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注解百字碑 百字碑历代注解汇编

百字铭
传说百字铭为吕洞宾的作品,吕洞宾(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原文如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祖百字碑
《吕祖百字碑》,唐末吕洞宾撰,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宇。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

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酒又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注:前首为“命功百字歌”,后首为“性功百字歌”。


三丰祖师注解吕祖百字铭
吕祖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潜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卦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炁穴,意注规中,混融一炁,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功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点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净,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絪緼,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炁如火逼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送,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姤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潜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过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功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吕祖百字铭》乃丹家真传,需要背诵纯熟、慢慢体验,学道者领悟了此《百字铭》,就等于掌握了丹道全诀,所有功法皆可依此印证。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一句是命功,即“凝神入炁穴”的功夫。其入手功夫讲“养气”而不曰“运气、炼气”,讲“降心”而不曰“静心、炼心”,就是要求意念下注丹田,息息归根,在炁穴“积精累气以成真”。此种功法之要诀在于一个“守”字,即:“抱元守一,而凝神聚炁也。”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讲的是“性功”,是入手的“止念”法门。“宗祖”即是不假修证、天然常明的“真我”,随其杂念纷纷而“真我”乃“无事道人”,只要“宗祖”、“真常”不迷,则自可“性住”、“气回”而得“玉液还丹”。
其后再经坎离交媾、乾坤交媾,完成采药、炼丹的程序,达到转识成智的逍遥之境。

三丰真人解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
凡言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极舌、静抱定神。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其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息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为坤,辟户之为干,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阖一辟,一动一静,贵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结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气穴,意住规中,混融一气,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光辉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放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接应则空寂虚无,须要求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夫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诤性,必要有真微心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虎啸,元炁存守。念不动,名曰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合,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炁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中先天之炁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气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氤氲结成丹质,而气穴中水火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气,炁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炁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返覆、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不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赫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灸,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雷震之声,即复挂天根现也。天根现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则其气如火逼金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踊跃,即天风媾挂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灵之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通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炁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楼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吕祖真正口诀。功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诸者,可即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真重奉行,克登天阙矣。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炁。可惜流年,忧愁风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百字碑注解

首先讲述入手养气之法,在于忘言、降心、清静、无为。在静养之中寻找动静之机产生前之先天本住,本性湛然,无形无象,因而无事以守之。由此悟得真常境界,真一不二,常清常静,此时方可以“应物”,即采药。采药之际,不可执于有为,迷失先天本性。本性不迷,自然能住,能住则炁自返回,而可采药归炉。炁回之后,内丹自结,而神与炁合,配坎离于壶(指丹田)中。神与炁反复配合,此为人身内部之阴阳交 媾。乃得真阳之炁点化全身阳质,如同雷声普化之景。清阳之炁升于头顶还精补脑,化为甘露洒下,温煦全身。修道之人,此时如饮长生美酒,如痴如醉,逍遥自在,凡人岂能知晓,此中之妙难以言述。功夫至此,进入自如境界,坐听无弦之琴,明通造化之机。虽在人间,如同天上,因而名曰“上天梯”。

于甲戌年农历七月十一日(乙亥日)寅时,震阳心诚意正,坚决将百字碑注解成白话解说,志心称念吕祖宝诰:

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敷,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存道像于岩祠,显仙迹于云洞。阐法门之香火,理玄嗣之梯航。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将宝诰背诵读熟,时时转念,大有灵感。只要做善道之事,所做必成,必能随其心愿。以下逐句解释:

1.养气忘言守
“养气”,养的是元始祖气,又名曰:“浩然正气。”既然要养此浩然正气,首先要把心静下来,参禅静坐,越自然越好。闭口藏舌,舌尖顶上腭,此即“忘言”之妙用。为什么要忘言呢?不忘言则开口神气散矣,极为重要的是“守”之为妙。试观守字之意义。上有宝盖,下有方寸,方寸者,即方寸宝地也。此宝地非上丹田,亦非下丹田,而是中丹田黄庭中宫也。守此中宫方寸宝地,与《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义理相同。因此,这句丹语注重在“守”之为妙者欤。
夫“守”之诀窍,内含性命双修、取坎填离、水火既济、阴阳交媾、婴姹结合、天地交泰之意。夫天地乾坤得交接之道则天长地久;世间男女夫妇得交接之道则延年益寿、在世长年。道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至理者也。

2.降心为无为
人之心属于离卦,为火,火炎上而好飞,所以人心好动。例如,长春真人作的《西游记》,将人心比作猿猴,专门好动不好静。“孙悟空”大闹天宫,盗老君仙丹,偷王母蟠桃,大闹龙宫要宝,得了定海神针即金箍棒,能大能小(比人之真阳外肾),大闹阴曹地府阎罗殿,勾去了自己及其猴属的生死簿,一切等等。这就说明人的心动时多,不是想这就是想那,没有清闲的时候。所以正文说要“降心”,只有降服了人的后天之心,道心才能复活。人的道心复活才能“为无为”,“无为”即无所作为。
经云:“有为者动,无为者静。”只动不行,只静也不行,只有动静结合才是清静无为的大道呢。人心者识神也,道心者元神也。所以修道之士,首先要降服人心,只有降服了人心,始可为其无为大道。无为、无所作为,就是清静无为大道。必须心平气和,精神专一,保养太和真气。先降服人心,忘言守中,静之又静,虚极静笃,始可得到清静无为元始大道。
然而只凭本身元神天性大慈悲也不行(此只是性功),必须分辨出真伪。喻如唐僧取经去西天,没有火眼金睛的孙大圣,何以能取得真经来呢?到西天路途遥远十万八千里,而孙行者一个筋斗就十
万八千里,其意义说明了什么呢?这就说明了,人去掉十恶八邪立见我佛如来,而我佛如来分明就是人之道心。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我佛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如此说来,我佛远吗?不远,汝心即佛,佛即心。只要你去掉十恶八邪,自然立见我佛如来矣。要想立见我佛如来,请先把心猿降服,自然为无为矣,清静无为元始大道得之矣。

3.动静知宗祖
动静二字是老祖宗给的,我们再以动静传给子孙万代,代代相传。“动静”二字,其意义大矣哉。经云:”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这岂不是老祖宗给的吗?歌云:“行着妙,说着丑,惹得愚人笑破口。”其实动静二字,动不能常动,静不能常静。经云:“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清静者,大道也。
修道用功之人,常常清静,使天地之正气完全归纳于我身,久而久之,自然开灵机、长智慧。天地即我,我即天地。阴符经云:“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这也就是“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之意。既然知道动静二字是老祖宗给我们的,就应当保持动静,化为清静,复还归于元始祖炁。常清常静,常清静矣。身在道中,道在身中,元始祖炁永远在我身中。如此这样,则金丹大道吾得之矣,这样才真能知道动静就是老祖宗矣。

4.无事更寻谁
这个无事并不是没有什么事,而是在心平气和之时,扪心自问我要干些什么?为了说明这句话,还得用上句说的,“动静知宗祖”借以承上启下。我没有其他事,那么我还找谁呢?这些问号总结一下的答案那就是还得找老祖宗,溯本追源,为所无为,参玄悟道,做那个清静无为大道。这个答案我认为极其正确,干脆放下一切,参禅静坐,追求真常清静无为大道。
吕祖头一句就说了“养气忘言守”,为什么要返复不断地说呢?只有反复说反复讲,扎扎实实地记在心中与脑海里,就自然会悟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吕祖他老人家谆谆教导我们,要将起始的四句真言作为中流砥柱看待,也就是看作照明灯塔,是此百字碑的纲领。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希我同道修士,志心称念,则福生无量天尊,有不可思议之功德矣。

