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新课标三卷 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1卷解析

  2016年高考理综考试已经结束,新东方在线名师杨延峰老师第一时间为大家解析新课标1卷的试题,本次全国卷理综生物的题目整体来说应该是在我们的预料范围之内,所考的知识点跟之前的考试比较相近,重难点都比较突出。题目的难度感觉比起以往的来说难度有所降低。我们整体看一下这些题目。

  【真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杨延峰老师解析】

  第一道选择题,显然考察的还是关于细胞相关的知识,每个选项所对应的内容,大家可以看清楚,非常有针对性。A选项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显然这个选项考察的是有膜的细胞器都有哪些。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核糖体不具有膜的细胞器,而溶酶体是有的,所以A选项不正确。B选项,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酵母菌的细胞核内,首先确定一下酵母菌是一种什么生物。酵母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当中,细胞核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所以这个选项答案是B。

  而C和D两个选项到底错在哪里呢?蓝藻细胞,首先确定一下,蓝藻生物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DNA,只有核酸,没有相应的细胞器,所以他说有线粒体有氧呼吸显然是错误的,在叶绿体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分别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吸收光能量以后,转化成ATP当中的能量,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所以这个题的答案应该是B。

  【真题】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杨延峰老师解析】

  例子本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考察细胞膜载体蛋白功能,以及相应跨膜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A选项,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首先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通过了离子泵,但是耗费能量,而且逆浓度进行,A选项错误不属于协助扩散,属于主动运输。B选项,离子通过离子泵跨膜运输,顺着浓度梯度进行,主动运输,逆着浓度梯度进行,B也是错误的。C选项,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这个选项为什么正确?首先确定一点,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这种气体可以红细胞当中血红蛋白动物进行有氧呼吸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由于红细胞当中的血红蛋白,所以一氧化碳中毒以后,动物进行有氧呼吸的能力有所下降,由于离子泵运输离子过程当中需要能量和需要呼吸的,所以当呼吸作用下降以后,这个能量提供就会受影响,所以就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的速率,所以这个选项C是正确的。

  D加入蛋白质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的速率,离子泵是一种蛋白质,既然变性了,不能起到应有作用,所以应该是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的速率。第二题考的是跨膜运输。

  【真题】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高考生物新课标三卷 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1卷解析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杨延峰老师解析】

  第三题,出的是酶的问题,显然选项当中迷惑很多,包括到底应先加入什么。我们确定题干当中说,若除酶所有试剂预保温了,则在测定酶活力实验当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是?通过酶反应程度,就是它的反应速率,通过检测产物量看酶活性,有一个量进行时间上的把控。进入时间上的把控的话,我们就得保证在加入酶以后就进行保温,以及进行时间上的记录,所以可以看到,仅从这一点上可以选出CD选项来。首先酶必须得加,在加入底物之后加入,所以A选项排除。缓冲液也是保证正常进行关键药品,通过这个可以判断出C选项在这道题当中是最佳选项,因为第三步加入酶以后,立马进行保温,并且进行了计时,然后再通过一段时间检测产物的量,所以这个题的答案选择C。还是比较简单的。

  【真题】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杨延峰老师解析】

  第四题,考的神经细胞有关叙述,比较综合。错误的是哪个,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考的其实就是呼吸作用。第三阶段能不能产生ATP,显然是可以的,所以A选项是正确,不能选它。B选项,神经递质在突出间隙中移动会消耗ATP,突出间隙不是细胞当中结构,而是属于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当中移动,没有载体蛋白运输,ATP怎么会消失?所以错误选项是B。C选项,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物质合成,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也是在平时复习当中需要记住的一个知识点。D选项,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状态,消耗ATP。神经细胞兴奋,去极化作用,最后负极化,恢复正常状态。这个过程当中,钠钾泵进行主动运输,一定消耗能量,所以D选项也是正确的,最终选择错误的话应该是选择B。

  【真题】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杨延峰老师解析】

  第五题,考生态没有问题,这道题反而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提供这些选项并不是特别难。看一下选择错误的,A选项显然说的非常宽泛,而且也没有任何可以挑错的地方,这句话是正确的,肯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于自身运行规律,而且还要背过的是,能量流动的规律是什么?是单项流动,逐级递减,这个想出以后,判断B是错误的,若与人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这个能量是单项流动的,单项流动,固定的能量能不能反复利用,显然不可以,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C和D两个选项,显然它的说法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任何知识点去参与的,而且一个没有学习过生物的人,看到C和D,都确定C、D说法非常正确,所以这个题选择B。

