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国军控专家深度恐惧的科学技术
□ 江晓原 ■ 刘 兵
□ 这本书是我偶然得到的,读后颇出意外。作者是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军控和裁军总署前主任。我们知道,美国人总是竭力要确保自己掌握最新的武器和技术,通常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全;而国防部长、军控专家之类的人物,自然应该是上述念头最热切的人了。所以在我以前的观念中,这类人物一定是典型的科学主义者。尽管理性告诉我这肯定有一点想当然的成分,但是当我读到本书,发现作者经有如此强烈的反科学主义观点时,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这种反科学主义观点观点集中表现在本书第二章——只要看看这章的标题就知道了:“科学将我们推入深渊”!在作者笔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根本不是善良慷慨的女神,而是被放出瓶子的魔鬼,是十足的洪水猛兽。作者对科学技术如今毫无节制的快速发展深感恐惧(有趣的是,这种疯狂的发展在我们这里总是用“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之类赞扬的词汇来描述的)。他认为,人类文化已经分裂,人类疯狂追求科学技术的结果,使自己处于“浮士德的交易”困境中,例如,政治行为通常是有终极目的的,可是科学技术却没有终极目的——我们不知道它究竟要走向何处。作者警告说:“我们对科学技术的强烈热忱必须要降温,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同魔鬼达成的交易’也许会带来灾难性的结局。”
■ 此书最特别之处恐怕就是作者特殊的身份。
我们通常在讨论中作为出发点的,往往是一些对科学进行人文研究,或者在兴趣上与此相关的人,而较少地会注意到那些我们默认为自然会支持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军事家和一些政治家们。因而,像依克莱这样的作者的立场,会像你说的那样,让人“颇出意外“。
其实,平心静气地想一下,如果仅就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来说,此书作者的观点并没有特别的新奇之处,他基本上还是因工作的思考得出了一些相当朴素的结论。当然,他能够从国际背景的变化中,从冷战到对恐怖组织的担忧的背景中,看到科学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潜在的威胁,这恰恰表明了,人们从多种视角出发,是可以得出相近相似的一些结论的。
相对有新意的,是作者突破了以往人们从“两种文化”分裂的视角,而是从科学技术与政治体制发展的不匹配中,看到了许多盲目追求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好处的人所看不到的阴暗面,这也反映出了作者的智慧以及某种关心人类的良知——尽管潜在地,他仍然是有些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来说话。
□ 对于科学技术盲目发展的忧虑,除了上面谈到的一些属于哲学层面的内容,作者还从他的职业角度出发表示了一些技术性的担忧。
作者认为,随着核武器、生化武器日益扩散,它们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了,如果恐怖主义集团获得了这些武器,就有可能以此来要挟政府就范——其实这样的场景在西方小说和好莱坞影片中都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现代国家的国防安全措施,几乎都是针对外部侵略的,缺乏应对内部恐怖袭击的有效措施。将来万一恐怖集团掌握了核武器或生化武器,实施这种袭击使得政府行政中枢瘫痪,造成权力真空,或者以此来要挟政府,就有可能攫取国家政权。“911事件”已经为此敲响了警钟。所以作者认为,所有的现代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威胁(似乎与意识形态无关)。
作者对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成就都抱有与众不同的怀疑态度。例如,即使对于医学卫生进步导致的人类寿命延长,作者也能看到坏的一面——“不仅对民主国家将带来财政困难,而且也能够延长暴政的时间”。而对于将计算机与人脑相结合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作者看到的前景则是“最终会是最无情的那一方获胜。”
■ 在政治立场上,作者依然坚持价值上的美国中心论,这其实意味着,作者在更深层次上,仍然把因政治上(以及宗教上)的差异而带来的冲突视为必然,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没有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因相互残杀而带来的毁灭就能够避免吗?
当然,在作者的位置上,能够从技术性的层面上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我们可以思考的是,这种科学技术不可控制的发展(连作者及其代表的美国都对此无能为力),肯定不只是一种技术性的问题,肯定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基础性的东西。
□ 这正是本书比较有震撼力的地方。作者在本书一开头就引用“浮士德的交易”来比喻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就是因为他已经感觉到,如今科学技术已经失去控制,人类已经被劫持,已经“身不由己”了。
作者认为,这个危险的失控过程,“起源于250年前的西欧,根植于一场关乎人类文化的大分裂。当时的科学突然从政治和宗教的控制之下解放出来。”值得注意,对于中国公众来说,依克莱所说的这种“解放”,在我们多年来熟悉的几乎一切教育读物中,不正是被尽情讴歌全力赞颂的吗?
这一点又立刻让我联想起另外两本书——都是我们曾经在本专栏讨论过的:一是波斯曼的《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二是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表达过和依克莱类似的观点。如今《天使与魔鬼》的同名电影正在热映,可惜小说高潮中“教皇内侍”的大段独白未能在电影中得到应有的强调。想到“教皇内侍”关于科学与宗教的说法,居然会和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军控和裁军总署前主任的说法异曲同工,还真是有点发人深省之处。
■ 确实,从这本书,以及从你提的另外两本书,我们当然可以设想,还会有更多我们还没有注意到的著作中,人们将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本不属于科学文化研究领域,而是在其他领域中的有识之士,对于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乃至科学技术发展对于人类未来的潜在威胁,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类似看法,得出了类似结论。
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毕竟还是有许多有有智慧、有良知的人在认真地思考这一事关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发人深省的见解,这当然令人欣慰。但另一方面,我们当然也要认识到,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这样的人士依然为数有限。如何将他们的思考,传达给更广泛的公众,以及更多的决策者,就将是一个恐怕更需要长期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的艰巨的任务了。
《国家的自我毁灭》,(美)F. C. 依克莱著,,相蓝欣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定价:2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