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晴不定的政治气候中,历史患有一种选择性的失忆症。“京华名士”袁克文,就曾经这样被遗忘和错过了。
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此模糊,以至于只有少数人粗略地注意到,他是某一个时代行将结束时掩面沉没的旧日王孙。
的确,面对这样的人。当时甚至以后的几个时代,都会感到很为难,并不一定是对他心怀敌意,而是不知道该怎么界定他,该怎样评价他才算公允。
袁克文:一排右五
袁克文,是袁世凯的小儿子,
由其三姨太金氏在当时的朝鲜汉城所生。
袁克文天性顽劣、放荡不羁,从不正经读书。
但他十分聪明,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喜唱昆曲,好结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
与张伯驹、张学良和溥侗等三人并成为“民国四公子”。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学良
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见到袁克文就很喜欢,
当下就要把自己娘家的侄女下嫁袁克文。
袁克文一向是视富贵荣华于浮云的,
面对皇亲国戚毫不动容誓死不从,
袁世凯也拿这倔孩子没法儿,
只好谎称袁克文自小就与别家的女娃有了婚约。
年少时期的慈禧
直到那天袁克文捏着兰花指一路唱着小曲推开家门,
花园里,父亲的旧友天津候补道刘尚文正和父亲饮茶赏梅,
随行的刘氏小女刘梅真正奉乃父之命给袁大人弹筝。
曲如流水,却是落花有意,袁克文正好瞥见,
这醉红迷绿的公子哥竟然一见钟情。
而刘梅真工于诗词,又擅音律,
一手漂亮的小楷几乎颠倒众生,是天津卫左近闻名的才女。
袁克文书法: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刘尚文见袁公子情意深重,
回去后不久就寄来刘梅真的书法诗词,
袁克文见后大为惊赞,
于是将自己从朝鲜带回的折扇题诗画梅返赠,
正楷的“墙角数枝”后,大大的行草“梅”字。
才子佳人,红袖添香,一段姻缘由此天造地设。
而属于他们的天地却是篱笆斜阳,青菊安泰。
刘梅真年长袁克文一岁,
婚后如姐姐对弟弟一般体贴备至,
对两位婆婆也极为孝顺。
但是,克文却决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生性风流恐怕是他平生的第一特征。
苏台春、高齐云、于佩文等
不过文人总是多情的,
他的精神气质与北宋朝词人柳永极其相似。
他十一岁就开始跟长兄袁克定外出狎游,
当然,他所结交者也并非全是风尘中人。

有案可查者就有无尘、温雪、栖琼、眉云,
小桃红、苏台春、高齐云、于佩文等十多人,
其中不少曾作为侍妾进过袁家的大门。
其实,袁克文如此迷恋青楼妓院的玉软温香,也有逃避现实的原因。
知己吕碧城
袁克文倒是有一个真正的红粉知己,
与那些庸脂俗粉,自不可作同日语。
当时,由于奉父命督造园林,他辞去了法部的职务。
一次偶然机遇,他救了一位女子的性命。
这位女子便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吕碧城。
袁克文虽然对吕碧城一见钟情,
但是,吕碧城却自视甚高,
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当时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
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说法。
所以她并没有把袁克文作为自己挑选夫婿的人选。
好友罗瘿公
而袁世凯对他一向是很偏爱的,
甚至一度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
但袁克文在本质上是一个地道的文人,
一点不像他的父亲和兄长那样,沉迷权术,
他并不擅长。也不热衷于宦海生涯。
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出任大总统后,
袁克文在政治上显得漠不关心,
他整日寄情于戏曲、诗词、翰墨之中,
与北京的一帮文坛名流和遗老遗少厮混,
常设豪宴于北海,与易顺鼎、罗瘿公等人结成诗社,
常聚会于他居所之南的“海流水音”,赋诗弄弦,你唱我和。
袁克文兄长:袁克定
1912年,
兄长袁克定诬陷其与父亲小妾有染
袁克文便远赴上海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
上海给给风雅的他提供了物质享受,
还使他有了另一种“身份认同”
他加入青帮的消息,成为各报新闻。
当时袁克文与另一位文人步林屋,
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
这个“大”字辈在当时是青帮极长的辈分了。
当时在上海长于“大”字辈的人已经没有了,
黄金荣、张啸林,是“通”字辈,
最后一位海上闻人杜月笙是“悟”字辈。
袁克文成为“大”字辈,不光是他花了钱,也与他父亲的身份有关。
杜月笙与五太太孟小东
虽是个文人,但袁克文极明白事理,
知道自己这个“大”字辈在上海没有什么根基,
一到沪上就主动造访了黄金荣和杜月笙,
黄杜二人也极能投其所好,
除了在四马路上逛书寓兼寻花问柳的时间,
黄杜都会邀袁二公子搓麻,公子旗开得胜连下几城。
但最终以输光告终,而黄杜也做尽人情,
临走会赠还袁克文几千块钱。
后来父子间的误解消融,袁世凯叫他回京,
