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之争 钓鱼岛之争 钓鱼岛之争](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030/5317060405533070155995.jpg)
韬光养晦的做法,只要能维持现状,别惹怒现有强国,跟所有国家做朋友,中国势必越来越强大。”中国一旦卷入战争,就可能会发生内乱、冲突和导致秩序紊乱,那它将再次陨落,而这次可能会沉沦很久。日本妄图复兴军国,只有死路一条。日本被挤出中国市场,欧美企业纷纷进入,使得欧洲更加依赖中国市场,在战略上欧洲也在向中国靠拢;美国在中日矛盾的背景下在中国市场也分得了一杯羹,中美关系依赖性更强,日本这也算是为全球稳定做了点“贡献”;日本自身的衰落速度加快,可能性增大; 中日矛盾让中国积累了对抗斗争的实践经验,在处理类似对外问题时,手段更加娴熟狠辣。日本总说“钓鱼岛领土不存在争议,主权属于日本”。中国说“钓鱼岛是中国的,为啥非说存在争议?这岂不是在拿领土不当回事吗?一边说是中国领土,一边又说存在争议,不是自相矛盾、自打耳光吗?” 这样的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客观上却是对事物本质缺乏深刻认识造成的看法。试想,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中国说是中国领土,日本说是日本领土,这本身就是争议。是不是存在争议这个事本身没啥好争议的,因为“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就是争议,没争议两边争什么?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各有主张。这是既定事实,而不是哪一方是不是承认的问题。所以,本质上,双方显然争的不是存在争议与否,因为本身就有争议的说法就是争议。那中日为什么在这个简单、明了的事情上,非要去在是否“存在争议”这个措辞上较劲呢?双方又在争什么呢?是否“存在争议”又为什么对彼此那么重要呢?“钓鱼岛问题”本身并非只是钓鱼岛问题,而是包括东海划界问题和琉球问题,甚至还关乎台湾问题。中国完全可以和日本发一样的声明,即:钓鱼岛不存在争议,主权属于中国。中国没有如此措辞,定另有他因。 这个他因,就是钓鱼岛背后挂着是东海划界问题、琉球归属问题,甚至关乎到台湾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钓鱼岛确认归了中国,那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日本主张的中间线依据就站不住脚,最终中国大陆架延伸依据将更加获得认可。更为重要的是,钓鱼岛和琉球群岛,当初是被放在一起由美国私自将行政管理权交给日本的,这两个地方二战后被放在一起管理,最初是由联合国托管,并由美国代为管理,美国私自交给日本不合国际法。所以,如果钓鱼岛归中国,那么琉球的归属问题就自然浮出水面。 日本最怕钓鱼岛背后的这些逻辑,所以日方一直坚称钓鱼岛主权没争议。中国则不同,中国要谈的不仅仅是钓鱼岛的主权问题,而是背后的东海划界、琉球归属的问题。所以,中国才一定要日本承认有争议,只有承认了钓鱼岛的争议,才能接着谈琉球,谈东海。琉球问题背后肯定是中美问题,那么就必然涉及到台湾问题。所以,这个钓鱼岛存在争议的说法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将相关问题牵着。对中国来说,时间在中国这边,越往后对中国越有利,现在越有争议对中国越有利。既然钓鱼岛背后是东海问题、是琉球问题,还包含了台湾问题。那么,本质上,钓鱼岛问题是中美西太平洋的博弈问题。是美国遗留下来的问题,目的是用钓鱼岛来钓中日之争的鱼,这样他就可以渔翁得利。对中国来说,既然美国是如此打算的,那么反过来中国也可以用钓鱼岛来钓美国的鱼,即通过让钓鱼岛的争议继续向后拖着,慢慢地在中国实力增强后,让一个钓鱼岛问题变成整个西太平洋的问题。直白点说,就是用钓鱼岛反过来钓美国的鱼,通过自己实力增长来反制美日,并最终通过钓鱼岛的“争议”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中国要求美国在太平洋让开一条路这已不是什么秘密,说白了就是要美国放弃第一岛链。美国显然不干,所以在第一岛链上中美较劲是必然的。在这个较劲过程中,日本就扮演了中美博弈美国桥头堡角色。日本这个国家是有野心的,它试图通过借力美国重返亚太之机会,给束缚自己的和平宪法松绑,试图借机成为正常国家,向外拓展生存空间。 换句话说,钓鱼岛有“争议”利于执行中国的太平洋战略。因为,通过这个争议就能继续钓后边的大鱼,步步紧逼。对日本来说,若想向外拓展空间,只有向西或向南。向西是中国和俄罗斯,已不可能登陆,暂时只能向南。向南,琉球就是核心中的核心,失去琉球的日本战略空间将被压缩一半。 所以,日本要想实现海洋战略,必须保住琉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死咬“无争议”不放就不难让人理解了。谈判主要是为了缓和关系,中国可以通过这种缓和关系在经济、政治上逐渐对对方进行整合。或者,干脆大家继续保持争议,在合作层面达成协议,大家先在这里共同享受利益再说。中国这么做,根本上还是为自己争取战略时间、空间,为更大的全球博弈作储备。但是,大家要想心平气和谈判,承认“争议”就是前提。处于这种原因,中国必然会强调“争议”。因为,这么一直争议着对中国有好处,争议时间越长,中国就在实际控制上越有优势。 