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山 何永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既具有深厚的内涵,也含有审美旨趣,因而从古至今人们大都喜欢拿“三”来说事。
“三叠式”是古人作文构思的一种思维模式。大家不妨先来看看先秦散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记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文章共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运用了“三叠式”。第一部分写别人谬赞邹忌,选了“三人”——妻、妾、客;写夸赞的过程用了“三问三答”,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回答说邹忌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写邹忌自知不如城北徐公美,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引起“三思”,进而悟出道理——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第二部分写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于是他由自己身边的“三人”联想到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身边的“三种人”——对他有所偏私的“宫妇左右”、对他有所畏惧的“朝廷之臣”、对他有所企求的“四境之内”。于是邹忌现身说法,由已及王,从三方面推出“王之蔽甚矣”。第三部分写齐王下令受谏也分“三叠”: 奖赏分为“三等”——上赏、中赏、下赏;纳谏过程也分“三阶段”——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全文自首至尾层层运用“三叠式”,不但丰富了记叙的内容,而且使得结构整饬中富有变化,“三叠九曲”,摇曳多姿。
“三叠式”在今人作文构思时常被运用。举个例子。有篇以“选择”为话题写的作文,题目就拟为“选择三叠”,正文按照序号写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选取夸父逐日的题材: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化作一片桃花盛开的邓林。
第二部分选取爱国诗人屈原的题材:
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皆醉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部分选取抗金英雄岳飞的题材:
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奸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
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三个部分又分别以一个点睛之句挽起并提升:“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这样以“三叠”的形式结构全篇,从三个层面诠释了生命选择的意义与价值,文章材料丰赡,层次井然,立体地阐发了“选择”话题的内涵,恍如一棵悄然而立的高大树木。
“三叠式”是一种运用很广泛的作文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时可运用“三叠式”。在记叙文写作时,我们叙述一件事就要着力凸显事件发展不同阶段的三个细节,描写一个人就要着力刻画彰显人物个性的不同侧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描绘一处景就要着力摹写突出景物特征的不同角度的三个镜头。我们时常还采取自由灵活的记叙形式,若以序号作为段落层次的标志就至少用三个序号,若拟出小标题来叙写就用三个小标题,若用日记体形式来写就构思出三则日记,若模拟剧本的形式来写就设计出三个场景。有位同学以“沉默的父爱”为题写作,选取“6岁”“16岁”“昨天”三个时段的画面,展现了父亲对我培养的过程,也表现出作者在父亲指导下的成长过程。6岁时“我”学自行车连连摔跤,渴望父亲来搀扶拥抱,而父亲却“冷酷无情”“无动于衷”地站在那儿“观望”,甚而至于在“我”求助时居然“冷漠地转过身去”,“狠心”地把“默默流泪”的“我”丢在一边。16岁时“我”在小提琴大赛中获奖,在人们的“簇拥下”登上高高的领奖台,欢呼声“如潮”,镁光灯“闪烁”,而父亲却“面无表情地”走上台来,夺过“我”高擎的奖杯交给了我的辅导老师,然后默默地走开,任两行热泪在“我”的脸颊流淌。昨天的“我”被父亲送到高考考场,“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甚至没有一句话”,他默默地“给我一个背影”,只是“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我一眼”,“我”突然意识到肩上有“沉甸甸”分量。这三个生活镜头叠加在一起,让我们看出了沉默的父亲,感受到了沉默的父爱,那沉默之中所蕴含的是热切的鼓励,狠狠的鞭策和殷殷的期望,是促使“我”一步步成长的养分与力量。这样的“三叠式”犹如电影画面叠加式“蒙太奇”手法,不仅使人物个性鲜明地“立”了起来,而且使文章多层次感地“立”了起来。
