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12年第9期水产导刊·51·
黄颡鱼大规格苗种池塘培育技术
雷传松1,杨瑞斌2
(1.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荆州
434001;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是在对荆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多年来开展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进行全
面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明确了黄颡鱼卵黄苗分池的苗种质量、发育时期;卵黄苗水泥池暂养的条件、时间、出敌害清除和施肥培水;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池规格;培育池塘的环境条件和标准选择;苗种放养前池塘清塘消毒、投饵、施肥、水质调节、分级饲养、鱼病防治等各生产环节关键技术要点,对池塘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颡鱼;大规格苗种;池塘培育
1环境条件
1.1水源
湖库河道或地下水,进排水方便且渠道隔离。鱼
苗孵化用水使用净化后的湖库河道水体或曝气升温后的地下水。池塘清塘消毒后加注新水可使用池塘、地下水或湖库河道水,鱼苗下塘后最好只用地下水调节水质或补充水源。1.2水质
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其中水中溶解氧应在5mg/L以上。1.3水温
苗种培育的最适水温为22~32℃。
作者简介:雷传松,男,湖北大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4池塘选择
(1)池塘面积。培育黄颡鱼大规格苗种的池塘面
积以2000~4000m2为宜;光照充足,空气对流通畅。(2)池塘水深。池塘常年保水深度不低于1.2m,保水保肥,无渗漏。
(3)底泥条件。池塘底泥营养丰富,淤泥深度在30cm左右。
2清塘消毒
2.1除杂整理
彻底清除池边及池中杂草杂物;适时清除池塘、鼠类、蛇类、虾蟹等敌害生物;这一蛙类及蝌蚪(卵)
工作必须贯穿池塘苗种过程的始终,特别是蝌蚪(卵)每天都要彻底捞除。修补池埂,保证池塘四周池
当亚硝酸盐过高时,只能采用缓慢换水和施用
好水素的方法。然后内服保肝药物或鱼用多维一个星期,提高抗应激能力和降解血液中的亚硝酸盐。
处理亚硝酸盐的办法:排换水,主要是降低亚硝酸盐浓度和排出部分垃圾。所以最好是排底水、排污水;消毒杀菌和用沸石粉进行吸咐。先进行必要的杀菌处理,使用刺激小、效果好的杀菌消毒药,隔天再用天然沸石粉进行吸附。
化铝,同时控制或停止投喂饲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动物被摄食或死亡后,再引进部分新水,施放活生物肥水素进行肥水。养殖中后期,由于天气变化的缘故导致藻类的非正常死亡,中后期鱼虾的耗氧量大,饲料投喂量大,排泄物及残留饲料的降解转化过程需要大量氧气,浮游单细胞藻类的非正常死亡将带来水质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多开增氧机,然后排掉部分底层水并引进部分新水,及时使用驱氨净水剂、增氧剂以缓解缺氧状况,同时使用利水素分解藻类,使用光合细菌分解小分子有机物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然后泼洒肥水素恢复藻类正常生
往往活下来的鱼的鳃或内脏出现长。由于水质突变,
不同程度损伤,当吃食正常时,应投喂维生素、大蒜素等保健药饵,以促进鱼的损伤器官的恢复。
5水色
水色发白主要原因是在养殖前期,由于浮游动物
过多或者浮游植物急剧大批死亡,导致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中氨氮或亚硝酸
