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 汉夫施丹格尔 二战风云人物之一——阿道夫·希特勒_汉夫施丹格尔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德国籍奥地利裔政治风云人物,德国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兼种族灭绝政策的核心人物。1889年出生于奥地利,父母去世后混迹于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巴伐利亚步兵团,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德国在一战的失利促使他决心投身政治,1919年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1921年成为党首,1923年因啤酒馆政变被捕。出狱后的他以泛德意志帝国主义、日耳曼民族主义、雅利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反资主义、反共主义等宣传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元首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39年指挥德国入侵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4月底苏联红军进攻柏林时,希特勒自杀于总理府的地下掩体指挥部。

中文名: 阿道夫·希特勒

外文名: Adolf Hitler(德文)

国籍: 奥地利(1925年前),德国(1932-)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奥地利布劳瑙

出生日期: 1889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 1945年4月30日

职业: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

信仰: 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

主要成就: 发展纳粹党,建立独裁统治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代表作品: 《我的奋斗》、《第二本书》

重要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所属政党: 纳粹党

血型: A型

人物简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是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希特勒使一战后的德国迅速走向强大,他的政策将德国从危机之中解救出来,使德国失业人口降低到同一时期最低,为德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基础。

希特勒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对20世纪后的世界历史格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的政治家、演说家、组织家、宣传家,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外交家、诡辩家、阴谋家、野心家、权术家、心理学家、作家、画家,但他也是一个过于冒险的军事家、战略家。

据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作为首要战犯的希特勒饮弹自杀。然部分人后称曾在战后见到过希特勒,因此对他的自杀仍有争论。在地下掩体的私人办公室内,饮弹自杀,并且为了保证成功再开枪的同一刻咬碎了口中的氰化物,遗体随后被私人卫队抬出掩体在一个弹坑内火化。一直有人认为希特勒在柏林会战时逃出了战区。主要的两种说法是:1.逃到了南美,与其他的逃过审批的纳粹军官一起图谋东山再起(南美当时有一批的亲纳粹国家)2.成为了一个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牧羊人 终老而死

早年经历

家族背景

  希特勒的父母[1]

阿道夫·希特勒家世是非混乱和复杂,希特勒这个名字的由来,应由他的祖父说起,这位德国未来元首的先祖,世居在瓦尔德维特尔,这位于多瑙河和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边境之间奥地利的一个县城,此处属森林茂盛的丘陵地区,也算是奥国的穷乡僻壤,此处有如捷克农民般的近亲通婚,而后来阿道夫·希特拉的父母便是,他们的私生子女很多,阿道夫·希特勒的祖父本名叫做约翰·格奥尔格·希特勒,希特勒(Hitler)这个姓氏是阿道夫的祖父把原本的姓氏希德拉(Hiedler)改掉而来,阿道夫的父亲本从母姓,这是因为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拉也是私生子,他出生于1837年6月7日,在39岁之前一直袭用母亲姓氏施克尔格鲁勃,因此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这个名字伴随了阿道夫的父亲大半生,虽然人们没有证据证明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便是阿洛伊斯·施克尔格鲁勃的父亲,但后来约翰·格奥尔格·希德拉在销声匿迹30年后在瓦尔德维特尔、威特纳镇出现,为阿道夫的父亲阿洛伊斯认祖归宗,在公证上承认父子关系,此时他们的姓氏希德拉已改成希特勒,此时约翰·格奥尔格·希特拉已经84岁了。

童年

  孩童时期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1889年4月20日 晚上6点半,呱呱落地,出生在勃劳瑙镇一家名叫波麦的小客栈里。

两岁大的希特勒曾经看着父亲鞭打一只狗脸上却显露出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强烈表情;6岁大的希特勒独自跑进树林,“苦练声音的力量,他会对着树木大喊,直到喉咙沙哑”;也许最令人不寒而栗的章节要算希特勒故意导致了弟弟的死亡,他亲吻弟弟爱德蒙德并以此将致命的风疹传染给他。

1895年希特勒年满六岁 ,父亲把希特勒送到一家公立的学校念书,他在小学里成绩一贯良好。恰好这年正是希特勒的父亲58岁从海关退休的时候。在此后四五年中他在林嗣附近的许多村子里搬来搬去。到希特勒12岁的时候,已搬了七个地方,换了五个学校。希特勒在兰巴赫附近的本笃派修道院学习了2年,他参加了唱诗班,选了唱歌课。据他自己记载,他梦想将来做牧师。

  求学时期的希特勒

11岁的时候,阿道夫被送到林嗣上中学。这需要他父亲破费一点钱,也说明他父亲有志让 儿子走自己的道路--做个公务员。但是,这却是希特勒最不想做的事。他与父亲发生了争执,希特勒想要做画家这次冲突的一个结果是希特勒在学校里就不再好好念书了。希特勒在林嗣中学里却坏得异乎寻常,终于在没有得到应有证书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学到 距林嗣相当远的希太尔州立中学, 他在那里呆了不久, 没有毕业就离开了。

