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格言
吕蒙正有一篇作品名叫《破窑赋》,据说是后世之人托其名而为,主题是人生和命运的无常。有文字不尽相同但内容相似的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也被人称为是《命运赋》,文中的许多句子因为寓意非常,所以成为了吕蒙正格言。
吕蒙正《破窑赋》全文
这篇《破窑赋》的开篇第一句就是吕蒙正格言中最出名的一句,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论述人生和命运最精辟的一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气的变化是快得难以猜测的,人的灾祸或者机遇也是如此,发生都是在旦夕之间,是现实无法预料的。
既然,人的命运与天气变化相似。所以作者在文中接着就列举了一些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比如他说蜈蚣有上百只脚,却还不如没有脚的蛇走得快;雄鸡翅膀很大,但不像乌鸦那样能飞。这也就是动物的命运,无法改变。
然后,作者用了大片篇幅来罗列历史人物的例子。比如“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意思是孔子文章无人能比,却一样被困在陈国;姜子牙精通武略,却一样要在渭河边垂钓。之后还有短命却善良的颜渊,长寿却是恶人的盗跖,强大却兵败自刎的项羽,弱小却拥有江山的刘邦等等。
接着作者还以吕蒙正当然身居破窑之后为相的人生境遇为例,得出的结论是“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这些都可以说是吕蒙正格言。
吕蒙正雅量
《吕蒙正雅量》是一篇很短的文言文,节选自的是司马光的《湅水纪闻》。全文只有一百字出头,内容是说北宋宰相吕蒙正“不计人过”。从题目可知,赞扬的就是宽宏的雅量。
吕蒙正画像
原文是在说,吕蒙正是一朝宰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错。他刚刚担任参知政事差不多就是副宰相的时候,有次刚刚进入朝堂,有一位上朝的中央官员在帘子里指着吕蒙正说:“这么个小子也可以当副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到,正常地走过去了。但是和他同样在朝廷做事的官员非常愤怒,让吕蒙正去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却立马制止了他们。
下朝后,那些同样在朝廷做事的官员还是愤愤不平,懊悔当时没有追问到底。而吕蒙正却说:“一旦知道了那个官员的名字,我就会终身都忘不掉这次受辱的事情;那还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问又有什么损失呢?”世人都因此十分佩服吕蒙正的雅量。
中国民间一直有句话,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它的上一句是“将军额上能跑马”。一个额头上可以让马奔跑,一个肚子里可以让船撑着走,都是以夸张的手法来形容一个人度量大。而将军和宰相作为主语,是因为这两个都是朝廷高官,而一个身居官位的人都应该度量大。而“宰相肚里能撑船”用在吕蒙正雅量上,无论是身份还是性格,都的确是十分恰当。
吕蒙正故事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度量宽大,此外他还独具一双识人慧眼,能够知人善用。
吕蒙正
有一天,宋太宗与吕蒙正商议派谁出访辽国,吕蒙正向皇帝推举了一名姓陈的大臣,皇上认为此人不合适,就没有同意。次日,皇上又以此事问他,吕蒙正还是推荐了昨天那位陈姓官员,皇上依旧否决了。第三次,当皇上又问起此事时,吕蒙正再次提议此人,气得皇上大拍桌子,十分生气,问他:“卿为何如此固执?”吕蒙正回答说:“陛下,不是臣固执,而是您未能查明谅解啊。这个人可以出任辽国,别的人都不如他。为臣不愿意像其他人那样顺着您的意思去发表意见,这样只会耽误国政。”吕蒙正的话气得其它大臣都敢怒不敢言,反而使皇上深受感触,自愧不如。
吕蒙正有一位客人叫做富言,有一天他对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了,能否让他进书院呢?”吕蒙正应允之后见了他的儿子,十分震惊地表示:“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功成名就的,他的官职能做到我的位置,他的功绩定能远远超过我!”吕蒙正令他与自己的儿子做同学,十分厚待他。果然那个人就是富弼,长大以后成了宰相。
此外吕蒙正还多次推荐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可见他心胸开阔,唯才是用,且独具识人的眼光。
2016-01-20 16:40:45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s0条评论