5.真常须应物
“真常”的大道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比如应酬答对、交接来往、一切人情等等。古云:“练达人情皆学问,落花水面亦文章。”如果不练达人情,不懂得和人交接来往,在世面上过正常生活那是不可能的。修士云:“人道不全,天道远之。”这就是说,用人间的大道理来衡量尚不合格,何况修成天理的大道呢!
以上是在世俗上的说法,再谈谈修道内功。经云:“湛然常寂”,才是真常大道呢!又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这是引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之言,借经证实“真常”之道。那么“须应物”呢?真常大道内功来了,必须懂得“应物”,此则内隐修真天机。为什么要讲得这么神秘呢?为的使学者注意“应物”二字大泄天机。这也就是上句说的无事更寻谁,去找老祖宗无极大道。即虚之极、静之笃,活子时要来,不老不嫩时必须应酬这个真阳之物。这个“物”非同一般之物,而是先天至尊至贵的无价至宝。此物无形而有形,有形而不可见,修成无价之至宝,所以称之至尊至贵。亦名“圣胎成就,身内有身,神成真圣,真圣合太虚,太虚合真空,真空合虚无自然,虚无自然是元始真一,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先天而长,长而无体。虽无形体,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坏,万圣同居。”这是引用《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堪可证实此句“真常须应物”,越引用经典,越是证实了这句真言矣。

6.应物要不迷
上句对“应物”二字的重要性业已阐明,这句说的是“应物要不迷。”吕祖他老人家告诫我们应物的重要性,千万不要迷误。应物时机一有迷误、稍一差失,则走丹漏炉、前功俱废,悔之晚矣。
这句真言不只在修真丹道上重要,即便在世法处事上,也决不要差失迷误。谚云:“当事者迷”,当事迷误则有差失,事后悔之晚矣,“应物”着迷可把人坑苦啦。世上有等败类分子迷花乱酒,这些酒色之徒不堪一提。所以丹道“应物”二字,道俗一理,分顺逆。诗云:“应物之基静参玄,道俗一理分圣凡。顺则生人成凡胎,逆则修仙结大丹。”其意是阴阳交合,水火既济,混融于中宫,谓之五行俱全,会合凝聚为一家,自然畅美矣!
气入脐为息,神入气为胎,胎息相合。此即太乙含真气,龙虎交媾产生药物,是即“应物”也。喻如凡人母亲有胎,自觉中宫有物,在丹道当用神意火符烧炼方得不散。此即神气交合,这就是应物。每一日得一交即得一物,状如黍米,还于黄庭中宫,自可延年益寿。以火候煅炼三百日足,如龙有珠,可以升腾。诗云:“如人有内丹,在世必长年。应物要不迷,修成大罗仙。”

7.不迷性自住
凡人在世如能不迷而常清醒,不被尘情所迷惑,方寸不乱自有一定主宰,这才叫真正的不迷性自住呢,此外说也。
内修丹道,如在本身活子时一来,凡人便起淫心欲念,稍一动摇,精趋熟路,此即迷也,落后天矣,修士可不慎哉。应当重整刚志,痛改前非,这才称得起是一个修道之人而不迷矣。只有不迷,保住真宝之“应物”,才可能使我的元神真性自住于中宫,使神凝气结、温养圣胎而得到真宝至尊之应物呢。
此法号曰“太阳炼形”,以冬至阳生为起始炼功(即本身之活子时,比作冬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忙中抽闲即可用功。要把腰挺起来,端然正坐,默运心火之母炁,自然随气贯满周身及四肢。鼻息绵绵若存,此即用之不勤,丹田中之五气氤氲,达于遍体四肢百骸。肾之真炁,炼骨如毛之轻,可以乘风驾雾。肝之真炁,炼筋如玉,可以驰如奔马之速。心之真炁,炼成血白如膏,可以盈耐寒暑。肺之真炁,炼就肌肤如雪之白,斯时也可以换骨易形。脾之真炁,炼肉坚实如石之硬。化气如金,始曰丹成。五气朝真,炁聚而不散,五气炼形凝而不衰,号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寿与天齐,斯可谓之“不迷而性自住”矣!

8.性住气自回
性者天性也,即人之元神也。元神天性属于离卦三。离卦纳己,为己土,为自己,也就是中央的己土也,就是自己的真意。把自己的真意、天性、元神三者合一,总名曰性,住在自己的心中。夜眠居心脏,觉醒时入于脑海泥丸宫内。人之脑海好想事,好动、好飞而炎上,所以称之曰离,为火,号曰天性,丹名曰内丹,其根源居心。既然修道,必须使之心火下降,心火下降自然肾水上升矣(此内含性住气自回之义)。
气者命也,即人之元精元炁,属于坎卦。坎卦纳戊土,为阳土,就是人之真意。把自己的“真意、元精、元炁”三者合一,总名曰命,住在自己的肾宫。夜眠睡熟,阳动,容易泄漏走精,属于坎水、润下。修士应注意:及时清醒过来用真意收回,不使之外出。用意领使回归体内中田,号曰外丹,与元神凝聚为一结合,名曰神气凝结,成为刀圭,入口,神化无方。
诗云:“丹成五气自芳芬,炁真方可会元神。炼形换骨非凡客,自是长生物外人。”长春真人曰:“金液大还丹”,其中纯阳真炁长生,是为后天气足养先天真炁,已是陆地神仙、在世长年。古今上真,有纯阳真炁升入四肢便可升举。号曰太阳炼形而化真气,自然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随五气而换骨易形容,自然能避寒暑。昔日衰朽之姿,炼之丰润而端正;从前枯槁的形容,炼得强健而红润,何止返老还童而又身轻骨健。
乘风驭气,驾雾腾云,号曰南宫飞仙,是尘环中的羽客。虽未离壳升仙而已升腾自在,当为地仙者、上流神仙之下品,皆因丹田五气炼形,贯通四肢百骸是也,炼形之功不为小矣。是曰“性住气自回”,性命双修其功巨也,可不尊乎?

张三丰注解百字碑 百字碑历代注解汇编

9.气回丹自结
当然气回就是不使之外泄而出,俗曰漏精,把元精收回。元精元气我之命也,气回就是我命由我自己掌握,这就是精足气满用真意收回,和自己本身内丹(即自己元神天性真意)结合,是名曰性命双修丹自结矣。亦名神气交合、三田既济,就是把顶中的神水下降,丹田真气上升,号曰水火既济。一撞入脑,名曰肘后飞金精。本法用阳时中刻,平坐伸腰,闯三关,闭耳闻,神水下降;伸腰举腹,鼻引长息,默运心火,一撞三关,金精入脑。补之数足,面红肌白如膏,身轻。金精入脑,紧闭两耳(耳通于肾也),并入天宫(泥丸也),化成金液。下降如淋灰相似(去浊留清也),下降入咽,伸腰默运心火,自上腭承下,清凉味美,神水满口,润下黄庭,号曰金液还丹。当此上腭有甘美水下降入咽_,暗引丹田之真气上升,而以鼻息引其气遍满四肢周身。斯时上水下火.是为真既济。诀云:“顶神水,入中源,丹田真阳返上田。水火相交为既济,守中飞升大罗天。”
长春真人曰:“喻如人之真意属土,炼之为瓦,瓦可千年不坏;肝胆属木,神火之母,炼而为炭,炭可年久不坏。”人欲修长生之道,无出乎既济真意之法,是乃还丹炼形之法同用之功也。那么金液还丹,化丹成金;太阳炼形,形如美玉。还丹未还之际,炼形未起之时,水上火下,相见于重楼之下。而曰既济之时,当用地天泰之卦,即子后午前是也。每一次一粒如金粟,颗颗还于黄庭。每颗生金光一道,意运出放皮毛之际而金光满室。何止长生不死,是欲弃壳升仙之时也。所以正文云:“气回丹自结矣。”诗云:顶中神水降中田,肾宫真气向上翻,龙虎交合凭真意,水火既济结大丹。

