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权力工具还是历史动力?

“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权力工具,还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100场战争,背后那些沉默不语,应当得到人们深深地思考和体会……



1、阪泉之战(约前2700年—前2500年)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

2、涿鹿之战(约前2700年—前2500年)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的一场大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3、鸣条之战(约前1600年)

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商朝。

4、牧野之战(约前1130—前1018年)

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覆亡。

5、繻葛之战(前707年)

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6、长勺之战(前684年)

春秋时期鲁国以弱胜强齐的战例,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7、晋灭虞、虢之战(前658年)

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作战。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假途伐虢、唇亡齿寒成为启示。

8、泓水之战(前643年)

楚国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大败宋国,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宋国在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9、晋楚争霸

从城濮之战(前632年)经邲之战(前597年)到鄢陵之战(前575年),春秋经历了晋楚两强称霸的时期。鄢陵之战是晋楚争霸战争中最后一次主力军队的会战,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走向颓势。

10、秦晋争霸

秦晋先后经历崤之战(前627年)和麻隧之战(前578年)等,秦国占不到便宜,转而向西发展。因秦晋联盟破裂,晋长期致力于对秦作战,致使楚得以乘机扩展疆域,增强实力,发展到“问鼎中原”,晋均无法集中力量与之决战,因而始终未能实现其独霸中原的企图。



11、吴楚争霸

从鸡父之战(前519年)到柏举之战(前506年),在伍子胥、孙子的协助下,吴国击败强楚实现霸业。

12、吴越争霸

越国灭掉吴国。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养精蓄锐,并听取谋臣文种、范蠡之言,主要靠谋略制胜;亲齐、结晋、联楚的外交策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春秋末期的战争,已发展为智战。

13、晋阳之战(前455年)

晋国四大卿族中,晋国赵氏军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与智氏、韩氏、魏氏联军进行的城邑攻守战,奠定了韩、魏、赵“三家分晋”的局面。

14、魏齐战争(前353年—前342年)

桂陵之战(前353年)齐国成功实施“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前342年)齐军采孙膑之计大败魏军。这两场战争对于结束魏国在中原地区的霸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战国整个战略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5、济西之战(前284年)、即墨之战(前279年)

乐毅统帅盟军几乎灭了齐国,田单取得即墨防守战的胜利才使齐国幸而复国。

16、长平之战(前260年)

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战败,秦军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17、赵破匈奴(前244年)

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18、秦灭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水淹大梁灭魏,前224年大将王翦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从此统一中国。

19、巨鹿之战(前207年)

项羽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获得完全胜利,从此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0、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21、井陉之战(前204年)

汉军统帅韩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消灭赵国,表现出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是韩信战例中的代表作。

22、白登之围(前200年)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23、睢阳阻击战(前154年)

周亚夫击败吴楚联军平定“七国之乱”的主要战斗。

24、汉武帝反击匈奴(前129年—前85年)

大将卫青取得河南、漠南之战胜利,霍去病凯旋河西之战,漠北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25、赵充国平西羌之战(前61年)

汉后将军赵充国平定西羌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赵充国创立屯田制,招抚与打击相结合的策略取得成功。

26、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前36年)

此战,陈汤抓住有利时机,矫制发兵击灭郅支单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

27、昆阳之战(前23年)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28、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年)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推翻了王莽政权后,刘秀兼并群雄实现东汉复兴。

29、黄巾起义(184年)

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30、官渡之战(200年)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最终曹操击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1、赤壁之战(208年)

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32、夷陵之战(221—222年)

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33、蜀汉南征(225年)

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蛮族(少数民族)发动的一场平定叛乱的战争。从此南中蛮族归心,从此不再叛乱。

34、蜀汉北伐(228—234年)

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蜀军先后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诸葛亮死后,蜀军全军退回汉中,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诸葛北伐结束。日后姜维也曾经数次北伐,然亦未实现预期的结果。终于在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年蜀汉灭亡。

35、魏灭蜀之战(263年)

邓艾从背后袭击蜀军,把姜维大军置于无用武之地。刘禅向魏军投降,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36、西晋灭吴之战(279—280年)

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37、十六国混战(304—439年)

五胡乱华,丧尽天良的屠杀和野蛮残暴的反人类行为,导致华夏人口严重减少,人伦下滑,是一次严重的社会大倒退。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国灭种。