氯盐的含量过高,应该先使用驱氨净水剂,如沸石粉、
·52·水产导刊养殖与饲料2012年第9期
埂坚固无孔洞。2.2鱼池清塘
(1)带水清塘。下苗前10~15d,用CuSO4+FeSO4合剂0.7mg/kg全池泼洒消毒杀虫,下苗前7~10d用茶饼30kg/667m3就池浸泡24h后全池泼洒,并随后用漂白粉5~10kg/667m3全池泼洒消毒。
(2)干法清塘。第二轮苗种培育的池塘采取干法清塘,即下苗前7d左右,排干池水后用生石灰150~200kg/667m2就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用筛耙翻动池塘底泥,或下苗前3d用漂白粉10kg/667m2遍洒消毒,次日加注深井水至50~80cm水深。
2~3遍,清除池塘大型浮游生物、蝌蚪等有害生物。
3.4鱼苗下塘
(1)放养规格。1.0~1.2cm规格即可下塘。(2)放养密度。鱼苗放养密度以10万尾/667m2为宜。精确下塘鱼苗数量,并一次放足。(3)放养时间。鱼苗下塘时间应避免高温,以傍晚下塘为宜。下塘前应用10mg/kg碘制剂消毒5~10min。
(4)放养鱼苗的质量。肉眼观察体色鲜亮,呈黑色,规格整齐,游动自如,逆水游动能力强。无病无伤,镜检无寄生虫感染。
3苗种投放
3.1卵黄苗质量、发育时期及计数方法
(1)发育时期。水温在20~22℃受精卵破膜后发
育40h,水温在25~30℃受精卵破膜发育25~30h,卵黄囊约消失三分之二,个体大小每g在300尾左右既可转入苗种培育水泥池暂养。
(2)卵黄苗计数。精确称取小样与总量,保证放养数量基本准确。3.2水泥池培育
(1)鱼苗培育池。水泥池,具有可调节的溢水孔。面积10~20m2,池深0.8~1.0m。水深根据鱼苗大小,控制在0.5~0.8m之间。培育池使用前用漂白粉严格消毒。
(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3。(3)饵料投喂。密切关注卵黄苗活动情况,当鱼苗平游上墙,开口摄食时,应保证培育池中已投喂丰富足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开口饵料。轮虫和枝角类可以人工培育,也可在彻底消毒清塘后的池塘内捞取。投喂前应用5%食盐水消毒2~3min。同时应用较大网目的抄网过滤,除去里面的杂物。开口期的饵料还需用网孔尺寸0.4mm的筛网过滤,除去大型浮游动物。(4)日常管理。水泥池增氧气石分布均匀;保持长期微流水;做好遮阴避阳工作;加强专人值班管理,严防鱼苗浮头等事故发生。3.3鱼苗下塘前的准备
(1)池塘浮游生物检测。仔细观察、检测拟放苗池塘饵料生物是否丰富,并提前做好池塘肥水(泼洒鱼霸、肥水王及其他生物制剂、豆浆等)等工作,保证下塘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
(2)鱼苗试水。拟放苗前1d,做好鱼苗试水工作,确保消毒池塘毒性消失。
(3)拉空网。拟放苗前1d,用40目网片拉空网
4饵料投喂
4.1饲养原则
采取综合手段培育调控池塘水质,保持培育池
在苗种培育期间始终有适口性好的充足的浮游饵料生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满足黄颡鱼苗种营养摄食与生长发育的需要。
根据鱼苗放养密度、池塘条件、池塘浮游生物规格及数量等情况,分析确定培育池塘水质及饵料投喂的工作安排。
在一般情况下,鱼苗下塘早期池塘浮游饵料生物不仅密度高、数量大,而且规格适口,2~3d内不用投饵施肥。4.2饵料生物培育
(1)泼洒豆浆。每天上午及下午分别全池泼洒一遍豆浆,豆浆要泡好磨细(最好磨2遍),每次投喂量根据池塘水体情况灵活掌握,以0.5~2kg/667m2干黄豆为宜。
(2)泼洒肥水制剂。鱼苗下塘前后,每周用鱼霸、肥水王等生物制剂全池泼洒一次,培育水质。
(3)大草堆肥。在鱼苗放养前或放养后对营养盐类不丰富的池塘水体采用艾草等青草300~500kg/667m2沿池边堆积沤肥,但一定要用生石灰消毒方可堆放在池塘边,可有效提高池塘浮游生物的产量和高丰度的持续时间。
(4)有机粪肥。宜以池塘底肥的方式施放,即在池塘消毒前视池塘底泥肥瘦情况,施放猪粪、鸡粪、牛粪等有机肥,有机肥料也要经过消毒处理。4.3人工饲料投喂
