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都城
中国清代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直至清亡,先后建立的兴京、盛京和北京三处都城的统称。
①兴京。1616~1621年为后金都城。原名赫图阿拉,意为横岗 。故址在今辽宁新宾西老城村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称帝,定赫图阿拉为都。后金天命六年(1621)迁都辽阳。天聪八年(1634)尊赫图阿拉为兴京。
②盛京。1625~1644年为后金(清)都城,即今辽宁沈阳。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占沈阳。四月,由兴京迁都辽阳,是为东京。十年又自辽阳迁都沈阳。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即位于此,扩建沈阳城并营建宫殿。天聪八年改沈阳为盛京。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都北京,盛京改为留都。康熙年间,改总管留都者为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光绪年间改设巡抚。
③北京。1644~1911年为清代都城。顺治元年,清军入关 ,定都北京 。清代都城仅在明代原有基础上加以修整,或变更部分建筑名称。京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共9门。正南为正阳门,其东为崇文门,其西为宣武门;北之东为安定门,北之西为德胜门;东之北为东直门,东之南为朝阳门;西之北为西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外城有7门:正南为永定门,其东为左安门,其西为右安门;东有广渠门,西有广安门(原为广宁门,道光时因避旻宁讳改),其东西两隅分别为东、西便门。皇城在内城中,共6门:正南为大清门(明为大明门,顺治元年改),大清门内为天安门(明为承天门,顺治八年改),天安门内为端门。
皇宫在皇城中,称紫禁城 。共6门:正南为午门,其东西为左、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神武门。皇宫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将明代皇极、中极、建极三殿(明初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嘉靖间改)更名为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内廷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为主,其两翼为东六宫和西六宫。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于紫禁城。1924年迁出。清代在北京的建设重点是西郊的皇家园林。康、雍、乾三代,在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一带原有园林的基础上,兴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合称为三山五园。清因明治,以北京为顺天府,辖大兴、宛平二县。
清乾隆年间绘制的《北京城图》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清都城"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