  希特勒的签名

1903年,希特勒的家庭发生了重要的变故。1月3日,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因肺出血溘然去世,享年65岁。他的病是在早晨散步时发作的,几分钟以后就在附近一家客栈里死在一个邻居的怀里。当希特勒看到父亲的尸体时,不禁痛哭失声。 希特勒的母亲当时42岁,住在一所简陋的公寓里,靠不多的积蓄和养老金抚养两个遗孤 阿道夫和保拉。她秉承丈夫的意愿,百般劝说儿子好好进学校读书,继承父业,但希特勒却比以前更加坚定,下决心不愿干这个行业,继续荒废他的学业。

此后的二三年他不愿上学,母亲又劝他去做工, 学一种手艺,他却陶醉在将来做艺术家的美梦里,整天在多瑙河畔逍遥闲荡,享受"空虚的 舒服生活"。虽然体弱多病的母亲靠微薄收入很难维持生计,年轻的希特勒却拒绝出外谋生来帮助母亲。

希特勒虽然下定决心要做艺术家,但是他在16岁的时候,已经热衷于政治了。当时他对哈 布斯堡王朝和奥匈帝国境内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已经有了强烈的憎恨,对于凡是日耳曼的一 切,都有着同样强烈的热爱。16岁的希特勒,已经成了一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喜欢起读书来。他参加了林嗣成年教育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会,大批大批地借阅图书。他的少年友人回忆,他总是埋头在书堆里,其中最喜欢阅读的是关于德国的历史和德国神话的著作。

参加战争

  希特勒(坐者右一)一战时与战友们的合影

1906年,希特勒过完17岁的生日之后,带着他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去他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住两个月。他成天在街头闲逛,他千方百计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就读。1907和1908年,他两度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只好在维也纳街头靠画画度日。[4]之后希特勒母亲患了致命的乳腺癌。于是,他就回到林嗣。自希特勒离开学校以来,多灾多难的母亲和姐姐凑钱供养了他达3年之久,但他却一 点成绩也没有。1908年12月21日,林嗣开始披上圣诞节的盛装时,阿道夫·希特勒的母亲去世了,两天后她被葬在利昂丁丈夫的墓边。

从1909年到1913年对希特勒来说,一段极其悲惨和贫困的时期。

  一战时希特勒的士兵证

1909年11月,他到维也纳不到1 年就不得不放弃在西蒙·丹克胡同租赁的房间,在以后的4年中一直住在只有铺位的鸡毛店里,或者在多瑙河畔维也纳第二十区默尔德曼街几乎同样简陋的单身宿舍里栖身,靠光顾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这时一个中国家庭帮助过他。[7]希特勒称他至少有一阵子靠当个“小画家”,但是他在自传中没有详细说明这个工作的情况。在1909年和1910年,他的情况略有改善,可以不必再当普通小工了。这时他开始做个小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家。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 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16团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军衔至下士。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黑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

政治生涯

初期

加入纳粹党(1919-1922)

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会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主席安东·德莱克斯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请了希特勒入党。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3年后即1921年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纳粹冲锋队。

希特勒的上司十分赏识希特勒的才华,于是把一项特殊使命交给他去完成。1919年7月底,希特勒奉命和其他“侦察员”一道前往莱希弗尔德的收容所,肃清那些曾在大战期间被俘虏过的德军战俘们中间滋长的斯巴达克思想倾向。1919年9月,希特勒又接到陆军政治部的一项命令,要他去调查一下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小小政治团体的情况。就这样,希特勒以一个可以说是特务的身份第一次结识了当时只有54名党员的这个党。这个党的纲领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大杂烩。由于希特勒在旁听这个小党的开会发言时,痛斥了一个主张巴伐利亚脱离普鲁士并与奥地利组成一个南德意志共和国的言论,他立即引起与会者的注意和兴趣。两天后,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张明信片,通知他已被接受参加了德国工人党,开始这令他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希特勒决定成为这个党的第55名党员,并担任了党的主席团的第七名委员。希特勒考虑到,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目标来改造这个党,然后他就有可能把自己在维也纳时期的思想和前线经历所得出的认识,在一种政治运动中付诸实现。此外,这还为他提供了一种生活保证,从此,希特勒跨出了他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后,他在履行“侦察员”职责的同时,就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他从事多方面的社会交际,在国家主义者刊物《慕尼黑观察家报》上刊登党的启事,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竭尽全力扩大党的影响。希特勒在群众集会上施展演说才能,竭力向到会的大学生、小业主和军官们煽动对凡尔赛和约、“十一月罪人”及犹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说通俗易懂,因此其听众、特别是大战中的士兵倍感亲切,从而也使他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狂热。就这样,希特勒组织的群众集会不久便名闻遐迩。他演讲的内容、语言的才华、雄辩的论据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党对他顿然刮目相看,党的主席力排众议,遂将希特勒任命为“宣传部长”。

希特勒大权在手,就着手进一步巩固其在党内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党的日常管理工作。接着又和党的主席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条党纲,基调是反犹主义、国家主义和“社会要求”,其内容,除了犹太人,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点甜头。为吸引群众,他利用德国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股潮流,将德国工人党正式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这便是纳粹党。党纲和党的新名称都是在1920年2月24日的群众大会上向世人公布的。