他也就顺水推舟,因为离家时携带的10万块钱已经挥霍光了。
袁克文父亲:袁世凯
1916年,
在袁世凯登基作准备的“大典筹备处”,
试礼服的时候,其他“皇子”们喜不自胜,
一个个情绪高涨地穿上礼服摄影留念,
惟独袁克文一人态度冷淡。
不仅如此,他还写诗一首,以抒襟抱:
乍着微棉强自胜,阴晴问晚未分明。
南采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动九城。
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这首诗劝喻父兄之意很是明显,
袁克文与长兄袁克定向来不和,
一贯明言反对老父称帝,
然而袁世凯十分疼惜这个二儿子,
父子三人的关系类似于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当然要说他“极端反对”帝制,恐怕也是育过其词,
也许只是对于政治争斗毫无参与的能力和兴趣。
袁克文书:独有潇洒
他精通书学画艺,
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琴棋书画俱是行家;
年方二十已形成自家书法风格,
无论去了哪儿,倘若囊中羞涩,便挂笔单,煮字疗饥。
当然,他也有卖字卖不动的时候,
这时他就登报减价。有一次大减价后,
一日书联四十副,一夜之间就卖光了。
不过他是尝过富贵浮云滋味的过来人,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他手上有十块钱,他就不肯再写。
蜀道寒云图局部
民国五年,在举国上下一片责骂声中,
袁世凯撒手归西,洪宪春梦杳然成空,
袁氏一家老小上百人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在其他兄弟忙着分家产的时候,
他依旧若无其事地流连在梨同里,
串演昆曲《千钟禄》,放任自己穿行于梦幻与现实。
《千钟禄》描写的是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后,
建文帝仓皇出逃,一路上看到山河变色的种种惨状,
全出由八支曲子组成,每曲都以“阳”字结束,
故又名“八阳”,出自清初李玉之手,其中几句流传甚广: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袁克文戏装
据张伯驹回忆:
“寒云与红豆馆主溥侗时演昆曲,
寒云演《千钟禄》一剧,饰建文帝维肖。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的数年间,
袁寒云票京剧就票成大家,
他为梅兰芳修改戏词,梅颇为赞赏。
当时著名的梨园名角,他差不多都同台合作过。
后来这出戏就成了“名票”袁寒云在京剧界留下的绝唱。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
1931年春天,
袁克文病逝于天津,享年四十二岁,
家里要办丧事,家人翻箱倒柜,
后才在他书桌上的笔筒里找出了二十元钱,
那是袁寒云身后留下的所有遗产。
在江山易色权力更迭的大时代里,
这样的结局,也应算是寻常。
袁克文的好友张伯驹的挽联这样写:
“天涯落拓,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
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
芳草凄迷,斜阳暗淡,逢春复伤逝,
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袁克文书法:雷近海低
不过,最后他的丧事还算得上风风光光。
“灵堂里挽联挽诗,层层叠叠,多到无法悬挂”。
北京广济寺的和尚、雍和宫的喇嘛、青帮的徒弟,
从他的住处直到他的墓地间,
在沿途搭了很多的祭棚,
天津的僧俗各界也来了不少。
当然最突出的景致,
还是那些系着白头绳、面容姣好、来路不明的女性。
才子佳人、墨香情暖,
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雅梦。
然而几人能做得?大约都只学到其皮毛。
他为自己的心灵辟出一方净土,
既能狗苟蝇营。也能从从容容。
既有精微的贵族情致,又不致出尘超凡,
庐山烟雨会随着位置变化而变幻莫测,
让历史记住一个人也可以有不同的理由。
袁克文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
划出一道略显颓唐的美学弧线,
将自己永久地定格于民国昏黄的时空。
来源:中式精致生活
每天签到送现金;每天抽奖送现金,天天送钱哦,值得关注。
赏金侠赏金侠,一个可以赚钱的公众号~
TED正能量带你去领悟那美妙的世界
爱电影喜欢电影朋友关注我吧,我们一起学习交流
爱瑜伽爱生活瘦身小瑜伽,美腿塑形小平腹,每日分享美丽秘诀!
八卦娱乐头条搜罗更多劲爆事件,娱乐花边新闻,最受关注的图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八卦娱乐头条!!!
生活小常识提倡国人品质生活,选择有机生态的生活方式,健康,养生,休闲,品味,修炼自己,温暖他人!
野史秘闻野史君一一道来,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让你发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看。
女神美女图每日新鲜美女推送,分享优雅女神高清图片
爱稀奇有趣想了解有关科技、趣味、创意和新奇的产品吗,想寻找创意小礼品和新鲜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