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指南 pdf 徒步驴行指南

徒步驴行指南

分类: 驴行天下 | 修改 | 删除 | 转自 苍蝇潜水 | 被183人转藏 | 2009-06-14 14:12:52

关注我!每天都有新笑话,开心快乐每一天!

  =============驴友标准装备

  1、鞋:具备防水透气功能的户外登山鞋;

  2、包:具有个性化的背负系统,能将重量分摊到若干施力点的背包;

  3、帐篷:双层设计,外帐防风防水,内帐透气、防蚊虫;

  4、睡袋:根据实际环境选择不同温标的睡袋;

  5、头灯:一类是钨丝灯泡作为发光体,一类是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

  6、对讲机

  7、数码相机

  8、手表:多功能手表;

  9、汽炉,地席,防潮垫,登山杖,功能刀,。。。。

  10、应急盒(防水火柴、净水片、火石。。。。)

  11、卡类:银行卡、IC卡、IP卡、IQ卡、呵呵

  ==============新驴友户外所需装备

  睡袋:户外生活的必备品。可根据温度标准选择,春夏一般选用抓绒睡袋。

  背包:背包旅行怎么能没有背包呢?咱不说那些非常顶级的背包,就拿普通55L的背包来说,一般能达到6斤的背包就差不多了,不会再离谱到哪去的,包重的,有的是说明包的背负好嘛。

  炉具:用于休闲旅行和徒步旅行,有专门户外用的袖珍炉具和餐具,四、五个人出行足够用了。

  灯具:建议使用轻巧的LCD头灯,头灯的好处是可腾出双手,看到哪里,亮到哪里。LCD头灯的益处是体积小重量轻,照明时间长。另外,便携式手电光束非常亮。

  求生刀具: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是户外生活和生存的有利装备。

  水壶:依个人情况选用保湿或保鲜的水壶。

  帐篷:一般有三角形、圆顶形、六角形、船底形、屋脊形等款式,规格则有一个帐、二人帐、四人帐、多人帐等,都可以依据你的用途选择。

  冲锋衣裤:这类型的衣裤是户外专用的,防水、透气,通常准备一套足以

  鞋:用于户外生存的鞋子,要求具有防水、透气、排汗功能,才可以见山上山、见水下水。

  指南针:在户外,能为你指明方向的指南针是必要的,还有专用的车载指南针

  食物:一般而言,两天的活动,自己带的食物就是两顿午餐,不论你带面包还是饼干,加上肉什么的,不会超过2斤;公用食品假如需要你背负,那也不会超过2斤,再加点巧克力牛肉干花生米,如果你带的食物超过5斤,那绝对是浪费一般加起来都会在4斤以下的。

  水和衣物:因为是夏天,水就要带得很多,但是相对而言别的东西就会比较轻,基本按每人2L算,就是4斤。至于衣物,水带得多衣服就带得少,反之也一样。

  有这样的一套装备,新驴就可以安然上路了

  ================ 新驴友出行装备采购指南

  总是有朋友问新来的用什么装备好的话,买什么装备好,怎样参加活动等的话,一时性起,写点东西.我一直不主张什么都靠装备,什么都谈装备,见面就谈什么装备.象赶时髦一样的.

  关于包.

  贵的当然好这是个基本的规律,但是实际上几十斤的东西背在身上,他再好的背负系统也总是要背几十斤的,不会少几斤的,我试背了好多种包,感觉背长了都差不多,所以我觉得买便宜点的比如什么ACME,INWAY,ONEPOLAR,都可以的,如果有钱,背好的包包也是很神气的,我要是有了钱,也会买始祖鸟的包包过过隐的,在绿野看到的大都是BIGPACK的,背了几次.也没觉得怎么很好的(我是讲实际的感觉,BIGPACK有很多新的背负系统,至于效果怎么样,我看是仁者见仁,志者见志的事情了)

  有个哥们买了1000多的奥索卡的包,后来换了极地的包,说极地的背着舒服些.看到个MM背的是假TNF的120一个的包,她玩了好多次,也还好,没有坏.

  所以,我的建议,有钱就买贵的,没钱就买便宜的,出去玩都没有问题的

  关于冲锋衣裤

  好的冲锋衣据说是防水透气的,还有很多种面料,什么GORETAX什么的那都是黑贵黑贵的,便宜的也要好几百,而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只有在雪地和阵雨天有用的.

  雪山是一定要用的,不然雪在身上长了就会打湿衣服的,而在雪山上(温度极低)打湿衣服是很痛苦的事情,可能会造成伤害的,透气不好也可能会在里层积累汗水,也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我们爬雪山的概率在很多人是很小的了.

  阵雨天也很有用,就是不需要剁雨,可以在雨中保持身体的干爽.这甚至在城市里面也很有用,如果你在MM面前显示你的专心的话可以不打雨伞等她

  但是如果是阴雨绵绵的话就基本上没有用了,那些雨水和你身上的汗水总有办法把你的全身湿透(我觉得主要是绣口和脸部加上汗水)

  而天气正常的话,你只需要普通的衣服就可以了,我记得第一次出去是牛仔加旅游鞋,走了3,40公里的山路,也还好.

  绣水的带抓绒的120的TNF也可以防水,但是不要指望它透气,很多人穿它出去,走一般的穿越也还好.

  所以,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衣服,有钱就买好点的冲锋衣,没有钱就买便宜点的,实在是来不及一般的衣服也可以凑和出去几次的.

  实际上好的冲锋衣穿在身上心理上要爽的多,但是千万不要买真的TNF,没有人会相信你的TNF是真的.

  关于鞋子

  鞋子很重要的,关系到你是否可以坚持到最后,也有很多种贵和便宜的,我现在买了GAMOUNT的GTX鞋子,实际上在长时间的下雨的时候GTX鞋子一样里面会慢慢的打湿的,所以很多人说解放鞋是最好的:)我当然不怎么认同,但是我也觉得我买GOMOUNT的鞋子只是在雪山上会有用,在阵雨天有用,在心理上有用,(偶觉得穿它的话稍微神气点)我实在是看的别人穿的多了,才想要买的,但是我不赞同有些人觉得它舒服的话,因为我觉得还是旅游鞋穿着舒服,轻便,而GOMOUNT的GTX的鞋子一般都很重,切比较硬的,在城市的马路上穿我不觉得会很舒服.

  注意,如果你是去爬低海拔的雪山,还是有GTX的鞋子比较好些(高海拔需要专门的高山靴,不在次讨论),我们在爬冬季的小五台的时候曾经下山后比较过,里面干燥的程度和鞋子的价格成正比,如果爬的时间长的话潮湿可能会冻伤脚.我的鞋子不怎么很好,所以我不敢在路上站着不动,否则脚会很冷很冷的.

  所以,我赞成便宜的买雪松之类的WATERPROOF的鞋子,再好点的话有什么HILL之类的稍微贵些的鞋子,实在有钱的话就买GOMOUNT和ASOLO的鞋子,实在没有钱的话双星什么的旅游鞋也可以,不过不防水,适合晴天.解放鞋是最好的备用鞋,但是我不赞成出去的时候穿它,因为它实在是穿着太丑了.

  关于睡袋

  选择的方法我觉得就是看温标和重量,但是注意,一般-3的温标在我看来0度的时候已经觉得很冷的了,我有一次在-7,8度的时候穿着抓绒睡-3的三夫棉睡袋(雪天)结果一晚上没有睡着,脚冷的不可能睡着,好在第二天的行程不是很艰苦.结果回来后就去买了羽绒的睡袋.

  关于帐篷

  帐篷在驴中普及率不是很高,一般价格低的才有市场,现在最火的就是ACME-6,-15(铝竿,300多点)的,E225的(玻璃钢竿,300多),雪狼的(铝竿,300多点)买哪种都可以,重量是雪狼的

  不过不要买那些便宜的休闲的帐篷,我不能肯定他们是不是有PU的防水涂层,没有的话你在下雨天就惨了.

  帐篷都是呢龙做的,所以特别怕火,不要在它面前试你的炉子的好坏,我的ACME在烧油炉的时候不小心有人近来带来的风把火吹到草上然后就,,,,,,,着了:(

  好的高山帐并不适宜于湖北的情况,它的内部比较小,在异性混帐的时候感觉不怎么好:),而且只在湖北也不需要高山帐,真的到了高山可以租的.

  当然不买帐篷也是可以的,MM总是有人抢着提供帐篷SHARE的,GG的话就只能厚着脸去挤或租了.

