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有戏”栏目,转载请联系contact@thepaper.cn
转发朋友圈不需要联系
撰文:钱恋水
5月18日,张学友“A Classic Tour”巡演在北京举办发布会。
张学友是这样的,旁人把他捧到天上去,他反而谦逊。
5月18日,张学友“A Classic Tour”巡演大张旗鼓地在京举办发布会,全国百家媒体到场,还有几十位各地大佬级演出商现身。但是他心里分明,对主持人夸耀他的6000万唱片销量和打破吉尼斯纪录的巡演场次一笑置之。
又在此后的七、八家媒体群访中表示自己不想做笨人,“因为只有笨人才想打破自己以前的纪录,这是不切实际的。老想这个就是白活了。”
他甚至不像那些老当益壮的艺人一样希望吸引年轻人,“我老了,年轻姑娘也不可能再喜欢我”。又意识到这样说太不够积极,马上加了一句:“但是那些听了我的歌二三十年的人会带自己两三岁的孩子来听我的演唱会,等他们长大了可能又会变成新的一代歌迷。这中间会有断层,但是不会彻底断掉。”
可是那时,我们的“歌神”张学友不是已经白发苍苍?
“吸引年轻姑娘是不实际的”
一场发布会加一个采访,张学友说的最多的是“这样很累的”。说这句话的时候他通常是半开玩笑的表情。打破巡演次数“很累的”,“保持身材很累的”,再加上“吸引年轻姑娘是不切实际的”,“跳舞能保持当年的状态就不错了”,会让人以为他早已中年懈怠,只是一个笑呵呵与台上宾客们合影留念表示感谢,对主持人口出轻浮唐突话语时候拍拍肩膀一笑而过的失掉斗志的巨星。
张学友2014年的专辑《醒着做梦》。
也的确,七年一张专辑(最新一张是2014年的《醒着做梦》),四年一轮巡演(上一次是2010-2012年的《张学友1/2世纪演唱会》),张学友不高产,甚至有不离港拍片的自我规定。因此过去的数年间“除了接送小孩上下学,拍了几部片子,出了一张专辑,我的确是没有做什么事”。
但是如好兄弟张家辉所说,张学友是“心里很明白的人”。他有一套关于“聪明”和“笨”的原则,也清楚什么叫“活明白了”。
因此舞台上体面温和的张学友能与四面八方配合,却不会在坐下来聊天的时候仍像许多前辈明星一样拿场面话应付记者。最重要的是,他仍然有遗憾和极想做的事,这就让人对张学友三个字仍有期待。
很多明星多年来始终如一,比如“四大天王”中的另三位,勤力的一直勤力、轻浮的一直轻浮、低调扮酷的一直低调扮酷。
张学友不同。他最有人情味,如果留心,能看到他一路走来的变化。一度,张学友曾经酗酒,事业跌入低谷,又彷徨于“除了唱歌什么都不会”。在当年竞争残酷的香港娱乐圈,淹没一个这样的明星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旺角卡门》剧照
主持人和张学友在台上翻看公司为他制作的“大事年表”的时候,并没有提及这一段低落的往事。实际上,1988年,张学友的粤语专辑《昨夜梦魂中》在港销量仅几千张,随后频频被媒体拍到醉酒情状,声誉跌至谷底。
1989年,他却凭借《旺角卡门》意外获得第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如此咸鱼翻身。大概是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明白,要想在这一行坚持下去必须先存在下去,拍电影尽管懵懂又异常艰苦,但至少稳定,辛酸是继续立足必须付出的代价。
张学友凭借《旺角卡门》获得第8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这成为张学友日后不断对后辈们提及的忠告,也是他到现在仍在唱歌的重要原因。
经过低谷,经过婚姻,经过两个女儿,当然还要经过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让张学友成为如今的样子。
现在的张学友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把家庭看得很重;不刻意追求新潮,不否认年龄和时事,但是依然有所坚持。
记者问他会不会考虑网络直播?他婉拒:“网络直播会影响音质,而且观众必须从摄影师的主观视角看演唱会,这样必然无法像在现场一样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这样沉浸在其中。”
问他知不知道有自己的表情包,他说:“这挺好的,大家看到的都是我严肃的样子,但表情包也是我曾经的表情。我这人很幽默的,不介意这样乐一乐。”但是你会用自己的表情包吗?“我很少聊天,不知道去哪里下载表情包……”
发布会现场,主持人请他用仿真火炬“点燃”大屏幕上的“圣火”。张学友惊讶了,“现在的科技已经这么高超了”。
看上去,张学友仍然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做一场演唱会,除了表演本身,他表示“其余都是别人帮我做的”。造型呢?“我也在等造型师给我惊喜。”
据说,此次的巡演可能比上一轮的77座城市范围更广。且室内场馆600万一场,三场起签,还需自带300万赞助。体育场更是一千万一场加保底,条件不可谓不高昂。上海仅一城就一口气签下6场,三场室内、三场室外,今明两年各三场。
这样的一个老派的大叔,为何仍然大受欢迎?
