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决明子 身边价廉的药物之九(决明子黄芪柴胡紫苏丝 瓜西瓜木耳菜豇豆)

 

决明子

处方名:决明子、草决明。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灌木状草本,高三至六尺,有霉腐气味。

叶:双数羽状复叶,长二至三寸许,总轴在小中小叶间有线形腺体;小叶通常三对,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先端钝,有小凸尖,背面有绒毛。

花果:花两性,成对腋生;花瓣5_,鲜黄色。荚果线形纤弱,近四稜形,长达五寸许,秋季成熟,每荚有种子约25粒;种子菱形,淡褐色,有光泽。

采集加工:药用种子。白露前后荚果陆续由青变黄,由黄变成黑成熟时采割,晒干,脱粒,去净杂质即为成品。

炮制:炒决明子:将明子炒至稍鼓起,微有香味,放凉。用时打碎或碾碎。

种植方法:本品对土壤要求不严,谷雨前后下种。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耙平,将选好的种子用温水浸,稍晾,耧播于地内。每亩用种子2斤。苗出齐后,及时中耕,按株距二寸左右定苗。苗高尺许时,注意打垅、培土、浇水。

性味:
味甘、苦、咸,性微寒。

主要成分:含大黄甙(C15H10O5)、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由于有消炎和泻下作用,故能祛风热、明目、通便。其明目作用还可能与所含的胡萝卜素(甲种维生素类物质)有关。现代实验还发现决明子有降血压作用。

临床应用:本品广泛用于眼科。无论内眼或外眼炎症,只要无禁忌证(如泄泻、低血压等),在方剂内加入决明子一味,都属有益。但现代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外眼炎症。

(1)用于治疗由风热所致的目赤涩通、羞明、多泪(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一般配菊花、木贼、黄芩等,如急结炎方;症状较剧烈者则须配柴胡、黄连、防风等,方如决明子汤。

(2)用于治疗由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头痛。单用决明子5钱,或配夏枯草5钱,或配钩藤、白蒺藜各3钱,水煎服。

(3)用于治疗便秘(兼有目赤、口臭、小便短赤等热象者较适宜)。可配淡竹叶、瓜蒌仁各3钱,水煎服。

使用注意:
有泄泻和低血压者忌用。

用量:1.5~8钱,常用量3~5钱。

处方举例:

(1)决明子汤:决明子(炒黄)3钱、柴胡3钱、黄连2钱、淡竹叶3钱、防风2钱、升麻1钱、细辛5分、菊花3钱、甘草1钱、水煎服。

(2)急性结膜炎:决明子、野菊花各三钱,蔓荆子、川芎各二钱,全蝎一钱,水煎服。

黄芪

处方名:黄芪、生(炙)黄芪、生(炙)芪。

来源:

为豆科、黄芪属植物。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的根。人工栽培。

别名:膜荚黄芪(植物名)、口芪、库库芪、东北黄芪、茨松。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高达三尺。茎直立,上部多枝,光滑或微有毛。

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7—27朵;花冠蝶形,黄色。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端有长尖,有黑色短毛。

根:主根长,锥状圆柱形,稍木质化,直径三分至一寸,外皮红色或棕红色。

采集加工:2药用根。春秋两季刨采,去掉秧苗及须根,趁湿剁去芦头,晒干。成品外皮黄褐色,质柔软发绵,断面有菊花心。

炮制:洗净,稍浸,闷透,切片,晒干。自用可趁鲜切片,晒干。

蜜炙黄芪:黄芪片10斤,炼蜜3斤。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炼化,放入黄芪片10斤,炼蜜3斤。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炼化,放入黄芪片拌匀,稍闷,炒至老黄色,不粘手为度,放凉。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甘。能强壮,补气,止汗。

主治应用:

(1)体虚多汗(自汗盗汗):黄芪五钱,白术三钱,防风二钱,水煎服。

(2)贫血:黄芪六两,当归三钱,水煎服。

(3)糖尿病并发痈肿、疮疖:生黄芪六两,生甘草一两,焙研为末,每服三钱,开水冲服或水煎服,早晨、中午各一次。

(4)慢性肾炎,蛋白尿,浮肿:黄芪一两,水煎服。

常用量:二至五钱。

藿 香

处方名:藿香、广藿香。

来源:Y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  O.  Ktze.]的全草(广东用广藿香)。也有单用其茎枝者,称藿香梗。人工栽培。