  关于头灯

  头灯是扎营和夜晚行军不可缺少的,国产的头灯灯炮式的实在太爱烧炮子了,所以买国产的灯炮式的头灯可以换成好的进口灯炮,沿长寿命.名气大的不一定就很好,我赶时髦买的BD的GEMINI(260)的头灯感觉灯光太暗,不适宜远点的探路,而PEZEL的手电头灯两用的(150)就好点,可惜重了点,而且我记得我很多次没有带,也还活过来了,我记得带的最多的就是国产20左右的LED的,好处是电池海经用,而且小巧,好带,也不怕丢了(便宜),坏处是没有路的时候不能探路用,有一次我一个哥们在海托山带的LED的头灯,晚上在山上迷路了,由于LED不能探路,只好找了个石头缝在雪地里面猫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彻底的秧了.

  所以,没有米的新同学就买个便宜的国产LED就可以了.遇到别的什么情况领队会有准备的,呵呵.

  关于内衣

  很多时候有这样那样的一些说法,实际上雪地副重行军时间长了穿排汗内衣也会湿了的,下雨天湿的可能性更是大,不过天气好的时候排汗的内衣干的的确很快,天蝉的内衣保暖是比较好点,但是排汗不怎么好,所以我的建议一般买心一的内衣(不贵,效果还好)就可以了,好点的排汗内衣比较贵,如果你钱多的话买了也有用,呵呵.一般出去的话你的普通秋衣也就够了,我上雪山(海拔在5000米)的时候也穿过棉的秋衣,走路不要停下来,到营地就换干衣服一样可以过的去(不提倡,因为遇到极端情况会对人造成伤害).

  关于炉子

  好的炉子和差点的炉子在使用上差别不是很大的,除非你饿急了等饭吃,上次在大洪山我的CAMP4的炉子烧开了两锅面条,南瓜的第一锅面条才刚开(好象是4,50块钱的炉头),在高山上也有点区别,但是你不很急着吃饭喝水的话买个便宜的一样用,实在点不着了就吃干粮也可以的.

  关于手套

  在普通的情况下我觉得电焊用的手套比较适合艰苦的环境,也便宜,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出去用的都是工人老大哥用的劳保的手套,而在雪地里面,需要防水的手套就很贵了,我在绣水买的假TNF的抓绒在雪地里面用还好,不过时间长了就湿了,到脱下来再想戴上的时候就很痛苦的说,在早上还会冻成一块硬硬的东西,不过比没有要好的多.所以,当听说出去的路比较艰苦的时候,请去劳包店买扎实的手套吧.

  关于登山仗

  登山仗在很多老鸟看来普通的穿越已经不怎么用了,不过在我看来朔溪的时候和雪地里面一定有用的,穿越的时候下山对保护膝盖也很有用的,但是我以前穿越和登山的时候大部分是砍跟好的树知子,也还凑和可以(偶没有遇到需要登山杖救命的时候,但是不意味不会遇到这种时候,个人感觉未知线路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雪山也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所以新同学不一定要用它,等你觉得有用了再买吧,我是在走了好多地方之后才买的,而且我个人觉得买个很贵的登山仗不合算,除非你很有钱的,呵呵.

  =========== 出门在外,衣食住行,今天我们介绍驴友们在外驴行的吃环节。

  在野外,由于体力消耗很大,同时考虑到重量的因素,我们必须要精挑细选一些具备体积小、重量轻、保存容易、营养高、容易消化、味道好,易于烹调条件的食品。

  当人体运动时消耗的成分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分和维生素。其中以糖类的应用度最高,占总热量来源的70%。而脂肪除了是能量的来源之外,还对主要器官起到避震御寒的作用,且有耐饱的好处,但在体内不完全燃烧,反而易引起疲劳。当糖类与脂肪燃烧殆尽或短少进,蛋白质就开始派上用场。无机盐的缺乏会引起血压降低、晕眩及倦怠,严重进会引起痉挛。水分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及生化作用进行,平衡体温。丧失过多水分会使血液循环恶化,但饮用太多水反使盐分排出,因此应当多次适量饮水。维生素则有调节生理机能的作用,与代谢密切相关。

  在具体准备食品时,除不担心食物会短缺的情况外,都必须要仔细考虑食品问题。应当大致计算出出行天数,每天的伙食安排,分开个人所需与团体需的准备。而且,食品采集后还要做一些相应的处理,避免在旅途中额外的繁琐工作。并且将不同特性的食物进行不同的包装,以便更好的保存。

  注意:不要购买超市里无真空包装的冷藏或冷冻食品,此类食品很容易腐几。有些罐头太重,可用塑料容器分装,但要注意密封的问题。

  总的来说,外出携带的食品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1)不易腐坏,方便食用,富含营养; (2)最好采用多蛋白质的饮食;

  (3)紧急干粮以糖类为主,再加少量脂肪之食品。如巧克力、蜂蜜、肉干、奶油夹心饼干、糖果、水果干;(4)含蛋白质多的食品用于行动粮较佳,如奶酪、牛奶、火腿、肉干、花生、蛋等。

  合理的选择了食物,在下来就是药物了,出门在外难免会水土不服,或者吃的不合适,因此,药物是必不可少的。

  外出旅行,最忌的就是生病受伤,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治有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因此,药品是必须装备品。

  常备的药品大致可以分为一下类别:

  1)感冒类 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常用的有疗效的药品准备。

  2)腹泻类 出门在外,由于水土不服往往容易拉肚子,因此准备一些治疗腹泻的药是有必要的。

  3)消炎类 对于所有的伤病都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4)跌打损伤类 可以带红花油、云南白药等效果很好的药品。此外还应该带上脱脂棉、纱布、绷带、止血带、创可贴、碘酒等。

  5)防咬类 预防蚊虫的风油精、驱蚊水和防蛇的硫磺及季德胜蛇药。

  注意:内用药和外用药一定要放开存放,最好用专门的医药包来包装。身患的一些特殊病症的朋友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准备好相应的特效药。

  行走在野外,常常会住在附近没有人家的地方,这时候不需要自己做饭了。由于现在野外用火一般都控制得比较严,而且野外生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于是野外用炉就越来越普遍了。

  炉子的类型通常根据燃料的种类分成四种:

  a.使用煤油、汽油、去渍油等燃料的炉子 由于价格偏高、不容易操作、需要预热及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物质等缺点,一般很少被普遍徒步的驴子采用。

  b.使用液体酒精的炉子

  使用起来比较容易,安全性高、燃料稳定、不容易受风势斩影响,但火焰温度比较低,热效率不高。适合条件不艰苦的一般的露营、旅行。

  c. 使用瓦斯气体的炉子

  这类炉子是最常见、驴子们常常采用的一类。构造简单,操作容易,火力调工方便,安全性高,燃烧快速有效,在高海拔环境下也可使用,燃烧稳定而持续。缺点是燃料必须要预先准备充足,在强风中容易受到影响,空罐子不能回收再利用等,特别是在温度低的情况下效率会降低,甚至于无法使用,增加炊煮的时间。

  d. 使用固体燃料的炉子

  这类炉子一般使用固体酒精和蜡烛作为燃料,携带方便、轻巧,操作也容易,燃料需要时也可以拿来生火。缺点是有些固体燃料容易挥发,不适合高温地区,热效率也不高。

  选购炉头首先考虑的是炉头的重量。影响炉头重量的因素除了体积外,就是所用的材料了。具体的选择需要看不同的路线以及环境来选择。

  除去炉头之外,野外炉具的重量大多都集中在燃料上。在出门前一定要计算好,因为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补充的。其次,要考虑燃料的效率,燃料的燃烧效率越好,我们所需要携带的燃料就越少。

  除应该注意以上之外,选购炉具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1)火焰分布/燃烧碟大小 火焰的分布亦是一项重要之因素,最理想的火焰是平均分布,以免火力过份集中时会在炊具底部形成一个“火力环”。

  2)炉架大小 炉架之大小是要与炊具配合,配用大炊具时,炉架要有相当强度以承托炊具连同食品时之重量。 3)防风碟/防风屏

  防风亦是野外炉具备之功能,在强风之环境下(如高山之上)最好还是使用外置之防风屏障才有最佳防风效果。

  使用小贴士

  1) 气体炉之气罐在燃料慢慢被消耗时,会因罐内压力降低而出现火力不足之现象,可利用手掌之热力暖化气罐或将气 罐浸在水中。

  2) 经常使用防风罩,可使炉火之热力更为集中,使煮食速度更快及更节省燃料。

  3) 利用一些保温之煲套或煲罩等配件可减低热力之流失,同样可节省燃料及煮食时间。

  4) 经常使用通针清理炉头之喷嘴,使其常保最佳状态,尤以液体炉更易积聚残渍,需要较频密清洁。

  5) 使用外置式炉具脚座可以提高炉具之稳定性,更可节省找寻平坦地面放置炉具之时间。

  ============= 徒步穿越的技巧和要领

  徒步穿越是指,在徒步区域里主要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点到终点的穿越里程。中间可能要跨越山岭、丛林、沙漠、雪原、溪流、峡谷等地貌的一种户外活动。野外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集登山、攀岩、漂流、溯溪、野外生存于一体。穿越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同时还要有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一次成功的穿越,行前要精心定制份好穿越计划,对要徒步穿越的区域进行了解,包括穿越时间的天气、地貌、难度、风险系数,所需的装备、食物、药品等等。

