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给人们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聋哑人这个“默默无闻”的世界。
聋哑儿童_聋哑儿童 -简单介绍
拉萨聋哑人学习藏语手语据最新资料统计说明,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5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据统计,我国聋哑症的发病率约为2‰!按年均人口出生率计算,连同出生后2~3岁婴幼儿,每年总的群体达5700万,听损伤的发病人数约为17万。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约有3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聋哑儿童约3万余个。
聋哑儿童_聋哑儿童 -致病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儿童发生聋哑,怎样防止聋哑的发生,是全社会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笔者分析,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先天因素提到先天因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遗传。遗传导致的聋哑约占先天因素所致聋哑的50%。另外50%的聋哑为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期或围产期时,受母体或外界因素影响所致。如妊娠期妈妈遭受病毒感染,应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以及早产、宫内胎儿及新生儿缺氧等。先天性耳聋多为不可逆病变,预防重于治疗。如避免近亲结婚,预防妊娠期前三个月的病毒感染,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合理处置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减轻、避免胎儿及新生儿缺氧等。
二是分泌性中耳炎据有关调查显示,80 %的学龄前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生过耳咽管功能障碍,且常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及相应的传导性耳聋。如治疗不当,最终造成中耳粘连,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导致聋哑。积极预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是防止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关键措施。分泌性中耳炎95%可通过应用0.5-1%麻黄素滴鼻(婴幼儿应注意浓度及剂量以防麻黄素中毒)、酌情使用抗生素及激素等保守措施而治愈,只有大约5%的患者需行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及腺样体切除等手术治疗。
三是药物中毒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水杨酸钠、利尿剂、抗肿瘤药物是导致中毒性耳聋的罪魁祸首。66%的聋哑儿童为药物中毒所致,其中以氨基甙类抗生素所致的聋哑人最多。故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链霉素及庆大霉素等耳性抗生素。如必须使用应严格按照药典中规定的剂量应用,并在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听力。一旦发现听力减退,应立即停药并做相应的处理。
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聋哑发生的关键。学龄前儿童由于不能主动、准确地叙述病史,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故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测。2-6岁是幼儿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对有残余听力的儿童应尽早配带助听器,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地言语康复训练,尽可能地挽救患儿的听说能力。
聋哑儿童_聋哑儿童 -启蒙教程
全国聋哑协会
聋哑协会会长手语讲话1961年教育部长宣布成立了全国聋哑协会(TheNationalSocietyfortheDeaf\NSD),其他针对聋哑儿童教育的组织也纷纷成立,使全国聋哑协会在近年来可以投入研究,发展有效的聋哑儿童语言启蒙课程。
聋哑儿童的语言启蒙成为焦点,因为聋哑儿童或成人,面对最大的难题,即缺乏发音的技巧,全国聋哑协会决定引入发源自美国的口手标音教学法。从聋哑教育历史看来,口手标音可以说是在16世纪末期取得突破性成绩的教学法,而在大马,它被调整为国语发音。
基本上,口手标音是语言加上手语(发言者)协助解读(唇读者)鉴定每个音节发音清晰度,这允许聋哑者在听不见的情况下清晰发音,使他们可以掌握口头发音,一如学习手语。
自1988年,全国口手标音中心在政府的半津贴下成立(吉隆坡甘榜班兰),期望能让聋哑儿童可以在完成後衔接上正常小学。不少父母携带孩子风雨不改的一起学习,由於教学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学生在家和学校积极使用,成绩斐然。 采用口手标音的家长也发现,在家采用口手标音者,显然更能溶入3R制度的幼儿班。
唯一使用国语读写国家
然而在1994年,离开该中心的聋哑儿童仍然被拒绝在普遍小学门外,中心於是成立小学班课程。学生使用普通小学的课本,中心同时教导英语、阿拉伯语等,进度令人欣慰。
为了使更多聋哑儿童受惠,协会提供了“听觉受损儿童在家语言发展支援”,让聋哑儿童在家与其他正常的同胞相处,与学有口手标音的长者沟通。在聋哑协会、图书馆协会和儿童福利议会的联合大力推动下,大马可以说是当今唯一聋哑者使用国语读写的国家。
3年前,全国聋哑协会更推出了《与聋哑儿童交谈》指南书,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赞助下,再制成国语和英语版本的录影带和光蝶,公众人士可以在全国各州的图书馆找到。 全国聋哑协会秘书唐肖娇表示∶“不少父母对口手标音感兴趣,但一开始就学习用手语的聋哑儿童却兴趣缺缺,所以愈早让天生聋哑的儿童掌握口手标音愈理想。”
通过《与聋哑儿童交谈》指南书、录影带和光碟,父母可以在家教导6岁以下的孩子读、写和算。尽管全国聋哑协会的师长对这些孩子充满信心,认为他们可以跟得上正常学童的进度,但不能否认的是,聋哑学童如何溶入正常学习环境,仍然困难重重。不少聋哑儿童家长团结一致,向特殊教育部门争取孩子未来上中学、大专和技术学院的机会,期望已经取得零突破的天生聋哑孩子,未来的学习之路不断绝,有信心迎向未来。
使用口手标音的聋哑儿童可以说都会发音,虽然并非全部发音都标准,并非全部人在第一次听时,都可以马上明白他们想表达的话,然而他们之中,部份掌握了良好的发音,且不经过任何特别训练,当他们发言时,旁人甚至不察觉到他们的缺陷或障碍!
口手标音扭转了聋哑儿童的人生,使他们摆脱了残障人士的阴影,然而能否拥有1个更有保障未来,争取平等教育之路仍然漫长。
聋哑儿童_聋哑儿童 -聋哑心理学
听觉器官接受声音刺激,帮助人掌握言语,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全部人格特征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聋和随之而来的哑会给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产生一些明显的特点:聋哑儿童主要靠尚完好的感受器官(主要是视觉)感知客观世界;由于其感知活动在质和量上都受到了局限,因而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就比较贫乏、杂乱和浮浅;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较少,概括水平也低于正常儿童;缺少语言使聋哑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主要借助于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能完成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颇为简单,因而较难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正是由于聋哑儿童的心理发展偏离了正常儿童的发展途径,因而缺陷补偿的研究就成为聋哑心理学的重要课题。所谓补偿,就是依靠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充分发展和利用尚完好的其他器官来形成新的神经联系,替代已丧失的听觉功能,克服或减轻聋哑所造成的心理活动障碍,使其身心得到尽可能高水平的发展。补偿过程主要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其中,专门组织的特殊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聋哑的特殊教育一方面是尽量地扩大聋哑儿童的认识范围,丰富他们的感性材料,发展他们的感官功能;另一方面是通过特殊途径使他们掌握语言,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以便与周围人们进行一般的思想交流。在此过程中,要努力使他们头脑中形成的事物表象与词汇结合统一起来,将他们的思维纳入以语言为基础的轨道,促使其向语言逻辑思维转化。特殊教育的开始,是聋哑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1个转折,由此出发,使之逐步朝着接近正常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