别名:土藿香。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草本,有香味,高一至三尺许。茎有四稜。

叶:叶对生,卵形,缘有钝齿,长五分至寸半,上面散生透明腺点,背面有短柔毛。

花果:花轮集成顶生穗状花序,花冠唇形,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小坚果倒卵形。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秋季采割全株、去净杂草及根,晒干。成品绿色。

炮制:用水喷淋,稍润,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辛。能去暑,止吐,开胃。

主要成分:叶和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甲胡椒酚于(C10H12O)。另含鞣质、苦味质。

药理作用:

(1)止呕;(2)止泻;(3)健胃;(4)解热,发散风寒。

临床应用:为夏令治疗暑湿的常用药。

(1)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而兼有胃肠症状者(有头痛、腹痛、呕吐、腹泻),常配半夏、苏叶等止呕,厚朴止泻,白芷解表,方如藿香正气丸。

(2)用于治疗急性胃炎,适宜于因饮食生冷或不洁食物引起者,方如不换金正气散;也可用藿香正气丸。

(3)用于治疗中暑 _而发热、烦渴、恶心呕吐等症状者,用藿香(鲜藿香叶更好)配连翘、半夏以清暑散热止呕,方如藿香连翘饮。

用量:2~5钱。

处方举例:

(1)藿香正气丸(《局蚊》):成药(含藿香、苏叶、半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每次1丸,每日1~2次,姜枣汤送服。

(2)不换金正气散(《局方》):藿香2钱、苍术3钱、厚朴2钱、清半夏3钱、陈皮2钱、甘草1钱、水煎服。

(3)藿香连翘饮:藿香2钱、连翘2钱、制半夏2钱、陈皮1钱、水煎服。

(4)防治感冒:鲜藿香叶、鲜紫苏叶、鲜薄荷叶各三钱,开水冲或略煎,当茶喝。

(5)夏季受暑,头昏,胸闷,噁心,口中发粘,胃口不开:藿香、佩兰各三钱,水煎服。

(6)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肚子痛:藿香、制半夏各三钱,苍术、陈皮各二钱,水煎服。

(7)慢性鼻炎,鼻窦炎:藿香四两,研末,加猪胆汁适量为丸,每服一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可连服二至四周。

 

柴胡

处方名:柴胡。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aefolium  Willd.)的根或全草。人工栽培。

别名:北柴胡(植物名)、黑砦胡、黑柴、黑胡、竹叶草根、剪子股草。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一尺至二尺许。茎上部多分枝,稍成“之”字形弯曲。

叶:叶互生,狭披针形,两端渐狭,微弯曲,全缘,有7条脉,长半寸至二寸许,宽二分至四分,背面粉绿色。

花果:复繖形花序腋生和顶生,无总苞片或有1—2片;小繖花序小,有小总苞片5枚,明显比小繖梗短;花小,黄色。双悬果长圆形或宽椭圆形,悬果有5条果稜。

根:根有不规则分枝,粗细不等,主根常不明显,皮棕褐色至黑褐色。

采集加工:药用根。春秋两季刨采,去净秧苗及泥土,晒干。

炮制:洗净,闷透,切片,晒干。自用可趁鲜切片,晒干。

醋柴胡:取柴胡片10斤,用醋1斤,搅匀,炒至微干,放凉。

性味:味苦,性微寒。

主要成分:含柴胡酮(C37H64O2)、植物甾(zi读灾)醇(C30H4O2)、另含脂助记词酸,茎叶含芦丁。

药理作用:疏气、解郁、散火,其原理为: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临床观察其退热作用平稳可靠,但效力仍不及黄芩。

(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胁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3)抗菌: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对流感毒有强烈抑制作用。此外,又具有抑制第I_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退热。特别适宜于解退弛张热(热度高低不一,早晚波动在1℃以上)、往来寒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就不恶寒,二者交替出现)。发热重时配黄芩,方如小柴胡汤。

(2)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痛和月经痛。

(3)治疟疾,配常山。

使用注意:凡阴虚所致的咳嗽、潮热不宜用柴胡;由于“肝火上逆”(如高血压)所致的头胀、耳鸣、眩晕、胁痛,柴胡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症状加剧,甚至出血。

至于肺结核病,一般应慎用柴胡,但当兼有外感表证,需和解表里时,则可用;兼有肝郁,需解郁时,也可用,此时用量一般是1~1.5钱。

用量:22~6钱。解肝郁,镇静、镇痛,用2~3钱;为了加强解热发汗作用。必要时可用至5~6钱,还要久煎浓煎。

处方举例:

(1)逍遥散(《局方》):柴胡3钱、当归3钱、白芍3钱、白术3钱、茯苓3钱、薄荷1钱(后下)、生姜1.5钱、炙甘草1钱、水煎服。

(2)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4钱、黄芩3钱、制半夏3钱、党参2钱、生姜2钱、甘草1钱、大枣4枚、水煎服。

制剂:

(1)柴胡针:为柴胡挥发油(蒸溜提出)的灭菌过饱和溶液,每毫升相当于柴胡1.0。有解热作用,主治感冒、流感,作用平稳,适用于小儿、孕妇。成人每次肌注或静注2毫升,小儿1~1.5毫升,一日1~2次。

(2)热可平针:为柴胡及鵝不食草经蒸溜配成的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柴、鹅各2.5~3.0。解热作用比百乃定稍快而比安乃近慢,适用于流感及其他病毒性疾患引起的高热、无名高热和一般高烧,亦可用于疟疾。一日2次,每次肌注2毫升。(卫生部“五七”干校制药厂)

(3)午地茶:散剂或茶剂(每块1.5钱),由柴胡、紫苏、藿香、羌活、防风、厚朴、神曲、山楂、麦芽等配成。功能解表和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胸闷、腹泻。每次服1包(散剂)或1块(茶剂),亦可开水冲服或煎服。

荆芥

别名:裂叶荆芥(植物名)、香荆芥。

处方名:
荆芥、荆芥穗、荆芥炭。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p.)的带花穗的茎枝或花穗(荆芥穗)。炒黑后称为黑荆芥或荆芥炭。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一年生草本,有香味,密生细白绒毛。茎高一至三尺许,略呈四稜形,绿色或带紫色,上部多分枝。

叶:叶对生,3—5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全缘。

花果:穗状花序细长,顶生与腋生;花2唇形,淡红白色,六至八月开放。小坚果棕色。

集加工:
药用全草和花(果)穗。

荆芥:秋季半花半子时,距地面半尺高割下,晒七、八成干,捆小把,再晒干。成品(带穗)紫绿色,有香气,无老根。

荆芥穗:秋季采割荆芥时,趁鲜摘穗,微晒,晾干。成品灰绿色,无梗,不霉。

炮制:将荆芥去净根叶,稍浸,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荆芥炭:将荆芥段炒至表面呈黑色,喷洒清水,放凉。

性味:味辛,性微温。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和少量右旋柠檬烯。

药理作用:

(1)发汗解热,作用较和缓;

(2)消炎;

(3)止血,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实验证明荆芥炒黑成炭后,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的时间。

临床应用:传统经验认为本品为风病、血病和产后的要药。

(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均可用:风寒的,配防风、生姜;风热的,配薄荷、柴胡等。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荆芥虽属辛温,但温而不燥,与辛凉解表药配伍,可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寒、咽疼、眼结膜炎等风热症状(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荆防败毒散。

(2)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前人的经验是“咽痛必用荆芥”,现代在治疗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方剂中,荆芥常不可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强其消炎作用。

(3)用于透疹止痒。在荨麻疹、风疹、麻疹时用之,起到加速病理过程消退和止痒的作用。常与薄荷、防风等配伍(内服或外洗均可)。

常用量:一至三钱。

处方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2钱,川芎、甘草各1钱,水煎服。

荆芥穗

荆芥穗功用与荆芥相同,作用较强。可治风热感冒,头痛,发烧,咳嗽,嗓子痛;急性咽炎:荆芥穗、防风各二钱,蝉蜕、桔梗、生甘草各一钱,水煎服。又可治偏头痛:荆芥穗三钱,研末,鸡蛋三个,先把每个鸡蛋打一个小孔,装入药末一钱,蒸熟,一次吃下。

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晕劂),可用荆芥穗。单味2_钱研末冲服,或随证配其他药煎服。

荆芥炭

用于治疗出血。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痔疮大便带血:荆芥炭二两,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两。

常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紫苏

紫苏(植物名)、赤苏。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Crispa  Decne.]为人工栽培。

识别特征:

体态: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茎高一至三尺,紫色或紫绿色,四稜形,有毛,多分枝。

叶:叶对生,卵形至宽卵形,长一至三寸许,边缘有锯齿,两面紫色或下面紫色。

花果:总状花序顶生与腋生;花冠2唇形,红色或淡红色,上唇2裂,下唇3裂。小坚果倒卵形,灰棕色。

种植方法:清明前后育苗,夏至前后移栽。播种前施足底肥,深耕、耙平、作畦,撒播后覆土三分厚。每亩用种子3—4斤。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注意间苗和除草。夏至时,须培土、追肥。生长期间,宜适时浇水、除草。如直播可参照移栽的株、行距,管理方法同上。