  徒步穿越因富于求知性、探索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穿越者必须掌握相关野外生存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千变万化的野外情况。

  徒步穿越含山地丛林、沙漠荒原、雪原冰川、峡谷、平原、山岭、长城、古道、草地、环湖、江河等很多分类徒步。

  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体能储备是徒步穿越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些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一个体能训练计划,在耐力、力量、负重行走等方面渐渐增进,体能耐力训练可以通过游泳、爬山、长跑、骑自行车去获得,力量训练可以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去获得。

  徒步行走的基本原理及要领: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脉搏尽量不要超过120次/分钟,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从脚跟到脚尖位移,什么时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节奏去走,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刚开始徒步可以放缓一点,让身体每个部分都先预热,有个适应的过程,5-10分钟后才加快步伐,行走中从安全角度出发,队员之间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一般为2-3米,这样可以避免有人因各种原因暂停时,如系鞋带、脱衣服、喝水等等,暂停队员与前进队员就不会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暂停队员靠右边停留,前进队员从左边跨过,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伍相遇时,也是按我右他左,礼貌相让通过,暂停人员与队伍的安全距离一般在白天不能超过十分钟或者200米以内,夜晚必须在5分钟或者20米以内。在行走中,要养成个良好习惯,集中精力行走,不要边走边笑,打闹嬉戏,更不能大声歌唱,这样不但分散其他队员的注意力,同时还会无谓消耗自己的体能。

  行走重心在上坡时,应在脚掌前部,身体稍向前倾,下坡时重心放在后脚掌,同时降低重心,身体稍微下垂,无论上坡下坡,对于坡度较大的坡迹,应走“之”字形,尽量避免直线上下,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走法,上下坡时,手部攀拉的石块、树枝、藤条,一定要用手试拉,看看是否能够受力,才去做其他攀爬上下动作。经常有队员因为拉的是枯萎腐烂树枝、藤条,跌倒受伤,导致意外。

  行走中的休息原则也要讲究方法,一般是长短结合,短多长少。一般途中短暂休息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装备,以站着休息为主,调整呼吸。长时间休息以每60-90分钟一次为好,休息时间为15-20分钟,长时间的休息应卸下背包等所有负重装备,先站着调整呼吸2-3分钟,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来就坐下休息,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可以自己或者队员之间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让充血的腿部血液尽量回流心脏。谨记:休息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仅仅是躺下休息这么简单。走百公里时我与印第安人、井中月等六人结小队行走,就是采取主动、积极的休息原则,定量按时放松,全部都完成了徒步百公里路程。

  徒步行走时,应带足饮用水,每人每天约3升的量,根据天气情况去增减,宁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沟河有水补给,一定要先观察水源污染情况,是否有无人畜活动、是否有动物尸体倒于水旁,有无粪便、毛虫污染,是否发黑发臭,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采取沉淀、过滤、离析等方法处理后才饮用。一般情况下最好先用少量水珠涂擦嘴唇,等过3-5分钟后,嘴唇不发麻发痒、无臭无味才饮用。野外补充的水,有条件的话最好煮沸五分钟再饮用。喝水要以量少次多为原则,喝水也是主动的,不要等口渴了才被动喝水。每次喝两三小口为好,太口渴了可以宿短喝水的时间,增多几次喝水次数,一次喝水太多,身体吸收不了浪费宝贵的水源不算,反而增加心脏的负担。一般的徒步等户外运动消耗水份的补充方式最好是250CC/15min为好。正常的徒步时间里排尿也应该是4小时/次,可以通过观察排解的尿液颜色,了解自己体内水分脱失症状。尿液呈深黄色,微感口渴,脉搏速度正常为轻微脱水症状,尿液呈暗黄色,口内黏膜干燥,口渴,脉搏速度加快但弱为中度脱水症状,重度脱水症状为无尿液,脸色皮肤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昏睡,脉搏快而无力很弱。

  ============驴行之登山杖篇

  最早的登山杖其实是大家随处都能找到的木棍或竹杆,后来慢慢地演变出了现在的登山杖。在户外登山穿越的活动使用登山杖有很多的好处,如可以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等。根据研究,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部感觉更舒服。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

  目前一般的野外穿越,登山活动普遍使用的是三节调整式的不可调节的登山杖。登山杖的把手通常用橡胶、软木、塑料和泡棉等材料做成。把手下面的一根带子是腕带,登山杖与使用者身体力量的互相传递主要是通过腕带来完成。可以调整腕带的长度以方便手腕的活动。

  登山杖的支杆通常是钢、铝合金或钛合金材料制成,好的登山杖一般都设计有避震系统。避震系统就是在登山杖的内部设有弹簧,可以缓冲掉一部分冲击力。有避震系统的登山杖要昂贵一些,而可以关掉避震系统的登山杖则价格更贵。

  登山杖的杖尖材料采用橡胶头、制铁、碳钨刚街制成,其中碳钨钢最硬,价钱也最贵,橡胶头最便宜,但是耐磨性相对碳钨钢头而言就差许多了。杖头部位一般都会配有滑雪圈,滑雪圈可以防止登山杖陷入泥地或雪地里,但在穿越荆棘灌木丛或草丛中时,滑雪圈有时会被缠住,影响行走速度,所以此时应该把滑雪圈拆掉。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型的登山杖、结构、外型、材料不一样,价钱就相差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登山杖,必须先考虑到本身从事的户外活动类型和地形。从事野外长途跋涉、登山、雪地活动时,一般使用的大都是三节调整式的登山杖。登山杖可以调节得越多,给你带来的好处就越多。下山的时候,要长一些;上山的时候要短一些;当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得更短,能方便地绑到你的背包上。而一般的郊外徒步、野外露营活动,对体力要求不高的,完全可以选择采用木头或是铁制的登山杖,稍微重一些,但价格也便宜一些。

  (1)杖身

  杖身是登山杖的主要部位,采用铝合金材料的杖身坚固、轻便、便宜、大部分的厂商都采用这种材料。碳合金材料也像铝合金的一样坚固,但是重量要更轻一些,价格也昂贵一些。钛合金比铝合金、碳合金都要轻,也更坚固,价格也最昂贵。现在很多厂商都把钛合金和铝合金混合使用。这样价格比起单纯的钛合金要便宜一些,但强度远远超过铝合金,并且它们的延展性也得到了提高。用碳合金和钛合金制造的登山杖直径都比较小,让人感觉到很轻。如果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够承受,可以选择带有避震系统并能够随意打开和关闭的登山杖,上坡的时候关闭减震,下山的时候打开,这样会减轻手腕、手臂、和肩膀的震动。在使用的过程中,减震装置可以随意地打开或关上。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平衡。

  (2)支杆

  采用铁质支杆的登山杖可以调整长度,但是调整性不如三节式的灵活,把手多采用一般包覆支杆的护垫,有的会在把手顶端设计成螺孔,方便架设照相机,这样就可以把登山杖当独脚架用。不过在购买之前要看一下登山杖提供的螺丝口是否适合你的照相机。有的把手顶端设置成简易式的指北针,不过别指望它能给你作精确的定位哟!

  =============驴行下之照明灯具篇

  野外照明,灯具的选择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功能,价格、重量、体积、通用性甚至外观都会影响你的最终决定。我们常用的是头灯。说起头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戴在头上的灯。就像煤矿工人头上带的那种又笨又重的矿灯,但户外用头灯要比矿灯更轻巧、更漂亮、更省电。头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黑暗中解放你的双手,让你做一些学要在黑暗中进行的工作。

  按照光源的不同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在野外是不可能随时补充电池和充电的,而带上太多的电池将是你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需要从节约电力来考虑。

  冷光源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冷光源一般都是采用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即LED作为灯泡,这种光源的最大好处就是特别节省电力,还有就是不易烧坏。但它有照射距离不够选,亮度也不够的缺点。因而冷光源一般只用于营地周围的活动。

  与冷光源相反的就是热光源。热光源一般都是采用小型白织灯珠作为发光源。热光源的优点就是发光亮度高,照射距离远,唯一最大的缺点就是耗电,灯珠容易烧坏。

  那么我们究竟该选什么样的光源?这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果只是打算偶尔周末去野外露营腐败一下,不会走夜路,、只是在营地悠闲的晚餐,那么廉价的5LED小头灯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少不了半夜冒雨赶山路,或者到某个未知的洞穴去探探,那么一个有足够的白炽光源灯具,是优先需要考虑的。

  以下是购买头灯的几点建议:

  1、最好是买用灯泡的,在黑暗的地方试灯,灯光要白,聚光要好,能调整聚光。

  2、一定要是防雨的,因为出门后天下不下雨就由不得人的。

  3、如果买LED的,先装上两节电池,把第三节用钥匙短接,看亮度如何,能正常亮的就是带升压电路的,相对比较好,光照亮度均匀持久,而且照明时间比较长,作为营灯(就是指在帐篷里用)比较理想;有一个缺点就是防水性能差。

  在野外除了头灯外,还有其他可以使用的灯具。比如,比较轻巧的蜡烛灯,小型燃汽灯,营地灯等等,功能各不相同,要看不同的情况来选择。

  可见,灯具的选择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相应的做选择的。首先要确定自己用灯来干什么,再考虑灯所使用的能源的发光强度、在使用时间、重量、使用的难易度和所要为此准备的后备能源的重量等,最后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购买。

  同时请记住,在野外用过了电池一定不要随意抛弃,一定应带回城市中妥善处理。

  ================驴行之背包的使用

  背包的相关性能结构,我们在选购的时候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里,我们主要地要学习怎么在出行时候将物品正确地装填进背包,这里面可大有学问哦。

  1、怎么装背包

  出发前夜,就应该把食品、防护物、衣物、驴行装备以及各种适合于你在驴行时必需的物品装包。装包有在个原则:“方便取用、左右平衡、轻下重上。”方便取用:把需经常取用的小物品,如相机、零食、头灯等,放于便于取拿的顶包或侧包内;需要添加的衣服也放在背包的最上层。左右平衡:统筹安排物品,使背包内重量要保持左右两边基本一致,防止侧重。轻下重上:把衣物、睡袋等轻便物品放底包,帐篷、食物往上装(紧贴背部一方),重心越靠上,行走越轻松。下面就以形象的示意图来照图操作吧,看看怎么装填自己的背包吧。因背包容积原因,在物品多得背包内装不下时,可将帐篷、睡袋、防潮垫等放在背包的外部,使用外挂带固定。

  2、背包的重量

  国内很流行1/3自身体重的装包法,但实际上应尽量控制在1/4,这样不仅能有效的保护脚部,并且能让你把装备精良化。背包徒步旅行关键的一点是背包必须适合你的背,反过来这意味着有大量东西你不能带。因此你所想到的每件物品都得估计其重量、大小、用途以及耐用性。重量轻是很重要的,因为你背上每一千克都会成倍增加徙步行走脚上所必须付出的辛苦,小的尺寸以及紧凑轻巧也是很关键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得被装进你的背包(容量一般为40-80L)。任何带上的东西都应该是有用的,而且最好是多功能的,这样它所增加的负荷才是合理的。那些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也许仅仅被用上一到两次的特殊物品最好留在家里。

  3、背包的使用 这里指的是容积在50L以上的大型背包。背包时将腰带拉紧,使胯部承担最大重量负荷,肩带要放松,使肩带顶端呈45。~60。

  这样行走起来好象没背东西一样,非常轻松。如果重物较多或全是重物,可以平均放置。要将胸带扣上、拉紧、使背包者没有后坠感。行走时双手拉着肩与背包之间的调节带。身体略前倾,这样行走时的重力实际上是在腰上、胯部位,背部无压迫感。背重包上肩也有技巧。把背包放在一定高度,双肩进入肩带。身体前倾,靠双腿站立起来,这是比较方便的办法。如果在无高处可放地地方,用双手将背包提起。放在一膝盖上(面对背带)。然后一手控制包,另一手抓肩迅速转体,使一臂进入肩带,这样另一臂进入就容易多了。物品尽量放置于背包内,不要外挂。在外挂物品时根据地形不同外挂部侠也有区别,比如钻丛林,就不要向高处发展,通过悬崖、栈道时应取下外挂物品。在通过急流,陡峭地段时,必须有绳索保护,在无保护通过时,应放体验肩带,打开腰带和胸带以便万一出现危险时,能以最快速度使人包分离。

  ================== 驴行之徒步行走技巧

  徒步,徒步,走路是第一要务,行走是驴行活动中最主要的一个行为动作,几乎是贯穿整个过程中,所以它显得极为重要。一定不要以外野外驴行的徒步走和上班途中的行走是一回事,其实里面学问大着呢!平时走路可能会有很好的习惯,比如边走边跳啊,时急时缓啊,东张西望啊……在野外驴行活动中,这些都属于必须要改掉的坏习惯。

  首先我们要先学会“走路”。走路哪还有什么方法啊?不就是走走路嘛,迈了左脚再迈右脚啊,哪找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啊!正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误想法,才会导致越来越累,越来越不愿意走。掌握正确的走路方法将会使你的整个路途变得更加趣味,你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观赏沿途的风景,感慨河山的壮美。否则,一路上,你做的只会是无休止的休息和治疗伤痛。

  在整个驴行过程中只要把握了“姿势正确、精力集中、控制节奏”地走路三原则,保管你在驴行中走得轻松,走得开心。

  1、姿势正确

  眼睛平视前方,双手自然摆动,双拳轻握。一只脚踏出后,膝部自然伸直,凭借这一步的惯性和蹬力,另外一只脚自然迈出。步行正确姿势应该是用脚趾尖提出,而以脚跟着地,查看鞋底磨耗的情况,就可以了解步伐是否正确了。

  步行时不要垂头含胸,不要抱手于胸前,还有就是不要将手插在口袋里走路,在发生突然情况时会措手不及,很容易跌倒受伤,导致危险的发生。假如你的手真的很冷,也可以带手套。不过,一般来说,在野外步行,只要你双手有规律的摆动,手将在短进间内变得暖和。用手能减轻双腿的负担。爬山时双手多半是闲着的,早已养精蓄锐,稍微能用上手时,就该前肢着地而用力。为啥四肢腿的动物就比人擅爬山?因为它们平均分配了力量。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就手脚并用,省劲有效,也没什么不雅,还算是返朴归真吧。

  2、精力集中

  户外徒步时,务必养成良好习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集中注意力,认真走路,在徒步过程中尽量不要做与走路无关的事情,如东张西望,大喊大叫,大声唱歌等。这样不仅会消耗自己的体力,还会导致分散他人注意力,给其他队员带来危险。

  3、控制节奏

  长时间徒步很耗费体力,如果不控制节奏,则会过早出现疲劳。野外行走时,走路要有节奏,而徒步行走容易疲劳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只有有规律,有节奏性地行走,才不会使你感觉到很疲劳,因此消除路途疲劳的方法就是行走的时候注意控制节奏,不要破坏了步调。

  需要长时间步行时,脚步幅度要改小,并以同样的步调行进,这样不容易疲劳。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当疲劳时,就用放松的慢行来休息,而不要随时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还应该保持一定时间间隔内适度的休息,以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为适应。

  山地上行走

  在同地行进,为避免迷失方向,节省体力,提高行进速度,应力求有道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离、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地地形上行进。一般不要走纵深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攀宜岩石

  山地行走,经常会遇到各种岩石坡和陡壁。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地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驴行者手和脚能很好地配合做动作。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止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的抓、蹬过远的点。

  草坡和碎石坡

  草坡和碎石坡—这是山间公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在海拔3000m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全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不要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时,沿直线攀登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两脚腕关节不好伸展,容易疲劳:坡度大,碎石易滚动,容易滑倒。因此一般均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微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胶,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微向外撇。驼过草坡进,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在行进中不小心滑倒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千万不可面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比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上坡的技巧

  上坡步幅要小,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坡度大而急进,应采用斜向行进的办法。走上坡路,尽量让脚后跟先吃劲,人的重心自然就在脚后跟上。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公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力。用脚前掌爬山,等于让水腿累死而让大腿闲死。坡路上常会突出块石头、石梗之类。要用脚跟踏之。若坡路较平,也尽量全脚掌着地。走上坡路的第二个窍门是让每一次迈步换腿时,都须将支撑腿伸直,让关节嘎噔一下,这样腿的承重就能公散给腰肌一部分,不要嫌伸一下腿麻烦,它能让人每下走一步都有0.3秒的单腿休息。谁要是仅用脚前掌又不让膝盖绷直一下地爬坡,就等于故意磨练意志。

  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也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虽然走得不是特快,但不停歇,每迈一步膝关节都挺直一下,仿佛一步一停。

  爬坡进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下部助力。这样做一是让手臂和腿形成一个力矩而将臂力转移到腿上,二是手的压摁有助于在大腿肌肉的紧缩而行以发力。当摁压着一只腿提迈另一只腿进,会觉得像摁压着一块石头一样而能借上力。

  爬坡进可大口喘气,喘得夸张一些也没关系,吸进的气越多越好,能加强肺和心脏的功能,进而全身肌肉中的细胞更能充分地工作。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让肺叶完全膨胀起来,仿佛上至喉咙下至丹田。山里的空气杂质少、干净的氧气在身子里循环就等于内部“洗澡”呀。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信上颚前,让舌头先给凉气加加温,省得喝一口冷风噎着。