38、东晋北伐

东晋建立之后,中原地区已沦丧于胡人之手。虽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爱国之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规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但终未能定鼎中原。

39、淝水之战(383年)

北方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因此衰败灭亡,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40、北魏统一北方之战(386—439年)

通过一系列战争,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



41、隋灭陈之战(588—589年)

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隋文帝完成了大一统,成功结束纷乱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42、隋大破突厥(581—607年)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突厥经此战争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隋朝最终胜利后,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

43、隋炀帝三征高句丽(612—614年)

由于高句丽的顽强抵抗,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征战,隋朝的国力空耗,百姓民不聊生,激起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44、隋末农民起义(611—624年)

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关陇集团建立了唐朝。

45、李渊立唐(617—623年)

李渊太原兴兵,攻取长安。之后李渊派李世民等,先后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等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经典之战是洛阳虎牢之战。此后唐朝统一中国的战争结束。

46、唐平突厥(620—657年)

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唐朝分别于63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47、唐灭高丽之战(645—668年)

645—649年,李世民三征高句丽,未克;655年—668年,唐高宗时,唐军联合新罗灭亡百济、高句丽国。高句丽不灭,宋明痛史要提前。

48、唐朝新罗战争(670—676年)

唐朝和新罗争夺对百济、高句丽故地统治权的战争,唐朝丢失大同江以南新并入的原高句丽、百济土地,最终以大同江为界。

49、吐蕃崛起战争(七世纪)

松赞干布开始,先后灭亡党项、吐谷浑(663年)等部,统一了青藏高原,使西北诸小国臣服。

50、怛罗斯之战(751年)

唐朝高仙芝率军向西扩张,与大食之战失利,唐朝势力撤出中亚,改变了中亚历史进程。



51、天宝战争(750—754年)

战后,南诏归顺吐蕃,唐王朝则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

52、安史之乱(755—763年)

先后经过洛阳之战、常山之战、长安沦陷、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唐朝才最终平定叛乱。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造成藩镇割据。

53、唐朝吐蕃战争(623—907年)

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唐朝吐蕃战争,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4、李愬夜袭蔡州(814年)

当时中央朝廷为消灭淮西地方藩镇而引发的中央与地方的战争,最后以中央获得胜利。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55、王仙芝、黄巢起义(875—884年)

王仙芝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极大地打击了唐朝统治,其后续的黄巢起义更是迫使唐朝政府退随到了四川,直接打击了最高统治者。两次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动摇了大唐政权。

56、契丹崛起战争(10世纪)

907年契丹国建立,先后征服渤海国,迫使后晋割让燕云十八州等,称霸北方。

57、北宋统一战争(962—979年)

北宋963年一箭双雕灭亡武平、南平;乾德三年攻灭后蜀;970年进军岭南占领南汉;974年东灭南唐;979年围攻太原消灭北汉。北宋统一战争历时十八年,结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方主要地区的统一,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8、宋辽战争(北宋)

宋辽多年对峙。979年宋军在白马岭大败辽军,又惨败于高梁河之战;986年宋军北伐再挫;1004年辽军南征,发生澶州之战后签订“澶渊之盟”。

59、金灭辽之战(1120—1125年)

辽国最终被金国所灭。金与宋联合攻打辽时,金发现宋朝的虚弱,于灭辽当年撕毁合约进攻宋朝,后攻克宋朝首都汴京,侵占宋朝北部疆土,令宋踏入南宋时期。

60、金灭北宋(1125—1127年)

宣和七年金军南下,军民保卫东京逼退侵略军;靖康元年金军连续攻陷太原、汴梁,二年掳徽、钦二帝北上,史称“靖康之难”。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



61、金宋战争(南宋)

南宋虽仅据半壁河山,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但国力尚丰,军民同仇敌忾,依江河设防,据险坚守,加之名将辈出,所以能与金旷日久战而未亡,

62、联蒙灭金(1234年)

蒙古宋朝联军灭亡金朝。但是与金长年累月的战争,也使南宋耗尽国力,终被蒙灭亡。

63、蒙古西征(13世纪上半期)

蒙古帝国先后三次西征,灭亡了西夏、西辽,征服中亚,西讨东欧,建立起由钦罕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64、亡宋战争(1235—1279年)