10.壶中配坎离
壶中者,喻修士参禅静坐如壶。谚云:“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斯可谓壶中配坎离,日月寿长年矣。长春真人曰:“两曜铸成七宝殿(曜:日月阴阳也;七宝殿:人体精血炁髓脑肾心),一渠流转化琼浆(活子时之真阳也)。水火都来相并间,卦后变成地天泰。阴阳升降两相兼,水火交加入下田。既济无差真气足,金丹一粒万千年。”
此言金液还丹,太阳炼形,三田都既济。匹配坎离是为长生不死之法,故曰中成之法。须是小成见效,相续而行之,行之无差,见验自速。若人不行小成法,直要中成而求长生不死,不止见效迟而又徒劳心力,虚度时光。还丹,而神水不下;炼形,而丹火不升;既济,而水火不交。反谤神仙虚语、不死为妄言,殊不知行持过越者也,世修犯此弊者多矣。若人龙虎交而为精,火候足而为丹,用金精补某脑虚,使其还丹变成金丹,用丹火炼其真身,又使既济之法相兼行,此六法善不可加矣(再比此好的没有也)。
若不兼行此六法,速要烧丹纯阳之气,炼气成神;速要炼之真灵,炼神合道,此是金液还丹。太阳炼形,三田既济不须行矣。此三诀古今上真,往往万劫秘传中成之法以还丹。炼形住世者,盖以留形住世,非金丹不可延年,非炼形不可换骨,非既济不可不死。又以无丑陋真人,少衰弱神仙。不易形而留俗状,不既济而留凡骨,将来弃壳自离,超神亦迟矣。若还丹炼形既济之后,一百日静中四象周匝,内观五藏(气)纷纭。二百日目见金花,体有圆光,青气出顶,紫雾盈空。三百日神灵知前后事,真气可干外汞,体轻可履风烟,骨健可齐天地。若见此境而疑是为小验,志诚行之,神异不可具载矣。此真作到壶中配坎离达到日月长矣。

11.阴阳生返复
阴阳二字由元始无极化分而为阴阳。大而天地,细入微茫,无非阴阳结合而成,即上文所释配坎离之意。那么生返复呢?亦即水火既济,龙虎交合,阴阳返复,真阳上升,神水下降之真意也。《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就说明应当观察天的法象规则而行之可也。天地本来就是元始无极太空一气,静极则动,变而为二。轻清上浮为阳为天,重浊下凝为阴为地,即分为二。静不能久静,因天气先动,降下以合地气,到了至极复升。地气本不升,因天气混合引动带之而上升,到了至极复又下降。上下相须往复不已,所以才化生万物呢!
天化日月星辰斗枢,地化江河湖海山岳,次第而万物生。盖万物得阴阳升降之气,方能化生日月精华,锻炼成宝。而日月运行周回,自有规适,如不得斗柄中枢斡旋则不转。斗经云:“天罡所指,昼夜常轮”是也。所以天地升降日月运行,不失其时,万物化生无有穷尽是至理也。
盖人与天地秉受一同,始因父母二气交感混合成珠,内藏一点元阳真气,外包精血,与母气命蒂相连。母受胎后,自觉有物,一呼一吸皆与相通。人先生两肾与心,其余藏腑次第相生。十月胎圆气足,胎儿双手掩面,九窍未通,受母气滋养,混混沌沌,纯一不杂,是为先天之气。至气满神具精足,脐内不纳母之气血,与母命蒂相离,神气向上,头转向下降生。一出母腹,双手自开,其气散于九窍,呼吸从口鼻出入,是为后天也。
人之脐内一寸三分,存元阳真气,更不曾相亲,不知用道功修炼之故也。所以迷忘本来真面目,逐时耗散真气,以致病夭忧愁思虑喜怒哀乐。但脐在人之正中,自此以下用修道丹语解释。脐内正中名曰中宫命府,混沌神灵,黄庭丹田,神气穴、归根窍、复命关、鸿蒙窍、百会穴(此处亦名百会穴)、生门、太乙神炉、本来面目,异名甚多。此处包藏精髓,贯通百脉,滋养一身,赤裸裸净洒洒,无可把握。常人不能亲近者,被七情六欲所牵,迷失本来去处。呼吸之气,止到气海(上隔肺腑也),即不能与中宫命腑元气真气相接而金木间隔,如何得龙虎交媾化生纯精,故不知运动之机。《阴符经》云:“天发杀机”是也。
那么如何是气液流转以炼形神呢?盖心属火,藏正阳之精,名曰汞,木龙也。肾属水,中藏元阳真气,名曰铅,金虎是也。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真意勾引混合于中宫。以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跻圣位。总而言之,是即阴阳返复之大道也。

12.普化一声雷
《功课经》内有八句偈云:“祖气氤氲满太虚,元始天尊九天居。驱雷役雨飞金篆,活物生人备玉枢。三界有情皆得度,十方无路不通车。大哉普化明元始,日月齐光信不诬”。借助经典以说明普化一声雷之真意。
上文说明阴阳返复之道,也阐明了神气、阴阳、水火、龙虎大丹的奥秘,才能得到普化一声春雷震动,重开开周身关窍,名曰开关展窍。周身气血百脉流通,无丝毫滞碍之隐,就如宇宙间一声春
雷震动,大地通畅、阴凝冻解。谚云:“不开春雷地气不通”,由雷声震动计算,雷打一百八,此何意也?这就是说,由第一天雷鸣算起,三个六十天共一百八十日,过去这一百八十日的天气中,一般农作物都能成熟。过此,天气就要冷起来了,就要下霜了。农民的经验代代相传,以至于今。予注解此段恍然大悟。啊,比喻人修道用功,不得普化一声雷人身的阴气不能除净,即不能升仙得道。凡人身中有一分的阳气在,就不能成鬼,所以说纯阳之体成仙,纯阴之体为鬼,此乃一定之至理也。
长春真人告诉我们说,要想炼成纯阳之体,先炼五气朝元,炼神之顶乃大成法,弃壳升仙。不许传给不道德的匪人,传者有横灾祸,须择德行人授之。此法炼气成神,用子午卯酉时。如甲、乙日用卯时炼肝气,丙丁日用午时炼心气,庚辛日用酉时炼肺气,壬癸日用子时炼肾气。脾不受炼,气寄四脏,所以戊己日不下功,此为炼五脏时也。以上所言,择幽静室,静坐上香一炷,叩齿二十四通,把腰挺起来,平坐内观所炼之脏。鼻息绵绵,静极气生,气极神现,如梦非梦,暗中神气上升。所言前件,日辰干支不可有差,盖以神随日。当真气随时运转,当审日察时,炼之百日,气足神现,将欲升仙,非止长生不死。口诀:“应日随时自不差,五神会处起河车。静中真气朝元后,犹恐阴魔作外邪。”
华阳真人曰:“以丹中有纯阳之气,随日定时炼肝气。二十四日青气现,至二十日阳神自出。气为神体,神为气王也”,所以炼心肾肺皆如之。其脾神脾气,随四时正气亦以共升。在静中内观,壶中自有山川。物象成形,两昧分胎(即阴阳水火两昧真神火),防其阴鬼外魔七魄三尸相随,杂天真以乱阳神不能得入天宫。自有内观起火之法,推以炼气,气聚为神,不可差其时也。所以自然气现神出,五方真气合出本色五气阳神,出真形升上入天宫内院,是为合神入道之时也。若修士三百日行火候足,不炼还丹、不炼形、不既济,直行此法,以丹中纯阳之气,随日应元气所传而炼五脏亦是捷径,号曰夺功并法,以上抄写这段功法以作修士的参考。
有此捷径并能夺功并法,乘此普化一声雷震,周身阳气充溢,在世长年的时期,遇此捷径妙法,何乐而不为之者乎。予也常说过,老天爷不给道,我们应当奋勉,绩功累德,抽空用功,使神不知鬼不觉,偷夺天地之造化不为过矣。

13.白云朝顶上
何为白云?白为金之本色,是水之母。水遇晒火灼腾为气,上升成云。云层浓厚,遇冷空气袭击仍凝为细小水珠。凝聚重多,下降为雨,有甘露细雨,有倾盆大雨。今者科学进化,乘飞机入云层撒放药物可以人工降雨,此外说也。
那么内功修养呢?“白云”指的是肾宫命宝,精气充盈,得到性光元神照耀,使神气凝结,性命合一。乘此“活子时”不老不嫩,以河车运转,趋过三关,上朝于顶。至玉京泥丸上丹田,化为至宝、甘露,号曰玉液金浆、长生美酒,此正是金液大还丹。
长春真人曰:“三岛紫烟龙凤彩,九天红日炼龙精。”《中黄经》曰:“肝生东方其色青,炼之青气出身腾。肾脏壬癸真气上,炼之应时精足盈。”华阳真人曰:“炼身纯阳气满五脏,元神升腾上朝玉京。”此是内观起火,炼神合道,超凡入圣。纯阳气举,达于四肢,号曰焚身,真气入于五脏,号曰练神升顶,上朝玉京。这就是内观起火,回光返照。本无定时,每日有暇举(即活子时),宜静坐,神识内守,一意不散,升身(把腰板挺起来)端坐,默观五脏,唯分别真伪,勿令阴魔乱真为要。诀云:“丹成五气自芳芬,气真方可现元神。炼形换骨非凡客,自是长生物外人。”以上口口相传,正是白云朝顶上之真诀,下接甘露须弥云。