由于新闻界对此事作了简短报道。所以希特勒在这一局部地区遂变得名声大噪。

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被解除军职,他领了50马克的复员费、一身军装、一件大衣和一些内衣。从此以后,希特勒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党的工作中去了。他筹划了党旗和党的标志,党旗以黑、白、红三种颜色为底色,标志是一个卐字。希特勒组织的这种民族主义的符号和标志以及军事化的风格,立即对小市民阶层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随后希特勒又在赞助者的支持下,买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观察家报》,使党有了自己的机关报。在此期间有一批为希特勒的学识、胆量、惊人的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了纳粹党的队伍中来,使纳粹党的能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由于希特勒的积极活动,一年之内,纳粹党就迅速壮大起来。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准备同北德的民族主义者建立联系,把纳粹运动扩大到全国。这时,纳粹党内有人反对他的领导,希特勒立即赶回慕尼黑以退出纳粹党相威胁,逼使党同意他当元首并享有指挥一切的权力。他还对党章作了修改,取消了党的委员会,废除了选举制,确立了“领袖原则”,实行独裁统治。不久,希特勒为纳粹党的党首。1922年1月22日,纳粹党在慕尼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至此,希特勒终于把一个原来专事清谈的俱乐部,改造成了一个群众组织,并且成为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著名的一个成员。

开始掌权(1922-1923)

  1920年的希特勒[8]

1922年,希特勒一跃成为巴伐利亚州德国劳动党党首,并把党的名称改为国家社  希特勒的党证

会主义劳动党,简称纳粹党。在幕尼黑,除了纳粹党以外,还有许多右派政党,但他们都认为,凡尔赛条约是犯罪行为,其幕后操纵者是犹太人。

然而,在希特勒特有的热情和雄辩能力的影响下,巴伐利亚地区的主要人士神奇般地归属到纳粹党的旗帜下。1922年,赫尔曼·戈林加入了纳粹党,他是德国著名的战时英雄之一,得过战时功勋奖章。他说:“我之所以加入纳粹党并非出于什么信念,只觉得纳粹党具有革命性。”

纳粹党的影响力开始波及到巴伐利亚的其他地方。1923年1月,希特勒和纳粹党巧妙地利用了由法国占领鲁尔地区引发的民心动摇。法国派兵索取战争赔款,使得民心大乱。法国军人不断骚扰居民。法军的统治相当严酷。他们甚至看不惯人们走人行道,用皮鞭抽打。于是平民们不得不走车道。他们是在搞恶作剧。

啤酒馆暴动(1923)

魏玛共和国初期(魏玛共和国 (德语:Weimarer Republik,) 是形容1919年至1933年期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由于共和国的宪法 (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 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府被称为魏玛共和国。),经济十分困难。接受凡尔赛和约之后,德国要支付巨额赔款。法国为保证得到赔款和在德国面前有一种安全感,遂出兵占领了德国大部分地区,虚弱的德国政府无力抗击,只能实行消极抵抗,结果导致德国发生了空前的通货膨胀,货币体系瓦解,经济陷于崩溃。希特勒把发生这次灾难的原因都归罪于魏玛共和国和凡尔赛和约,归罪于犹太人和布尔什维主义。最后古诺政府发起的这场耗尽血本的消极抵抗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只好垮台,由施特雷斯曼继任总理。  啤酒馆政变时的希特勒

新总理一上任,立即宣布结束这场斗争并准备愿意恢复赔款同法国达成了和解。但施特雷斯曼的这两项决定却遭到了死硬的保守派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和所有的极右派民族主义团体的抗议,而这种抗议运动主要集中在巴伐利亚邦。那里的分裂主义势力企图举行暴动,对抗柏林政府。敏感的希特勒看到这种经济困难和政治动荡的形势,正是他推翻共和国的良机。他要以巴伐利亚为跳板,攫取全国政权。

  希特勒与鲁登道夫等人在一起

十月底,巴伐利亚和柏林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希特勒决心利用这一矛盾,他要求巴伐利亚邦政权趁柏林尚未向慕尼黑下手之时,就向柏林进军。希特勒自认为时机对己有利,他执意要效仿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的榜样,着手策划“向柏林进军”,以建立由他个人施行独裁的专制政权。但巴伐利亚邦政府头目优柔寡断,无意按希特勒的意愿行事。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亚邦政府三巨头等要员在慕尼黑南郊的比格布劳凯勒啤酒店举行集会,希特勒乘机率领其600名冲锋队员,强行冲入会场,并首先向天花板开了一枪。接着希特勒在戈林、赫斯等人的簇拥下登上讲台,高声喊叫道:“国民革命已经开始,大厅现在已被包围,任何人不得擅离一步!”“如今巴伐利亚政府已经崩溃,我从现在起就是全德意志的领导者!”但希特勒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劫持巴伐利亚领导人搞政变的企图以失败告终。然而希特勒并没有死心,次日,他又与被迫参与其事、一心要建立军人专制政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商讨对策,决定在慕尼黑进行示威游行以扩大宣传和唤起士兵与居民的支持。于是希特勒与鲁登道夫一起率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从啤酒馆向慕尼黑城内进发。但他们立即遭到了警察的镇压,16名纳粹党徒被击毙,希特勒则逃离了现场,但11月11日在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的别墅被逮捕入狱,随后邦政府下令禁止纳粹党,封闭纳粹党报。至此希特勒苦心策划的“向柏林进军”的夺权尝试,就这样失败了。