  爬坡时拄棍也能减轻腿力。两只腿的爬不过四只腿的,便人柱上棍等于三只腿胜于两只腿。爬山时最好穿硬底高腰皮鞋。硬鞋底不怕山石喀脚,走在石头上也能全脚舒展,踢蹭到石头也伤不着脚趾。高鞋腰有护踝作用,使脚与小腿更柔韧地连在一起。休闲鞋不宜爬山,其鞋底几乎像你脚掌一样轻,不小心踢了块石头就像石头砸了脚趾。

  觉得热就脱一层衣服,因为热消耗体力,并且汗湿了衣服被风一吹极为容易着凉,即便在北方冬季有时也能热得穿衬衣爬山,即便夏天在风口处也要穿紧衣服。不要怕脱了穿、穿了脱的麻烦,舒适的皮肤感觉减少爬山时的烦燥和紧张。

  爬野山时须备上手套。野山快到山顶时往往路极为狭窄或没路,如果全是荆丛要用手去扒开丛枝,手套可避免手被刺枝刮伤。遇陡坡手脚并用时,那手套就等于是鞋。

  特别注意下坡路

  下坡路一般觉得很轻松,但如果破坏原来走路的节奏性,很容易跌倒受伤。尤其是千万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伤,也会把石头踢到别人,你看,老驴下坡路总是慢走,并把鞋带系得很紧,以免脚尖撞到鞋顶,弄伤趾尖。所以走下坡路的时候,你可别着急,一步一步地来、搞不好,摔个跤,那可出丑咯!

  下坡时,只用膝盖以下的部分行走,且需要注意用脚底整体着地的走法才容易取得平衡。

  走下坡路时,整个脚底要贴要贴在地面。如果斜坡太陡,可以学螃蟹一样横着走(别觉得这样的动作人雅观,安全可重要哦),前脚伸出站稳后,后脚再跟上,这样最不容易摔倒。

  下坡进的走路方法和上坡相反,每踏一步,全部的体重就会转移到脚上,因此稍微弯曲膝盖来减低体重的冲击最重要。不过,为了寻找比较安全的踏脚点,往往会乱了脚步,因此,刚学习时,不要着急,要依照一定的步伐慢慢作有节奏地踏步。只要按照节奏来走路,就可以大大地减低疲劳感。刚开始进行时,要特别注意,不可以因活动而过度疲劳。

  下山迷路时就往下顺沟走。顺小山沟下坡能到大山沟,大山沟必要路通人家,也许回不到你的出发点,但不致出危险,尤其天黑或大雾时,顺沟走下坡路最为保险。

  下陡坡时用屁股蹭着走不寒碜。一般下陡坡时宜侧身走,重心略靠后,稳住一脚再移一脚。背着身往下倒走,视野不好,且过慢。不妨仰面坐着走,即用屁股蹭着走,两手也试着移动,安全而快捷,但是稍费裤子。

  下小坡时小跑两步最有效率,下小坡时,小步紧,即步伐小而步频高,甚至可小跑几步,因为把劲用来“刹车”是浪费,并且脚也顶得慌。

  =================如何过吊桥

  野外行走时常会路过吊桥,看上去很美观的吊桥,其实很不容易掌握通过的方法,吊桥很容易摇荡,因为它本身就是靠绳索拉升的,桥面中间没有支撑点、所以当有人通过的时候,如果行走的方法没有掌握好,就很容易引起桥身猛烈摇摆,所以最好是一个个通过。假如怕看到桥下的河流,则尽量把视线移在身体前100m的桥上,同时不要改变走路的速度,有节奏地走过去。当你成功走过吊桥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事情是不能完成的。

  过独木桥

  所谓独木桥,就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所以过独木桥时,脚步跨天同肩宽,并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米处,一步一步牢固贴在桥上,迅速走路,与其慢慢走、不如稍加速度,保持平衡很快就会通过。

  驴行之野外方向识别

  当我们在山野里驴行,想要最快最安全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通常都有最简便的正确路径存在。当我们不幸迷路时,请不要慌张,肯定也有安全脱逃的路径存在。因此,如何最快地找出这些安全又便捷的路径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一课。

  想要培养寻找正确路径的方法不外乎是靠经验。如果在较明显的山路步行,可以循着明显的足迹或路标到达目的地。可是,像此种常规的路径一旦被浓雾笼罩或到了夜晚,就容易迷路。这时候,凭着经验所培养的寻路技巧就能派上用场。

  寻找正常路径的技巧必须通过平时的野外活动去积累。例如:平时就养成随时参考地图和指南针的习惯,同时积极地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的位置。

  ============== 地图在驴行中的重要性

  地图是我们驴行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它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为你在探险行程中指明道路,准确无误地判断方向。

  如果目的地是你所熟悉的地方,你也可以不用绘制或购买地图,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有啊一个地图的概念,再制作地图就好像画蛇添足了。但是,如果目的地的地形相当复杂,尤其是登山活动,那么一个详细的地图就这显得非常重要了。登山探险活动需要的是等高线地图,这种地图能显示出地表的各种地形,如高山、溪谷、险坡或缓坡、悬崖或峭壁等都能表露无疑。至于其他方法,则是从地图或旅游指南上择取重要部分加以复印,亦可发挥作用。不妨收入口袋中,当作备份。另外,在计划阶段里,对于自己的预定行程亦应详加研究,并作笔记、有关重点的均应确实记载。最重要的就是在每次行动中一有机会,即不忘取出地图进行研究。

  在大自然中里,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测的情况。可能由于队员急病,必须从其他路线迅速返回,或天气似将恶化,必须变更预定路线等状况,各种情况都可能突然降临。这时,就必须要根据地图讨论如何变更路线。如果想凭直觉通过地形复杂的路线,即使理论上有此可能,事实在

  可说是根本不可能。倘有志于长久从事野外活动,务必经常随身携带地图形动,才是明智的。

  如果在途中,由于粗心大意或者是和同伴嬉戏的时候遗失了地图,带来的后果将会是严重的。地图务必妥善收入胸前口袋内,随身携带。地图遗失之际,倘若其他队员携带有地图或指南,还可以补救,不然,势必会陷入最恶劣的境地。

  ========== 学习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使用指南针,可使地图和实际地形的方位一致,探知现在你所在的地点和目的地的方位。

  指南针务必水平地拿着,而且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m,高压线55 m,汽车和飞机20

  m,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 m。

  利用指南针探知现在所在位置的步骤:

  (1)使实际地形和地图方向一致。

  (2)在地图上找出两个可看出的目标物。

  (3)将指南针的进行线(或长边)朝向其中的一个目标物。

  (4)找到圆圈配合箭号和指针(北)相吻合。

  (5)不改变圆圈的方向将其放在地图的北方位置。

  (6)指南针的长边之尖端吻合地图上的目标物。

  (7)圆圈的箭号和磁北线延线画一条直线。

  (8)针对另一目标依照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条线的交错处即是现在所在位置。

  用指南针探知前进的方向:

  (1)使连接现在位置和目的地的直线吻合指南针的进行线(长边)。

  (2)圆圈的箭号和磁北线平行(箭号在地图的上边部分)。

  (3)将指南针从地图上拿开,拿在身体前面。

  (4)扭转身体直到箭头和指针重叠。

  (5)再重叠进行线的方向,此即等于地图目标方向。

  走进地图上没有标志的路线怎么办?

  再怎么详细地查地图,也可能发现没有记载的路线。这时,一定要毅然地停止前进。

  地图上所未记载的路线可能有几种情况,首先,可能是该地图发行之后,才完成的新道路,该道路又分为新辟建的道路与道路塌方不能通行而另辟的便道等两种。这些新道路完全靠人力开辟而成,沿途路标与文字标志均设置完善,从外表一看,就知该路线的各种情况。休息地或当地居民为了便利采用新路线,亦十分乐意提供有关该路线的资料。如果根据路标可确认是通往目的地的路线,大可安心地选择该路前进。

  其次,可能是通住河流的小路、通住休息地的捷径、活动者自行开辟的捷径等。这些小路所设置的指标稍不留意就很容易疏忽,有些根本未设任何标志。一旦闯入这些小路之时,毕竟不同于一般人怕走的道路,一点也不知道通往何处,因此,难免感到不安。

  由于通住河流的小路,一旦降临溪谷地区即无路可走,所以,试走一段当可辨别出来。通往休息地的近道,本为了确保野外活动者的安全,应该设置路标,但也有野外活动者自行安设的那种路,不同于正规的路,很少有整修得很完善的,可以感觉到乃勉强开辟出来的路线。甚至有直上峭壁、行经岩壁或通行危险地区的情形。倘不愿遭遇危险的困境,且时间上亦无太大差别,就应舍弃近道,选择正确的路线。