14.甘露洒须弥
上文白云真气上朝于玉京泥丸宫,经午之沐浴,白云真宝化为甘露,亦名长生美酒,又名金丹玉液。那么这个玉液啊,非同一般的甘露,而是来自肾宫的真宝,曰铅光。受心内的真神离火之真宝,曰汞光,由中黄丈人之真意把这铅汞二光(即圣日圣月也)照耀于金庭。再乘河车运上乾顶,上朝玉京,化为甘露玉液,洒在须弥山下。须弥大地,发育成金鼎黄芽,日日生长,越攒越足,越积越多,是曰纯阳真气。由五脏真气,气附神像,上入乾顶,往返循环,达四肢百骸,一切关窍相通,窍窍光明,迸出金光,外出而有神体。神气相合而成道脱胎,神化升仙矣。

15.自饮长生酒
自饮长生酒分三等说法:第一,长生美酒者,珊瑚、甘露,即金丹玉液也,极为高尚的长生美酒,价值万金未可买得;第二,中等说法,世俗上常说的无酒不成礼仪。比如筵席多么丰盛,如果没有酒招待则不成为礼仪,似乎不恭敬之意;第三,下等说法则视之为穿肠毒药。说的是歹徒之辈,借酒耍疯,做那不道德败坏人伦的
坏事,把坏事做了而不承认,说是酒醉后不知做了坏事。酒多乱性,把人烧的胡迷颠倒,甚至有性命之忧。醉死者有之,以酒色误国者有之,以酒而妄杀人者有之。所以世人评价目之为穿肠毒药,奉劝世人戒之为要!
更有三等说法,以酒居首位之说不妨谈谈,使世人引以为戒。一云: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般有害,劝人戒之为妙。二是中等说法,云:无酒不成礼仪,无色世上人稀,无财生活困难,无气又被人欺,看来四般有益,劝人量体裁衣。三是高尚说法,云:好酒不是凡间酒,甘露如茶不离口。好色并非凡间色,婴儿姹女相配合。好财不是王石富,养成至宝无价物。此言说的是修道之人把自身的真精化成元炁,修成至宝无价之物,化神还虚以成大道,比世上的金银财宝胜强万万倍矣。所以称之为至宝,无价之物矣。内功修道之士必须自饮长生美酒,此酒称之为无价主宝。哈哈,有志之士,请君试尝之可乎?

16.逍遥谁得知
予是这样想的,抱着度尽世人之心做道德善事,真心情愿与人同甘共苦,千方百计度人成真而决不辞劳。在世长年,以身作则,可使世人共趋圣域,以完成吕祖他老人家的度世婆心,终日逍遥快乐足矣。愿使世人在不知不觉中改过迁善,不止世人不知而且神不知鬼不觉都成其大道,逍遥快活,达到飘飘然而皆欲仙矣。使世上即天堂,天堂在世上矣。
诗云:“伟哉大道君,大道即天心,我心通天地,度尽世间人。”太上爷他老告诫我等,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估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逍遥物外,证圣成真,此正是逍遥谁得知者也。
庄子《逍遥游》说过,北冥有条大鱼,其名叫鲲,它的身体非常大,大得不知有几千里。变化成一只大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大得不知有几千里,它的翅膀振动飞起,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到南溟去了,南溟就叫天池。鹏鸟飞往南溟的时候,它的两翅激起海水浪花就有三千里。它飞翔时,就像旋风一样,直上九万里高空。
说这么大的玄话,不过是比喻而已。如人内功修养,北溟有鱼者,下丹田内之真精充盈,比喻为鲲。是说人之真精盈动为情,这个力量比什么都大。那么真功实行之修士,能把它化为大鹏鸟,展动双翅而飞腾于空。“空”者,此时不要有丝毫杂念,高空的纯洁。
鹏程九万里,表示为纯阳也。飞往南溟天池,此即子进阳火,行的是督脉,必须用阳九,通过三关九窍,即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也。直至昆仑顶,降至天池,即玉京山泥丸宫也。内修简称名曰还精补脑,可以逍遥物外,长生不老。此即真正达到“逍遥谁得知”者欤。

17.坐听无弦曲
参禅静坐要听无弦之曲,何谓无弦曲呢?说的是我们的呼吸气,来回往返哪有弦呢?修行打坐之士,必须把呼吸调和均匀,如同唱曲一样唱得好听,悠扬悦耳,尺句顿挫,宫商音调找的准确,听其自然。邱祖《清天歌》云:
云散虚空体自安(一真常存),自然现出家家月(通身是道)。
月下方堪把笛吹(癸生急采),一声响亮振华夷(回风混合也)。
惊起东方玉童子(水府求玄),倒骑白鹿如星驰(取坎填离)。
常巡别转一般药(出有入无),也非笙兮也非角(无象之象)。
三尺云璈十二徵(三花聚顶),历劫年中混元断(五燕朝元)。
玉韵琼林绝郑音(天无浮翳),入地上天超古今(应化由我)。
纵横自在无拘束(不被形缚),心不贪荣身不辱(内外俱忘)。
闲唱壶中白雪歌(道大冲虚),静调世外阳春曲(超出三界)。
我家此曲皆自然(形神俱妙),管无孔兮琴无弦(与道合真)。
得来惊觉浮生梦(虚空粉碎),昼夜清音满洞天(独露全真)。
此真达到“坐听无弦曲”也。

18.明通造化机
真修之士必须深明造化真机,把唯物辩证法好好辩证辩证。我命由我掌握,常抱乐观,使我本身这个假壳,好比草舍茅庵,保持坚固,以寓我之元神天性,安居其内。用其智慧,注述道经,觉醒世人,致于至善,共趋圣域,吾愿足矣。
修士应时时刻刻努力奋勉,多用静功,返本还元,复命归根。万神皈一,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里津液自然而生,烹煎煅炼,久久不散。自然体中血脉如风行,时而腹中如雷声鸣,无弦之曲不抚而自声。冲和气透,甘露洒心,精神自足,昼夜无眠。如三千日足,则功圆果满,阴尽纯阳,圣胎成就,身内有身,神成真圣。真圣自然,合太虚真空,合乎虚无自然,是即元始真一,是吾真身也。这才真正达到返本还元,找到先天老祖呢。先天而生,生而无形无体。虽然无形无体而大道常存,永劫不朽不坏、万圣同居。得观内景,神自言语,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年,脱离生死,方成全真道果。到此地步,才称得起明通造化机呢。

19.都来二十句
每句五个字,二十句共一百个字,全部逐句解释注解完毕,百分之百完成任务。精细研究吕祖百字碑,可使修士通达其意义,增进道学知识,弘扬大道,振兴我中华成为道义、伟大、文明的祖国,以弘扬吕祖度世之婆心。
愚按数理计算,二十者是阴阳也,阴阳二字从繁体写共二十一划,二十者即阴阳也,余一者即一元复始乃太极图。吕祖之姓上口为阳,下口为阴,阴阳二口是一太极。四个阴阳两层天地,正是大衍数理。简写的阴阳都是六笔,加在一处为十二,以宏观言之即为十二会元,亦即周而复始。岂不是都来二十句,内含真意至深,一元复始自然万象更新矣。
予注吕祖百字碑是在今岁甲戌年,注成又在九、十月,是即戌、亥月也,戌亥月又为一年的一个混沌之月,如是再仔细校对检查完备,即在十一月内。十一月为冬至月,冬至即为阴尽阳生之初,正应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时也哉。

20.端的上天梯
端为端正,的为就是,此言这篇百字碑,就是上天的一个梯子。梯子乃有形之物,在此无非虚比而已。这本百字碑本来是有形物质,为什么说成是上天的梯子呢?
是的,如果世人把百字碑注解一遍一遍地读熟看懂,明白了内中的意义,这完全是一本悟道成真、修成大罗金仙的道书,就如同上天的梯子一样,应当对它珍惜尊重。句句解释详细,字字如同珠玉。

愚不敏,时时苦思冥想,寻章择句,多用于古圣先贤典籍,句多重复,免不了舛错之处,尚希高儒哲士给以斧正是荷!