(1)水蚯蚓。水蚯蚓是黄颡鱼鱼苗从摄食浮游动物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转食过程中最好的饵料。经过水蚯蚓转食过程对提高黄颡鱼鱼苗体质和培育生产成活率十分重要。
养殖与饲料2012年第9期
表1不同规格黄颡鱼苗种投喂的膨化饲料规格
水产导刊·53·
苗种规格/cm
3~45~88~12>12
专用膨化饲料规格/mm
0.8~1.01.2~1.51.5~2.02.5
训食要点
1.新鲜鱼糜、水蚯蚓拌饵;2.流水刺激,促使鱼苗集群;3.投饵机均匀投喂,即投即食;
4.添设夜光灯具,提高活饵供应,降低生产成本。
购进的水蚯蚓须暂养2~3d,并做好灭菌消毒处
理后方可投喂。
水蚯蚓在投喂前,先加入少许食盐消毒,同时使成团状的水蚯蚓分离,分离后的水蚯蚓均匀沿池边泼洒。
(2)人工配合饲料。鱼苗个体体长达到3~4cm,食性开始转化,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无论是微
自配自制饲料还是商品配合饲料,都要求饲囊饲料、
料新鲜无变质,并认真做好诱食、驯食和搭建饲料台
工作。目前,大多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饲料进行黄颡鱼苗种培育养殖,具有省工省时,对养殖水体污染小,浪费少,饵料系数低,黄颡鱼生长速度快,病害少等优点,不同规格苗种投喂的膨化饲料规格如表1所示。
方面有助于保持高温季节养殖水体环境的相对稳定(水温、水质等),同时逐步加注新水可促进浮游生物饵料繁殖生长,保持池塘水体饵料丰度。
只加井水,坚持每天加注井水1h,后期池水深度达1.5m左右。
6.3追肥保肥
每隔一周施用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噬菌蛭弧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培育水质的同时,促进浮游动物饵料的持续增殖。6.4冲水增氧
架设增氧机或在池边架设一台水泵,每天下午14:00~16:00和晚上2点到次日早上进行增氧冲水。
7鱼病防治
7.1基本预防措施
生产用具使用前需经消毒处理,尽可能做到专池专用。病鱼、死鱼应及时清理捞出,深埋处理。鱼苗下塘前后,定期对养殖水体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一次(注意要与施用水产微生态制剂的时间错开,一般要求水体消毒2~3d后,再施用微生态制剂)。7.2主要病害防治
(1)寄生虫疾病。每天抽样检查,发现有寄生虫等疾病,应及时治疗。鱼苗和夏花鱼种阶段主要病害是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可用ZnSO4+FeSO4合剂0.7mg/kg全池泼洒进行治疗。
绦虫病目前主要发现于黄颡鱼苗种培育早期,由投喂的枝角类带入绦虫幼体或成虫感染,感染率可高达90%,可用盐酸氯苯胍等拌饵投喂进行治疗。
(2)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病症是大肚子、头部有红点、鳍条基部充血等。目前初步认定爱德华氏菌等链球菌为病原体。防治方法采取氨苄青霉素(钠)、氟苯尼考内服与外用二氧化氯结合使用,效果良好。
5分级饲养
5.1池塘准备
在拉网分池前一周认真作好配套鱼池的清塘消
毒与培育水质工作,详见上述3、4的具体内容,保证鱼苗下塘时池塘饵料生物丰富。5.2分池规格
当黄颡鱼鱼苗达到3~4cm规格,池塘浮游生物饵料难以为继,应适时进行分级饲养。5.3放养密度
若培育5~6cm黄颡鱼大规格鱼种或越冬鱼种,放养密度以4~6万尾/667m2为宜;若直接将当年黄颡鱼苗种养成商品成鱼,放养密度以1.5~2.5万尾/667m2为宜。
6水质调控
6.1水源控制
保持池塘养殖水体的相对独立与封闭稳定,严防与周边池塘养殖水体相互流动,只以深井水为池塘补充水源,杜绝外来病原入侵。6.2加注新水
逐步加深池水,一方面增加鱼苗活动空间,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