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个人应该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人的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2、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这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③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④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阎肃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他创作的《江姐》、《我爱祖国蓝天》、《团结就是力量》、《敢问路在何方》等艺术作品,感动几代中国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积极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漫画《三代人的抉择》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提出“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的新论断新思想,与邓小平推进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我国改革理论创新和改革进程的内在延续性和一致性。新常态下把“两个是否”作为评价改革标准哲学根据是: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就在“习马会”实现70秒穿越时空的历史性握手之际,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还把目光锁定在“主战场”和“谁主导”这些恩怨上,这种偏狭的视角只会延续争端,而不利于两岸正视共同的历史与命运,携手创造和平发展的明天。这表明:
①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中国的现代化不应该是雾霾锁城遮蔽下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保持山清水秀天蓝地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作出的正确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是:
①人定胜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敬畏自然,自觉遵循客观规律
③立足整体,必要时牺牲局部利益 ④敬重生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是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和制度体系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的理论依据是:
①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反对者则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由此可见: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2015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部署,务求在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这些要求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电视剧《虎妈猫爸》中,面对激烈的竞争,“虎妈”本着“要成功”的理念,坚持严格的教育方法,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猫爸”则“要快乐”,崇尚快乐和天性。“虎妈”和“猫爸”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表明:
A.价值观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决定行为选择
C.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D.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不同
13.在经济起飞阶段,“只生一个好”曾是不二选择;二孩政策则是发展新阶段适应性的改革。全面放开二孩,如何让人敢生能生,同时保障独生子女权益,政策的宣传、法律的完善和相应的公共服务要跟得上。上述材料告诉我们: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要保持和别人价值判断、选择的不同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与时俱进,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消除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逢年过节,给困难群众送温暖,过去送“油米面被”,论的是实诚;如今扩展到就业、就医、安居等民生需求乃至科技、文化等发展需求,讲的是精准。无论送什么,准星是群众的需求,不变的始终是牵挂。材料说明了: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必须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针对滴滴打车等网络打车软件对传统运输市场的冲击问题,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方便公众出行又能缓解就业压力的网络约车业态总体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发展过程中要创新管理以“趋利避害”。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的态度表明:
①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④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国产动画片《熊出没》通过熊大、熊二和伐木工光头强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教育了孩子,传播了“互助的情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事实上,该片在最初播出时曾因其中的脏话、粗口等问题引起过争议,制作方将已播出片集全部拿回进行了重新配音、整改后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启示我们:
①应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传播社会正能量是一种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漫画《等待新闻》(作者:赵斌)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看问题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投身实践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抓住机遇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办事情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反对者则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由此可见: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种观点体现了:
①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分析事物联系的具体性和多样性
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继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
①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启示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否定旧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近年以来,公益生活不断刷新大众视野。《喜马拉雅守护者》的作者蒋玲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西藏做10年公益,“换个活法”。在雪域高原纯净阳光的照耀下,蒋玲对公益的理念悄然转变,她认为“生活本身就可以是一种公益”,把自己管理好,乐观地释放正能量,就是在为社会整体和谐发展做出公益奉献。对材料中蒋玲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3、(2010年浙江高考30题)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变化
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试题分析】 一般来说,解漫画选择题首先要求考生将备选项所蕴含的哲学寓意体悟并归纳出来,然后与漫画本身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对照,只有备选项的哲学寓意与题干中漫画作品的哲学寓意相一致时,选择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这里要有两个思维过程,一是从备选项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哲理进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其所体现的哲理 ;二是从题干漫画作品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漫画作品进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体现漫画作品寓意的哲理。在这两个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再将二者加以对照,哲理相符合的选项才是正确的选项。可见,由材料(漫画)到哲理的顺向思维与由备选项(答案)到哲理的逆向思维的两个结论——即漫画与备选项的寓意一致时,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2010年浙江高考第30题以漫画选择题呈现,漫画《超常发挥》以主人翁在不同靶标(即利益目标)的四个场景及在不同靶标场景下的射击结果,要求考生从备选项中选择符合试题设问指向的选项。前面三幅漫画目标大反而射不中,最后一幅漫画主人翁连一枚铜钱的孔那么小都能一穿而过,可见《超常发挥》以四幅漫画反映了主人翁“看重金钱,利益”,是拜金主义者,讽刺了那些惟利是图的人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并且作出了错误的价值性质。故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答案选D。
24.漫画“职责范围”(作者:周中华)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树立全局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事物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分析:漫画中的两个人各自负责自己范围内的事,对于二者的交叉地带,谁都不负责任,这说明二者只着眼于部分,忽视整体利益,没有树立全局意识,①说法正确;他们的行为受价值观的指引,④说法正确;②与漫画主旨不符;③说法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也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该题选C。
25.《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关乎人才培养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也应及时修订,以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 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 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新版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12分)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新版守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新版守则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利益。(3分)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新版守则有助于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新版守则是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学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3分)
26、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年来,出现了《红高粱》、《南京1937》、《驼哥的旗》、《死无葬身之地》、《铁道游击队》等一大批优秀之作。这些优秀作品,总的来说有几点很突出,即写英雄力避简单化,写奉献力求人性化,写觉醒重在草根性,写历史善用辩证法。
与此同时,有些抗日剧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剧情被观众诟病不已,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抗日神剧的特点可用“四化”形容: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
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作品的立意、思想与舞台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抗战文艺作品必须是严肃的,创作要做到“四有”,即“有神”“有骨”“有肉”“有心”,找准题材和主干,讲好故事,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增加艺术积累,潜心创作,厚积薄发,真正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2)结合材料,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抗日神剧”的错误。(12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抗日剧应该根据抗战史改编,“抗日神剧”没有尊重历史事实,没有尊重实际。(4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抗日神剧”中夸张、雷人的虚构剧情否定了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4分)③价值观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选择人生道路,“抗日神剧”一旦被观众信以为真,观众对历史的态度和价值观会产生严重的偏差。(4分)
27.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何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两会前夕媒体推出的各类调查中,可以获得直观感受——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成为热点话题,“获得感”所追问的,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有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政风社风的净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得到的满足感”。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原因。(10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对当前现实的回应,有利于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4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分)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3分)
28.材料二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11分)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3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入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29.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 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 素。这一发现的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正是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信念、不断创新的精神,才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 。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屠呦呦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6分)
①屠呦呦在医学实践中不断实验提取有效物质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1分)② 世界卫生组织持续调查发现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的,说明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否认个性发展,表现为对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1分)但是人生价值 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屠呦呦的医学贡献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物质条件和成果。(1分)这表明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1 分)③假如没有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信念、不断创新的精神,便不会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1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的精神,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全面提高个人素质。(1分)
30、“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中国约9亿劳动力,其中有数以亿计的各类专业人才,把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创业和创新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将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打造不息引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的民主化,使得创新活动的传统边界逐渐消融,创新2.0形态逐步显现,创新不再仅仅是科技研发人员的事情,而演变为更广泛的多主体参与。2015年7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指出,要看到大发展大趋势,不能再搞封闭分割,而要充分利用众人智慧。他强调,创新科技科研协同机制,构建“集众智搞创新”的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集众智搞创新”的价值理念。(12分)
①“众创”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于和反作用于当前经济新常态,有利于科技创新,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3分)②“众创”理念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去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引领人生正确选择,开启“双创”新局面。③“众创”理念引导人们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④“众创”理念将创业与创新结合起来,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⑤“众创”理念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