贯顶诗二首云:
吕帝慈悲救世船,祖师妙蒂度有缘。
百日筑基益寿果,字字行行有真传。
碑记铭刻发诚心,震撼众等悟道真。
阳生镇静需纯九,注释觉醒澄天君。

 

吕祖《百字碑》集注
百字碑历代注解汇编[附作家小传]
百字碑诸家注解辑录(已收录4种)
第一种:[元末]张三丰注解 
第二种:[明]陆西星注解(原书名: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
第三种:[清]刘一明注解
第四种:[民国]魏尧注解

百字碑原文:
 
修命百字碑 

養炁忘言守,降心爲不爲。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炁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第一种:[元末]张三丰注本 
思隐子按:本文系根据李西月所辑《张三丰真人全集》中《玄机直讲》篇录入。
[注释者考略]:  张三丰(生卒年不详),名全一,一名君宝,道号元元子,因衣着肮脏,不修边幅,人送绰号“张邋遢”,河南南召县人,元末明初著名道人。史称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蓑长着身。元末曾在湖北武当山幽栖,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多次遣使求之未遇。明英宗时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注吕祖《百字碑》

[原文]:  【 养炁忘言守,】
[注释]:  凡修行者,先须养炁。养炁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则炁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原文]:  【 降心为不为。】
[注释]: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原文]:  【 动静知宗祖,】
[注释]: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炁,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原文]:  【 无事更寻谁! 】
[注释]:  若能养炁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原文]:  【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注释]: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原文]:  【 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
[注释]: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炁。炼炁则龙吟,元炁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炁交,三元混,元炁自回矣。三元者,精、炁、神也;二炁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 屯先天之炁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原文]:  【 炁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注释]: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炁自回,将见二炁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炁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炁茵蕴,结成丹质,而炁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炁、炁留形,不必杂术自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炁满,结成刀圭也。 

[原文]:  【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注释]: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炁不外泄,神归炁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澜心五以神助之,则其炁如火遍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女后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原文]:  【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注释]: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炁以养之。

[原文]:  【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注释]: 养炁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日: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原文]:  【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注释]: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原文]:  【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注释]: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诀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第二种:[明]陆西星注本 
思隐子按:本文根据陆长庚《方壶外史丛书》中《仙翁吕岩百字碑测疏》篇录入。
[注释者考略]:  陆西星(1520~1606)为明代内丹东派开创者。字长庚,号潜虚子。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擅文词,兼工书画。尝为诸生(秀才),颇有名望;但九次参加乡试,皆不中。乃弃儒为道,入山隐居。后声言吕洞宾降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日,亲授丹诀。自称:“嘉靖丁未(1547),以因缘得遇吕祖于北海子池之草堂,弥留欵洽。嗣后常至其家。……既以上乘之道勉进潜虚,并授以结胎之歌,入室之旨,及吕公自记数十则,终南山人集十卷。……研寻二十载,流光如箭,甲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嘉平(阴历十二月),潜虚乃遯于荒野,……遂大感悟,由是入室求铅,不数载而事毕。”后将此授受情况,写成《宾翁自记》《道缘汇录》。自称得吕洞宾真传,著书立说,阐发内丹之旨,遂开内丹东派,被后世道士尊为内丹东派之祖。 

[原文]:  【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注释]:  夫学道修真之子,进步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命有命蒂,性源要清净,命蒂要坚固。命蒂固则元炁充,炁充而精自盈矣。性源清则元神定,神定而炁自灵矣。何谓命蒂?真息是也。何谓性源?心地是也。我师教人有法,开口便说养炁降心,而养炁降心自有真诀,故曰“养炁忘言守”。“忘言守”,养炁之真诀也。五字之中,“字忘”、“守”字要有下落。盖志言者,非缄闭其口而使之不言也。涵固精神,沉潜内守,情境丙忘,无心于言,而言自不出也。若存心缄默,固闭深藏,反成心病。守之云者,守此气也。守之者谁?神守之也,守于何处?《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者,神炁归复之处,人之大中极也。《参同契》云:“闭塞其兑,养固灵株。”闭兑者,即忘言之义。灵株者,即神炁之根。盖能常守于此,则心息相依,子母相见,神炁混融,打成一片,绵绵迤迤,久之而成大定,少焉静极生动,真火熏蒸,金精吐华,冲关透顶,灌注上下,炁得其养,其妙用有如此者。《道德经》云: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要知人身中之炁,即天地之冲炁也尔,其升降阔辟,常与天地之炁相为流通。医书谓此炁月流人身,随呼吸以往来,昼夜八百一十丈,一呼一吸为一息,尽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而息息各归于其根。庄子云:耳真人之患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踵者,心息相依,归乎其根也。古仙有云:“昔日逢师付口诀,只要凝神入炁穴。”忘言守中,非凝神入炁穴而何?此之谓归根,此之谓复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端在于此。夫养炁之诀,既已直露于前,故此下复说降心之诀,盖降心者降伏妄心,非真心也。夫人之一心,本来无二,但以迷觉而分真妄。《金刚经》云:“云何降伏其心?”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既有欲矣,则情随境转,真以妄迷,纷然而起欲作之心。故《道德经》云:“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今夫众人皆欲为而我独镇之以不为,则妄念息而此心将自降矣。妄本无体,皆因真心迷惑而然,今而不为则必有以真见。夫一切有为之法,皆如梦幻泡影,虚妄不常,是以忘机绝虑,将此希求贪着之心,裂教粉碎。是谓以真销妄,妄尽真存,正觉现前,方名见性。如此则言不期忘而自忘,守不期固而自固,是知了命之宗关于性地。我师十字之中,千古内炼之丹诀无出于此。直至采药行火、抱元守一,彻始彻终,无过此诀,妙哉!妙哉!

[原文]:  【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注释]:  上言养炁降心,静守内炼,乃无为之道,复恐世人不知此外复有有作之基,乃高真上仙以术延命之事,故吃紧提出动静二字,要人知宗认祖。盖金丹之道,无为为体,有为为用,动中采,静中炼,二者不可偏废。故知动而不知静,则基址不立,而无积精累炁之功,知静而不知动,则天机不合,而失临炉采药之旨。要之,动其宗也,静其祖也。祖者性祖,静则得之;宗者命宗,非动不立也。知性祖,故修定于离宫;知命宗,故求玄于水府。如是双修,方为究竟。然方其无事之时,忘言默守,屏事息机,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泰然大定,斯已矣。更俟寻谁?何以学道之人,寻铅觅地,结侣求财,种种外求,席不暇暖,此中正好参详,方见良工心苦。我师说到此地,已将肝胆照人分明;指出修行门径,奈何世人不能领悟,直将容易读过,良可惜哉! 

[原文]:  【 真常要应物,应物要不迷。】
[注释]:  何谓真常?性祖是也。何以明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会有变灭而不能久?故佛经云:万法无性。惟此一真法界方为实相,故曰真常。然所谓真常者,非与物即,非与物离,要在能静、能应,常应、常静,而常不迷。能不迷则应物无迹,而真性见矣。是谓炼己纯熟,而有为之道始可行也。二“要”字,上不要断灭,下不要着相,皆吃紧醒人之辞。 

[原文]:  【 不迷性白住,性住炁自回。】
[注释]:  对境忘情方云大定,故曰不迷性自住,性住则己汞住矣。己汞既往,方可求铅,故曰性住气自回。回者,来归之义。《契》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日归日还,回之义备矣。

[原文]:  【 炁回丹白结,壶中配坎离。】
[注释]:  炁自外回,丹从中结。壶中者,大丹凝结之处也;坎离者,阴阳互藏之卦象,铅汞、水火之异名。丹法以鸟兔为药材,必须取坎填离,以铅投汞。二者匀平配合,混入中宫,然后龙吟虎啸而产玄珠于正位。其言自住、自回、自结者,要皆自然之妙用。所谓有为中之无为。一有安排布置,则涉于邪伪之私,而去道远矣。 