  【真题】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杨延峰老师解析】

  第六题,正确的答案是D。这也是要考遗传当中的知识。这道题涉及到基因频率考察。两个基因频率的时候,可以根据基因频率算出某种基因型的频率来,这样ABCD四种选项当中,它是通过发病率等于基因频率的描述方式来判断,所以我们就得怎么样能够证明它是对和错,反着推就对了。如果看AB两个选项,常染色体当中情况,某一个治病基因频率,如何算某种遗传病的这种发病率?基因形的频率怎么算?某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率小A的基因频率,人体常染色体A的平方,男性综合女性发病率是相等的,所以A选项很难算出来;B和C一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在目前当中发病率等于基因频率。常显基因频率,如果定成大A作为治兵基因的话,我们想算发病率,不如算出不发病的概率来,然后可以用1减它。标注当中显示,假设大A和xA用B算,用小b,小a和x小a,1-b,女性患病率1整体百分之百减去小a或者x小a的频率,可以算出不发病频率,再用1减b。2b减b2能不能等于b,除非b等于零或者1,B和C两个选项实际上是错误的。所以这道题正确答案应该是D。

  【真题】

  29.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杨延峰老师解析】

  主观题。必修1相关内容,DNA分子结构问题,在有关DNA分子研究当中,常用磷P32标注,αβγ,脱氧核糖核酸成份,三个磷酸所处的位置,分别是a-P当中,αβγ怎么排布。某种酶磷酸集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I,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也就是说明产生ATP,就是最外面的磷,带有磷32。磷32DATP,DNA生物原料,AMP核糖核甘酸,DAMP的时候,变成DNA的基本原料,所以带有磷32磷酸集团,应该在哪个位置,既然变成AMP,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在第一个磷酸集团上。所以这个是α。第三小题考的是DNA半保留复制,某种DNA磷32,使其感染大肠,富含磷32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大肠杆菌先复制,利用原料进行复习,含有磷32噬菌体到底几个,DNA分子半保留,两个噬菌体,其他噬菌体有没有,大肠杆菌原料组成。所以原因就是这个。

  【真题】

  30.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2) 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杨延峰老师解析】

  再看一下第30题,考光合作用。这道题在说,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某探究小组,将某种植物分成甲乙两个组,人工气候适中,甲模拟自然光照,控制变量,培养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测定两组叶片随着光照变化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如图所示,显然甲组光合作用强度整体来说比乙组强一些,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子是什么。低于a时,光合作用强度在下降,因为低于a时,光合作用下降,随着光照强度下降。这种情况下,光照强度对于它还是有影响的时候,我们填光照强度。 b光照强度下,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如果再继续增加光照强度,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不会再增加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法采用继续增加光照强度,来让甲组的光合作用强调升高,怎么办?显然可以考虑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暗反应程度。第二空也是比较简单的。

  为什么填出如此答案?播种乙组植株生产的种子,得到盆栽苗,按照甲组条件培养T时间后,种子显然是乙组植株孩子,把它的孩子再进行培养,发现长得,表现出来性状和测定植株叶片,随着光照强度变化,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曲线与甲组相同。为什么乙组植株生出来的孩子,跟甲组一样?这说明实际上因为乙组光合作用强度原因,并不是由乙组植株自身决定,而是由环境决定。不就是在说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所以通过这种比较,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这是第30题,关于光合作用。

  【真题】

  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答出两点即可)。

  【杨延峰老师解析】

  31题,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考的是免疫,对于免疫来说,各位同学要在脑海当中形成特异性免疫的那些流程图,所以我们知道特异性免疫由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同进行的,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感染病毒甲以后患病的乙,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生病,不会导致被其他病原体感染,主要原因是人最强悍的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病毒甲干了坏事,把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干死了,还能进行特异性免疫吗?显然不能。只能进行初级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题能够被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原因,就是因为病毒甲破坏了乙个体的B和T淋巴细胞,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得到丧失,造成特意性免疫功能丧失,所以导致很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考察的是特异性免疫流程。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不会导致乙B淋巴细胞破译,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甲疫苗作为抗原,可有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这句话是课本上原话,迅速增殖分话,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的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两种方式共同有什么特点?没有通过膜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通过膜的流动性。第一个共同点一定是两个都会导致细胞膜发生形状上的变化,所以第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细胞膜流动性发生运输方式,他们都消耗了能量。胞吞和胞吐并不是随便进行的。

  【真题】

  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试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杨延峰老师解析】

