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两部欧美电影。名字没记住,但两个情节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电影:
小女孩艾米莉的妈妈要在家开个电话会议,就让艾米莉的爸爸照看她。
父女俩正玩的时候,出版商给爸爸打来电话商量出书的事情。
艾米莉独自拿着青蛙玩具和一袋零食去了卫生间,一不小心零食和青蛙玩具全部掉进马桶里了。零食被水浸过之后,把马桶弄的脏兮兮的。
艾米莉大声喊:妈咪,青蛙要淹死了,青蛙要淹死了。”
妈妈挂掉电话来到卫生间,看到一片狼籍的马桶,只是平和的说了一句:“你在干什么呢?”然后把青蛙捞出来交给艾米莉清洗,自己清理了马桶。
妈妈自始至终没有一丝责备,平静的让小女孩和自己一起收拾残局。
第二部电影情节类似:
一个小男孩好不容易堆了一个雪房子,结果被姐姐的朋友故意毁坏了,而姐姐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什么都没有说。最后还跟朋友一起出去玩了。
小男孩懊恼的跑到姐姐房间摔碎了他亲手给姐姐制作的礼物,然后搬了好多雪放在地上。雪融化后地毯像被扔进水里浸泡了一样。
看到被自己摔碎的玩具,小男孩有些懊恼自己的行为。
妈妈回来后,看到小男孩在自己房间闷闷不乐,耐心的向小男孩问清情况后,她说:“妈妈当时如果在一定会说姐姐的。”
小男孩有些许安慰。她带妈妈去了姐姐的房间,妈妈看到眼前的狼藉,只问了一句“你做了什么啊?”然后拿出毛巾和小男孩一起吸干了地毯。
很多父母面对这两种情况,第一反应可能会和我一样,先把孩子骂一顿、脾气暴一点的可能还会使用武力,然后自己一边吭哧吭哧的收拾残局,一边叨叨叨的骂着孩子,给孩子贴上不懂事、闯祸、调皮的标签。
而孩子则在一旁哭的满脸泪痕。
我们做父母的总认为,孩子犯了错,只有打骂一顿,才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才能让孩子长记性。
但事实上,打骂孩子,自己收拾残局而不让孩子参与其中的做法,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
第一种:容易让孩子在父母监控之外肆意妄为。
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监控之外,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变得胆大包天肆意妄为。
因为他们认为,即使做错事,无非就是被父母打骂一顿而已,残局父母自会收拾。
有些青少年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就有这个原因在内。
第二种:容易让孩子无视规则,不顾自身安危的去冒险。
有一些孩子,在父母监控之外,喜欢尝试一些冒险的事情,完全不顾自身的安危。
他们认为父母不会知道、自己不会被骂,根本想不到做这件事的后果会不会危及到自己的安全。
所以,能够约束孩子的是父母的打骂,而不是规则。
近几年,看到过很多小孩溺水的新闻报道。这些小孩明知自己不会水,或不知道水深浅的时候,还贸然游泳,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也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的。
第三种:容易让孩子变得中规中矩,不敢尝试。
孩子做错事之后,本身已经很恐惧很内疚了,父母的打骂会放大孩子对错误的恐惧与内疚。
父母处理残局而不让孩子参与其中的做法,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让孩子日后无法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会导致他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当中,中规中矩,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因为在做一件事之前,ta首先想到的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ta害怕失败,因为ta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应对失败带来的后果。
第四种:容易让孩子变的缺乏担当。
父母的打骂会放大孩子对错误的恐惧,会让孩子产生畏惧犯错的心理,一旦犯错,孩子会本能的想到回避责任。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缺乏担当。
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真该跟上面提到的两位妈妈学一学。
陪孩子一起面对错误,让ta正视自己的错误;与孩子一起收拾残局,让ta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是场马拉松,孩子才刚刚起跑,身为最爱他们的家长,我们必须不断的修正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耐心沟通,注重教育的策略与方式,还给孩子自己做事成长的权利,让ta慢慢成长为一个自信且有担当的人。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