[原文]:  【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注释]:  此十字者,妙不可言。盖阴阳反复,乃作丹之大旨;普化雷声,乃作丹之秘诀。所谓天机秘密,正在于此。夫神仙丹法,皆以阴阳反复而成。故以药材而言,则阴中用阳,阳中用阴,此阴阳之反复一也;以交媾而言,则女居日位,男配蟾宫,此阴阳之反复二也;以合丹而言,则举水以灭火,以金而伐木,此阴阳之反复三也。如此颠倒异常,大类可见。至其天机玄妙,则在普化句中。邵子之诗有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识得无中含有意,许君亲见伏羲来。”盖地中有雷,于卦为复,一阳来复。所谓爻动之时,身中冬至正好寻铅得诀,修之则大地山河皆成七宝,故云普化。言一声者,重始炁也,此中别有单符单诀,贵在师传,学人更当洁己虚心,以期际遇可也。 

[原文]:  【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注释]:  此十字,言炁田之征验。盖先天之气,生于爻动之期,此时运剑追来,度鹊桥、贯尾闾、循督脉,而上通于泥丸,但觉油然滃然,如白云之朝于顶上者,顷之化为玉浆,味如甘露,洒于须弥,降于重楼,入于中宫,所谓炁回丹结,其象如此。须弥,山名。佛语须弥,此云妙高,即顶上之义。《紫庭经》云:“采之服之末片晌,一道白脉冲泥丸。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意盖本此。 

[原文]:  【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注释]:  炁化为水,甘美莫加,故玉液琼浆,随宜立号。《悟真篇》云:“长男乍饮西方酒”,此长生酒也;“雪山一味好醍醐”,此长生酒也;“壶内旋斟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浆”,此长生酒也。是皆己所独得,无人与共。故曰自饮。逍遥,快乐自得之义。夫此酒既不能与人共,此乐又能与人知耶? 

[原文]:  【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注释];  《太上日用经》云:“无弦之曲,不言而自声,不鼓而自鸣。”盖丹在身中,太和充溢,是以目有神光,耳有灵响,口有甘津,鼻有异香,理所必至,无足异者。吾师意在简文,聊举其一,其余可推也。 

[原文]:  【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注释]:  吾师百字灵文,乃千圣登真之梯筏,学人谁不知诵,求其融会贯通,以得夫立言之意者,盖亦鲜矣。
星谫劣不文,蒙师提挈有年,金丹大道,尝窃与闻。考之此篇,若合符节,乃敢僭为测疏,作济!度之津梁,开时人之眼目。极知狂诞,无所逃罪,然使好道之伦,玩索而有得焉,庶几不负吾师之教乎。


第三种:[清]刘一明注解 
思隐子按:本文根据刘一明《道书十二种》录入。
[注释者考略]:  刘一明(公元1734--1821),清代著名道士。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曲沃县(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也是继王常月后的乾隆嘉庆年间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刘一明“幼时习儒,年未二十,大病者三,几乎陨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他的《会心内集》说,当他十七岁时,身得重病,百药无效,次年赴甘省南安养病,愈医愈重,幸喜真人赐方,得以除病。十九岁外游访道,二十二岁于榆中遇吾师龛谷老人。劈破旁门,口授心印,从前狐疑,冰消瓦散。此后,为求参证,他居京师四年,河南二年,尧都一年,西秦(今甘肃靖远县)三年,来往不定者四年。十三年间,三教经书无不细玩。然于疑难处,总未释然。乾隆三十七年,再遇仙留丈人于汉上,经其指点,“十三年疑团到此一棒打为粉碎矣。” 刘一明一生足迹遍布陕、晋、甘、宁诸省。他说:“……算来前后二十年,五峰焕然气贯串。”刘一明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陕、晋、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  

百字碑注刘序 纯阳吕祖,乃道门中第一慈悲圣贤也。自唐至今,千年有余,或隐或显,隐显不测,警愚化贤,诗词歌赋流传于世者,不可枚举。其专言修真次序,药物火候,无一不备者,莫若《敲爻歌》、《百字碑》。而其言简理明,易足开人茅塞者,又莫若《百字碑》。其字仅一百,其句仅二十,丹法有为无为,了命了性,始终全赅,谓之“上天梯”,真天梯也。然为天梯,而世之修真者不以为天梯者,每多求奇好异,以其此文无奇无异而弃之。殊不知金丹之道,真常之道,不奇之中而有最奇者存,不异之中而有大异者在,特人未之深思耳。如此文始言者,不过养气降心住性耳,有何奇异乎?其行持之效,能结丹、能服丹、能逍遥、能通造化,岂不最奇大异乎?咦!不奇而奇,不异而异。学者能于祖师法言,极深研几,循序渐进,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予读是文,多有受益。因叹有此天梯而人不识,大负祖师度世之苦心,爱是于每句之下,注解数语,以阐其微。愿结知音,同上天梯,以报祖师之恩可也。
时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三月三日素朴散人自序于自在窝中 

[原文]:  【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注释]:  性命之道,始终修养先天虚无真一之炁而已,别无他物。采药采者是此,炼药炼若是此,还丹还者是此,脱丹脱者是此,服丹服者是此,结胎结者是此,脱胎脱若是此,以术延命,延者是此,以道全形,全者是此,始而有为,有为者是此,终而无为,无为著是此,长生长者是此,无生无者是此。古经云:知得一,万事毕。此语可了千经万卷矣。但此炁,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恍惚惚,杏杏冥冥,不可形容。强而图之,○这个而已。强而名之,儒曰太极,道曰金丹,释曰圆觉。本无可言,有何可守?如其可言可守,则非先天虚无之气,乃是后天呼吸之气。先天之气,历万劫而不坏;后天之炁,随幻身而有无。世间未得真传之流,不知先天之炁为何物,误认后天有形之炁,或言在气海,或言在丹田,或言在黄庭,或言在任督二脉,或言在两肾中间,或闭口调呼吸以匀炁,或闲息定胎息以藏炁,或搬运后升前降于黄庭以聚炁,或守或运,等等不一,皆欲忘想结丹。试问将此有形之炁,终久凝结于何处?凝结作甚模样?其必凝结成气块乎!每见世之守上者,多得脑漏;守下者,多得底漏,守中者,多得膨胀;守明堂者失明;守顽心者得癫症。欲求长生,反而促死。哀哉!殊不知先天虚无之炁,包罗天地,生育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仅可知,不可言,仅可养,不可守,无言无守,言守两忘,不养而养,入于养炁之三昧矣。夫大道活活泼泼,不落于有无边界。落于有则着相,落于无则着空,着相着空,皆非天地造化流行之道,亦非圣贤真空妙有之遣。曰养气,则必有所养者在,不着于空也。曰忘言守,则必无方所,无定位,不着于相也。不着空不着相,则必有不空不相之养者在。不空不相之养,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养炁之道在是矣。上言养炁忘言守,似乎一无所为矣。夫人有生以后,先天之气充足,阳极必阴,于此而能保全先天之气不失者,其惟上德之圣人子!其次中下之人,一交后天,先天之气潜藏,后天之气用事,阳渐消,阴渐长,历劫根尘俱发,一身气质俱动,识神张狂,客邪作乱。当此之时,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虽欲养气,无处可养,而亦不得其养。祖师《黄鹤赋》云:上德者,以道全实形,是其纯乾之木破;下德者,以术延其命,乃配坎离而方成。以道全其形,无为之事;以术延命者,有为之事。上德之人,先天之气未失,纯阳之体,守中抱一,即可全其本来之真形。中下之人,先天之气已伤,阳为阴陷,必须窃阴阳,夺造化,先固命基,从有为而入无为,方能成真。又古仙云打还丹最易,炼己最难。又《沁园春》云:“七返还丹在人诜须炼己待时。”炼己之功,莫先于降心,但降心须要识得心。心有人心、道心之分,有真心、假心之别。道心者,本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恋,为真心。人心者,后起有识有知、七情六欲之心,为假心。真心益人性命,假心伤人性命。降心者,降其人心之假也。然降人心,非是守心空心,亦非是强制定心,须要顺其自然。《悟真》云:“顺其所欲,渐次导之。”只此二语,便是降心妙诀。故曰:降心为不为。曰为者,心必降也;曰不为者,不强降也。降而不降,不降而降,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矣。盖人之顽心,积习成性,如火炼成顽铁一块,至坚至固,牢不可破。若束之太急,是以心制心,心愈多而块愈坚,反起心病。《阴符经》云:“火生于本,祸发必克”若是也。故降心必用渐修之功,方能济事。渐修之功,无伤于彼,有益于我,为而不为矣。 

[原文]:  【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注释]:  先天真一之炁,为生天生地生人之祖炁,无理不具,无时不在,所谓性命之宗祖,存此者圣,昧此者凡。但此炁落于后天,隐而不现。即或一现,人为利名所牵,私欲所扰,当面错过,旋有而旋失。欲寻此炁,先要认得道心,盖先天之气,藏于道心也。道心为体,先天之气为用,同出异名。道心即修道之宗祖。夫道心者,主人也;人心者,奴仆也。认得道心为宗祖,以主人而使奴仆,奴仆听命于主人,不降而自降,一动一静,皆是道心运用,即人心亦化为道心,内无声念,外无妄享,内外安静,客炁难入,处于无事之境矣。能至无事,空空洞洞,只有道心,别无他物,此外更寻谁耶? 

