
回到北京之后,在每次的集体表演中,他仍会因害羞而挣扎和怯场。我就鼓励他:“爸爸小时候也怕羞,但想到家族中有那么多了不起的人,我就有了力量!你也一定可以!”
我们引导他渐渐知道:无论是祖上的秀才们,还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群体”,都肩负着传递知识的责任,必须要锻炼出好口才。所以,他愿意突破自己,在演出和公开讲话方面变得越来越活跃!
“寻根”帮助余伟知道: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一个“秀才群体”――这个知书达理、尊师重道的群体,会源源不断地给予他自信、归属感以及向上的力量。
为孩子解开“离婚遗传”之惑
(周女士,34�q,自主创业者)
生下女儿丹丹半年之后,我发现丈夫出轨。我们很快离婚,前夫出国定居后成立新的家庭。工作极其忙碌的他,除了支付赡养费之外很少顾及女儿。
渐渐长大之后,丹丹觉得自己是一个“没爸的小孩”。她早熟、懂事,思考许多不属于她年龄阶段的问题。
5岁的时候,丹丹惊讶地发现她外婆也是单亲母亲。我父亲年轻时是下放的上海知青,当年为返沪而与我母亲离婚。他回到上海之后一直很关心照顾我们,对我们的父爱没有改变。他重新成立家庭,但我母亲一直单身,抚养我跟妹妹长大成人。
丹丹问我:“我和你一样,都没有爸爸。那我长大之后,我生的小孩会不会也没爸爸呢?”
我被她这个问题吓了一跳!我做梦也想不到学龄前的女儿会问出这么深奥的问题。可想想也不奇怪,丹丹喜欢读《十万个为什么》;她在观看《生命的奥秘》等纪录片的过程中,了解到“遗传”等概念。这种模糊的“遗传观”,让她思考着一代代人繁衍生息的问题。
我没有立刻回答丹丹,而是思考着最佳的回答方式。恰好那段时间我观看了电影《茉莉花开》。这部电影讲述了“外婆――妈妈――女儿”命运遗传的悲情故事。电影讲述了社会的变化带给单亲妈妈的不同际遇。家族中虽然会遗传某种性格,甚至是某种命运际遇,但是,每个妈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应对各自家庭面临的困境。下一代在传承上一代创伤的同时,也学会了应对创伤并拥有了相应的勇气。 我带领丹丹从更多元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丹丹经常住在我妹妹家,非常羡慕我妹妹幸福的家庭生活。我告诉她:“我跟你姨妈是一个爸爸妈妈生的,你姨妈没有离婚,这就说明不是所有离婚家庭的小孩都会遗传离婚。”丹丹在舞蹈班参加演出需要爸爸出席时,我妹夫就会扮演爸爸的角色给她送花,为她加油助威。
我告诉她,许多单亲家庭的小孩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精英,拥有很幸福稳定的婚姻。比如她的某位老师、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有我的某个亲戚,他们从小都失去了爸爸,长大后却是好爸爸。
趁着暑假,我带丹丹去我父亲的家庭做客。父亲和继母对我们非常客气,父亲对这个外孙女呵护备至。在体验这种外祖父之爱时,我传递给丹丹一个理念:“离婚,不意味着小孩失去爱。我爸爸对我的爱,跟你爸爸对你的爱都是百分之一百的!”
我也为这事跟前夫积极沟通,他通过越洋电话、视频聊天、寄礼物等方式更多表达对丹丹的爱。父亲的鼓励与肯定,让丹丹变得更自信。她以前会发誓说:“我长大了不要结婚!”但是爸爸的关爱让她改变了想法。她7岁生日的时候,穿着爸爸寄来的公主裙,对着镜子臭美了半天。外婆逗她说:“这裙子穿起来好像新娘子啊!”丹丹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我将来要结婚!因为我喜欢穿婚纱!”
对于丹丹最感兴趣的“遗传问题”,我引导丹丹发掘我们家族中“好的遗传”。比如:我遗传母亲的酒窝,丹丹脸上的酒窝也是她最引以为傲的优点!我遗传母亲的吃苦耐劳,我们母女在离婚后都过着比婚内还殷实富足的生活!再比如:丹丹的爸爸出自书香门第,爷爷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太爷爷还曾留洋海外。丹丹也遗传了他们爱读书、善思考的优点。
丹丹常会羡慕别人:“唉,人家爸爸怎样怎样……”“别人一家怎样……”甚至悄悄落泪,我都真诚地分享自己小时候也会想爸爸的经历。有时候,我也陪着她掉眼泪,互相安慰。看到妈妈和阿姨也会想爸爸,也会怨恨、讨厌,甚至“恨爸爸恨得牙痒痒”,丹丹逐渐能够接受自己这样的情绪了。我们既不打压她的负面情绪,又不轻描淡写地把事情敷衍过去。我们告诉她自己当初是如何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努力地去学习”“更珍惜亲情、孝顺妈妈”等方面来的。
身在单亲家庭,我有很多压力与困惑,丹丹也有自哀自怜的时候。但是,我们一起正视“家族归属感”的问题,在“寻根”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我、接纳现实。我一度不愿意饶恕前夫,不想让丹丹跟她爷爷奶奶太亲近,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饶恕别人、释放自己”,从而快乐自由起来。丹丹读小学之前,我为“要不要改姓”的问题征求过她的意见。她说:“我跟爸爸爷爷姓,挺好的!”我尊重她的意见。我与前夫的父母保持着不错的关系。爷爷奶奶给丹丹经济支持,经常带她去各地旅游玩耍,鼓励她跟他们亲戚的孙辈成为朋友。丹丹虽没有爸爸,但并没有丧失大家族“名正言顺”的归属感。
借助寻根培养孩子的“代际自我”
(周教授,儿童心理专家)
“代际自我”,就是把自我放置于家族历史之中,公允积极地看待自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经过对大量儿童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孩子们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就越强,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能够更成功。”
杜克博士幽默地说:“对于家庭历史知道得比较多的孩子,适应能力更强,更能够承受压力――极端一点来说,知道自己的祖母在哪里上学,有助于孩子克服小到膝盖擦伤,大到恐怖袭击等困难!”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家族归属感与荣誉感”的培养要等孩子上学以后,有了一定社会阅历才能进行。事实上,包括犹太人在内的许多民族,都从3岁开始带孩子学习族谱,研读民族经典,通过各种“寻根活动”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族,以及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甚至使命。
我们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家族教育呢?
