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喜欢引用"刑不上大夫"这句话。而一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中国古代贵族犯罪不必受到刑法的制裁。
其实,这样的理解与这句话的本意不符,也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刑不上大夫"一语,出自《礼记·曲礼》,原文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东汉郑玄注:“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从当时西周法律上的反映来看,表明当时的达官显贵确实享有有别于"民"的一些特权,但并非是说他们犯法可以不问罪。郑玄注中所说的“八议”又称“八辟”,是“刑不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
所谓“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定罪后,不使用一些侮辱性的残害肢体的刑法,如墨刑、劓刑等,而是首先选择或劝其自裁,以砺臣节;其次“戮于朝”(杀死在朝廷)。
同姓贵族有罪,则由甸师(掌管田籍的专门官员)执行,秘密杀于郊野,以保其全尸(见《周礼·甸师》)。也就是说,仅仅是比庶民死的稍微有尊严点。不必身首异处、不必暴尸示众而已。
可见,所谓"刑不上大夫",仅仅是"大夫"们在犯罪之后,受刑的方式不同于"庶民",并非意昧着不受刑法的制裁。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古代也打“大老虎” 刑不上大夫并不是不受罚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