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
百科名片
“工作狂”,以前,在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词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模范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工作瘾”也称工作成瘾综合症,工作狂成瘾症(SBTHK),学名叫做病理性强迫工作(SBYYX)。我们一般叫做“工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叫兽.羊(SBY)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可以说,它是对工作的一 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工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工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工作成瘾也像毒瘾。人体内有一个“奖励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叫“脑啡肽”,又被称为“脑内吗啡”,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毒品就是通过这个系统提高人体“脑啡肽”的分泌,破坏人体平衡系统。工作也是通过消耗“脑啡肽”,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白领不断寻找提高体内“脑啡肽”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工作的现象。工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专家们建议: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么首先须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具体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专家们的另一新发现是,“工作狂”的“生成”还可能与其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实际上在“工作狂”中,有占8~9成的人在孩提时代受到来自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过分严厉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甚至高得“离谱”,可怜的孩子一旦稍有闪失便会遭到批评乃至重罚,最后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障碍,长此下去,孩子长大了极可能成为“工作狂”。
简介
科学家研究发现,工作狂和酗酒一样,其实是病,现在很多人遭受种病的困扰。如果从工作狂为生计而工作的观点看,他们这种疯狂的工作状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工作状态对心理、生理都没有好处,对家庭生活也没有好处。 如果一人知道自己是工作狂,并且很清楚自己是在通过工作逃避生活的烦恼,那么工作狂是可以治愈的。用工作方式逃避生活的烦恼,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遭受这种疾病困扰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许多心理专家认为这些人经常感到忧虑,他们不能把工作委托给别人,而且幻想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控制局面。为避免这种疾病,首先应该鼓励家庭成员关心工作狂。工作狂的问题之一是他们很难分清努力工作与沉溺在工作中的区别。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是热爱工作的,而工作狂是依赖于工作的人,是工作的奴隶。努力工作的人会给自己休息时间,但工作狂不会。这也正是两者的区别。
工作狂并不是从小就喜欢工作,而是因为这些人心理出现了问题。在家庭中,即使是一个懒惰的人也可能把自己埋进工作中,继而成为工作狂。对未来忧虑者、孤独者,如果经常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就能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从拒绝感情这一方面来说,工作变成了他的保护伞。所以,“醉心于工作”不仅让爱人感到失望,也有可能加大与孩子们的生疏感,最严重的能导致夫妻双方关系破裂,直至离婚。
公司老板可以用另一套方法对待属于工作狂类型的员工。对老板而言,他们比其他人便于管理和控制。工作狂对待工作的原则与其他员工存在明显不同。一位员工说:“我的工作量的多少取决于身体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才接受超负荷工作。也就是说,我的工作强度不以卖命程度为标准。”工作狂通常比其他人离开办公室的时间更晚,并且把这作为责备其他人的理由。
哪些人容易成为“工作狂”
陈进东说,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容易有这种表现,因为体力劳动停下来就是休息,而脑力工作者会时时刻刻思考工作上的事。郑振明说,在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和那些所谓的白领,以及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等,都是工作狂的高发人群。仙岳医院心理门诊部的刘发荣主任认为,失恋者、刚变换工作者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刘发荣说,工作狂是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患者往往把工作看成是生命的全部,过分强调工作而忽略了其他,最终其他方面的问题又反过来影响到工作。郑振明医生说,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华、能力,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工作状态不佳,这一点,刚毕业的大学生表现尤其明显,他们有热情,有拼劲,但是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不够客观。还有一部分人,过分害怕失去好的工作,拼命给自己加压,造成病态反映。
工作狂充分体现了自我表现和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在工作上的成绩来满足各种各样的压力。
类型
1、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此为乐,乐此不疲,激情不减。
2、没有营造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要么因为客观原因两地分居家人不在身边,要么缺少与工作彻底无关只为愉悦身心的兴趣爱好,生活单调乏味,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不得不从工作中寻找乐趣。
3、把工作当做逃避手段。这样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有某种苦恼、不满或自卑,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他们只有在忘我工作时才能体会到自信和快感。刚刚失恋的人也很容易成为这样的工作狂。
4、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这些人事无大小都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必须超时工作。所以,这些人永远都不能够放假,因他一直会担心公司如果没有他,这些工作怎么办?
