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8年6月到10月,中日两国军队围绕武汉进行的武汉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今年恰逢武汉会战爆发75周年。记者近日获悉,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组织一批中日学者,利用三年时间收集和编译日本方面关于武汉会战的史料,最近推出了《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4卷6册)前四册,分别是:《<战史丛书>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1938年6-7月)》《<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1938年8-9月)》《<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1938年10月)》,共计112万字。闻名遐迩的中山舰于武汉会战期间壮烈殉国,这在日方史料中同样有所记载(见丛书第二册)。书中首次公开披露的日本海军第十五航空队飞行队长松元真实少佐撰写的战斗报告即是这方面的珍贵史料,其中1938年10月24、25日部分详细记录了炸沉中山舰的经过。武汉陷落后,日军第6师团佐野支队士兵戒备着汉口街头的中国难民。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供图通过这些日本当时出版的历史写真图片和战后部分研究著作所披露的图片,读者能更直观地看到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表现和罪行。■专家解读邓正兵(《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副主编、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日本新闻界2000人全面报道“武汉会战”据邓正兵教授介绍,中国学界目前对武汉会战的研究较为薄弱。而实际上日本方面对于这次被其通称为“武汉攻略”或“汉口攻略”的大会战,在当时即有大量的报道和记载,战后又整理了大量的战史及回忆类文章,也有不少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今这套丛书的出版终于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领域的空白。他还提到,丛书内容带有浓厚的日方感情色彩,比如对日军作战力的吹嘘和对中国军队的鄙视污蔑等。译著者对此有提醒及批判注释,供读者参考。《朝日新闻》派三架最先进的飞机“参战”
武汉会战期间,日军非常重视战争宣传,且在这方面投入很大。据史料称,当时日本新闻界大概有2000人参加“武汉攻略”的报道,而《朝日新闻》堪称人数最多、阵容最强大。《朝日新闻》不仅派出了400多名记者、摄影师、电影班、航空部员、无线电技师、传书鸽子班、后勤联络员等,还不惜血本派出三架在当时来说是最先进的螺旋桨飞机,将战况、日军的战斗场面乃至武汉市内的情形等拍成胶卷加以接力传递。1938年8月13日,应日本内阁情报部之邀,菊池宽、久米正雄、佐藤春夫、林芙美子等22位作家组成了“笔部队”(也即军方宣传队),分为陆军班和海军班赴汉采访参观,回日后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些新闻和纪实作品,当然站在日本的立场吹嘘日军的“战绩”和“武功”,为侵略战争披上合法外衣,但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奋战,看到日本受到的沉重打击。有些文章是随军记者在战争现场通过望远镜直接看到的战场情景的描述,因而颇为生动直观。日军曾列出古建筑保护名单日军占领武汉之前,曾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提醒攻入武汉后应注意的事项,如“禁止不法行为”、“保护外侨权益”、“保护建筑物”等等,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实现对武汉的长久统治,变之为其侵华的大本营,而非日军仁义。实际上,日军也没有遵守那些规定和命令。当时,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颁布了《武汉三镇进入要领》,其中有《武汉三镇要保护建筑物一览表》(要约)。日军提出“以供将来利用的”建筑物共21处,包括:汉口的元照寺、古德寺;汉阳的晴川阁、伯牙台(汉阳月湖)、归元寺、文厂、商业学校;武昌的武汉大学(武昌小东门外沙湖)、武昌图书馆(武昌城内长街)、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昌外东门外沙湖)、长春观、抱冰堂、大观书院、宝通寺、黄鹤楼、卓刀泉。在当时,它们是被另眼相待的重要建筑物,以至于日军都不得不下令保护。
揭秘日军“公关”行动编辑这套丛书时,有不少令人感慨的地方,比如日军的残暴和中国军队的英勇。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大捷、田家镇保卫战等,都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日军在德安之战后,作了《德安迂回战之歌》,描绘当时的战争场景,在军队中大受欢迎。印象至深的还有,这些史料处处反映着灭亡中国乃是日军处心积虑之举。他们不仅就此制定了详细的策略、计划,还组织力量对中国各派势力尤其是军事将领分别进行分化、瓦解、诱降等公关活动,将各项任务以“鹭工作”、“鸢工作”、“狐工作”等系列命名代称。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就宣传方面几次做出具体细致的计划方案。其中提到的企图造成蒋介石政权分裂崩溃的要项有:“宣传中支方面的作战行动只是一次以汉口为目标的全面性作战,只要蒋政权不倒,就会准备占领支那的所有重要地方。但是要尽量避免暗示下一次作战区域为何处”、“暴露蒋政权的逃跑,宣传反蒋运动不失时机,以丧失列国对蒋政权的期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