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顿河、齐门河,南接干将河,北通外城河。清“三横四直图”之第三直河,有桥19座。
顾家桥 又名过驾桥。位于临顿路南端,跨临顿河。宋《平江图》著录。民国《吴县志》载:“在临顿里,《吴地记》:汉顾悌仕为虎头将军,父亡五日,绝浆而死,郡人感之造桥。宋庆元二年(1196)重建,嘉靖间张沖再建。”又传,清帝乾隆在此过驾,故更名为过驾桥。初建于汉代,原系拱桥,198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1994年改筑干将东路时加宽。近年重修。
大郎桥 又名太郎桥,宋《平江图》著录。位于顾家桥北,临顿河小太平巷。宋庆历二年(1042)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建,1982年11月修建为石板桥,花岗石栏杆,单孔。
青龙桥 位于颜家巷东端。民国《吴县志》载:“青龙桥,在大郎桥北。明嘉靖间推官张滂建。”原系石拱桥。1982年11月重建为石板平桥,花岗石栏杆。近年重修。
落瓜桥 位于蔡汇河头东端,跨临顿河。《宋平江城坊考》记:“顾周桥,今落瓜桥。”民国《吴县志》载:“落瓜桥浜,顾周桥。俗名落瓜,相传朱买臣微时,尝落瓜于此。窑基即其所卧之废窑也。”一说为宋宰相吕蒙正未遇时,曾落瓜于河内,故名。又有双板桥,在蔡汇河头旁,明代建,连接小太平巷,桥为南北向,仅石板3块。清宣统三年(1911)前,河桥均已不存。现桥系1982年仿古新建为花岗石单孔拱桥。桥改架于临顿河上,为东西向。碧凤坊桥 西连碧凤坊东接临顿路,近年新建。
醋坊桥 位于观前街东端,跨临顿河。宋官立醋坊于此,因以名桥。《吴门表隐》载:“宋治平二年(1065),道士方希辨、孔应期募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僧智净捐募重建。明天启四年(1624),里绅郭忠宁、申绍芳、顾顼捐修。国朝乾隆元年(1736),里人重建,道光五年(1825)潘师升、曹元潜、江元荣、潘筠霄等再建。”又载:“醋坊桥洞碑有‘大乘陀僧智净募缘到施主钱米,并自己衣资,重建造醋坊桥,至正丁亥年(1347)月日立’正书三十二字。”“醋坊桥西节孝坊为郭继昌妻王氏立。”1982年再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两旁花岗石雕刻栏杆。1999年重修。 徐贵子桥 位于醋坊桥北,土圣巷东端。唐《吴地记》及《姑苏志》著录为徐贵子桥。宋《平江图》中名徐鬼桥。民国《吴县志》载:“徐贵子桥,清道光元年(1821)重修。”光绪二年(1876)又重建。1985年改建为石拱桥,单孔,宽3.2米,长8.9米。桥附近旧有学道书院。《宋平江城坊考》写作徐鬼桥,并引录明卢熊《志》:“学道书院,祠吴公言偃,在府城东北隅,今长洲县学之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集贤学士阎公復,浙西廉访使徐公琰,在吴议更爽垲山。长郡人祖宗震、金德修共买徐贵子桥高氏园第改创,奉安圣贤遗像,即今书院也。”
菉葭桥 近年新建。
忠善桥 位于史家巷东口,俗称青石桥。宋《平江图》中名南新桥,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重修。明代名曹胡徐桥。原曹胡徐巷旁有众善桥,清初河桥均废。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名忠善桥。1978年苏州刺绣厂出资拓宽,可通卡车。1980年加固重修,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3.2米,长6.7米。1999年9月重建,水泥桥面,花岗石栏杆。
西花桥 位于西花桥巷东端。宋《平江图》著录,称花桥。跨临顿河。1962年改建为石条平桥,砖砌栏杆,宽3.15米,长6.1米。民国《吴县志》载:“花桥,在南新桥北,唐白居易诗‘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即此。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明清时期,有大批花缎工每天在此待雇。原桥西北侧设有“上天五庙”,俗称“猛将堂”。解放前夕庙宇拆除。桥西侧青石栏杆上刻有浮雕图案花纹,今南首沿河,石条尚有石刻花纹可寻。1999年12月重建,花岗石栏杆,水泥路面。
白塔子桥 又名西白塔子桥。位于白塔西路东端,跨临顿河。宋《平江图》中名东章家桥。清代更名。民国《吴县志》载:“白塔子桥,在花桥北,旧名东章家桥。嘉庆二十年(1815)重修,光绪乙巳(1905)春又重建。”1958年加固。1959年重修。1962年又重修为钢筋混凝土板梁平桥,宽17.45米,长5.1米,单孔,跨度3.8米。1999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花岗石栏杆。 吴衙桥(现桥栏刻四院东门桥) 位于善耕桥南,又名新造桥,跨临顿河。1978年6月建,1981年10月定今名。水泥平桥,长6米,宽4.7米。1999年9月重建,建筑单位刻名为“四院东门桥”。桥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花岗石栏杆。 善耕桥 位于谢衙前东端,跨临顿河。宋《平江图》著录称灵鹫寺东桥。明代称仁寿桥,清代名善耕桥。民国《吴县志》载:“善耕桥,在白塔子桥北。清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1967年加固重修,为条石平桥,宽3.5米,长6米。1999年9月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花岗石栏杆。 任蒋桥(又名鹫寺桥) 位于跨塘桥南,蒋庙前东口,跨临顿河。宋《平江图》著录。民国《吴县志》载:“任蒋桥在善耕桥北,宋嘉定四年(1211)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重修。”光绪年间再修,为石板平桥,宽2.9米,长4.8米。1999年12月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花岗石栏杆。 跨塘桥 位于齐门路南口,东、西北街交界处,跨齐门河。宋《平江图》刻录。1957年加固整修,1961年扩建。原木板桥面,现为中石拱加钢筋混凝土水泥板,两侧钢筋水泥T梁,铁栏杆;桥面宽11.45米,长9米,单孔,跨度6.7米。民国《吴县志》载:“定跨桥俗名跨塘桥。”宋《平江图》中两桥并载,地址各异。民国《吴县志》载有误。见“定跨桥”条。 福星桥 又名星桥。位于齐门路中段,堵带桥南。宋《平江图》中名北新桥,民国《吴县志》载:“新街桥,俗名新桥。在北仙桥南。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解放后讹为今名。原为石级桥。1986年9月修复。现为条石平桥。 堵带桥 位于齐门下塘星桥巷东端,跨齐门河。建于明代,名赌赛桥,清代讹为今名。民国《吴县志》载:“北仙桥,俗名肚带桥。在齐门内。”民国23年(1934)12月改建。原石级桥,现为石平桥。 平齐路桥 又名大宁桥,位于平齐路东端。原系水城门,跨临顿河。1968年建。1978年重建,钢筋混凝土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