  32题,果蝇的灰体和黄体,这对相应形状显隐性关系和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都是未知,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都是1:1:1关系,性状角度来看,黄比灰的整体来说还是1:1关系,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也可能是性染色体遗传。假设这个实验并不能带来任何东西,不同的杂交实验,证实了控制黄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表现为隐性,根据上述结果能不能证明这个论点?通过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两个都是常染色体进行遗传,能不能实现这种结果?应该也可以实现这种结果。第一种情况下,应该都是答不能。根据同学甲实验不能证明,如果位于常染色体,同样出现在题目当中的表现比率。这种实验不可取,一定进行实验改进。第二问是让你用第一代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进行实验,进行推论,子代雌性和雄性个体进行杂交,指出两个不同实验设计,可以分别采用黄体的雄性和灰体的雌性进行,或者黄体雌性、会色雄性进行,分别两种进行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子一代黄体的雌蝇与灰体雄蝇杂交,得到的雌蝇全是灰体的,雄蝇全是黄体的,证明了控制黄体基因,在x染色体上便表现为乙性,这是第一种方法。黄体的雌蝇与子一代灰体的雄蝇杂交的,如果是常染色体的话,不会出现雌蝇全是灰体,证明了黄体染色体表现为隐性。灰体的雌蝇,子代灰体雄蝇杂交,两个灰体进行杂交,出现结果:如果出现x染色体,出现雌雄上分别,是常的话,不会出现雌雄分别,如果有分别,证明黄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并且表现为隐性。所以我们的想法其实就是想通过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在遗传过程当中,对雌雄子代上的这种分离,这种形状,来证明实验设计当中对于我们的一种要求。所以这就是我们最早期整体思路。

  【真题】

  39.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的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现象。若将30(及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填“正确”或“不正确”)

  【杨延峰老师解析】

  先看39题,考察微生物培养知识。题干的这个实验要收集微生物,然后看一看,把它进行培养,然后划线等这种活干完之后,看到底能长出多少来。

  步骤为先配置培养基,养细菌,给予养分,成份牛肉膏、蛋白胨、NaCl、X和水,制作无菌平板,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的操作,将各族平板置于37摄氏度恒温箱当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这些板放在不同高度,自由沉降。拿对照组,空白的,不让它落上细菌。所以整个实验过程当中,我们把这个过程弄清楚,就可以做题了。

  该培养基当中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氮来源于什么?来自于三大营养物质当中哪一种蛋白质,蛋白胨出现了蛋白两个字,显然是蛋白胨这个东西里面有氮。若要完成步骤二,制作无菌平板,显然要做平板,是不是这些牛肉膏、蛋白膏配起来,煮起来,高压之后,能不能形成固体平板?不可以。成份是什么?通过加入琼脂,可以冷却下来之后,形成固体形状,跟果冻一样。

  步骤三,实验操作的时候,设计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实验组操作,实际上就是把置备好的无菌平板打开,这个平板制作过程当中,一定在无菌的操作台当中,到平板,到完平板以后,无菌情况下,打开,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开始落菌落,落上以后,相同时间之后,盖好盖子,然后再进行培养,就是在恒温箱当中培养。所以这里要控制好电量。

  实验做完了,进行数据调查,若在此调查当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的菌落,平均数为36每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出现什么现象?空白对照组的话,要保证它是空白的,尽量是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显然出现了菌落,说明对空白对照组出现了污染现象。

  如果将30及36 -6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能不能行?它是想说,如果空白平板上出现了六个菌落,如果我们把这个平均数减去6,算出30来,用这个数作为平均值行不行?显然这个实验出现了污染。污染的话,就不能再把空白组作为没有细菌来算了,而且空白的平板上出现菌落原因又是什么?不好说。所以不能把空白平板出现菌落原因,归结到微生物沉降上,所以不能把平均数减去6,作为平均值。显然不管从生物试验上,还是从数学角度上来说,都不符合平均值的求法,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真题】

  40. 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导入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 ,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或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并且和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来自于

  。

  【杨延峰老师解析】

  40题,考察的是基因工程。AMP表示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两个搞清楚,再进行下面的。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有,答两点,含有标记基因,一个或者多个酶切入,能够不伤害细胞。

  青霉素筛选,上述大肠杆菌未被转化,或者含环状目的的基因细胞不能被区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含有氨苄青霉素培养肌上都能成长。给了这几种东西的话,其实让你区分,有的能成长,有的不能成长。拿两个不能成长和两个能成长的进行比较,当然都不能区分,所以若要筛选含有插入目的基因重组大肠杆菌菌落,还需要使用含有什么培养基,含有四环素的固定培养基。

  基因工程当中,某些噬菌体经过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来自于什么,大肠杆菌,显然又考了一遍。

  以上就是关于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1卷试题的解析,新东方在线也会持续为大家带来其他科目的权威解读,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351/366615545681.html

更多阅读

新课标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详解 2016新课标2文综

(新课标)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1卷:陕宁黑吉辽湘)详解(高清WORD地图重绘)统观2010年课标版全国文综卷,试题设计新颖,取材更切近“以地为生”(存、产、活),体现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我省(陕西)使用新课改教材后第一年全国高考,与往年相

声明:《高考生物新课标三卷 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1卷解析》为网友堇年纸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