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谈判李鸿章减少赔款割地 回国遭唾骂 赔款

  马关谈判是一场恶狼与羔羊的痛苦较量。在第三次谈判完毕的归途中,年近七旬的李鸿章,遭到日本极端分子小山丰太郎开枪刺杀,“中左颊骨,血流不止。子未出,登时晕绝” 医生们经过统一会诊,一致认为应该立即手术,取出子弹,并且必须静养多日,不能稍劳心力。李鸿章闻言慨然道:“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死生有命,我宁死无割!”第二天,见血满袍服,他叮嘱将这件衣服好好收藏起来,怆然长叹:“此血所以报国也。”李鸿章不顾自己的伤痛,立即向清政府请示,我虽然身受重伤,幸未致命。愿我本人的不幸,换来大清举国之大幸,使此后和款易于商办。为了尽快达成和议,李鸿章忍受着巨创深痛,卧病在床,仍坚持口授事机,指导谈判,随从人员力谏不听,众医苦之。李之遇刺,引起日本政府极大惊骇,认为它“损害国家荣誉”,并深怕激起列强干涉和中国代表返国,拒绝谈判,因此改变了策略。身负重伤仅仅三天后,当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终于通知李鸿章无条件停战时,他十分高兴,表示“本人负伤未愈, 不能躬赴会所商议,然就病榻谈判,随时皆可。”(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谈判李鸿章减少赔款割地 回国遭唾骂 赔款

  面对日方提出的极其苛酷的谈判条件,他头缠绷带,强忍剧痛,抱着“争得一分是一分”的态度,在谈判桌上拼尽全力,苦苦争执,几至于乞怜,“舌敝唇焦,磨到尽头处”。 他的苦苦哀求,虽然不会得到伊藤等人的怜悯,但终究据理力争取得一些成效,使清政府赔款减少三分之一,割地减少了近二分之一,使日方在最初提出的和约底稿上作了较大的让步。伊藤博文恐其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最后强硬地表示:“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这才将谈判详情电告清廷,请求指示。清政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电示李鸿章,“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尽管接到了最后谕旨,李鸿章在最后一次的谈判中,仍然努力争取,就像“市井买卖,彼此争价”似的,要伊藤赔款再减五千万,五千万不能让,让二千万,甚至苦苦哀求:“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我并非不定约,不过请略减。如能少减,即可定约。此亦贵大臣留别之情,将来回国,我可时常记及。”关于当时的谈判情景,梁启超形容为“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犹为酸心。”寒碜悲切,令人泪下。然而既属战败求和,能要求上门求和者挺起腰杆,威风凛凛、堂堂正正吗?

  

  

  马关归来,李鸿章已经精疲力竭了,谁想刚一回国顿遭万人唾骂。在朝野上下“废约再战”的声浪中,举国群情激愤,恨不能将“卖国贼”李鸿章食肉寝皮。有人甚至写出了一副四处传扬的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杨三为当时苏昆名丑)朝廷见民怨沸腾,即令李鸿章奉旨“入阁办事”,实是“久居散地”。轰轰烈烈的“洋务自强”,至此竟如风中泡沫,转瞬破灭。秋风白发人,英雄末路处。李鸿章忧谗畏讥,仰天长叹: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此时又有谁知道,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一手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他心中其实比任何人都锥心痛苦。他的朋友吴汝纶回忆说:“平壤之败,李相痛哭流涕,彻夜不寐……及旅顺失守,愤不欲生。”而远在东瀛扶桑,举国狂欢。“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伊藤博文,在日本成为争相传颂的盖世功臣,日本人专门为他塑立铜像,晋赐侯爵,赐金十万,功成名就,好不风光。甲午之败,非但日中两国成雄败寇,乾坤倒转,国运迥异,同时更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生平事业最后定格的一幕历史悲喜剧。“伤心最苦人易老,哪堪西风吹暮年”。李鸿章这个大清国的头号“消防员”,一生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签订了一系列为后世诟骂的不平等条约。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家国危死之时,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泱泱神州,时局艰难,风雨如晦,李鸿章心力交瘁,如风中落叶。他涕泪交流地对朋友说: “我已垂老,尚能活几年。总之,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钟不鸣了,和尚也死了。”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国的重臣已处于油尽灯枯之际,临死之前一个小时,俄国公使还不放过这位行将就木的可怜老人,恫喝催促,站在床头逼迫他为条约签字画押。俄国人走了之后,身着殓衣的李鸿章已处于口不能语的状态。身边的人哭号着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延至次日午刻,目犹瞠视不瞑。其心腹周馥哭号着说:“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吧!” 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喃喃颤动,两滴清泪缓缓滚出眼窝。周馥一面哭号,一面用手抚其眼睑,李鸿章的双眼方才合上,须臾气绝。终年七十八岁。

  

  

  李鸿章临终前,曾吟诗一首: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一番伤国怀乡、离乱落魄之情,泪湿青衫,悲透纸背,哪里还有当年挥毫写就“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令伊藤博文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李鸿章的影子啊!李鸿章是在数十年强毅力行之后,带着一腔心有不甘的悲哀离开这个世界的。这种悲哀越出了一己之私,因此这种悲哀便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可临死,他还念念不忘提醒国人警惕虎视眈眈的强盗邻居。这其中,自然有伊藤博文和他主政下迅速崛起的日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351/59896419293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周育民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

李鸿章 晚清名臣 李鸿章 晚清名臣 -人物简介,李鸿章 晚清名臣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

李鸿章评价 李鸿章是汉奸卖国贼吗?看国外对李鸿章评价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代表中国签订了30多个大小不等的条约,其中最着名的就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李鸿章去世后,当时有人用“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来形容他,死后骂声不断,骂他“卖国贼”、“汉奸”,其实这种一面的评论是不对的。难道他

近代史论文李鸿章 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

李鸿章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供大家参考。近代史李鸿章小

声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谈判李鸿章减少赔款割地 回国遭唾骂 赔款》为网友小巫见大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