议论文写作可以较普遍地运用“三叠式”。我们可以把一个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述,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论证中心论点,我们可以选取三个不同类型的实例论证,我们还可以运用三种不同的论证方法来论述。有位同学写了篇题目为“信念是一门必修课”的议论文,开篇以蜗牛的故事为由头,将蜗牛不能实现梦想的原因归结为缺乏信念,并由此思考信念对于追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信念是一门必修课程”的观点。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从三个层面譬喻的方法。先把信念比作火,因为“火,可以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前进的路,也照亮人的内心;火,会使水沸腾,也会沸腾人的热血,澎湃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再把信念比作帆,因为“帆,是不竭的力量;帆,是巨大的勇气;帆,是劈波斩浪的气魄。有了这种力量、勇气与气魄,才不惧怕惊涛骇浪,才不担心航程茫远,也才不自叹‘渺沧海之一粟’”;又把信念比作光,因为“光是神速的,能够穿越时空,能够化有限为无限,启示人们提升生命的质量”。文末回应开篇并总结主体部分:“用信念之火点起你的心灯,以信念之帆鼓起你的力量和勇气,从信念之光中得到人生的启迪,这样你的追梦之路会无比精彩,无比神奇!”这样的“三叠式”拓展了论述角度,让议论因厚实而详实,文章也颇具立体感。
“三叠式”是一种可以灵活运用的作文结构模式。比如我们拟三个小标题,用三个序号,以三则日记等等,都可构成一篇文章的主体。在参与某单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评比时,我很欣赏其中一篇《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信的主体就是“三叠式”,每一层次都以“孩子,我希望你做一个……的人”领起。这篇文章也得到所有评委的青睐,结果获得惟一的一等奖。
运用“三叠式”,让作文“立”起来吧!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篇主体“三叠式”作文——
这是某学校的一段围墙,从建成起就伫立在那里,演绎着一个有一个故事。
斑驳的墙
多年的风蚀雨淋斑驳了它的形体,墙角的裂缝处每到雨后总是长出杂草青苔,如果在刘禹锡的陋室前倒也恰到好处,可这里的人们没有古代文人的雅兴。墙体上到处留下岁月的痕迹:有顽皮孩子们的涂鸦,有来往车辆的刮蹭,还有形形色色的小广告、寻人启事等,如同顽固的牛皮癣,甚至还有人畜的便溺。路过的行人最多在上面抹一把鼻涕,或蹭蹭踩上脏物的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偏偏墙的拐角因为避风,被一个剃头匠相中了。每逢集日,他便雄踞此地,撑起遮阳的大黄伞,操练他的“绝顶功夫”。于是,墙上更是平添了几个铁楔子。每当集散人空,地上就会留下或灰、或黑、或白的乱发,混着地上的糖葫芦杆儿、冰棒袋、烂橘子皮,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垃圾,满目狼藉。
墙,就这样被人们漠视着,糟蹋着,而它一言不发。
亮丽的墙
突然有一天,据说要来一个检查团,这面墙时来运转。
墙面被粉刷一新,墙角的碎砖乱瓦被清理得一干二净,那些杂草更是踪迹皆无。墙面上,还专门请人画了寓意丰富的宣传画:有宣传交通安全的,有赞美文明守信的,有警示节约用水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图景吸引了行人驻足观望。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天后,一溜黑色的轿车停在学校门口,一群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的人下得车来,面对围墙或颔首,或评赞,或拍照,或指指点点。一阵喧闹过后,登车绝尘而去,留下一股股汽车尾气在空中升腾。
老去的墙
喧闹过后是沉寂,这段墙重又落寞下来,如同昙花一现的超女明星。
一场暴风雨,墙上的宣传画模糊了,“老演员”又纷纷返场,似乎只是经历一个幕间休息,它们的“人气”永远不会低落。墙脚上的草木又开始滋生,瓦砾也渐渐多起来,墙面上的“牛皮癣”又重新复发,剃头匠的黄布伞也准时撑了起来,赶集的人又开始在上面抹鼻涕,蹭鞋底,谁都不愿意多看它一眼。
这是一道老去的墙,记着一个有一个故事。
作者:代灿
[点评]
用三个小标题写出三个镜头,以三个镜头演绎一个曲折的故事,通过一个曲折的故事针砭现实弊端。这种“三叠式”的结构方式,再加上漫画般的描写,讽刺性的笔法,使得文章耐人寻味,令人解颐,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作文指导报》创刊于1985年,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1—0086,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教育部主管)会报、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会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
公众号:ZWZDBS
名称:作文指导报
关注方法:点击文章标题下蓝色字体“作文指导报”或打开微信,点击“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ZWZDBS(大小写皆可)”或“作文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