首先,采用健康的家族叙事法,鼓励孩子接�|大家族中的其他成员。
老人都喜欢讲述家族故事。很多人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样采用“一代不如一代”的叙事法。比如:“你太爷爷多会赚钱,到你爷爷这一代就啥都没了……”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阴暗悲观的种子。
恰当的方法是采用“有起有落的叙事方法”――告诉孩子说:“虽然咱们家遭到过挫折,遇到过战争等不可抗拒的破坏,但是我们非常团结。你可以靠着不懈努力,成为我们家族最优秀的一个!”
如果孩子熟悉的人只有直系亲属,就仿佛生活在一座孤岛上。他们可参考借鉴的样本太少,容易产生对世界认识的偏差。但如果一个孩子跟足够多的人有深度的交流,就会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会更加宽容、自信,内心会更丰盈。
第一个案例中的余伟小朋友,通过家乡的寻根活动而走出大都市的小家庭,深入了解到其他同龄人的生活。通过比较,他学会了感恩,也相信家族的血液中流淌着“秀才”的基因,这种积极改变,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积极的“代际效应”,这有助于孩子克服恐惧,尝试突破自己。
其次,在集体活动中寻找家族优势,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回忆、提炼、重述家族中正能量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家族英雄绝地重生、创业者白手起家的故事,会让孩子在遇到挫折与挑战时感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联想到祖先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并勇敢地克服了困难,孩子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更易获得人生的成功。
具有传统意义的节假日、逝去亲人的祭日或葬礼、大型家族聚会、春节时的走亲访友等活动,都带有家族寻根的性质。当然,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并没有详尽的家谱与修缮的祠堂,家长可以立足当下,善用节假日、家族聚会等机会,慢慢地形成自己家的“家族传统”,并让这种传统进入孩子的记忆,成为家史及家风的组成部分。等将来孩子长大了,会继承这些传统,有益于他们的家庭建设。
再次,正确看待家庭的“代际创伤”,进行自我疗愈,并将自己的积极经验传递给孩子。
孩子成长到一个年龄阶段,就会对“不可知的宿命论”产生兴趣。一方面他们无奈于自己的弱小与知识的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发现很多东西是可以遗传的。就像案例中的丹丹一样,她害怕自己会遗传外婆与妈妈“离婚”的经历,害怕自己的小孩也成为没有爸爸的人。丹丹妈妈的豁达与睿智,令人钦佩。她虽然离异,却没有割裂女儿与前夫一家的关系。她努力创造、提炼和重述家族正能量的故事,诚恳地营造并传递给女儿良好的代际关系。所以,丹丹的适应能力更强,拥有很强的家族归属感与荣誉感。这非常值得单亲家长们借鉴!
〔编辑:冯士军〕
更多阅读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教案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的目的:1、认识不快乐的心情会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2、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不快乐的时候找到快乐。重点:认清不快乐的心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难点: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寻找到快乐。教学准备:学生调查表教学过
有趣的“含沙射影”游戏 含沙射影游戏搞笑词汇
有趣的“含沙射影”游戏“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我……我肚子都痛了!”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我们在进行含沙射影的游戏。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一、主持人请三到四名参与者上台回答问题。二、被询问者蒙上双眼,背对黑板站立。三
屠宰厂故事3杀猪的游戏 嫖老师的黎明杀猪故事
有一天,本禅作为猪中的精英,选为代表会见屠宰厂重要领导,本禅精心准备了很多问题,想问下关于屠宰厂的运作原理,毕竟为了这次会见本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能见到这么智慧的领导,那是本禅的荣幸,也许人家一席话,需要我自己想几百年。领导说:自从
童言无忌!幼儿园爆笑语录 幼儿园童言无忌怎么写
1、那天我在宿舍听广播,听到一个很小的女孩子给她的妈妈点歌,她说她的妈妈很辛苦,星期天也不能休息,要到书店买好多习题集给她做,于是她就想为她的妈妈点一首歌。主持人一听,感动的说"多懂事的孩子啊。请问你想为你的妈妈点什么歌?" 小女孩
森田芳光——独立时代的影像先锋 森田芳光 其后
今年岁末名导森田芳光因急性肝功能不全在东京某病院去世,起日本影坛震动,众多影星纷纷而来吊唁,北川景子痛哭流涕,追忆恩师的提携与厚待,男主演役所广司深表感激,赞叹森田导演的独创精神。最初在《失乐园》开拍时因为与角色有年龄差距“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