清醒的人不勾情怀不煽情
老歌不用说,张学友位列华人乐坛经典歌曲最多的歌手之一。他一点点地磨练自己的歌艺, “从未有过大的变化,但是长年累月下来会有细微的变化。回头听自己早年的歌就会发现,其实已经改变了很多”。
印象深刻的老情歌们言犹在耳,张学友却和歌迷一起成长。及至去年的一张《醒着做梦》,你可以责怪林夕没有拿出最好的作品给他(事实上张学友一直不是金牌词人们最宠爱的一位),但认真听的话,依然会被歌里面朴素的情话和张学友洗掉铅华的歌声打动。他的歌和他的人之间的没有断层,让这位靠唱大众情歌红遍华人世界的歌星在岁月积累后有了真意。
张学友也演戏。他戏演得不多,早年甚至仅仅把演戏当作谋生的手段。但是做一件事的时间长了,总会有自己的风格。《旺角卡门》的苍蝇,《江湖》里的左手,《东邪西毒》里的洪七公,《喋血街头》里的阿辉,张学友没有帅哥负担,在早年粗暴的香港电影里要痞就痞要骚就骚。除了演深情戏会有一点奇怪,他的配角角色光芒不输主角,是那种让人过目难忘的金牌配角。
《东邪西毒》里的洪七公。
有人形容他是“野兽派”,导演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反应够大够快,但是显得粗糙。成名之后,张学友虽然仍然只是把演戏当作调剂,但早已不是当年粗糙的作坊式操作。“演戏那么多年,我也走过弯路,可能一种方法是错的,但是我用了好几年才反应过来。但是我一直在摸索,也希望可以和别人分享这些经验,让别人不要犯我犯过的错误。”
而年的张学友只拍港片,而且多为成本不大的新人导演作品。一为在不离家的情况下过瘾,二为支持新人,早年人们印象里疯疯癫癫的屏幕张学友却终于有了更深邃的气质。
演戏演得好,除了肯摸索,很重要的一点就如张家辉所说:“张学友是个洞察人心的人,但是他不说。”张学友自己亦说:“我不说。让别人知道我知道,就不好办了。”
这样的一个清楚的糊涂人,看上去一切都圆满,但也有一个缺憾。“演唱会和唱片是常态,最想做的还是音乐剧,因为音乐剧集表演和唱歌于一体。它的感动是直接的,立即就会看到人流泪。”
很多人都记得张学友的《雪狼湖》。当年的轰动一半是因为他,一半是因为其华语原创音乐剧先锋的地位。记得再清楚一点的人能记得首演的女主角林忆莲,以及当时尚年轻但光芒四射的女二号陈洁仪。还有那些歌曲,即使单独听,本身亦是优秀的作品。
但是《雪狼湖》并未成为能离开这班演员依然生命力长久的经典作品。所以张学友一直有遗憾。“音乐剧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有生之年,我很想再做一部音乐剧。”
即使是很想做的事,张学友也不会将之说得煽情耸动。他不会像刘德华一样在演唱会上勾人情怀,大喊:“别人都以为这是我的最后一次巡演,告诉你们,这不是!”
也不会像某些过气明星一样在演唱会上庆幸自己的“东山再起”,洋洋自得的表情和耍帅的模样永远不会出现在张学友身上。更不会像更年轻一辈的艺人,把上综艺和接广告说成“为了更好地做音乐/拍戏”,以虚伪的借口博得粉丝的同情。
其实这次演唱会启用四面台,复刻他第一场在红馆开唱的四面台舞台,对一个年过五旬的歌手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毕竟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努力。但是张学友也只是轻描淡地表示“想趁体力尚可的时候再做一次,也告诉二十多岁的后辈,坚持一下你们也可以在我这把年纪继续唱歌”。
不管是场面话还是真心话,张学友式的体面因为在娱乐圈愈发稀缺,所以愈发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