5、以不停的工作建立自信者。
其实,所有类型的工作狂-不管是本身是有自信,或是高度自信,还是缺乏信心的人,都存有一个共同点,既是这些人都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才干,想满足自己对于荣誉成就感的需求,强烈希望自己被认同。所以,他们把生命的价值完完全全只寄托在工作上。对他而言,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工作的成就(这也是他生命的支持点),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他事物,包括他的个人生活。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人变成工作狂,但这种工作狂并非自愿性质,即是上班族受到整个环境的气候影响,即他们进去了一家以唯勤“上岸”,力争上游为企业文化的机构任职,在这大环境催促之下,大家都必须长时间努力地工作! 心理特征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关键的特征,因为解决问题控制了生活的所有其它方面。 而解决问题是通过在工作中失去自我来实现的。于是,“工作狂”的生活变成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自我沉溺;
2、否认现实: 在组织中,一些个人屏蔽或者拒绝听不好的真实的信息或者分析。 在组织层面,否认可以是保密或者不能讨论工作的某些方面。 否认是封闭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
3、完美主义: 这些上瘾的人沉迷于为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而奋斗。 不像为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而努力,他们相信存在一个完美的产品或者某种组织形式。错误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它与完美相抵触。 因此,错误并不被用来当作学习或者信息的来源;
4、外部证明: 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从其他人的感觉产生的。 这就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5、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的思考方法是一个上瘾的人的主要特征来源。 当选择变成或者…或者(而非既…又)时,它就在复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假相。 对于上瘾的人来说,这两个选择是不相容的,因此在两者间转换时不会进行联系或者整合。这种转换经常在某些方面表现为超负责任,而在其它方面表现为超不负责任;
6、过于认真: 太把自己当真会导致孤独感及无能力与他人联络。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过于认真,那就难以信任别人。 因此尽可能避免授权,同时进行过多的时间安排.
7、对于不可控因素过度反应:上瘾的人经常对他们无法控制的变化过度反应。 工作狂需要控制结果,因此对不可测或者模棱两可的状况感觉不舒服。“他们试图消灭不可预测及可变的,通过工作过度计划及过度组织,希望情况是可预期、持续的、因此也是可控的。他们不能变得自然或者灵活,因为对于失去控制的恐惧实在太大了
8、忽略冲突:冲突或者被避免,或者在产生以后不被提及。 他们不能直接处理冲突,因为它表现出差异而且要求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及他人意识;
9、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与害怕失去控制相联系。 恐惧比成功的欲望更能够驱动工作狂,而对失败的恐惧影响着工作狂的选择;
10、暂时的失明:上瘾的人不注意他们的环境、他人、甚至他们自己。这种状况不仅使他们缺乏对现实状况的眼光,还使他们对今天的事情如何与过去和未来相联系失去判断力。他们不能辨别整幅图画。 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非常短期的焦点,使他们失去对更广泛背景下的行动的主意。
由于以上的状况,企业失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经常对组织造成明显甚至是致命伤害。而对于个人来说,“工作狂”症状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发现,企业的领导及中高级经理是心理压抑的高危人群,而且往往是越优秀的人隐性抑郁问题越多(表面很风光,但是较多交流就会发现他们的严重心理问题)。中高级经理人的问题已经造成了社会及企业财富的大量隐形流失,有的直接导致企业的艰难局面。
心理学家建议
心理学者就怎样才能阻止工作狂超常投入工作的问题,给予两点建议:
1、享受生活瞬间的乐趣。工作狂应当学会如何享受偷懒所带来的乐趣。刚开始的时候要留意一下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例如如何使一个孩子在起步阶段提高素质,太阳是怎样越过地平线落下山头的,或者试着花比平常吃正餐多两倍的时间宠爱一条狗等。看电视的时候应有意识地让自己什么也不干,学会忽视一些事情的方法。
2、忘记最喜欢的习语,例如“我之所以不停地做事,全是为了孩子、妻子以及父母生活得更好”等。另外在工作之前,工作狂不妨先想想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乐趣,或者长时间工作会使家庭关系破裂等生活不幸,然后问问自己哪一种选择值得自己付出。与此同时,权衡一下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家庭的关系。
3、调节自己的认知。有这样症状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再把工作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惟一表现,注意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
4、要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自己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5、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爱好,在8小时之外给自己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工作狂”的心理问题,患者自己一般感觉不到,周围的人也不会指出,很多发展成忧郁症才来接受治疗。不过,如果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能够将对工作的热情持续下来并保持效率,这样的人还常常是成功者。对于不善于调节的人,则需要治疗,给他们安排出一段专门的休息时间。比如美国总统的工作安排中,每周都有一天的度假时间,如果总统加班不去,人们还会怀疑:是不是他没能力?