《我的奋斗》(1924)

  希特勒写的《我的奋斗》

希特勒的政变失败了,但他却从这次失败中为自己和自己的政党捞到了一笔宣传资本。由于首席法官在“民族主义”思想上与希特勒并无原则分歧,因此最后只对希特勒判处了监禁五年。其实希特勒只服了8个月的徒刑就被赦免了,而且未被驱逐出境。就是在这仅8个月的服刑期间,他也倍受优待:除了获准享用特别饭食,还让他住在有两扇窗户、阳光充足,很为舒适的单间牢房里。他可以自由通信,自由接待来访亲友,生日时可以接受亲友的花环和祝贺,此外还享有携带秘书、到户外散步和做体操的特权。中午他则在墙上挂着一面卐字旗的休息室进餐,这时他就口若悬河地大讲特讲。所以当希特勒在这所看守监狱中“服刑”结束时,狱中的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变成了忠实笃信的纳粹主义分子。

希特勒在监狱呆的这8个月,向鲁道夫·赫斯口述了他的著作--《我的奋斗》上篇,其后则向一神秘组织Thule Society成员埃卡特(Dietrich Eckart)口述完成自传及其思说阐述。该书分别在1925年及1926年出版各一册,至1934年的销售量为24万本,而至二战结束,约有千万本被售出或发出。希特勒花了几年躲避该书版税。共欠约405500马克(约今日六百万欧元)。希特勒成为总理后,其欠税追讨被搁置。《我的奋斗》著作权被巴伐利亚自由邦主张拥有至2015年12月31日。该书在现今德国的出版仅限于学术研究与已加注评论版本。这部著作是一个集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反对民主主义思潮于一体的大综合。反犹主义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他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优等人种,因此它有权征服和统治其他民族。该书的另一思想是鼓吹复仇主义。希特勒声言必须撕毁凡尔赛和约,必须同德国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账。他声言,和约所加给德国的耻辱和仇恨己深深地印入六千万男女的心坎,变成了一片弥漫的火焰。宣传对外扩张是该书的又一主题。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他宣称“将把目光投向东方的那个国家”,“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夺取。”希特勒还在书中攻击议会民主制度,宣传专制独裁统治,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法西斯的理论。《我的奋斗》一书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的纲领,是纳粹党的圣经。它为希特勒涂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迎合了当时广泛存在于德国的愤懑情绪,因而在纳粹政权时期它发行量很大,流传极广。



希特勒高清晰照片

当前德国一些历史研究人员有意重新出版德国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德国官方眼下禁止出版这本书。自二战后便拥有《我的奋斗》版权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迄今无意“解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政府禁止出版这本书。而且,除出于教育或研究目的,其他纳粹标志在德国也被禁止复制。

德国慕尼黑当代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埃迪特·拉伊姆4日说,研究所计划在《我的奋斗》版权2015年底到期后,重新出版一附带评论的注解版本。德国犹太人中央理事会2008年提出过类似想法。拉伊姆认为再版《我的奋斗》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警惕纳粹思想的危险性,并非是宣扬。并且不会对当今一代造成影响且是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书籍应供民众查阅。研究者认为这本书反映希特勒纳粹思想早年发展历程。

《我的奋斗》1925年首次出版。希特勒1933年掌权后,这本书成为德国中小学的教材。

崛起

重建纳粹党(1925-1928)

  人民观察家报

希特勒从啤酒馆暴动的失败中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即不能通过政变去剥夺台上统治者的权力,相反只有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才能取得政权,要充分利用共和国宪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条件去攫取政权,铲除共和国。于是,在他出狱后的1925年1月4日,拜访巴伐利亚总理,承认1923年的政变是一个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循规蹈矩,遵纪守法。邦总理遂由此产生一种印象:这头凶猛的野兽被“驯服了”,人们可以松一下绷紧的弦了。这样,在2月份,巴伐利亚政府就撤销了对纳粹党及其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的禁令。2月26日《人民观察家报》正式复刊。2月27日纳粹党正式重建,希特勒又获得了独裁元首的身份,但被禁止在公开场合演说。

这时的德国由于实行了货币改革,美元资本陆续流入。故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内政局趋向稳定。这对希特勒的纳粹运动是十分不利的,这以后可以说纳粹运动进入低潮。但希特勒并不为自己政党的弱小而气馁,他仍不屈不挠,不丧失希望和信心。他一方面利用这段不能公开讲话的时期,专心致志地写作《我的奋斗》的最后部分,思考纳粹党和自己的前途,另一方面又充分施展自己的组织才干,在纳粹党里建立了一套错综复杂的党内机构。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群众,希特勒还陆续建立起一批群众组织。希特勒事必躬亲,过问党的一切细小决定。就这样,到了1928年,纳粹党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一批具有接管政府事务能力的干部的政党”。而且纳粹党的信徒们都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信念,把他们的元首视为众望所归的决策人物。只是由于这时没有适宜的气候,它的内部力量与自身团结尚未显露锋芒,因而普遍被外界忽视罢了。

此外,在经过了相当的困难之后,希特勒又把冲锋队改组成为一个拥有几十万队员的武装团体,其任务是保护纳粹党举行的集会,捣乱其他政党的集会和一般地恫吓那些反对希特勒的人。希特勒又建立了党卫队,并要求他们特别宣誓效忠他。