[原文]:  【 真常要应物,应物要不迷。】
[注释]:  既知宗祖,处于无事,则真者可以能常矣。真者能常,一切外假不得而伤,但真常之道,不是避世离俗,亦非静坐止念,须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从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方可为真,方是常。若知真而不知行真,虽能无事,如同木雕泥塑之物,外虽无事,而内难免有事,所谓机本静,静生妖也。此乃闭门捉贼,假者不能去,而真者必受伤,何能真常乎?故曰: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曰真常应物者,以真应假也;曰应物不迷者,借假修真也。盖真戒于假之中,假不在真之外,无假不能成真,无真不能化假,只在常应常静,于杀机中盗生机,于波浪里稳舵槁耳。果能不迷,即是真常,果能真常,虽终日应物,未曾应物,处于无事之境,而不为万物所移,何碍于应乎! 

[原文]:  【 不迷性白住,性住气自回。】
[注释]:  应物不迷,则道心之真常存矣。道心之真常存,则人心之假不生。人心之假不生,则气质之性不发。气质之性不发,则天赋之性,叫明朗朗,如水晶塔子一般,无染无着,不动不摆,而自住矣。总之,性住之效,全在应物不迷功夫。迷则人心用事,真性昧而假性发。不迷则道心用事,假性化而真性现。住性之道,不迷尽之矣。祖师《黄鹤赋》云:“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旨哉言乎!性者,理也。在天为理,赋之于人为性,故名其性曰天性。气者,命也。在天为气,受之于人为命,故名其命曰天命。人生之初,理不离气,气不离理,命不离性,性不离命,理气一家,性命一享,因交后天,理炁不连,性命各别矣。若能性住,不为客气所移,而正气自回,无命者而仍有命。性命仍是一炁,理气原不相背,所谓尽性至命者是也。大抵气回之要,总在性住,果能性住则炁自然而回,无容强作也。 

[原文]:  【 炁回丹白结,壶中配坎离。】
[注释]:  丹者,圆明之物,系阴阳二气交合而成。当性住之时,万虑俱息,是谓真静真虚。静极则动,虚极生白,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片刻之间,凝而成丹,所谓一时辰内管丹成也。大抵还丹之要,在乎气回;气回之要,在乎性住:性住之要,在乎不迷;不迷之要,在乎降心;降心之要,在乎知宗祖。知得宗祖,降心应物,不为物迷,性自住,气自回,丹自结。三自字,在应物不迷处来。应物不迷,即是炼己之功。所谓炼己纯熟,还丹白结也。《了道歌》云:“未炼迈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性定自然丹信至,心静然后药苗生。”特以还丹最易,炼己最难。若炼已不炼到无己时,则性不定、心不静,丹何能还乎?然炼己若不知宗祖,其功莫施。三丰翁云:“筑基时须用囊籥,炼己时还要真铅。”真铅即宗祖,若不遇真师诀破,真铅一味大药,谁敢下手?气回丹结,真种到手,仅还得娘生本末面目。谓之还丹,又谓之小还丹。此丹犹未经真水火锻炼,尚是生丹,未成熟丹,不堪吞服济命。必须将此丹,煅成一个至阳之物,方能延得年,益得寿。坎外阴而内阳,其中之阳为真,为中正之阳,非幻身肾中之浊精,乃先天真一之神水。离外阳而内阴,其中之阴为真,为中正之阴,非幻身心中之血液,乃先天虚灵之真火。此水此火,乃虚空天然之水火,非一切有形有象之水火。用此水火,烹煎灵药,十二时中,不使间断,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入药镜》云:“水怕干,火怕寒”者是也。曰壶中配者,天然水火,不假外求,神明默返,药物老嫩,火候进退,随时加减,消息于宥密之中,不使有一毫渗漏也。 

[原文]:  【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注释]:  水火烹炼之功,即朝屯暮蒙之功。朝屯者,进阳火也;暮蒙者,运阴符也。时阳则进阳,时阴则运阴,阴而阳,阳而阴,阴阳搏聚,自生反复。反复者,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反之复之,阴阳混化,先天灵苗,由嫩而坚,自生而熟,自渐而顿。忽地造化炉中,迸出一粒至阳之丹,如空中乍雷一声,惊醒梦里人矣。 

[原文]:  【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注释]:  当阳丹出鼎,吞而服之,点一己之阴汞,如猫捕鼠。白云朝顶上者,冲和清气上升,五气朝元也。甘露洒须弥者,华池神水下降,万病回春也。须弥山在天地之正中,即人中有一宝之象。中之一宝,即是圣胎,又名黄芽。祖师示张珍奴词云:“地雷震动山头雨,要洗濯,黄芽出土。”正是此义。 

[原文]:【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注释]:  当圣胎凝结,神水流通,浇灌丹田,自然无质生质,无形生形,而一切勉强之功,无所用矣。故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也。曰自饮,曰谁得知者,盖以长生逍遥之事,乃窃阴阳,夺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事,虽天地神明,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人能知之乎? 

[原文]:  【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注释]:  庄子云: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者,有为了命之道;无生者,无为了性之遣。了性之道,即九年面壁之功;面壁之功,即十月温养之功。九年之说,非实有九年之期,九为纯阳之数,即全液九还,阴尽阳纯之义,所谓一毫阴气不尽不仙也。十月之说,圣胎成就,脱化之期,如妇怀孕,十月婴儿出胞,亦法象也。十月温养之功,防危虑险,万有皆空,不使有一毫客气入于胎元之中,如壁列万何,一无所见也。十月温养,九年面壁,二者是一义,非是两件,皆古人取其义而象之耳。惟其温养面壁,故曰坐听无弦曲。坐非身坐,乃心清意静,不动不摇之坐。有弦曲则有声,有音无弦曲,则无声元音矣。无声元音,一空而已。既云无声元音,听个甚的?曰听,则是空而又不空,不空而叉空,非顽空,乃真空也。曰坐听者,离却见之一边,绝不着于色矣;曰听无弦曲,听而不听,巳是离却听之一边,又不着子声矣。《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如来者,如有所来,而实无来。此真空本来面目,即超脱圣胎之大法门,成全法身之真口诀。要之,无为之功,总在坐之一字。坐则止于其所,内视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实物,物元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空元所空,无无亦无。无无既无,名为照了,打破虚空,独露全身,不生不灭,方为了当。有生者,所以脱幻身,而固命基。还丹之道,从无而造于有也。无生者,,所以脱法身,而了性宗。大丹之道,从有而化于无也。有生无生,即遣化之机。知此道者,始而从克造有以长生,终而从有归无以无生!。有无不立,性命双修,明通天地造化之机,而与天地为一矣。 

[原文]:  【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注释]:  养炁忘言守一句,统言修道之全体大用也。降心为不为一句,言炼己筑基也。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二句,言炼己筑基,须要识得心也。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二句,言炼己之实功也。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三句,言炼己功勤,还丹自结也。壶中配坎离一句,言丹还后,内炉之功也。阴阳生反复一句,言阴阳变化,由嫩而坚也。普化一声雷一句,言脱丹法象也。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二句,言服丹后之法象也。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二句,言服丹结胎之法象也。坐听无弦曲一句,言十月温养之功也。明通造化机一句,是总结了性了命之大义也。以前十八句,还丹大丹,始终次序,火候工程,悉皆吐露,至简至易,约而不繁,依法行持,自卑登高,由远达近,端的为修道者上天梯也。曰二十句者,并结尾二句言之耳。  