宋元战争起始于1235年,直至宋室在海南崖山最后败亡,期间有名的战斗有四川钓鱼城之战、襄樊保卫战和伯颜取临安之战。元朝的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但排斥汉文化,没有使汉文化在上流社会传承下来,一定程度上是破坏了汉族文化。

65、红巾军起义(1351—1366年)

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农民军坚持斗争13年,历经“大小数百战”,波及大半个中国,对瓦解和推翻元朝的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

66、鄱阳湖水战(1363年)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67、北伐亡元(1367—1390年)

元至正27年,徐达和常遇春率师北伐元军连战连捷,次年逼迫元顺帝北逃,元亡明兴。洪武二十年蓝玉北伐又严重打击了元军。这是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战略决战,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

69、明成祖北伐(1413—1424年)

朱棣于1413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为彻底消灭元朝势力而对蒙古进行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地位。

70、“土木堡之变”和明京师保卫战(1449年)

“土木堡之变”为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同年发生“京师保卫战”,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取得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71、抗倭战争(嘉靖年间)

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抗倭战争的胜利,基本消除了明代近200年的倭患,是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海疆的著名范例,也为中国海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72、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年)

发生于十六世纪末于朝鲜半岛的局部战争,日本侵略朝鲜,明军驰援朝鲜卫国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影响。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从长远来看,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73、萨尔浒之战(1619年)

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74、明末农民起义(1628—1658年)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农民军推翻明朝的战争。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5、清军入关战争(1644—1661年)

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的一系列由北至南的统一中国的战争。它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统治的开始。

76、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77、平定三藩(1673—1681年)

耿精忠、尚之信后归顺清廷。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78、康熙统一台湾(1683年)

清代康熙年间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台湾至此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清朝从而一统江山。

79、雅克萨之战(1683年)

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是中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为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

80、平定准噶尔(1690—1757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历时近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完全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



8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8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历时14年,遍及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8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沙俄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至今,成为最大赢家。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列强侵略更加深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84、中法战争(1883—1885年)

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清政府战败。双方订定《中法新约》,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两国重开贸易。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那些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权力工具还是历史动力?

85、清代收复新疆之战(1875—1877年)

中国清光绪元年至三年间,在左宗棠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清军驱逐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军,胜利进行了收复新疆的战争,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粉碎了英、俄企图肢解和侵吞新疆的阴谋。



86、甲午战争(1894—1895年)

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8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88、抗击沙俄入侵之战(1900年)

中国东北军民抗击沙俄入侵黑龙江、吉林、盛京(今辽宁)三地区的作战。沙俄因慑于东北人民的反抗和各国干涉,同清廷签订《中俄收交东三省条约》,却违约不撤,照会清廷外务部另提所谓“七项撤军新条件”(其中有“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变相独霸中国东北的条款),并重新占领沈阳,导致了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

89、日俄战争(1904—1905年)

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



90、辛亥革命(1911—1912年初)

一场终结了2132年帝制的全国性革命,从武昌起义开始,至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束。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广泛的、真正的实施,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既成功,又失败了”。



91、军阀混战(1916—1926年)

主要军阀战争有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等。各地军阀各自为政,分裂分治,中央政府从来没有形成对地方的强有力的控制。给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联控制了外蒙古,并插手疆事务;英国积极实行侵略西藏的政策,拉拢威胁西藏地方政府,使之与中央政府离心离德;日本帝国主更是展开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92、北伐战争(1926—1928年)

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发动的统一战争。北伐完成后,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开始对抗国民政府,导致十年内战。


93、抗日战争(1931—1937—194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转自:儒风大家(rufengdajia)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8751/948212020721.html

更多阅读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之七:文天祥的《正气歌序》

文天祥的《正气歌序》提出的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正气”成了战胜一切邪恶、腐败势力的旗帜。正气歌并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

评析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

娓娓道来的“历史老师”——评析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2015年1月30日 10:01 中国纪检监察报【字体】 大 中 小陈治治拿到习骅所著的《中国历史的教训》,一口气读完,花了不到半天时间。掩卷遐思,三句话在脑海里不断盘桓。第一句话,一切

声明:《那些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权力工具还是历史动力?》为网友听天由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