后门夺权(1929-1933)

  当选德国总理后的希特勒拜见总统兴登堡

1929年10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这可给希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垮台。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  希特勒

了100万。从19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年4月10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希特勒竟然获得了36。8%的选票。1932年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1932年8月13日,总统兴登堡召见希特勒并试图说服他与佛朗茨·冯·巴本共同组成联合政府,但希特勒予以拒绝,声言作为最大政党的领袖,要得到“包括一切方面的整个国家权力”,但兴登堡也发表声明加以拒绝。就在这时,帕彭和施莱歇尔为了一己私利,互相拆台,宁让第三者上台,也不让对方执政,通过政治上的交易,把希特勒推出来,搞了一个以“保守派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总统、国防军、钢盔团”为一方,以希特勒的纳粹集团为另一方的联盟,组成所谓“民族团结”的联合政府。对希特勒的得势,被推翻的霍亨索伦王室的支持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933年1月22日,皇太子就曾致函兴登堡,敦促其授权希特勒组阁,威廉二世还给纳粹党提供了200万马克的援助。就这样,希特勒终于在1933年1月30日通过“后门”交易登上了总理的宝座,1934年兴登堡死后继任总统。从这时起,魏玛共和国也就正式死亡了,第三帝国由此诞生。

开始独裁

建立独裁体制(1933-1934)



希特勒及其战友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并不满足于这种联盟。他执意借助已经掌握的权力,实现建立独裁的目标。因而在他上台第三天即2月1日就发布第1号文告,声称兴登堡总统宣布解散国会,定于3月5日举行新的选举。希特勒认为,他将在选举中稳操胜券,这样就能排斥联合政府中的其他政党,确立一党统治的体制。2月4日又颁布《保护德国人民法》,以便广泛限制反对党,特别是限制德共和社民党在竞选中的宣传活动。2月6日,解散普鲁士邦议会,使普鲁士代理内政部长、纳粹党的戈林得以接管了警察局,为纳粹党在普鲁士夺权创造了条件。随后由冲锋队、党卫队和钢盔团成员组成的所谓“辅助警察”又先后接管了各地的警察部门,并在各大区建立了集中营,关押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社民党人和其他的反法西斯战士。另一方面,希勒特又暗中拉拢国防军头目和大资本家,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赢得选举的胜利。

  纳粹党内会议

为了彻底打击反对自己的力量,纳粹党徒又一手炮制了震惊国内外的2月27日的国会大厦纵火案,并将之嫁祸于德国共产党人,在国内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反共浪潮,致使德共的机构被全部摧毁,几千名德共干部被捕,并被迫转入地下,在这一事件中,被捕人员还有社民党人和其他著名人士。希特勒还在该事件后颁布被人们称之为“国会纵火法”的《保护人民和国家法》,授权政府接管各邦权力。他在冲锋队和党卫队的参与下,对各邦特别是那些不在纳粹党掌握之中的邦进行自上而下的夺权。从此,各邦的主权“一体化”,德国这一法制国家趋于瓦解,纳粹党一党统治的基础得以基本建立。1934年6月30日,他通过由希姆莱策划、海德里希负责执行的“长刀之夜”事件,以冲锋队政变为借口,铲除了冲锋队头目罗姆及前总理施莱切、前军情局局长布利多等大批要员。借此大肆镇压打击及削弱党内反对派,获得了国防军及总统兴登堡支持,巩固了自身势力。

  希特勒(1942年在对美国宣战的演讲上)

3月5日国会大选后,纳粹党获得了43.8%的选票,民族人民党获得8%的选票,这两个执政党虽获得了51。8%的选票,但没有获得2/3的多数,这样他们就无法保证通过有些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立法。于是3月23日希特勒软硬兼施,终于获得了他所要求的授权法。有了它,希特勒在4年任期中就拥有立法权,就可以把国会和议员们撇在一边,不许他们问津。授权法是希特勒在权力道路上迈出的所谓“合法”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建立他“元首国家”的基础,希特勒有了这个授权法以后,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他通过撤销邦一级的行政区,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政治组织,解散全国的工会,摧毁纳粹运动内部的反对派,控制经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步骤,使各个领域进一步实行了“一体化”。就这样,希特勒在上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上结束了从上到下的夺权活动,并建立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极权统治。

恰在这时,年迈的兴登堡于1934年8月2日病逝。这可是给希特勒提供了最后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极好机会。希特勒立即颁布一项法律,把总统和总理这两个职务合二而一,叫军队以及法官和官员向他个人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如今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了。

迫害犹太人(1933-1944)

  狂热的德国民众向希特勒行纳粹礼

希特勒早年在维也纳受到反犹主义的深刻影响,加之政治需要,所以他对犹太人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完全成为一个极端反犹太人分子。

自1933年起,德国纳粹党开始独裁执政,随后,一个大规模的反犹行动逐渐发展起来。在同一年,纳粹德国政府褫夺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对“犹太人”作出了定义--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这项法案还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其他法案相继出台,比如“一个犹太人与一个非犹太人的人发生性关系被视作是犯罪”等直接针对犹太人的法律条款层出不穷。到了1938年,纳粹德国已经禁止犹太人从事绝大多数的职业。1938年11月9日,由纳粹党策划的一个反犹事件(称为“水晶之夜”)爆发了,大量属于犹太人的商店和会堂被破坏,许多犹太人被殴打,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更加低落。