吕蒙正简介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金榜题名入仕,三登相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
吕蒙正故里
吕蒙正出生寒门,早年间住在破窑中寒窗苦读,977年高中状元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吕蒙正先后任监臣、通判,后升左补阙、知制诰,十分受到宋太宗的宠信。吕蒙正做官以后,不记恨当初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接其同住,周到礼待,其父死后,吕蒙正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吕蒙正由于为人仁厚宽容,严于律己。在朝中名望甚高。在李昉被革职后,吕蒙正任中书侍郎兼尚书。且吕蒙正为人刚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隐瞒受到皇帝的赞许。后来母亲去世,吕蒙正辞官守丧,不到三年重新起用。
当时由于的惯例是宰相的儿子一入仕就任不小的官员,吕蒙正便向朝廷进言,认为自己的孩子刚成年难以胜任如此的官职,以此开始宰相的儿子均以九品官位起。
此后,吕蒙正在对外征讨等多个事件上对皇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均被皇上采纳。宋太宗去世时,吕蒙正念其知遇之恩,伏地痛哭。咸平六年,吕蒙正兼任太子的老师,封国公,为规劝太子写下流传至今的《破窑赋》。
景德二年,吕蒙正辞官回乡时,由儿子搀扶着向宋真宗进言肺腑之见,六十八岁逝世,追赠中书令,谥文穆。
吕蒙正不受镜
吕蒙正,北宋初期的宰相,为人仁厚善良,敢于进言,对部下百姓宽容有德,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贤良著称的官员。且吕蒙正为人一身正气,不受贿赂,对此他还有一个著名的镜子典故。
吕蒙正 画像
当时吕蒙正作为一国宰相,位高权重,又极其受到宋太宗的赏识与关照,因此在朝中十分有名望,很多人想要须溜拍马,欲与其搞好关系。
朝廷中一位收集珍贵古镜子的官员,他家中藏有一面古镜,声称这面镜子可以照到两百里以外的事物,他想将这面古镜作为礼物送给吕蒙正,可是又担心他不收,就想通过吕蒙正弟弟的关系,将礼物送给宰相。
有一次,吕蒙正的弟弟登门拜访,特意找了一个机会假装闲聊谈及吕蒙正是否对这面镜子感兴趣。谁知吕蒙正笑称:“我的脸不过也就一个碟子那么大,我要一面照两百里以外的镜子干什么,哪里用得着呢?”他弟弟听到这样的回答,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说什么了。
听说过这件事的人都十分佩服,对吕蒙正的品行连连称赞,将他与唐代以严拒请托著称的宰相李德裕相比,可见吕蒙正的品行之端正,他极少有什么嗜好,也不容易为外物所动,这对于过去封建社会的官员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吕蒙正为官不受贿,心系国家、百姓,重实事轻财物,淡泊名利,秉公廉政,敢于清贫,实在是少有的清官贤相。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北宋初期的宰相,为人仁厚善良、正直敢言,对部下百姓宽容有德,且清廉拒贿,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贤良著称的官员。历史上流传着关于他的典故不少,其中“不计人过”就是十分著名的一个。
吕蒙正画像
吕蒙正为官时,虽然受到皇帝赏识,但他却不记仇,不去惦记着别人的过错。
在吕蒙正刚刚担任副宰相的职位时,有一次进入朝堂上朝,此时朝中有一名官员在朝堂的帘子里面说:“连这小子也能进朝参政啊?”吕蒙正好经过,知道那人是说给自己听的,于是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就自顾自走了过去。和吕蒙正一同为官的其他官员们听到这样的言语感到十分气愤,纷纷去责问那个官员的姓名以及是什么官职,吕蒙正见状赶忙去制止他们,由于那个大臣在帘幕后面被遮挡因此看不清是谁。
退朝以后,与之同行的几个官员仍旧愤愤不平,问吕蒙正为何阻拦他们,十分懊悔当时没有将对方的底细探个究竟。而此时,吕蒙正却说:“如果知道了那个人的姓名和官职,想必定会在心上牢记终生,一辈子念其过错不能忘记,因此还是不知道对方是谁为好。不去追究那个人到底是谁,大家各为各的官,互不干涉,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害呢?”大家听闻都深受感触,自愧不如。
可见吕蒙正是个心胸宽广,度量博大的人,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而捆绑自己,能够放下心中的不愉快,十分具有容忍度。
2016-01-20 16:40:45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s0条评论
吕蒙正命运赋
北宋初期金榜题名入仕的宰相吕蒙正留有一则流传一千三百多年的奇文《命运赋》,这篇文章甚至被刊登在多处日历上被人们拿来警戒、解读人生,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读到不同的味道并得到自己独有的感触。