第四种:[民国]魏尧注本 
思隐子按:本文根据西蜀后觉道人魏尧《一贯天机直讲》录入。
[注释者考略]:  师承西派汪东亭,曾数度在北京传教,讲学,著有《一贯天机直讲》,《大道真传》等等。

[原文]:  【 养炁忘言守,】
[注释]:  养气为一事,而须忘言,忘守。忘言者,塞兑也;忘守者,不守之守也:是应知而不守。若“守”字看重,真去守窍、守气,即不合矣,故曰“忘守”。言,守俱忘,方能养气也。忘言不动,忘守清净,亦即“勿忘勿助”之意。气与神相因而至,所以不说须以神守,盖归窍即守也,不必别有所守。神居之地有三:天谷,应谷,灵谷是也。天谷即泥丸;应谷即绛宫,有感即应是为应谷;灵谷即谷道也,亦即阴跷一窍是也。归于天谷,寂然不动;归于应谷,可以外驰;归于灵谷,即事潜藏矣。元神返天谷,识神归灵谷,即潜藏而归于无矣。应谷者,内外相应,与气相合之地也,是为绛宫。修道者应在绛宫下手也。 

[原文]  【 降心为不为。】
[注释]:  “降心”者,“降服其心”之谓也。泯去识神,是为降服其心。“为而不为者”,以无为为有为,于有意无意间为而不为,以降服其心。盖若为即着有,不为即落空。为而不为,即是一意不散,一念不起,亦即“绵绵若存”,“勿忘勿住”之意也,降心到此,因而生动静工夫矣。 

[原文]:  【 动静知宗祖,】
[注释]:  “祖”者,乾元祖炁,在人为性;“宗”者,坤元元气,在人为命。祖为元神,宗即元气,两者同出异名,分而为铅汞,但汞实在气中也。祖为先天太极之理气也,宗则父母精神凝合而生出之一气也。后天身上之宗祖,祖是元神,宗为有情识之命根,亦即外来之气也。宗祖全在动静上分,动知宗而静知祖,知即“活子”,“活午”时也。身心两静,元神出现,即性也,祖也;静极生动,空中真阳收归身上即命也,宗也。动极而静,静极又生动,循环转辗,周而复始。静为神,动为气,神气相合,方知动静。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元气到身,即须进阳火;动极而静,一阴来媾,凉液下降,即须退阴符。而知动知静,即是知宗知祖;有此二者,方成人道,而可进修仙道。其进修途程,即在“知”字之中。盖此中有息息归根,心息相依之理在内也。 

[原文]:  【 无事更寻谁。】 
[注释]:  仅仅以上三句而修道之要,已发挥无余蕴矣。照此行功,即可转凡为圣,无事它求也。若以为不足,而更寻它道,即是“外道”矣。以不守之守养气,以不为之为养心。动者气也。静者神也,养气养心,方知动静有宗有祖。备言火候,大道简易,本无它事也。 

[原文];  【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注释];  此道为“真常”之道,能养心养气,即得“真常”,而保其元神,元气矣。然一面仍须应物,能扩然大公,物来顺应,事事物物,顺其理而应之,即是“应物不迷”也。物中有六根,六尘。内而六根,外而六尘。根尘相接之时,应即物付物,而不为所炫惑。譬如见财物,女色等等,能处之有道,而不为所诱惑。是即能保住元神。元气而不失,即是真常之道也。 

[原文]:  【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注释]:  不迷于物,性能自住。性住天谷,原为天谷元神,自能“明心见性”矣。元神既住而真息即回。“回”字两口,即“口对口”,“窍对窍”之意也。性命二者,本不可分。学者能炼性坚固,元神为其主宰而得自然神觉,则命功亦随性功而进步。凡息为真息,而玄关成象矣。盖元神与真息相依,神定气住,即息息归根。《庄子》曰:“真人之息以蹱,其息深深,若存若亡。”此即性住气回之情状也。 

[原文]:  【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注释]:  性住气回,则一神一气,自结丹而成丹。盖元神,元气,真性,真息,相依相抱。神驰外,气亦驰外:性归根,气自归根。故曰“尽性以至于命”。佛书专说性理而不至于命,及以性功既到,命功自随,为自然之结果,而可必得者也。上两句及本句之三“自”字,即透此中消息之语,学者可以知所用力矣。“壶中”即状若蓬壶之一窍,亦即丹鼎之意。水火既济,坎离相配,此结丹之现象也,既已性住气回,自然于丹鼎中结丹矣。坎,月也;离,日也,日月相配而成“丹”字也。 

[原文];  【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注释]:  配合坎离,即是取坎填离;取坎中之一阳,返之于离,而复其乾健之体;降离中之一阴,还之于坎,以复其纯坤之象,此即阴阳反复之事也。修道作用,全在反复阴阳。人生自破体以后,阴日盛阳日衰,阳尽则死,此即顺行行之,有生有死也。修道者反之,自还虚,筑基,炼己已至小周天,大周天,其作用全在采取空中之真阳,返还于吾身,以炼化吾身之浊阴,所谓“逆而修之,成仙成佛”是也。故“反覆阴阳”一语,已将作丹之全体大用,包括无疑矣。然欲行此道,其下手应候“地雷复”之时。《易-复卦》之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当天心发现,活子时到,应聚火载金,驾动河车,以行周天,由小周天至大周天,其道同也,必候“一阳来复”,子时到来,方可下手,做返还炼化之功。吕祖曰:“地雷震动山头雨,袋洗濯黄芽出土。”此时阳火阴符,周流上下,无中生有,由由返无,升降进退,而阴尽阳纯,化作一气之阳气,此即黄芽出土时也。学者得诀修之,则虽草野愚氓,亦可超凡入圣,脱胎而仙也。《易》曰:“帝出乎《震》”,震木为东三之祖性,“先天而天弗违”,故曰:“普化一声雷”也。 

[原文]:  【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虚弥。】
[注释];  “白云朝顶上”者,大药成熟,一阳来复,阳气缘督上升,到于乾顶。此即《悟真篇》所谓“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也;“甘露洒虚弥”者,阳气到顶,一阴来媾,化为凉液,由顶下降,如一滴甘露,经重楼而归黄庭。此为服食而得丹,大周天之事也。 

[原文]:  【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注释]: 甘露入口,香味异常,服食得丹,而能长生久视,故曰“长生酒”也。《悟真篇》曰“长男咋饮西方酒”,《无根树》曰“醍醐酒,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即此是也。此为自酿自饮之长生酒,非能与与他人共之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甘露服下,遍体清凉,心中快乐,无可比拟,儒家魏“真乐”,顏子之“不改”者是也。此乐只我自知,亦唯我本性虚明与太虚同体,逍遥自在,实有非语言可以形容者也。 

[原文]:  【 静听无弦曲,潜通造化机。】
[注释]:  此二句总结言之,最初下手,自还虚始吹无孔之笛,听无弦之曲,而“性自住”,“气自回”,“丹自结”。三“自”字,便是“潜通”,末后还虚之一着,又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久久行持,自然粉碎虚空,人但见我无为,而不知我已参赞天地之化育,故曰,“潜通造化机”也。 

[原文]:  【 都来二十句,端得上天梯。】
[注释]:  此章仅仅二十句而已,依次说尽修道之功夫矣。照此下功,则上天有梯,可循序而至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151/841942469985.html

更多阅读

如是我闻:真实张三丰及真正所创

  人们至今知道的张三丰成份,包括至今天的张三丰传人、有传代谱的传人以至今天人们对张三丰的据说,都不是张三丰的真实,这些成份与真实的误差到了两码事的程度。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他的武术一生和所创成份,在张三丰的时候就被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 张三丰丹道集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原名《静坐修行次第》;亦名《黄庭要道》】摘自:台湾萧天石《道藏精华》张三丰真人所传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  (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

转载 张三丰真的活了212岁! 张三丰活了

原文地址:张三丰真的活了212岁!作者:上海证券会馆作者:许海锋题外话:一家之言,欢迎转载。 说到张三丰,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众所周知,武当少林功夫,是中华武术

声明:《张三丰注解百字碑 百字碑历代注解汇编》为网友落笔画忧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