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 心理学 存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_存在感

网友蒙面大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我们可以反面来想:
存在感的背后是对虚无的恐惧和对弱小本我的自卑。

存在感即获得爱和认同。

爱通过感性对抗虚无,认同通过群体概念消灭自卑和不安。

网友Tfifthe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个对路的问题,早知道就先发在知乎上了。

心理学脱胎于心灵哲学,心灵哲学开创者笛卡尔(Descartes)有一句名言:I think, therefore I am.与很多名言的下场一样,大部分人们总是记住了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是怎样得出的。笛卡尔其实是想说,思考的主体是我,因为思考存在,所以我必须存在,如果我怀疑我的存在,怀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所以我也必须存在。


人们总是要做点什么似乎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就是因为动作的主体是我,如果我发出的一个动作,一段声音是存在的,那么我就也是存在的。但这样的理解在两条路上走不通:

逻辑层面:我如何保证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是存在的?(在笛卡尔的哲学语境中,思想是靠自省获得,不是外显行为)

事实层面:如果人自发的动作就能获得存在感的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人生感悟,而不是在厕所里?


另一位哲学家贝克莱(Berkeley)也有一句概括性的话语:存在即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贝克莱是想说,被另外一个心灵所看见才能证明某事存在。在客体心理学中,社会化的人在进行交往过程中,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回应才证明了我们所发出的信号是存在的,信号存在,所以我们也存在。


很多小孩子在下雪的时候喜欢在雪地上踩出自己的足迹。“踩”这个动作是我们的信号,“痕迹”是外界对我们的回应,当小孩子看见自己的足迹时,确认了自己的动作,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也就获得了存在感。


一对恋人在进行冷战的时候,互相不理睬对方,双方都会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因为对于对方假装漠不关心,不予回应,对方无法确认自己信号的存在,也就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从而巧妙地抹杀了对方的存在感。


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状态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发布信号这个动作有存在感,而是别人积极的回应,热烈的评论使得我们体验到自己的信号是真实的,我们才会获得存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互动的关系,必有一方是缺乏存在感的。就像某些公共账号设置一些自动回复,也是出于人性化的对人们存在感的考量。


所以,存在感并不是自己的动作,言语的发出,而是外界的有效回应。外界的作用只是提供给我们回应,一条狗,一台机器,一片雪地就已足够,并不一定必须是人。回应的质量有高有低,高质量的回应一般都是尊重、认同对方,低质量的回应一般会削弱对方的价值感。


婴儿在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时,会采取大哭大闹的方式来赢取关注。在很多的咨询案例中,来访者都会抱怨自己童年缺乏爱和关怀,现在都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缺乏爱其实就是,在某些人的幼年时期,自己发出的信号没有人去给予回应,或者回应质量不够好,不够及时。长期以往,需求只能被隐藏,却无法消失,幼童对于外界的回应要求会越来越低,自己也越不越不倾向于向外界表达自己,因为缺乏对别人回应方式的学习,自己也不会有效回应别人,人际关系一般也会糟糕。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则认为,存在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存在感的缺失会导致无意义感,也会带来价值感的缺失。就好像一块独立出来的拼图,存在感的缺失会无法使我们建立起外界的联系,独立出来的拼图也无法知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而在罗洛梅的存在心理疗法中,就是要帮患者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其实我们在日常的聊天中,也能发现这个秘密。一个低质量的回应照样会使得对方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呵呵”。


回应有技巧,使用需谨慎。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完善人格的养成,有一个关键就在于人早期生命的存在感的发现和满足。



文章有删改,没想到知乎也有个问题正好对应。此篇今天首发于自己和朋友刚刚开放的微信公众平台:假装思考;微信号:pretendcogitate;均为原创,欢迎关注。

网友木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看到这个问题我挺兴奋的,因为对于这个主题我有自己的曾另自己兴奋的思考。
并不算出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而仅仅是自我的YY感悟而已,请轻拍...
-------------
我认为存在感是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正在活在当下的世界上的心理感受,深藏于潜意识中,令人不由自主地去追寻生命正存在着(活着)的证明。
存在感来源于对死亡的终极恐惧,而死亡是每个生命无时无刻不有意、无意面对着的终极命题。

大家知道,生命体有求生的本能,而这种本能在危险的时刻暴露无遗,比如马路上突然遇到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伴随着你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心跳加速等等,你(本能地)迅速躲闪,逃过一劫,而后拍拍胸脯长嘘一口气:哇,幸好我躲开了,不然我这条小命……

但是,人不会时时刻刻出于这种“危险”之中,这时候求生本能似乎就隐匿了,但它仍然以潜意识影响行为的方式,令我们关注自己生命正活着的证据。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能够有意、无意地让潜意识那个惧怕死亡的自己感受到自己正活着。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生活,将发现人们无处不在地在无意识地追求存在感。

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保证生命活着。
例如最基本的,吃饭、喝水、睡眠等,马斯洛需求层次说的最底层,生理需求,难道不是我们最最直接追求存在感的证据,不进食喝水睡眠你还能存在吗?