采集加工:    药用叶、茎和果实。

紫苏叶: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摘,晾干。成品叶面绿、背面紫,或两面紫。用时搓碎。

紫苏梗:一般与紫苏叶落归同时采下,去掉枝叉,趁鲜切成段或片,晒干即为成品。

紫苏子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晒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成品粒饱满,无杂质。

炮制:紫苏子:取净紫苏子,微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用时打碎。

紫苏叶

 

性味:味辛,性温。

主要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紫苏醛(C10H14O)。

药理作用:5(1)发汗解热;(2)利尿;(3)健胃,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4)祛痰,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物。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者(相当于胃肠型感冒)。

(2)用于行气安胎,治疗妊娠呕吐,胸闷恶心。老苏梗作用较好(1.5~3钱即可),配陈皮、砂仁更能增强健胃作用。

(3)用于解鱼蟹中毒,要用至1~2两。

此外,还可以外用治疗阴囊湿疹。方法是用苏叶1两煎水,放温后浸洗患部,然后用生油在患处搽匀。

用量:一般2~3钱。

处方举例:香苏饮(《局方》):香附2钱、苏叶2钱、陈皮1钱、甘草1钱、生姜3片、红枣3枚、水煎服。

紫苏梗

紫苏梗性味与紫苏叶同,能顺气,安胎。可治

(1)热天受暑或伤食,胸闷,噁心:紫苏梗、藿香各三钱、枳壳、陈皮各二钱,水煎服。

(2)孕妇咳嗽气急,胎动不安:紫苏梗、紫菀各三钱,水煎服。常用量二至三钱。

紫苏子

性味:味辛,性温。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维生素B1。

药理作用:下气定喘,止咳消痰,宽胸开郁。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咳嗽而有气滞痰雍、呼吸不畅、吸易呼难、胸膈满闷,或有痰喘,或因呼吸困难加重而不能平卧(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取其有下气(降气)作用。

方如苏子降气汤。

使用注意:苏子能滑肠通便,平素大便稀溏者慎用,而咳嗽兼有大便干结者用之则甚合适。

用量:1~3钱。

处方举例:苏子降气汤(《局方》):苏子3钱、法半夏3钱、前胡2钱、厚朴2钱、当归3钱、肉桂末8分(冲)、甘草1钱、生姜3片、水煎服。

金银花

别名:忍冬、银花、金藤花、二宝花、双花。

识别特征:

体态:半常绿缠绕灌木;茎细,中空,多分枝,皮棕褐色,呈条状剥裂,嫩时有毛。

叶: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一寸至二寸半,嫩叶有毛。

花果:8花成对腋生,四至九月开放,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有香气,花冠2唇形,上唇4裂,下唇不裂,花管细弱。浆果熟时黑色。

采集加工:
药用花蕾及带叶的茎枝。

金银花:夏初即可陆续采摘,每日清晨摘取未开放的花蕾,薄摊席上,晒干即为成品。

金银藤:秋末割下嫩茎枝晒干。成品茎枝棕红色,质嫩。

炮制:金银藤:秋末割下嫩茎枝,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种植方法:本品不择土壤,可利用村边地角栽培,应及时锄草、浇水、追肥。

插条繁殖:=_春季化冻后或雨季中,选粗壮枝条,剪为一尺许长段,按行距一尺、株距三至五寸挖坑栽入,枝尖向上,露出地面二至三寸,填土、踏实。

压条繁殖:在雨季期,将枝条埋在原棵周围,待生根后再移栽。

分枝繁殖:%_在春季化冻后,未发芽时,从多年生的原棵根部截出一部分,剪去老根,即可移栽。

金银花

处方名:银花、金银花、忍冬、双花、二花、土银花(广东)。

来源:K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广东以土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入药。

性味:味甘,性寒。

主要成分:含肌醇(C6H12O6)、木犀草素(C15H10O6)、鞣质等。

药理作用:

清热解毒,其原理为:

(1)抗菌: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菌作用,其酒精浸剂在1:100,000浓度下对结核菌有抑菌作用,单味银花对小白鼠实验结核病有疗效。总的来说,金银花为作用较强的广谱抗菌中药。

(2)抗病毒:体外试验,金银花的水浸剂对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4)收敛:鞣质起收敛作用,故急性肠炎也可用银花。

