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
不是
完整
的爱
导语:当我们能够允许自己的内在小孩与对方互动的时候,我们在对对方敞开,我们在给予信任,也在收获信任。当我们能够允许对方在某些情况下回到小孩的状态,我们依然愿意付出呵护与关爱的时候,我们在给予爱,也在收获成长。
有位姑娘对我说,我知道他很爱我,我一点都不怀疑。只是我也确实忍受不了这段关系了,可是吧,又牵扯很深......分不了,你说这是不是我太矫情呢?细问之下,她说的对方很爱自己,就是“离不开”——自己要出差,对方的电话就如影随形嘘寒问暖挂怀着;自己要一时忙起来忘了回电话,对方就六神无主,直等到联系到了,才算安心;有一天,自己不在家,对方一个人就好像没法安心生活一样,非得自己回来才行;还不许自己单独跟异性见面聊天吃饭等等等等......总之,就是很依赖很需要自己了。
放下这个故事本身暂且不说,我们倒可以借此来说说依赖与爱。认清依赖的本质
首先,依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任,而信任恰是爱的基石。因而,当我们能够很放心地去依赖一个人的时候,是有可能有爱的产生的。这就好比是我曾经打过那个比方,亲密关系里,就好比是每个人都有三张牌。小男孩,男人,父亲;小女孩,女人,母亲,这双方各自的三张牌,互相交错,还有很多变化。我们会在小女孩,女人和母亲之间转换自己的角色,对方也会在父亲,男人和小男孩之间转化角色。比如捣蛋的小男孩与严厉的母亲,和淘气的小男孩与慈爱的母亲,或者娇弱的小女孩和温柔的父亲,与柔弱的小女孩和暴戾的父亲,这些不同组合就都可能衍生出不同的后续故事。因而,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都可能出现对对方很依赖,很在乎,也很需要得到抚慰的时刻,这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试图在亲密关系里得到补偿和疗愈,几乎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或者是下意识的选择。然而,如果是长期地纵容自己处于依赖这个单一角色之中,就好比是不能区分不同情况不同环境的不同需要,只能做小孩,而一直不能完成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的过程,那么,对方也就很可能会感觉不堪重负,同时对方的小孩的部分和成年自我的部分也就很难得到相应的满足。而这个本具备爱的可能的土壤,也就可能长不出爱的花朵。依赖占主体时,是需求并非爱
其次,依赖占主体,甚至全部情感的时候,更多的是来自于需求,而并非爱。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依赖在亲密关系中时常是扮演孩子的一方对扮演父母的一方的情感表现形式。这也就说明,当我们对对方非常依赖的时候,在心理上,我们让自己退行回到了孩童期。而婴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什么呢?自然就是自我中心,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自私。而是在他们的概念里,还没有“人”与“我”的区分,一切都是“我”,都是围绕“我”的,都以满足“我的需求”为准,这是这个时期的思维特点。这时候他们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别人存在,他们也没有能力去真正的看到别人和关注别人的需求,自然这也就谈不上爱了。这时候,理想情况下是,伴侣能够给予他们理想父母一般的呵护和照顾,自然他们那些在婴幼儿时期未被满足的部分,就会逐步得到治愈。然后,他们就能度过这个婴幼儿时期,慢慢地开始成长到能够区分主客体的童年期。然而,理想情况的意思就是说这在现实里是很难存在的。长期扮演好理想父母的角色并非是伴侣的义务和责任,大多数人也做不到。同样,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乖乖地等着爱就会好的,也有很多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有非常大的不信任,因而他们也会怀疑任何爱的可信度,总需要去制造问题来确认爱的存在。所以,当他们在亲密关系当中退行的时候,就会去挑战自己的伴侣——明知道你不喜欢偏偏要这么做,明知道你可能生气却非要试探你的底线,我这样你还会不会爱我呢?这是个很诱人的问题。如果无论他们多糟糕,他们都被接纳了,被爱了,他们以为自己就会满足。然而,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一次被接纳,感觉被爱了,没过多久下一次他们还需要再试探,再证明,才能满足。而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人会觉得伴侣是在摸自己的底,不想被“欺负”住了,否则就会一直重复这种模式,因而就会奋起反抗,这就陷入了权力斗争;也有些人完全搞不清状况,对伴侣忍了又忍,让了又让,最后气得爆发,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恨不得结束这段关系了事。毕竟,伴侣也只是普通人,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同龄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需求,会有自己的内在孩童需要被满足,因而这种状况就特别容易制造相爱相杀的局面。依赖容易演变成变相的控制
最后,依赖容易演变成变相的控制,这就远离了爱的本质。一旦依赖的需求占据了上风,就必然会有控制存在。我们都知道,小孩会通过哭闹,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从而控制大人在自己的身边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对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小孩来说,当然是正常的。然而,放在大人身上,这就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胁迫了。然而,这种情感胁迫因其披着依赖与需要的外衣,常常是让人无力招架的。因而这种控制常常就奏效了,这也是很多依赖关系里,尽管被依赖的一方会感觉不舒服,但还是“分不了”的很多一部分原因。很多人无法拒绝伴侣娇滴滴或者虚弱又故作坚强的要求,就是因为我们也都会有“被需要”的需要。当别人对我们非常依赖和需要的时候,我们的内在也会得到某种程度和某些层面的满足,甚至是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因而,我们也常常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老套场景——娇弱又无能的女主,却总是能得到男主的垂青和怜惜。而“风一样的女纸“般的女二却常常因为太独立自我而在爱情的战场上被炮灰。尽管这样的女主常常不讨观众的喜,但那是因为我们是跳出来看剧情,并不在男主的故事里,而一旦陷入男主的故事,人们会如何选择,其实是很难讲的。毕竟,被需要,感觉别人离不开自己,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自我”——自我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然而,凡是我们依赖的东西,“离不开”就必然也会反过来控制我们。依赖别人,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常常系于对方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一时天堂,一时地域;一时温泉,一时冰窟。而反过来当我们依赖于“他人对我们的依赖”而得到自我满足的时候,我们也会感觉到某种限制和不自由。很显然,因为我们无形中被控制住了。这种感情是充满粘性的,就像黏糊糊的糕点,你本想吃到甜蜜软糯适口的口感,却不想粘得满手满身到处都是。所以说,依赖通常起始于对他人的信任,这是很难得的开端。而止于依赖,却会让这份可贵的开始,陷于困局,让我们的人生角色限于单一,也对亲密关系的长期稳定深入的发展无益。而当我们能够允许自己的内在小孩与对方互动的时候,我们在对对方敞开,我们在给予信任,也在收获信任。当我们能够允许对方在某些情况下回到小孩的状态,我们依然愿意付出呵护与关爱的时候,我们在给予爱,也在收获成长。而同时,当我们能够提醒自己,以成年的自我去负责任地与对方交往,而对方也能够给予我们同样的反馈的时候,很有幸地,我们就开始一起踏上收获真正的亲密的道路上了。
更多原创好文(直接点击题目即可阅读):
1.张颖: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使用非暴力沟通
2.诺肯佐拉:父母的无意识伤害会显化在孩子身上吗?
3.张颖:如何疗愈内在小孩的创伤
4.连接及关爱你的内在小孩
5.伴侣出轨,离还是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