2.留下生命活动的印记。
上面同学提到的小孩在雪地里踩脚印,是个很好例证。
不过,最最常见的一种追求存在感的方式无疑是拍照片了,各种自拍照。
我们到处留下照片、影像,把照片晒到网上、挂到墙上、设为桌面,不正是在追求自己活着的证据——若有一天我们灰飞烟灭去了另一个世界,你的亲朋好友还能通过照片思念你,怀念那个鲜活的生命ta曾经存在过这世界。
我们每个人

3.自我身份认同。
一个姓名、一个工号、一个昵称、一个角色名称(母亲/女儿/爷爷等)、一个头衔(XX协会会长)、一个职业称号(教师/医生)……
没有这些,你是谁?生命将很容易产生虚无感~~~ 虚无感与存在感是一对对立的名词。

4.与他人/物互动,产生联结。
“联结”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另一个课题,我觉得“联结”是人类的根本需求之一。
联结可以对人、也可以对物。
对人:我们有亲朋好友同事同学邻居上下楼,以及擦肩而过的路人甲、关注者、粉丝、仰慕对象等等各种关系的存在(也可以是对宠物),我们还会不断去维系其中的关系,不断与人发生各种互动来产生联结,创造or加强存在感。
对人的联结上,很重要的需求是得到他人的关注、认可,至少有互动(就算有人找你吵架,也比完全没人理你强;据说幼儿园里最不开心的小孩不是受到批评最多的孩子,而是那些不会被老师关注、点过到名的孩纸~)。
微博、微信、知乎的存在是最好的佐证:谁不希望有更多的粉丝、更多的点赞、更多的赞同票?……

对物的联结:也许是一件你儿时喜爱的至今不愿丢弃的玩具,也许是一种兴趣爱好、一项事业,比如喜爱书法、慢跑、乒乓等等,发展兴趣爱好,或者在某方面拓展了自己的能力界限而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名与利双收~~ 也许是一种你深刻认同的思想(宗教信仰等)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出家人可以断绝尘世关系而一心修佛、隐居者可以隐于深山度过一生(他们不是没有联结,是未与他人联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与自己联结、与自然联结)。

5.生理上的感受:
皮肤饥渴,这个概念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想想当你被可信赖的人抚摸/拍拍脑袋/摸摸肩膀的时候(也是产生人与人联结的重要方式之一)。。。。
运动,也会加强人的存在感,尤其是当运动到一定程度,身体微热时,我们更能感受到身体在发热、自己的每一次呼气吸气、肥肉/肌肉的颤动、酸痛感等等…… 运动能让大脑分泌更多多巴胺而使人快乐,而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它还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存在感。
瑜伽、冥想,近几年十分流行,这是一种让人关注自己身体、呼吸感受的静心活动运动,我想正是当我们通过一次次地加强自己的存在感(潜意识中减弱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心理才慢慢趋向平和宁静吧。。。
性高潮,人类的巅峰体验。。。。。。


总结:
人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各样地方式本能地追求存在感。
但追求存在感不是生命的任务、意义,也许是进化所带来的(哎,我又搬出万能的进化论了...)


暂时写到这里,唉,这两天身体不佳,感觉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限。。

网友孙宇光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这个问题太大了,从笛卡尔、海德格尔、萨特等等所有的近代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围绕在这个问题旁 。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存在感是一种通过启蒙(enlightenment)而自我认同的感觉。举个简单地例子,比如一个小学中学糊里糊涂考上大学,不知道学习什么专业,最后受家人鼓动选了门经济学。大学自己开始接触各种知识朋友并思考问题,这个时候它开始认清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什么。那么可能他会换到它喜欢的文学专业,抑或即使商科有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依然会选择继续学习商科。但是是他自己自主做出的选择,那么这个选择就带给他一种存在的感觉。
说存在感是与他人对比而产生的差异而产生,我觉得不严谨。或许应该这么说:由于产生了存在感,才产生了与他人对比的差异,自我认同必然是朝向差异化的,因为人人潜意识里就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差异是存在感的副产品。

网友裸猿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你发现了自己你不想停

网友张炜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刚好看到是人格心理学中罗洛梅的理论的核心是“存在感”。

网友夏振强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类的任何感觉,都源于神经系统对其他细胞的调控。就像微生物或者低等动物一样,神经系统对躯体的调控有两个目的,1 让各个器官协调运作。 2 让个体能尽可能的存活并且繁衍后代。
随着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就是脑子的出现与壮大,这种调控更加丰富,动物开始使用技能或者有战术的捕猎方法等,以及动物在择偶时候的一些仪式性的行为,都是从上面两个目的演变而来。而到了智力高度发达的人类,脑子除了处理这些问题的部分外,更多的部分开始发展出更多的用处,比如工具的使用,语言能力的发展等等。其实这些也都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而发展的。

