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3:10 蔷薇处处开 - 龚秋霞 来自看书有道
(▲这首歌是张爱玲生前认为难得好听的歌)
▼
昨天书叔在微信里预告了
今天会说一说张爱玲
发出去之后有点后悔
觉得自己有些不自量力
怕是道不清张爱玲这丰富的一生
但答应了要写,也不能反悔
不奢求能说透她的一生所有
只希望能让从前不了解张爱玲的人
能对她有个简单的认识吧
▼
张爱玲出生在1920年上海租界的一处没落的贵族府邸
她系出名门,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
幼时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曾移居温州和天津等地
一直到8岁时,才重新回到了上海
张爱玲初中是在著名的圣玛利亚女校就读
这所学校是一座教会女子中学
和当时大部分的教会中学一样
圣玛利亚女校注重英文教学,对中文比较忽略
很多教会学校出身的学生都能灵活使用英文
却连一张中文的小便签都写不太通顺
但张爱玲却和大部分的学生不一样
她在校刊《凤藻》上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处女作
虽然那时她只是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却已经能够灵活、娴熟地运用中文写作
甚至对生活的体悟也超前地成熟
她在处女作《不幸的她》中这样写到:
“人生聚散,本是常事,
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天!”

12岁的小女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也难怪她从小被别人称为天才
▼
19岁时,张爱玲前往香港大学继续深造
也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她写下了《天才梦》一文
当时上海的《西风》杂志恰逢创刊3周年
开展了以“我的……”为题目的悬赏征文活动
于是张爱玲按照规定创作了《天才梦》参赛
但该文仅获得第十三名,等同于安慰奖
对于这个结果,张爱玲显然是不接受的
一直到70年代,甚至是离开人世的前一年
她仍两次表达对评奖结果的强烈不满
当年将文章寄出后不久,杂志社就通知她得了首奖
但当正式获奖名单公布之后,她却发现自己成了最末等
而且为了符合比赛的字数规定,她曾将文章一再压缩
没想到第一名的文章竟比她的长了好几倍
而《西风》杂志社将征文结集出版时
又使用了张爱玲的标题《天才梦》
杂志社一系列的行径让她一直耿耿于怀
她把这段经历形容为“一只神经死了的蛀牙”
虽然没有得到征文比赛的首奖
但张爱玲在《天才梦》中精准的用词和发人警醒的措辞
也让她的文学功力初现端倪
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也成了她广为人知的名句之一
▼
1942年,香港沦陷、港大停课
张爱玲和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炎樱一起回到了上海
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她前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散文、小说和影评
如《沉香屑》和《倾城之恋》等
后来和张爱玲有过多年情感纠葛的胡兰成
也是因为在《天地》杂志上看到她的《封锁》一文
大为赞赏之后而开始与之联系的
不管是身处战乱还是和平,身在异国还是故乡
文字和写作一直都陪伴着张爱玲
到94年,也就是张爱玲离世前一年
台湾《中国时报》授予她第十七届文学奖特别成就奖时
她仍旧写了一篇得奖感言,回忆第一次得奖的经历
她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
涉及散文、小说、影评、翻译作品等不同类别
这些文字中既有辛辣的警示,也有缠绵的情爱
悲欢离合中,满满都是她一心的悲凉
▼
除了写作,其实张爱玲还颇具美术天分
当年张爱玲还为自己的作品画过插画
(张爱玲为《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亲自画的插画)
除了画画之外,张爱玲还很看重服饰
她从小就喜欢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还很喜欢选择一些样式大胆的布料
她曾经拿着一块给婴儿做襁褓的花布
到裁缝那里做一件旗袍
她对旗袍的热爱程度之深
可以从她的照片中窥见一斑
几乎每帧张爱玲的照片里
都能看到她穿着不同花色的旗袍
微微地扬起她的面颊
▼
关于她的爱情,也是受世人争论最多的
胡兰成既是她爱情中的一个带着痛的疤
也是她生命里的一个无法抹去的污点
这一块,书叔就暂且缓缓不说了
▼
一生都活在骄傲里的张爱玲
在她75岁的这一年
孤独地在自己美国的公寓里死去
生前好友们为她举办了追悼会之后
将她的骨灰洒在了太平洋里
翻腾的浪花带着她一生的传奇
静静地将之沉到海底
▼
附:张爱玲经典语录
(文字/图片均为看书有道原创,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名称和微信号)
▼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风吹过的下雨天,有人在谈倾心一见,还滔滔不绝
?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和你永远并肩作战的,只有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