最近来心理诊所看病的“工作狂”明显增多,但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是工作狂来看病的,很多是身体有不适反应,去医院却检查不出有什么问题,来了诊所才发现原来是所谓的工作狂,因此,很多情况下还要治疗患者的焦虑症、忧郁症。不过,工作狂都是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如果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扫清认识的障碍,这种“毛病”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患者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大脑,让患者明白,工作要有松有弛,在创造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享受生活。
但是,让心理学专家感到担心的是,很多人把看心理医生看成是很恐怖的事情,好像只有提着棒子到处打人的才需要看心理医生。实际上,心情不畅影响到工作、生活了,就应该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狂”如果能及时得到心理疏导,都能够恢复信心,提高效率,取得更大的工作成就。
症状 在黑莓、笔记本电脑、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要区分工作狂与只是正常完成工作的人可能有点困难。而且,很多工作狂并不知道自己是工作狂,即使出现身心疲惫、睡眠异常、压力感倍增等感觉也“执迷不悟”。
从以下五个症状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工作成狂。
第一,一心想着工作,即使在家里或是参加社交活动时也是如此。
第二,不愿向其他人授权,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控制感。
第三,忽视生活的其他方面,因为工作狂永远都是把工作排在家庭与私人生活的前面。
第四,或者将生活的其他方面融入工作,因为对工作狂而言,休闲与工作没有界线。他可能会把与朋友的私人关系转变为业务合作伙伴关系,甚至让自己的妻子担任秘书。
第五,“偷偷摸摸”地工作。与其他瘾一样,工作狂在面对自己的工作瘾时,常常试图隐藏它,不想让别人知道。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为此而向他人撒谎时,就说明有问题了。
对企业有害
许多年轻公司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创始人工作强度大,并在管理上前后不一致。他们除了工作,对其他事物兴趣甚少。由于生活缺乏平衡和多样性,他们给组织和自身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问题是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这是由不必要的紧张、视野狭窄和过度分析造成的。
将生活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的经理人,实际上就等于把他们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当出现失败的可能性时(在任何新兴公司,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常常做出的是不恰当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的基础是恐惧而不是睿智的判断。生意上的失败对那些除了工作毫无其他兴趣的人来说也许就像人生的彻底失败一样,那么产生恐惧也就不难理解了。
工作生活不平衡的经理人除了过度制造紧张气氛之外,还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因而失去了很多非传统的知识来源,而这些是更讲究生活平衡的对手们有可能触及到的。
预防
那么,工作和生活不平衡的经理人或即将失去平衡的经理人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回家。在办公室这样的环境,你是没有办法逃脱工作狂的恶性循环的。做到这一点后,下面是几个可以付诸行动的建议:限制每周的工作时间。一周经常超过60 或 65个小时工作对你的公司没有好处。如果能限制工作时间,你就能迫使自己更好地安排事务的轻重缓急,把精力放到真正重要的问题上。
和公司以外的人以及非同行发展个人关系。整天同那些不断使你想到公司和工作的人呆在一起,是一件令人窒息的事。
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生活中,工作是为什么?”要想一想,如果公司倒闭了,你应该怎么办?或者如果公司成功了,你继续做其他的事情。把这些问题想通了,会帮助你去除对将来的不必要的烦恼。
对员工的个人成就和里程碑事件进行庆贺。他们的婚礼、生日、个人的悲事或者喜事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经理人更好地做出决策,减少压力,改善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丰富他们的生活。而且,这样会使自己的公司更加成功
相关报道
经理人要拒绝做工作狂
据报道,过度疲劳乃至死亡的职业经理人这几年有了一个长长的名单,2006年2月25日,东软集团嵌入式软件事业部大连开发中心副主任张东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6岁。2005年12月15日,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由于突发心肺衰竭去世,时享年46岁。2005年9月18日,38岁的网易公司代理CEO孙德棣因病辞世。
分析:新闻中这几位经理人虽然都来自IT行业,但他们的情况也代表职业经理人健康的一个缩影。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他们长年累月工作狂的工作方式,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了巨大隐患。
IT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特点是节奏快、员工和经理层的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加班、超时工作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客观原因包括上市后的IT企业每3个月就要交出高增长的业绩,才能满足市场期望,这使得上市企业不敢松懈,职业经理人的经营压力、业绩压力也十分迫切。内部原因是职业经理人对自身的期望也比较高,所以从内心出发,使自己处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状态。
建议:职业经理人应该理清自己人生成功的定义,它应该不仅包括工作,还有家庭和生活,总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长期工作狂的工作方式不可取,因为这样的状态,经理人的资产负债肯定出问题。,他疲劳状态下做出的决策肯定不如劳逸结合状态下所做出的好,他对家庭产生负债,整个人生全局的平衡体系会出问题。
经理人所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时间去放松自己的身心,在重大紧迫事件之后进行必要的休息和度假,定期活动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这些都能让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满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