  最后,地图再说尽,也往往碍于各种限制因素,难免挂一漏万;所以,地图上未记载的路线,并不限于上述的近道,修峻完善的道路也在漏记之列。为避免错过路标,也应向附近民居的主人或其他活动者他细打听,以利识别。

  怎样找寻道路

  关于山上的小路。没小路的山,走起来费时费力,爬山时找路就像找导师一样。以下几种情况必有小路;架过山梁的电线下或铺有光缆的地方必有查线员留下的路;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炭窑或小名胜(塔、泉、碑、坟)等必有小路可通。一般来说,小路因山制宜,往往不通你要去的方向,它可能绕半座山,甚至有时反方向而迂回。

  小路不会忽然消失。一旦忽然消失,多半是你走错了,原道回返一段,仔细检查小路是在哪里拐了弯。不要硬走,就算你直接攀登钻荆爬上了顶峰,却失去了爬山时的聪明锻炼。有时小路会有同样宽窄的分支岔口,也许这是暂分叉而不远后合并,也许真是分道口。此时须合并,也许真是分道口。此时须根据山判断、甚至选一条试走几百米。

  找老乡打听山路要不厌其烦。遇下一个岔往哪拐弯,有什么标志,与下一个岔口差一个岔口差几里,比如在第几个岔口或什么位置能看见目标,最后一个岔口距山顶有多长进间的路等等。越细越好,并记牢。最好再多问一两个老乡以丰富或校正信息。

  上山前一定要找到北方并认准。一般从小村能看到要登的山顶,看看二者连线与北方的角度。在山里,人的方向感觉常会出错,有时愣会发现太阳在“北面”,不过太阳不会错,必须相信它。

  在自然环境中辨别方位

  太阳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坚一根直棍(1m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根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 手表测向。“进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公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平置手表,将一根水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进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①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②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坚立一根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子在中午最短,其不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星宿 在北半球通常以北极星为目标。夜晚利用北级星辨认方向的关键在于在茫茫星海中,准确地找到北极星。

  认识北极星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简单且有效的一种。

  首先找寻勺状的北斗七星,以勺斗上的两颗星的间隔延长五倍,就能在此直线上找到北极星。一般称呼此两颗星为要点星球。如看不到北斗七星时,就找寻相反方向的仙后星座,仙后星座由五颗星形成,它们看起来像英文字母的M或W倾向一方的形状。从仙后星座中的一颗星画直线,就在几乎和北斗七星到北极星的同样距离处就可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植物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茂盛。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稀疏,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这也是我们平时经常听说的依靠看树木年轮来判断方向的方法。

  驴行之驴行中休息地的选择

  驴行过程中适当地休息不仅有助体力的恢复,也为下一步行走做好准备。关于休息多长时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走多小路,应休息多久,大概来说平地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山坡路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过长,身体刚刚活动的机能会变得迟钝。休息时不必直接坐在地面上,可会在石椅或高一些的石块上,这样血液不会完全降到臀部。休息时和出发前,做些轻微的屈伸运动,帮助身体活动。

  休息地的选择

  休息地一般应选择在平坦和干燥的场地、林中空地,林边、路边或溪边,附近要有水源,如泉水、山间水溪、小河等。刮风天,休息地应选择在能避风的林带、灌木丛、小丘或岸坡的地方。冬天,要选择在能照到太阳的地方,夏天则应选择在荫凉处。

  停留休息时,可吃点饼干、酸味水果或维生素片等食品,喝点水。解下的背包放于干净处,人靠某物或树坐下,松开鞋带,把脚垫在背包上,促进血液循环,也可揉揉脚,对恢复疲劳有利。

  休息的频度 队伍行进过程必须有数次的休息,以调节队员的体力与掌控全队的进度,领队与向导自行视状况决定,基本的参考标准为:

  (1)队伍前后差距太大,前导者须适时增加休息的次数,缩短休息时间的方式缩短队伍差距。

  (2)每位向导的目视距离内至少能看到全队1/4~1/3的队员,否则须以休息方式等队员,这样向导都能照顾到全体队员,不会出现中间的队员走到叉路,自组探勘队找新路的情况。

  (3)休息的地点应能容纳向导周围的队员,向导须依地形决定人员为纵列或聚为一堆的休息方式,并非自己看到一个最佳的位置就立刻坐下,若造成其他人无合适坐或立空间与妨碍其他人员通过就会被视为自私行为。

  行进过程中,欲休息可将背包放在巨石、倒木或树干上,这样背包好上肩。若是背包置于地面,将大腿弯曲呈半蹲姿势,把背包移至大腿,右手伸入右肩带,将背包重心移至肩膀同时左手伸入左肩带,此种方式仅限背包重量25㎏以下,超过此重量的背包最好采坐姿背负。

  午休地的选择

  午休地应选择在干燥、避风、平坦、接近水源并能找到干柴的地方,不要在泥泞地或有腐烂植物地休息。休息烧饭,分工要明确;应有人去打水,有人架篝火或垒灶,有人去拾柴,还有人准备炊具等,总之,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自完成分工后,可随意休息,自由活动。

  晴天午休时,可以晾晒衣服。遇到阴雨天,最好选派数人,选好地,搭好帐篷,等候伙伴的来到,背囊集中放在一处,罩上雨布。每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休息。一般午休时间为2~3小时。

  冬天午休应比夏天短,其时间长短取决于篝火或垒灶的速度和烧饭的时间,在休息地停下后,如果是雪天,先把地上的雪踏实,各自按照分工去做。在野外就餐比较冷,所以动作要快,要协调。

  此外,要利用休息时间补给水分和进食,或者检查鞋带等。

  驴行之在野外寻找和获得水源

  野外驴行活动中,水的需要必须优先考虑,行进中不要等水用光了再想到去找水,

  要随时让你的水壶里有半壶以上的水。掌握了野外获取水源的常识,加上敏锐与细致的观察力,在野外就不会为水所困。

  听 凭借灵敏的听觉器官,留意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声,有无蛙声和水鸟的叫声等。如果能听到这些声音,说明附近有水源,并及有可能是活水,可以直接饮用。只是不要把风吹树叶的声音当做流水的声音。

  嗅 利用鼻子尽可能地注意潮湿的气味,然后沿气味的方向寻找水源。这种方法很多时候需要有一定经验积累。

  观察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去观察动物、植物、气象、气候及地理环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根据地形地势判断地下水位的高低,举凡高山融雪、溪水、渗入地下之雨水,山谷低凹处积水,岩缝里流出的山泉等,在干河床的下面也较容易发现水源。均可视为地下水,此类水源易得,唯须注意消毒。

  根据气候及地面干湿情况寻找水源,如在炎热的夏季地面总是非常潮湿,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地面久晒而不干不热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冻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寻找水源,生长着香蒲、沙柳、马莲、金针、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较高,而且水质也好;初春时,树木较早发芽的地方有地下水;入秋时,树木枯黄晚的地方有地下水;另外如三角叶杨、梧桐、柳树、盐香柏等植物只长在有水的地方。

  根据动物、昆虫的活动情况寻找水源。夏蚊虫聚集,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有青蛙、大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燕子飞过的路线和衔泥筑巢的地方,都是有水源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鹌鹑傍晚时向水飞,清晨时背水飞。

  根据天气查化寻找水源。天空出现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乌黑、带有雷电的积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总有浓雾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缓解些燃眉之急。

  在寻找地上水地下水无果的情况下,直接从植物中取水也是一种实用的方法。在南方的丛林中,到处都有野芭蕉,这种植物的芯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将其从底部迅速砍断,就会有干净的液体从茎中滴出。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猕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从中获取饮用水。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饮用那些带有乳浊液的藤或灌、乔木的汁液,有毒。另外,也可以从芦苔、仙人掌及其果实中获取饮水。并且最好即取即饮,不要长时间存放,容易变质。

  上述寻水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时是有效的。但是,只限于少数人员和短时间内的应付,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在极度疲惫干渴之际,找到了水源,切忌狂饮,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净化和消毒处理,以避免因饮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那么如何对寻找来的水消毒净化呢?