中国不断强调“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存在争议”有其深意,不只是简单说说,而是背后利益实在太大,是为后边在战略上作调整做更多准备,是为后边调整立场和谈判筹码做好铺垫。理解这些,才能理解“存在争议”的现实意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尾声时,日本于1895年1月14日通过内阁会议决定,声称钓鱼岛为“无主地”,在钓鱼岛建立标国标,正式划入日本版图。4月17日清朝大臣李鸿章同日本签定《马关条约》,注明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与日本,条约又指明两国将按照此一条款,以及条约粘附的台湾地图,另行划定海界。在时序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占领与《马关条约》及甲午战争有关,但日本人认为钓鱼岛并非从清朝光绪年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所割让,中、日双方此后亦没有正式划下仔细的海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总面积约6.374平方公里(日称5.5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华峰362米位于距浙江省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建省福州市约385千米、台湾基隆市约190千米处。 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公里(208海里)处。毗邻琉球群岛那霸空港(注:冲绳那霸空港)西偏南约417公里(225海里)处。钓鱼岛呈番薯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地势北部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脉横贯东西;最高山峰(高华峰)海拔362米,位于中部;其它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及4条主要溪流。位于东海大陆架上。暂由日本管辖的琉球群岛(冲绳)是大陆架之外侧的火山岛,琉球群岛处于东海大陆架上。钓鱼岛列岛实为台湾大屯山之延伸,依据1960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观点,钓鱼岛列岛理应为台湾岛的一部分。钓鱼岛列岛均为无人岛,处于中国与琉球之间琉球海槽。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琉球)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琉球)海槽的西侧上沿。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大陆架上,中日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这一串岛屿的中段,我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州岛使我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主岛)、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黄尾屿和3块小岛礁,即北屿、南屿、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日本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日本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钓鱼岛是我国东海靖鱼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太平洋黑潮流经,带来大批鱼群,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这个港湾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主要捕捞品种有:绿鳍马面鲀、黄鳍马面鲀、短尾大眼鲷、鲐鱼、马面鱼、马鲛鱼、竹荚鱼、蓝圆鲹、青砧鱼、红鲠鱼、鮀鲣、鲨鱼类等,鲭鱼、红衫鱼、飞花鱼、鲣鱼、文鳐鱼、大小黄鱼、带鱼等也很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6年1月29日,《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12]
1951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等48个战胜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1953年12月25日,美国琉球民政府发布的《琉球列岛的地理的境界》(第27号布告),将当时美国政府和琉球政府管辖的区域定为包括北纬24°、东经122°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这份布告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