我们的精神并不是事先就存在来掌控我们的躯体的,而是作为躯体行为的指导以及对外界的处理和反映的一个器官。我们的精神世界,只是这个器的一种功能而已。


现在的存在感,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么深奥。大部分是由于自我存在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很好的肯定和表扬,使得自己觉得没有存在感,而有存在感的人则是受到社会重视,且受到人民尊敬,受到广泛关注,即为“存在”

这种存在,简单的说,就是种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感也代表着个体(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判定行为,存在感是根据个人的世界观并与他人对比所产生的差异而在个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自身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




参考自百度百科。。。

网友小太阳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没有深入思考过,但是却有点小想法,不成理论,没有仔细思辨。望海涵。

如果按照本能理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分别是生存本能和繁衍本能。那相对应的,人会不会也有两基本的体验:存在感和不朽感。存在感通过与人联系发生,通过强烈的自我意识验证,而不朽感靠的是对未来的信念,是跨越时间的联系。
——————————
追加:最近接触自我决定论
心理学的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需求:自主的需求,归属的需求和能力的需求。自主就是@孙宇光 所说的那个:“我想要什么”,但此外,我想“归属感”、“成就感”,也都是一种存在感——我因为我个人超越了环境,有了自主的意识和追求而存在;我因个人和身边的人发生情感的生命的联结而存在;我因个人受到了抽象社会评价的接纳和认可而存在。

网友蒙面大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存在感”的根源是感知“到”---“有”。
…………………………………………………………………………
人有六感,眼耳鼻舌身意,任意一感活动而感知到“存在”,即“有”,则产生“存在感”。

网友霓萝小仙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存在感就是“被需要”,感到自己被自己,他人和社会需要。

网友蒙面大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我思,故我在。

想一想这句话很有意思,例如我们不能思考,如何感知我们自身的存在?
例如睡着的时候。
-----------------------------------
以上作答作者不具备相关知识的专业背景,非专业作答,如有错误请指出。

网友蒙面大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近似于认同感,通过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找到对人格的自信。

网友蒙面大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也许源于一种错误的概念引导: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实际上,大部分的人,是大同小异的。
期待着自己有欲破惊天的独特点,结果发现自己根本泯然众人,所以称为没有存在感。
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相信我们都是大同小异的个体,不再追求与众不同和独特,会不会好过点儿?

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网友叮咚叮咚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没学过心理学,但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一直寻找存在感的人。

我想存在感就是时刻感受自己与这个世界,与人们之间密切的联系吧。

网友张强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存在感。存在,不想被忽视,恐惧被忽视。
动物界被群体排挤忽视是一件恐怖的事情,通常意味着死亡。

网友蒙面大侠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被需要

网友谭耀飞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被需求

网友匿名用户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我觉得题主就是在刷存在感,我们回复的这帮知友们也是在刷存在感...

网友匿名用户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被关注,被需要。

存在感 心理学 存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_存在感

网友吕小腾对[存在感]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给出的答复:
肤浅地说:存在感是你觉得有没有愿意搭理你。同时这也是普遍意义上的存在感。而《心经》里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所表达的是:色是我们(包括自我躯体在内)的一切物质;而空指的是思想。而我们的躯体承载思想;外界在影响思想,而思想又控制着躯体,同时思想主观地定义着外界。于是存在就变成了一种与外界互动的产物。要经历《心经》说的:识想行受,这四个过程。当然、客观来说,存在即合理、而“感”这个字是很主观的,因此当自我认为自己的存在不合理时,就没有存在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151/510260317534.html

更多阅读

超心理学特异功能之超感官知觉ESP 心理学感知觉

  ESP 是英文 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的略称,意为“超感官知觉”"超意识有效感官投射”“超意识ESP"  超感官知觉通常是心灵感应、透视力、触知力、预知力等的总称。ESP 能力相当于“右脑的五感”。正如左脑有五感一样,右脑

转载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同时存在的情况 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原文地址: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同时存在的情况作者:一路有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另一个是磁场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叫感生电动势。如果同时存在感生电动势和

不存在感——最可怕的痛苦 李雪 不存在

当我向内看,碰触的是比一切可怕经历更恐怖的不存在感。当我向外抓,则是实实在在的两个人的痛苦。人格面具为谁而戴?好几次,在接受督导的时候,我回忆一生,想找出自己最痛苦的事情,结果有点惊讶地发现,妈妈因为恨爸

万达电商 互联网智慧 互联网营销,“刷存在感”也需要智慧

经常有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或者网络上通过各种形式“刷存在感”,这本来无可厚非,因为在邵珠富看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和你的产品无法在消费者中刷存在感,或许会让消费者“误”以为你(的产品)已经不存在了,一旦他们误认为你(的产品)已经不存在

低头族摔伤索赔 低头族,刷不出存在感

我们活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居然向一部手机不断低头,去寻求自己的存在感。而存在感,保质期短的惊人,每隔3分钟就要重新认证一次,于是乎,不停地掏出手机,看看朋友圈在干什么。自己发出的一条消息,也急于验证人气如何,回复的是否精彩。这是焦

声明:《存在感 心理学 存在感 心理学上的「存在感」是什么?_存在感》为网友路人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