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二、三章复习提纲
班级:_______ 座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注意:“前3s内”也可称为“3s内”
是包含计时开始后的一段时间,“第3s
内”不包含计时开始后的一段时间。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s-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vt?v0?at
(2) 位移—时间关系式:s?v0t?12at 2
2(3) 速度—位移关系式:vt2?v0?2as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匀变速运动的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0?vt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
2
2v0?vt2(vs?vt) 222v0?vt 2(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s?2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s?sm?sn??m?n?aT2
3. 当初速度为0 时,vt=at s = 12at vt2 = 2as 2
推论:A.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1:v2:?=t1:t2:?
B.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1:s2:?=t12:t22:?
C.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同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奇数比,即
s1:s2:s3:??:sn=1:3:5:??:(2n-1)
D.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历连续相同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为:
tⅠ: tⅡ: tⅢ:??: tn=1:(2-1):(-2):??:
E.将匀减速直线运动等效地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时对解题很方便。
1. 研究运动图象
⑴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⑵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⑶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⑷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⑸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s-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t图象和v—t图象中,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⑴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⑵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⑴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s=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⑵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s?aT2,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
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x?x2. 求纸带上某点的速度(匀变速):如上图打下计数点3时纸带的速度:v3?34 2T
3.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a??x6?x5?x4???x3?x2?x1?
9T2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考点五: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以初速度为0开始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的运动。
2. 特征:v0=0, a = g,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122 3. 规律:vt = gt h = gt vt= 2gh v?t 22
考点六:竖直上抛运动
1. 定义: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以一定的初速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抛出,物体所做的运
动叫做竖直上抛运动。
2. 特征:v0≠0,a=g,是初速度不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 规律:vt=v0-gt h=v0t-1222gt vt-v0=-2gh 2
2v0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m= , 2g
上升时间和下落时间相等,t上?t下=v0。 g
4. 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两段处理,上升过程看成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看成是自由落
体运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早上6 h起床 D.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硬座普快列车于13 h 35 min从天津西站发车
3、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同
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
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5、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
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7、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3/4的路程,接着以v2=20 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
程的平均速度v=40 km/h,则v1应为( )
A. 40 km/h B.50 km/h C.60 km/h D.70 km/h
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2m/s2, 它的意义是(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
C.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在任一秒的位移都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增加2m
9、不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10、在下述关于位移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是两个量值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理量
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C.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 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的距离
D.位移是矢量, 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B.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相等, 则物体一定匀速直线运动
C.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1m, 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m / s
D.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的位移1m, 则1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1m / s
12、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1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14、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t?时刻,

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15、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2、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1米、2米、3米、4米。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米/秒 B.在第3、4秒内平均速度是3.5米/秒
C.第3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米/秒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16、一架飞机水平匀速的在某位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
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2.图2—18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3.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
位移大小是( )
A.5s B.7s C.9s D.3s
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
间的距离将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5.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在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A.4 m B.36 m C.6.25 m D.以上答案都不对 ( ) 6.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 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
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4 m/s与2 m/s2 B.0与4 m/s2 C.4 m/s与4 m/s2 D.4 m/s与0
8 .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某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的速度
为v.到C点的速度为2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 A.1∶4 B.1∶3 C.1∶2 D.1∶1
9.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 m/s,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
( )A.6 m B.8 m C.4 m D.1.6 m
10.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
7 m/s,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图2-1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2.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2—1所示,则( )
A.乙比甲运动的快 B.2 s乙追上甲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 13.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A.3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 B.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图3
C..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向南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北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15.汽车正在以 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 以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 - 6m/s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 ) A.9.67m B.3.33m C.3m D.7m
1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
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
第 7 页 共 8 页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确定 17.实验装置于如图1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小车右侧与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小车在木板
上向左运动,图2给出了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中所标.
①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要计数点1、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1=/s,v3=/s.(小数点后保留二位)
②据此可求出小车从1到3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a= m/s.
18.A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1 m时,B球自距塔顶7 m处开始自由下落,两球恰好同时落地,则
塔高为多少?(g=10 m/s2)
2
16.解析:如图所示,设飞机在人头顶正上方时到地面的高度为h,发动机声传到地面所用时间为t,声速是v0,有h=v0t,
在这个时间t内,设飞机又飞出x,飞机速度是v,有x = vt,
两式相比得v∶v0=x∶h=cot60°=0.58,即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0.58倍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是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0.36m/s,
2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x=aT,由题中数据可知:△x=0.38cm,T=0.1s,所以解得:a=0.38m/s.
2
故答案为:(1)0.36; 0.43;(2)0.38
18. 【解析】:设塔高为h,B球下落时间为t,A球下落1 m时的速度为v1,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
移公式得
h-1=v1t+gt2 ??① h-7=gt2 ??② v=2g×1 ??③ 由①②③解得:h=16 m.
第 8 页 共 8 页
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www.360docs.net/doc/info-6f681a5e9ec3d5bbfc0a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