  一般说来,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饮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还是通过渗透、过滤、沉淀而得到的水,最好都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饮用。那么,怎样进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1.将净水药片放入水容器中,搅拌摇晃,静置几分钟,即可饮用,可灌入壶中存储备用。一般情况下,一片净水药片可对1升的水进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质较混浊可用几片净水药片进行消毒。目前,军队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对水进行消毒。

  2.如果没有净水药片,可以用随身携带的医用碘酒代替净水药片对水进行消毒。在己净化过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一4滴碘酒,如果水质混浊,则在每升水中碘酒要加倍。搅拌摇晃后,静置的时间也应长一些,20一30分钟后,即可饮用或备用。

  3.利用亚氯酸盐,即漂白剂,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净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剂3、4滴,水质混浊则加倍,摇晃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饮用或备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剂的味儿,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浊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药物均没有,正巧随身携带有野炊时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对水进行消毒。在净化过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搅匀后,静置30分钟后便可饮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种的情况下,把水煮沸5分钟,也是对水进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6.如果寻找到的水是咸水时,用地椒草与水间煮,这虽不能去掉原来的咸味,却能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如果水中有重金属盐或有毒矿物质,应用浓茶与水间煮,最后出现的沉淀物不要喝。

  7、制作简易过滤器:把装水的容器在底端挖一个小洞,插根管子;铺一层小石子在容器底部,再铺一层粗沙,然后依此铺上细沙、木炭、毛巾等。这样一来,就可将浑浊的水过滤成清水,加上消毒药片,即可饮用。

  另外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水源紧缺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饮用水,不要为一时口渴而狂饮。这方面的常识在各种电视剧和电影中有教多反映。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险中,喝水也要讲究科学性。如果一次喝个够,身体会将吸收后多余的水分排泄掉,这样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时,一次只喝一两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过一会儿感觉到口渴时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这样重复饮水,既可使身体将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决口舌咽喉的干燥。

  驴行背包徒步露营知识

  一。背包方面

  尽量把所有东西都放进包包里面,好处不用说了萨。尽量让包包,高而薄,不要装成一拓了。装成一拓的话,背起来,不安逸。。睡袋放最底下,下面放张塑料,免得弄湿了。大概就勒些了。。

  背包的正确方法

  背包的正确方法:

  1、右腿跨前大半步,身体稍下蹲(如果你是左撇子请从相反方向),拎着背包肩带中间的那根提袢,把背包提放到右腿上并扶着。

  2、将左臂穿过肩带,顺势用左肩将背包负起,此时你应该向前弓着背并把身子摆正。但请不要直腰,此时你应该还是向前弯腰的姿势。(也可从右肩上包)

  3、将右臂也从肩带中穿过。且慢站直,先把腰带和胸带都扣上。好了,站直身子,再把腰带和胸带收紧。

  4、最后,请从上至下把肩带收紧带收紧,并检查其它部位是否都已收紧。如果肯定,好了,你可以前进了。

  下背包呢?好象稍稍有些差别:

  我们应该先弯下腰,用背部负重。然后将左带放松后将左臂穿出,此时背包滑向右侧,顺势将背包架在右腿上,左手拎着提袢将右臂穿出后,将背包放下。

  二。徒步方面

  走路的时候,先慢慢走,等走身体热起来了。再适当走快一点。不能走得太急,太紧张.要自然的走。徒步时,找个异性朋友,边聊天边走。如果手牵手的走,讲会更加省力(绝对实用技巧,非好色技巧。)...一个团队,最好男女搭配合适,X女X男,徒步时,如不熟路,可由体力好的一男一女,加速探路.走在队伍前面50-200米处。

  三。露营方面

  生火是指用木材起火,最好不在野外生火,除非衣服鞋子湿了。帐篷摆放,人少的时候,可以放一排。人多,就围一圈,具体按地形而议。扎营时间,根据天气而定,如果有营灯,可较晚扎营。

  睡觉时,,背包及其他物品,必须放在帐篷里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心之心不可无)

  四。食物,

  早餐,鸡蛋,牛奶,饼干,火腿肠等高热量,高营养品

  午餐,饼干,牛肉干之类的高热量,速食品,,午餐要能尽快吃完,最好不弄热食..

  晚餐,用炉具,做饭,做菜,要吃热食..

  在网上其实很容易找到大量的户外知识,但是这里说的都是比较个人化的一些小经验,原本是是针对户外活动的,但对比较ZN的户外色驴应该也有参考价值。其中有几条强烈推荐。

  1、(强烈推荐!)毛巾的另一种用途。就是最常见的纯棉毛巾,比较厚的那种。在剧烈运动之前贴身垫在背上,用来吸汗,结束后立即取出来,你会感到非常舒服,而且内衣变干的速度快多了。配合排汗内衣的效果更好,多带几条,可以多换几次。把毛巾塞进衣服里、铺平的过程比较麻烦,俺又是个很怕麻烦的人,但是只要知道前方有山要爬,俺决不在这一点上偷懒。

  2、(推荐!)廉价化纤内衣。曾经见到有人穿普通的保暖内衣爬山,恐怖!专门的排汗内衣最好,如果暂时还没有,那也不要穿棉织品,到地摊或者超市上找那种化纤(一般是晴纶的)内衣吧,虽然赶不上排汗内衣,但比针棉内衣强得多!俺现在是心逸外面套天蚕,比单穿的效果更好。

  3、(强烈推荐!)拒绝牛仔裤。这个其实不需要多说了,但是俺注意到还有很多新手穿着牛仔裤玩户外,大概一些人的观念里仍然认为牛仔裤耐磨结实。其实棉制品即不结实也不耐磨,物理性能也很不适合户外运动。一旦下雨、涉水或者大量出汗,你就知道牛仔裤的坏处了。赶紧脱了吧,那怕穿一条二十多块钱的化纤西裤都比它强。

  4、(推荐!)鞋码的选择。几乎所有的教材上都说登山鞋的码子要大1到1.5号,俺的体会不是这样,俺穿鞋的体验从来是越穿越松——新鞋紧旧鞋松,早上紧晚上松,行进的时间越长越松。因此俺认为买鞋一定不要买大了,太大的鞋既不舒服又容易打疱,合脚才是最好的——当然前体是穿着厚袜子试鞋。

  5、(推荐!)鞋带易散。这个小毛病比较烦人,其实用橡皮筋扎一下就解决了。或者用各种家电的电缆线上带的那一小节捆扎线也可以,捆得更牢固。

  6、(推荐!)鞋垫打皱。鞋垫在鞋子里打皱的问题很多人遇到过,俺也被折磨无数次了,以前的办法是多带几双备用的鞋垫,终于有一次连换三只都先后打皱,于是俺采取了一个办法:用一块尼龙砧板(就是那种很薄、半透明、可以弯折的,关键是材料,类似就行)剪成鞋垫形状,然后和鞋垫简单地缝在一起,OK,彻底解决。此外,推荐一种超市里卖的所谓保健鞋垫,表面带颗粒的,牌子忘了,只要几块钱,比俺在户外店里花几十块钱买的鞋垫还结实。有人可能对它的颗粒心存疑惑,别担心,就是这颗粒才舒服。

  7、冲锋衣的命门。只要质量没问题,冲锋衣的结构是严格防水的,不过它有个命门——袖口。俺见过的冲锋衣,袖口和袖子的连接处都没有压胶。淋雨时间一长,此处必然渗水。始祖鸟这个地方倒是设计得很好,可是太贵了,买不起,所以对这个问题俺还没找到好办法,好在小臂出汗不多,衬个塑料袋对付一下拉倒。

  8、(强烈推荐!)解放鞋。这实在是一个性价比非常高的东西。便宜,防滑性不错,体积小。你脚上的登山鞋再好,晚上宿营时总得换下来放松一下吧?几百块的涉溪鞋在白马这种溪流里却有个无法避免的毛病:鞋帮的网眼老是进沙子,倒是解放鞋挺顶事。(不过解放鞋保护性太差,穿时间长了脚痛)

  9、(强烈推荐!)找路。除非你原本打算搞一次无人区穿越,从物资和思想上做好了自行开路的准备,否则,不管是暂时找不到路、还是打算抄点近路,都不要在明显没路的地方强行穿越。这样做你不仅可能受伤,而且根本节省不了时间和体力,老老实实转身、继续找那条已经存在的路才是明智的。不信的话可以多试几次,嘿嘿。

  10、(仅供参考)行进节奏。俺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行进30分钟休息5分钟或者行进一小时休息10分钟。俺觉得这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体力和习惯不一样,适合的节奏也不一样,俺的节奏比较快,最痛快的走法是持续行进大约3个小时休息20分钟(水平移动)。俺也陪mm们走过好多次,老实说,比俺一个人行动累多了!爬升幅度比较大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此外,就几天的安排而言,俺的习惯是在第一天比较慢,第二天再回复正常。必须让身体适应一下,否则很难受。

  11、(仅供参考)步幅问题。多数教材上说要用较小步幅迈步,俺的体会不同,长时间的行进中俺习惯于用较大的步幅(比平时走路的步幅稍大),这样感到更轻松一些。(因为减少了总的迈步次数,或许有利于减轻脚底的磨损?)