吕蒙正画像
此文讲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因此万万不可恃宠而骄,比如蜈蚣固有千足却不如蛇行动快,鸡徒有翅膀却不能像鸟一样飞,马虽然能行千里但失去人的驾驭也无法到达目的地,一个人就算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机遇也无从实现。
此外吕蒙正还列举了许多比如孔子、尧舜、韩信、诸葛亮、冯唐、屈原等多个人的生平事例,来讲述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起起伏伏迂回反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与机遇。他还叙述了天时地理等自然环境的规律变化,草木生长,日月变迁都遵循其固有的法则。
最后,吕蒙正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年轻时生活贫寒,在破窑中寒窗苦读,人人都瞧不起他;如今功成名就做了丞相,出门前呼后拥,吃穿宽裕。他也在这样反差中看尽了人情冷暖,因而宠辱不惊,他表示他如今的成就是因为机遇垂青于他,而不是自己命贵,以此讲述了万事万物周而复始的规律。
在此文中,吕蒙正表达了他遵循天地变化、富贵不可尽享、贫贱切莫自欺的人生大智慧,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须坦然相对。
吕蒙正破窑赋
《破窑赋》是北宋初期宰相吕蒙正的诗作,也称作寒窑赋,他早年中举前生活在破窑里,他创作此赋是为了规劝太子,写了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加以历史上诸位名人坎坷起伏的命运,来向太子诉说一种人生的自然规律。
吕蒙正破窑赋塑像
吕蒙正出生贫苦人家,因此深知穷人的困苦,从而发奋读书,金榜题名后为官清廉爱民,是个贤相。年轻时他在破窑中苦读,直到后来做了宰相,他深知人情冷暖与人心宠辱,因此特意作了此赋。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极深,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主张过于消极饱受,因此他有很大一部分著作都已失传,而这首赋被看做他的经典佳作。
据悉当年吕蒙正三次入相,作为太子的老师,由于太子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又没有太傅敢当面教训太子,于是吕蒙正决定写此文来告诫太子。这篇诗赋虽然篇目不长,但字字皆精髓,内含大智慧,明智的太子一读便理会了吕蒙正的深意和良苦用心,传闻太子在读过以后,还一改往常的面貌,变得虚心受教了。
破窑赋中吕蒙正写出了人生命运的多变以及天地自然自有其循环规律,全篇内容讲述了自己从凄凉的境况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富贵之位,还举了很多自古以来历史名人们命运多舛的磨难与经历,通过事实来叙述其中的道理,证实世界上人生路途遭遇起起落落是难免的,以此来警示太子。
穷过吕蒙正
“穷过吕蒙正”是民间的一句俗话,意思就是贫穷超过了吕蒙正当年的程度。为什么要拿吕蒙正和穷人来比较呢?因为吕蒙正虽然后来成为了北宋的宰相,但少年时非常贫穷,甚至沦落为乞丐。
吕蒙正故事画
在民间传说中,吕蒙正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和,他和母亲就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母子俩居住在洛阳山上的一座寺庙里,方丈很可怜他们,于是就派人在寺院旁边的山上凿出一个石洞给他们安身。据说吕蒙正母子俩在这个石洞里一住就是九年,虽然方丈好心照顾,但生活自然还是贫困无比。这个故事在他的《破窑赋》里也有记载,这个石洞就是他所谓的“破窑”或者“寒窑”。当时他们的处境是“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不过因为这篇文章应该是后人托其名所作,但至少是有这个故事的。
也有传说是,吕蒙正小时候家道中落,父母都双双早逝,所以他是无家可归,而且求助亲戚朋友都被他们嫌弃拒绝。于是,吕蒙正只能在外漂泊,风餐露宿,沦为了一介乞丐,处境非常凄惨。
相传,有一个很出名的灯谜或者说是对联也和吕蒙正的贫穷有关。就是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上联和下联少的是一和十,所以指的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少了东和西,所以指的是没有东西。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民间传说,所谓无风不起浪,吕蒙正小时候应该是很穷的,所以才有“穷过吕蒙正”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