(5)利尿。

此外,动物实验初步发现,金银花的有效成分能在体外与胆固醇结合,能减少家兔肠道胆固醇的吸收。

临床应用:为治疗疮疡、泻痢和外感、热病的常用药。

(1)用于治疗疮疡、痈疖而有红肿热痛者。轻者配连翘、紫花地丁等,方如银花解毒汤;稍重者,例如痈初起,疼痛较显著而未溃破,则须配炙山甲、皂角刺等,促进脓肿消散或溃破,方如消疮饮。痈疽愈后口渴,也可用银花煎水代茶。对皮肤湿疹、疥癞等,银花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菌痢、急性肠炎等),可配黄芩、茵陈、白芍等,或用金银花单味浓煎服。如为血痢,则须用银花炭。

(3)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感染性疾病早期,其证在表,具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证候,配连翘、淡豆豉、荆芥等,在清热解毒的同时,疏风解表,方如银翘散。

用量:5常用量3钱~1两。治热痢要浓煎。治疮痈用量较大,一般用1两,症重时,有进用到每剂2~3两,也有人用到4两。

处方举例:

(1)银花解毒汤(《疡科心得集》):银花1两、紫花地丁1两、赤茯苓3钱、连翘3钱、丹皮2钱、川连1.5钱、夏枯草3钱、水煎服。

(2)消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银花1两、炙山甲3钱、皂角刺3钱、赤芍3钱、浙贝3钱、防风2钱、白芷1.5钱、当归尾4钱、乳香1钱、没药1钱、陈皮2钱、天花粉4钱、甘草2钱、水煎服。服本方后偶有恶心呕吐反应,但无妨碍。

(3)银翘散(《温病条辨》):银花4钱、连翘3钱、荆芥3钱、淡豆豉3钱、牛蒡子3钱、桔梗2钱、薄荷1钱(后下)、淡竹叶3钱、芦根6钱、甘草1钱、水煎服。

金银藤

金银藤也称银花藤,又名忍冬藤。清热解毒的效力不及银花,但祛风活络的作用较强。除用于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外,更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用量4钱~1两。

制剂:

(1)抗感冒片4号:金银藤6.0,野菊花3.0,射干1.0,阿司匹林0.3,扑尔敏10毫克,维生素C50毫克,制成4片。有消炎、退热、镇痛、利咽、抗过敏作用,用于一般伤风感冒、流感、上感等,日服3次,每次4片,有严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如将射干换成山豆根,则为抗感冒片5号)。

(2)银黄清热片:每片含金银花提取物100毫克、黄芩提取物42毫克,大黄总蒽醌7毫克,连翘提取物8毫克,板蓝根1毫克,黄连素10毫克,用于上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疗效较好。每日3次,每次2片。其抗炎退热作用略与土霉素相类似,对上感,平均退热时间为23.7小时。对急性咽喉感染,大多数病人服一个疗程24~48片即可全愈。

(3)银黄片:每片含:金银花提取物100毫克,黄芩提取物80毫克。每日4次,每次2片。用于上感、流感、急性咽炎等,对上感疗效好,可代替银黄清热片。对流感效较差。

(4)抗腮腺炎针:由金银藤提纯制成,每支2毫升(相当于金银藤2.0)。主用于流行性腺炎,肌注,一日1~2次,每次2毫升。

 

牵牛子

处方名:黑丑、黑牵牛、黑白丑、二丑、牵牛子。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牵牛(Ipomoea  hederacea  Jacq.)的干燥成熟种子。黑色的叫黑丑,白色的叫白丑。一般用黑者较多,但现在许多药房配药已不分黑白丑。

识别特征:

体态:一年生缠绕草本,长六尺以上,有短毛。

叶: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心脏形,长一至二寸,常3裂,基部心形。

花果:每总梗上有花1—3朵,腋生,花冠喇叭状,蓝色、淡紫色或白色。蒴果球形,有宿存的花萼;种子三稜形,背圆,向内两个腹面扁平,棕黑色(黑丑)或黄白色(白丑)。

采集加工:药用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根据种子颜色分别采割(黑色者为黑丑;黄白色者为白丑),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为成品。

炮制:取净牵牛子炒至微鼓起,稍有香气,放凉。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有小毒。能泻下,逐水。

主要成分:含牵牛子甙(约2%)。为树脂性甙,又称牵牛子脂;此外还含有脂肪油约11%。

药理作用:

(1)泻下:牵牛子脂在肠内遇胆汁和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对肠管有强烈刺激性,增加肠蠕动,引起肠粘膜充血,分泌增加,呈泻下作用。一般服后3小时即泻下,用量大时甚至可泻出水样大便。