  12、中途休息时不要脱鞋。长时间行进脚一定会浮肿,脱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较难受的。

  13、(推荐!)背包防水。登山包本身都有一定的防水性,防雨罩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用东西。但是,如果你被雨水持续不断地淋过三四个小时以上,你就知道防雨罩也不是完全可靠的。防水袋虽好但是容量有限,推荐用大塑料袋(家电包装的那种,够大)包裹衣物和睡袋。类似白马这样的溯溪活动这样做就更有必要了。

  14、(强烈推荐)怎么装睡袋。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压缩袋来装睡袋,错!这种办法俺早就抛弃了。睡袋反正放在最底层,不要额外包装,直接塞进背包里,然后上面该装什么装什么,只管使劲压。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装好的包内部充实,外观饱满。

  15、(参考)GPS与登山表、指南针。这个话题其实有点多余,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谈过了。GPS是个好东西,也很专业,可惜使用中的限制因素太多了:太耗电、太容易受天气和地形影响、反应速度慢,我们又很难搞到大比例尺地形图,还有一些时候万事具备,天上就是没有星星经过!登山表提供的海拔数据受气压影响大,但是测量相对高度还是比较准的。比较典型的一次,俺在山里走了一个星期,GPS竟然只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总共收到了3次信号,一路上的高度测量全靠卡西欧了。手表嘛反正带着不碍事,GPS有时候就可以精简掉了。

  很多人还喜欢携带军用指南针,比较流行的是62、65式。俺推荐定向越野用指南针(其实不是专业定向用的,是那种有机玻璃的,跟手机面积差不多的)。实际上军用指南针并不适合户外,偏重偏大,坡度计、里程计、速度盘、精确定向、测距等功能发挥不了太大用处,定向越野指南针轻巧简单实用,二三十块钱的质量就足够好了。

  16、(推荐)开路刀。狗腿当然很威风,但是对付南方山路上柔韧的荆棘和杂草,这玩艺儿实在老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砍树当然不错,但是俺认为只要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都不应当动它们。俺自己找铁匠打了一把开路刀,长,细,薄,轻,锋利,开路非常好使。

  17、(推荐)水袋咀。鸭嘴兽水袋的吸管咀子是裸露的,容易脏,背包上肩时不小心还容易挤出水来弄湿后背。这个水管的吸咀是可以拔下来的,用装胶卷的塑料盒做个套子很容易。建议用富士的,白色半透明的比较醒目。

  18、(参考)水壶。要亮骚、表明你是一头户外驴,LAKEN、SIGG必备,要实用,军用套壶最好。性价比高,非常结实。LAKEN、SIGG倒是轻了那么一点点,可惜一撞就瘪,瓶塞子又很容易滑丝,而且,你需要将一壶水保存一个星期再喝吗?当然,饮料瓶子也非常好。

  19、(推荐)不锈钢小口杯。超市有卖,7cm口径的比较合适,几块钱,用不坏。宿营时用这个,行进时用带吸管的水袋,搭配得非常好。不用时用小块挂挂在背包上,途中在溪流里舀水喝也很方便。

  20、(参考)太阳镜。俺的眼睛比较畏光,平时离不了太阳镜。但是进山一般不带,有顶带檐的帽子就够了——山里实在没甚么晃眼的东西。当然,类似神农顶那样开阔的地方另说,冰雪地带太阳镜更是必不可少——不过那时你或许更需要一只雪镜,而且必须是防雾的。在低温条件下,不能防雾的雪镜基本上就是废物。

  21、(推荐)简易冰爪。也就是所谓的四齿冰爪,便宜,简单,只要几十块钱。DIY水平高的可以自己做一个。这玩艺儿名字叫冰爪,但真正在雪山上没几个人用4齿的,倒是在一般的山路上,遇到路面非常滑的时候,这个简单东西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俺觉得登山杖都可以不带这东西一定要带。

  22、(推荐)灯箱布。地席这玩艺儿俺认为主要是冬天用的,防止冰雪天气帐篷底部和底面冻在一块。对俺这种不大爱惜东西的人来说,它对帐篷的保护作用无关紧要。但是想准备一块的话,推荐到找招牌的小店里扯一点广告灯箱布替代。有几种颜色,很便宜,也很结实,缺点是比重大了点。

  23、(推荐)一次性桌布。低档餐馆里用的那种薄膜型的,超市有卖,便宜,轻,多用途。

  24、(推荐)zippo无用。在少数人眼里zippo跟户外有点挂钩。其实这玩艺儿在户外不好使,比一次性打火机差远了。还是把它留在家里,用一次性吧——而且要多带几个,放在不同的地方

  25、(推荐)地图保护。先复制一份(彩色打印最好),途中的标记作业就用这张图,然后到装潢店买一点玻璃膜,要无花透明的,或者到做招牌的小店里买一点转移膜(其实就是玻璃膜),把地图原件铺平粘上去,这份原件就变的即防水又结实。

  26、(强烈推荐)劳保手套。现在劳保商店里有一种覆胶的手套,手套本身是棉线织的,手心和手指部分覆盖一层又厚又软的橡胶(橡胶多数是黄色的,也有白色的)。这种手套做工粗糙,但是防滑防扎性比任何劳保手套都好,带着也很舒适。

  27、(强烈推荐)奶糖和巧克力。这两样东西用于临时补充体能有明显效果,途中一旦因为消耗过大、补给欠缺感到体力不足的时候,吃上几块,过个十来分钟就有效果。当然没感到体力不足时也可以吃,俺就习惯于隔一会儿吃一颗,每天定额消耗。现在超市里有一种叫“干奶粉”的奶制品,药片状的,也很好。

  很多药房里还可以买到口服的葡萄糖冲剂,在水壶里和一点这东西也是个好办法。当然现在有专用食品了,能量棒什么的,没试过,不知道怎么样。

  28、(参考)饮水。书上从来都说不要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俺的习惯不然,多数时候俺只在感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有时候甚至口渴也稍微忍一下。不管怎么喝,人体的需水量都是一定的,不渴也喝有浪费的可能。关键是南方山区的水源丰富,补水一般不是难事,为了在不渴的时候也喝水而增加水的负重是不必要的。

  29、不要准备太多吃的东西。其实你根本吃不完,别把自己的背包搞成“超市型”的。俺的冰箱里总是放着大量的火腿肠巧克力之类的东西,都是上次、上上次甚至上上上次没用完带回来的,可下次又情不自禁地买回来一大堆东西,然后背到山里转一趟再背回来。老驴尚且如此,新驴们更可想而知,他们对待饮食的热情和奉献精神经常让人叹为观止,所准备的食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让人瞠目结舌——俺见过有人从背包里掏出瓶装啤酒的,见过赶路时用木棍挑着整整一编织袋零食的,见过把衣物睡袋拖拖沓沓捆在背包外面却在里面装满各类生鲜水果的,等等。

  可是这些东西有多少是进到肚子里发挥作用了的?咱们玩的是户外运动,不是组织晚餐会,也不是野外生存训练,咱们要去的地方有哪一处是真正的无人区?这些东西你只吃得了一部分,剩下的要么送给农民朋友,要么半道上供奉土地公公。

  30、穿多少衣服睡觉。以前听说的经验是睡觉时穿多了反倒冷,穿少一点才睡得暖和。后来发现这根本就是错的!绝对穿多一点更暖和,如果你的睡袋温标不够高,最好穿着羊毛衫抓绒睡。当然,穿得太多睡袋会太紧,不舒服。

  31、(推荐)剪指甲。这个主要针对MM。比较艰苦的户外活动中不要留长指甲,影响劳作,容易藏污纳垢,还容易受伤。

  32、(推荐)脚部打疱的防治.鞋要合脚就不说了,如果行进途中发觉脚底不适,局部位置火辣辣的,那一般就是打疱的前兆,最好不要心存侥幸,赶紧在痛处边缘贴上足够厚的纱布胶布,改变一下脚底的受力——至少俺本人在这么做之后,疼痛没有一次发展成水疱的。如果已经打疱,那么有必要把它扎破放水(老人教的办法是用一根马尾穿在水疱上),但是一定不要把水疱的皮剪掉,否则第二天走路你会疼死的!

  33、(推荐)高锰酸钾。这玩艺儿多用途。除了消毒,它还是催吐剂,万一吃了有毒的东西,化一点水和下去立马呕吐。此外,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用蛇药,可以迅速地中和蛇毒(对神经毒血液毒都有效)。被蛇咬之后立即捆扎、清除断牙,用小刀扩创(别太深!),然后把高锰酸钾粉剂填在创口(少量即可),片刻再继续其他急救

徒步旅行指南 pdf 徒步驴行指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151/937362936058.html

更多阅读

大别山自驾游驴行攻略 大别山自驾游

大别山自驾游驴行攻略——野导自有野路子今年五一期间,去大别山玩了一趟。虽然景色有点让人失望,但是却发现这里是驴行的好去处。这一,是因为这里的驴行野道还算得上比较有野趣,也比较安全。第二呢,则是因为这里有比较健全的民间向导队

声明:《徒步旅行指南 pdf 徒步驴行指南》为网友温酒烫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