希特勒图片

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更加疯狂地屠杀犹太人。特别是在1939年9月尾并吞了波兰以后,纳粹德国将它们国内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集中在波兰的内陆,称为“普通政府”的地区。犹太人被放置在“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之内。最大规模的“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是位于华沙。在华沙的犹太人被迫在1940年11月15日前搬迁到被指定为犹太人的地区和将这个地区密封。纳粹大屠杀由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开始以后,德国盖世太保跟随德军,对住在苏联乡区的犹太人作出大规模的大屠杀。盖世太保最初的杀人方法是用手枪射杀,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万人坑里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有“人道”的杀人方法来减低秘密警察的压力。这个方法是用毒气杀人。初时秘密警察只用汽车的废气来杀犹太人。但是在1942年起德国采用了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 Gas)来有效地杀死最多犹太人。尤其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就多达300万人死于其中。

在整个屠杀犹太人的浪潮中,德国在这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而这不过是希特勒上台之后诸多对内措施中的一个,根本目的是为战争寻找借口。

走向战争

发动二战(1934-1940)

  1938年与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肃内部时,又把全部经济都纳入受国家控制、适应政治需要、实行强制生产的轨道,以更有利于扩军备战。接着希特勒就开始将其计划付诸实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这是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它立即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并达成共同防御的协定,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从未去实施,相反在其背后倒掩盖着勾心斗角和畏首畏尾,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这也是英国“绥靖”政策的开端。

  墨索里尼与希特勒

这一连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确信:这里出现的又是一帮和他昔日国内政敌一样不中用的家伙,只要他坚决、突然地把既成事实摆在这些家伙面前,他们势必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于是,希特勒于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竟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此时,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只要稍有动作,希特勒就会乖乖地缩回,但他们又只是满足于提出抗议,并未采取任何切实的对抗措施,这就使希特勒更加胆大妄为,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



纳粹全彩照片

1936年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9月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这样,德、意、日三国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三国轴心正式形成。这声明德、意、日三国并在一辆战车上。

希特勒最终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和外交上的孤立处境,于是,他于1937年11月5日召集国防部长、国防军三军总司令和外交部长等头目,向他们宣布最迟在1943至1945年之间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要占领与德国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间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个目标。

这时的德国军事力量已有了相当的规模,经济形势也进一步好转。所以希特勒自我感觉有了资本,就开始把他的计划付诸实施了。

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软硬兼施,在奥地利的亲德分子和纳粹分子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占领了奥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欧侵略扩张的第一步。英法两国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动又只是听之任之。法国毫无表示,英国只是由驻德大使只提出抗议了事,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进行谴责,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制止德国侵略的措施,但遭西方国家拒绝。



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国联盟

吞并了奥地利之后,希特勒就策划向捷克斯洛伐克开刀。他瞄准英法等国不愿为捷克斯洛伐克承担战争风险的心理,利用纳粹党培植的苏台德德意志党人充当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马前卒,通过1938年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一枪未发地又把苏台德地区占为德国所有。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径,英法除了提出口头抗议,并没有采取任何重大措施。

希特勒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得手之后,紧接着又把手伸向波兰,要波兰归还但泽市,提供享有治外法权的通往东普鲁士的陆地走廊。波兰坚决拒绝了希特勒的无理要求。

到了这时,深深感受到希特勒欺骗和愚弄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才放弃绥靖政策,转而强烈谴责希特勒的侵略行径并宣布全力支持并保证波兰的独立。法国在此情况下也作了相应的表态和加强战备的措施。

  1937年希特勒亲自接见了日本秩父宫雍仁亲王

希特勒面对波兰的不屈服态度和英法保证波兰独立的声明,以及他们正在同苏联谈判并有可能结成同盟的情况,不免有些害怕,因此,他也秘密派代表同苏联进行谈判。

苏联鉴于英法同自己的谈判缺乏诚意,背地里还向德国大献殷勤,继续推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纳粹德国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终于在1939年8月23日同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则由此去掉了担心出现一场两线作战的心病并还能经常不断地从苏联那里得到粮食和原料的供应。

  希特勒在埃菲尔铁塔前留影

希特勒自觉已无后顾之忧,于是在1939年9月1日,终以“闪电战”实施了他几个月前就打算实施的进攻波兰的计划。1939年,8月31日夜晚,德军身穿波军制服,靠近了波兰边境的格莱维茨的一个小镇。成功占领了该小镇后,德军故意捣毁了这个小镇的电台,并向空中鸣枪。随后,正在接听该电台节目的德国民众听到一个操着波兰口音的嗓音宣布:“波兰人民!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就要打响了,团结起来,打倒德国鬼子,打倒所有反对我们进行战争的德国人!”讲话之人是被纳粹强迫穿上波兰军服的囚犯。随后他被纳粹党卫军杀害。这是由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亲自导演的“波兰入侵”德国的阴谋。

第二天上午10点,希特勒向德国宣布德国遭到了波兰的入侵,德国被迫予以还击。而事实上在希特勒宣布前,德国已经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随后,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希特勒会见日本外相松冈洋右

英法两国虽于9月3日对德宣战,但在希特勒征服波兰的四个星期中一直按兵不动。法国军队只是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构筑工事据守。士兵们将德国西线的战争称之为“静坐战”或“奇怪战争”。波兰在德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终于在9月28日沦陷。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又向英法大力施放和平烟幕,可暗中他却悄悄地加紧把它的部队从东线调集至西线,把主要的目标对准了法国。1940年4月,希特勒开始把他在前一年10月10日发布的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密令付诸实施。但他首先却去攻占了丹麦、挪威以保证德国有海上的战略基地和瑞典铁矿沙的供应。接着,于5月10日至5月28日,命令德国军队攻占了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月13日,德军大举入侵法国。6月22日,法国被迫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向其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车站向德国签署了投降书。

法国被占领后,希特勒的对手就只剩下在敦刻尔克大溃退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英国了。希特勒首先对英国实行诱和,条件是德国承认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但因为遭到以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的抵制,所以没有成功,于是他立即下令实施在英国登陆的“海狮计划”,这是无奈的选择。

入侵苏联(1940-1944)

  希特勒与戈林正在前线慰问德军部队

希特勒早在西线作战、进攻英国时,即1940年夏就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指令德军“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这时,希特勒看到苏联也在加紧备战工作,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他决定先解决苏联这个他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希特勒认为,英国已被逐出欧洲大陆,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德国东进的后顾之忧,而且“苏联一旦被打败,英国的最后希望就破灭了”。在进攻苏联之前,希特勒己占领了欧洲的14个国家,并且把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变为自己的附属国。

在战争初期的短暂得势之后,希特勒开始走下坡路了。首先惨败在莫斯科城下和斯大林格勒城下,其闪电战的计划遂宣告破产。事实证明,他不可能在辽阔无垠的苏联领土上打赢一场消耗战。随着12月7日德国盟国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1日,希特勒也向美国宣战。

  蓝色部分为轴心国阵营控制的最大区域

随着1942年11月-1943年2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而开始节节败退,苏联则从1943年德军“卫城"行动(即库尔斯克战役)失败后开始转入战略大反击。尽管如此,希特勒还是宣布“将不惜任何代价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1944年底,盟军己攻入德国境内。希特勒的败局已定,这时他已从公共场合消失,人们再也见不到他的演讲。1944年7月20日,希特勒在逃过“狼穴”炸弹暗杀后,又回到柏林,住进总理府下面的地下避弹室中,并在戈培尔等几个亲信和情妇埃娃·布劳恩的陪伴下,在充斥着绝望和幻想的阴森恐怖的气氛中指挥战争,躲在地下室中。

自杀

  美国报纸刊登希特勒的死讯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后,联想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的绝处逢生,顿然又生出战争会出现转折的希望,而且这种充满希望的气氛一直持续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苏联红军包围了3/4,这时希特勒才大梦初醒。他悲鸣道:“战争打败了……我将留在柏林,只要时刻一到,我就用手枪结束我的生命。”但同时他也痛骂国人:“武装部队抛弃了我,我的将军们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国没能完成我给整个民族提出的任务。”4月27日,整个柏林完全被苏军包围起来。4月28日,希特勒的战时盟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抓获枪决。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洗礼。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饮弹自尽,爱娃·布劳恩饮药自尽。

为政举措

关注国民健康

  希特勒

希特勒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在他对自己的病情重视之前,他已经开始关注自己国民的健康。例如:他对于自己的士兵抽烟极为反感,他下令全国禁烟,甚至还派科学家研究尼古丁的害处。他还建立了癌症的报告制度。但希特勒死后,这些研究当做异端思想被禁止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被重视起来。他又通过立法规定,大德意志帝国的主食也即面包,在制作时必须加大全麦面粉的比例,增加人们对纤维素的摄取量,另外这位思想超前的人物还倡导了一场防范核辐射污染的运动。

对华关系

  1937年希特勒会见孔祥熙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1930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且纳粹党上台之前德国顾问团就已经在中国国民政府中服务。从1936年起,德国和中国签订了2.82亿马克的军火销售。1938年,在日本的抗议下,德国召回军事顾问,并中止同中国的军火合同。但德国军火在中国抗战初期依然有重大影响。中德之间的军火交易令国民政府军装备有所改进。战争初期,中华民国政府有20个步兵师不同程度的装备了德式装备,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国民党中央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中德之间的联系一直持续到1941年。1940年底,德国与日本和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1941年7月,希特勒宣布承认汪精卫的汪伪国民政府,而此前于1938年希特勒已经承认日本一手扶持的伪满洲国。自此,柏林与重庆政府继续对话的最后可能性也不存在了。

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及对美国宣战,1941年12月9日,中国亦正式加入盟国阵营,并且对德宣战,从而为中德两国的合作关系划上终结。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希特勒画像

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在1929年海因里希·霍夫曼的照相店中工作,帮助售货、照相和冲洗照片。当时霍夫曼是纳粹党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专用摄影师。由此,爱娃认识了希特勒,并逐渐与其发展成恋爱关系。 1934年,恋爱关系向父母公开。1935年希特勒赠予她一栋小楼,从此巩固其希特勒唯一情妇的地位。1938年,爱娃成为希特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即使爱娃出席了1935年纽伦堡党代会和1936年奥运会等重要活动,公众从不知道她的存在,她长期居住在慕尼黑自己的小楼以及希特勒在巴伐利亚的别墅贝格霍夫内,很少出现在柏林。1945年4月,爱娃乘汽车返回处于巷战状态的柏林,并拒绝回到相对安全的贝格霍夫。1945年4月28日午夜到4月29日凌晨,希特勒与爱娃在地堡内举行婚礼,公证人名叫瓦格纳,证婚人为约瑟夫·戈培尔和马丁·鲍曼。1945年4月30日下午三时半左右,爱娃吞下氰化钾,希特勒向太阳穴开枪双双自杀于地堡。尸体随即被焚化。

一些历史学家声称希特勒是一个心理扭曲的同性恋者,他将自己同性恋的冲动发泄到战争中。很多人怀疑希特勒是否和爱娃或者其他任何女性发生过关系,在官方资料上希特勒没有孩子,不过一个英国一个二战老兵在法国服役期间所写的日记中佐证希特勒曾经有私生子。

健康状况

  希特勒

他被认为曾得到了肠躁症、皮肤损伤、心律不整、梅毒、亚斯伯格综合症,精神分裂症及甲基苯丙胺成瘾。他有牙齿上的问题,他的私人牙医雨果·布拉希克(Hugo Blaschke)曾表示1933年他装了一个大的牙桥在希特勒的上颚,又于1944年11月10日进行救治严重牙疼的感染而切除其部分牙桥的手术,报告另说明其患有鼻窦炎。

  希特勒

在1930年代早期后,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饮食,虽然偶尔食肉。马丁·鲍曼为希特勒在贝格霍夫(Berghof,近贝希特斯加登)建造一个温室以确保在战时提供新鲜蔬菜与水果。

希特勒是个讲究健康与自律甚谨的人,他不吸烟、基本上不太饮酒,偶饮啤酒,极少饮用烈酒。一般时候,他的饮料是淡茶、牛奶与热巧克力。他尤其反对吸烟。不过希特勒少年时烟瘾相当重,多时一日可抽至四十支烟,后来因觉得太浪费金钱而戒烟。在当政时,希特勒由学者口中得知吸烟对于健康的危害,基于保证国民健康的立场,他提倡纳粹德国的禁烟运动。据传希特勒痛斥过他的情人爱娃暗自抽烟的行径。他甚至承诺,给他周遭成功戒烟者一只金表。根据许多目击者表示,在希特勒自杀后,竟然有许多军官、助理及秘书们立刻在元首地堡抽起烟来。

人物影响

  “杜莎夫人”蜡像馆内的希特勒蜡像

在希特勒的出生地奥地利因河畔布劳瑙有一石碑标记:

FüR FRIEDEN FREIHEIT

UND DEMOKRATIE

NIE WIEDER FASCHISMUS

MILLIONEN TOTE MAHNEN

语译:为了和平、自由与民主,法西斯永不再现,数百万人的死提醒着我们。

部分人士对希特勒有中性或赞赏的评价。前埃及总统萨达特在1953年,他是一名年轻男子时赞美了希特勒,很可能在当时在提倡反抗大英帝国。美国非裔伊斯兰领袖路易斯·法拉肯(Louis Farrakhan)曾赞喻“伟大的人物”。印度湿婆神军党领袖拜·萨克雷(Bal Thackeray)曾在1995年称自己为希特勒赞赏者。德国历史学者弗里德里希·迈内克(Friedrich Meinecke)称希特勒的一生是“在历史长河中,一个非凡及不可量的人物的伟大例子”。被评为影响20世纪的十大人物之一。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电视连续剧《希特勒:恶魔的崛起》(2003年)

电影《希特勒:德国制造》(1977年)

电影《纳粹与希特勒》(1998年)

电影《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帝国毁灭)》(2004年)

电影《阿道夫叔叔》(2005年)

电影《关于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实真相》(2007年)

电影《行动目标:希特勒》(2009年)

电影《恶棍特工》(2009年)

电影《大独裁者》(1940年)

话剧《希特勒的肚子》(2011年)

动画电影《剧场版 钢之炼金术师 香巴拉的征服者》(2005年)

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 汉夫施丹格尔 二战风云人物之一——阿道夫·希特勒_汉夫施丹格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59951/695952243589.html

更多阅读

雷夫教授 专访标致雪铁龙集团CEO斯特雷夫

专访标致雪铁龙集团CEO斯特雷夫“我最擅长起死回生”     过去的5年,标致雪铁龙集团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空客公司前CEO斯特雷夫被请来“救火”。谈及他拯救标志雪铁龙的计划,斯特雷夫告诉《外滩画报》:“要说解决麻烦,我

斯特雷夫:在中国重回增长之路

    2月24日,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CEO斯特雷夫飞抵北京,参加次日于武汉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神龙干部大会。为了应对汽车市场始无前例的下滑,这位以缩减成本闻名的强硬派人物已将其CAP2010远景规划缩减成本的目标提前到了200

声明:《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 汉夫施丹格尔 二战风云人物之一——阿道夫·希特勒_汉夫施丹格尔》为网友疯子就是不一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