(2)利尿。

(3)杀虫:体外试验对蛔虫和绦虫有一定杀灭效果。

临床应用:"_主要用于逐水消肿,但只适宜于水肿实证,有胀满、便秘,病人体质尚可者。

(1)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大黄、芒硝、枳实,如消水方,此方去水较满意,泻三、四次后,腹水显著消退。

(2)用于治疗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肾变性期的水肿,可用黑丑1~2两(成人量)与其他泻水、温肾药同用;或用舟车丸(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逐水。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虫积(由蛔虫所致的便秘等症状),舌上有碎米样红点,口苦苔黄,小便黄短,用黑丑3钱(炒)、槟榔5钱,研成细末,每服2钱,开水冲服,或在其他驱蛔方剂内酌加黑丑亦可,但要慎用。

使用注意:

(1)逐水消肿时如使用牵牛子,要注意攻补兼施,或攻后即补。凡体质虚弱、老人或孕妇,均忌用牵牛子;腹不胀满,或无便秘者也不要轻易使用。

(2)牵牛子在常用量下不致中毒,但如过量(例如儿童用1两以上)可中毒,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粘液血、剧烈腹痛、呕吐。

用量:常用量粉剂5分~1.5钱,大剂量酌情用至4~5钱。入汤剂量可稍大,用至8钱~1两。

处方举例:消水方:黑牵牛8钱(研末,冲)、大黄5钱(后下)、元明粉4钱(冲)、枳实3钱、水煎服。如体质虚弱,或服后泻下太厉害,可用枣汤调服(大枣1两煎汤)。又此方不可久服,得效便止。

葎 草

来源: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为桑科、葎草属植物。野生。

别名:拉拉秧。

识别特征:

体态:一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有倒生刺毛。

叶: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多为掌状5深裂,少为3—4或6—7裂,基部心形;裂片卵状椭圆形,边缘有锯齿。

花果:花雌雄异株,形小,黄绿色,雄花成圆锥花序,雌花10余朵集成短穗。瘦果球形微扁。

采集加工:药用全草。秋初割下,晒干。成品绿色。

炮制:洗净,闷润,切段,晒干。自用可趁鲜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苦。能清热解毒。

主治应用:

(1)肺结核病,下午低烧,夜眠出汗:葎草一两,水煎服,连服七至十天。

(2)消化不良:葎草三钱,水煎服。

(3)脓皰疮:葎草三两,煎汤,外洗,每天一至二次。

(4)风湿性关节炎(痹症),关节红肿:葎草适量,洗净,捣烂加蜜,敷最痛处。

常用量:六钱至一两。

附注:近年来有些地区用葎草水煎内服,预防多种传染病,有待进一步总结。

落葵

来源:落葵(Basell  alba  L),又称胭脂菜、木耳菜、藤菜、豆腐菜,属落葵科植物。

落葵原产我国,全国大多数地区均有种植,尤以广东、四川、福建等省较多。采其嫩叶嫩梢食用,味道鲜美清口,好似菠菜,常做汤用。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

落葵的嫩叶、嫩茎可作为配菜做汤,也可单炒,品味鲜美,清香适口。

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

药用价值:

落葵性味甘、淡、凉、无毒。有凉血、润肠、化淤、解毒等作用。

常用选方:

(1)跌打损伤、烧伤:用落葵30~60克,捣煤烂敷患处,隔日换1次,连用数次有效。

(2)发热鼻衄:鲜落葵60克,捣烂取汁,用纱布浸汁(浸透),塞于鼻内,每日1~2次,连用4~5次有良效。

芋艿

来源:(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又称芋、毛芋艿、芋头,属天南星科植物。本区有栽培。

芋艿原产亚洲东南的东印度、马来半岛的沼泽地区,我国古时就有栽培,分布很广,因其喜高温湿润,我国南方栽培较多,北方栽培较少。

芋艿的种类依据母芋和子芋的生长习性分为多子芋、魁芋和多头芋三类。多子芋的“白梗芋艿”和“红梗芋艿”;魁芋的“福建槟榔芋”和“江苏龙头芋”;多头芋的四川乐山的“莲花芋”和“广州狗瓜芋”等都属优良品种。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

另外尚含铜12.9ppm,以及皂素等。

芋艿含大量淀粉,不仅可做蔬菜,也可作为主食。嫩叶柄可腌制或晒干。

芋艿里钙的含量较多,但因是草酸钙,胃肠难以吸收,并使芋有涩味(煮熟后消除),触及皮肤感觉痒,用火烤一下或用热水洗后可解痒。

药用价值:

芋艿的块茎、叶、叶柄和花均可药用,其性味辛、平、滑,生芋有小毒。芋艿有益脾胃、调中气的功用。生芋内服可治淋巴结肿大,外用可消炎、消肿、镇痛。茎叶可治蛇虫咬伤、黄水疮等。花或治妇女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等。

常用选方:

(1)淋巴结肿大:生白梗芋艿,切成薄片,晒干,研成细末,水泛为丸,温水送服,每日2~3次,每次3~6克。

(2)无名肿毒:生芋艿头加住食盐少许,捣烂敷于患部,每日更换2次。

(3)小儿头部热疖:鲜芋艿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早晚更换1次。

(4)蛇虫咬,蜂螫:生芋艿搽伤处或捣烂敷贴,有效。

山药

来源:山药(Dioscorea  batatas  Decne),又称薯蓣、怀山药、白山药、土藷,属薯蓣科植物。本区有栽培。

山药原产于我国南方山地,喜高温干燥气候,原名薯蓣。据说因唐朝代宗名署,又改为山药。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产于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省。以河南南怀庆地区出产的“怀山药”为佳。

识别特征:

体态: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细长,通常带紫色,有稜,光滑无毛。

叶:叶对生或3枚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解状卵形至三角状阔卵形,长一寸至二寸许,常三浅裂,侧裂片圆钝;叶脉7—9条自叶基发出。

花果:花雌雄异株,极小,黄绿色,均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蒴果有3稜,呈翅状;种子扁圆形,有阔翅。

块茎:块茎直生,肉质肥厚,略呈圆柱状,长可达三尺,直径六分至二寸许,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

采集加工:药用块茎(山药)及球芽零余子。

山药:霜降后叶枯黄时刨采,切除芽头,去净泥土,刮去外皮,用硫黄熏24小时,(每100斤鲜货用硫黄2—3斤),烘干或晒干。

零余子:秋季采摘,晒干即成。用时打碎。

炮制:山药:用水浸泡至稍软,微晾,闷润后及时切片,晒干。自用可将加工后的干山药打成碎块。

种植方法:本品喜肥活沙质土壤,适宜连种。秋后多施底肥,深翻,明春化冻后复翻、耙平、做畦。

(1)芽头繁殖:淹地后按行距一尺五寸开沟,沟深四寸、宽六寸,将芽头按株距四至五寸,倾斜向上摆入沟内,覆土盖平,半月后发芽出土。

(2)山药豆繁殖:整地同上,按株距二寸种植。苗高五至六寸时,搭“X”字形架,高六至七尺。把蔓引上缠绕。注意苗出齐后浇水,入伏追肥,至立秋经常拔草、浇水,往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

另外尚含铜7.8ppm,及胆碱、尿囊素、淀粉酶、碘质等。

山药根及球芽(山药豆)可供食用。蒸山药适于老年人吃,山药糖葫芦是儿单们喜爱的小食品。做菜时炖菜的不足。

药用价值:

山药根可药用,性味甘、平、无毒,有健脾止泻,补肺益肾的功效。主治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喘咳,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遗尿,妇女带下等。

性味功能:

性平,味甘。能健脾。

主治应用:慢性肠炎,大便稀,饮食减少,肚子胀:山药五钱,苍术三钱,薏苡仁四钱,水煎服。

常用选方:

(1)久咳、痰多、气喘:鲜山药捣烂与甘蔗汁半杯和匀,炖热饮服,每日2次,有良效。

(2)小儿水泄:山药、白术各9克,滑石粉、车前子各3克,甘草1.5克,水煎服。

(3)糖尿病或口渴尿多:山药15克,黄连6克水煎服。

(4)脾胃虚弱、大便稀溏:山药12克,白术9克,党参12克,茯苓9克,神曲9克,甘草6克,水煎服。

常用量:三至六钱。

零余子(即山药豆)性温、味甘。功能主治与山药略同。

豌豆

来源:豌豆(Pisum  sativum  L),又称荷兰豆,属豆科植物。

我国豌豆栽培历史悠久,约在两千多年前民间就有食用豌豆苗的历史记载。

豌豆盛产于我国南方诸省。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

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

豌豆和其它豆类一样,是一种营养成分很高的蔬菜,其嫩苗及鲜嫩豆荚可当蔬菜食用,也可用水浸泡后磨作淀粉,制成粉丝或凉粉。粉渣可以喂猪,粉浆可以做稀粥喝。

药用价值:

豌豆性味甘、平、无毒,有利便止泄痢、调营卫、益中气、消痈肿、解乳石等功效。

常用选方:

(1)糖尿病: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嫩豆苗捣烂榨汁,每日2次,每次半杯。

(2)产后乳汁不下:豌豆煮烂后食用。

菜豆

来源: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又称芸豆,四季豆、刀豆,属豆科植物。

菜豆主要产于南美洲亚热带地区,性喜温暖,不耐寒冷霜冻,在平均20~25℃的气候下生长良好,花盛荚多,一年四季皆可生长,故又称四季豆。我国栽培菜豆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主要产于广东、广西、四川、江西等省。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等。

菜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品质优良,肉厚肥嫩,是夏秋季蔬菜中上市最早的佳品。其嫩菜和子实,含有蛋白质,糖和淀粉。新鲜产品中含丰富的维生素A、B、C等,营养价值很高。鲜豆和豆荚还可以做成腌制品和罐头,便于贮存。菜豆的茎、叶是良好的牲畜饲料。

秋季霜后的芸豆中,含有一种毒豆素,炒不熟易造成过敏性中毒,因此,吃秋后芸豆时,应注意炒熟或加点醋。

药用价值:

菜豆的籽、果壳、根均可入药。性味甘、平、无毒。有温中下气,益肾补亢的功效,主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有镇静作用,是一种滋补药物。

菜豆中含有尿素酶,白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嫩豆中还可分离出刀豆赤霉素I和II洋刀豆内含有洋刀豆血球凝集素等多种球蛋白。据研究认为:料刀豆血球凝集素(PHA)具有抗肿瘤作用。目前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视。

常用选方:

(1)气滞呃逆:菜豆15~30克,生姜3片,水煎渣,加红糖适量,每日2~3次分服。

(2)胃寒呕吐:鲜菜豆壳60克,水煎后加红糖,频频饮服,有良效。

(3)小儿百日咳:菜豆籽15克,水煎后去渣加冰糖适量,分次饮服。

豇豆

来源:豇豆(Vignasinensis  Endle),又称长豆角、带豆、饭豆、姜豆,属豆科植物。本区有栽培。

豇豆原产于亚洲南部,很早就引入我国,目前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豇豆喜温湿,较适于雨水充足,气候潮湿的南方种植,盛产于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省。

豇豆品种很多,藤蔓性品种有饭箩豇、大青豇、红豇豆、广东豇、苏北龙尾豇、长鞭豇等;矮性品种有盘香豇、钻花豇、兔腿豇、品红香豇等。藤蔓性品种喜攀附于树木,苇竹等,栽培中多用棚架。矮性品种秧矮,颗大,头多,常散颗生长。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豇豆还含有铜6.8ppm_。

豇豆是夏秋季主要蔬菜,其嫩荚炒、蒸、焖均可,用开水烫后凉拌也很好吃。鲜豆荚可盐腌,酱渍成咸豆角和酱豆角,脆嫩适口,别有风味,还可制成罐头。豇豆的叶、秧、荚角皮是上好的饲料,可以喂猪、牛、羊、兔。

药用价值:

豇豆的豆、叶、根、果皮均可入药,其性味甘、咸、平、无毒,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消渴等功效。我国《本草求真》一书中曾记载:“豇豆即饭豆小豆者也,气味甘平无毒。”中医记述:“肾病宜食,并能补五脏,暖胃肠,益气和中,兼调经脉。早被列为药用植物。

常用选方:

(1)糖尿病,口渴便频:取带壳豇豆(干口)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喝汤吃豆,连服数周有效。

(2)小便不通:豇豆叶120克,水煎服,每日2~3次,连服数次有效。

(3)食积腹胀、暖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碎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数日有效。

(4)血尿:豇豆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用开水或黄酒送下,连服数日有效。

扁豆

处方名:白扁豆、扁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种子及花等。

扁豆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汉代就有食扁豆的历史记载,现各地均有生产,尤以安徽、陕西、湖南、河北、江苏等省产量较大。本区有栽培。

采集加工:白扁豆:秋季豆荚成熟时采摘,取出种子,晒干。成品粒饱满,色白。

扁豆花:夏季花初放时采摘,去净杂质,晒干。成品黄白色。

炮制:将白扁豆放入开水锅内,煑至种皮鼓起,捞出,放凉水中稍浸,搓去种皮,晒干。

营养成份:

扁豆的荚果有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日常蔬菜。它可以单独切丝、片、段炒或炖,也可与其它菜肴配做,如扁豆炒肉丝,猪肉炖豆,扁豆辣椒等。其叶、荚皮是上好的饲料。其营养成份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锰、锌、钼、硼、铜等。

药用价值:

扁豆性味甘、微温、无毒,有补脾除湿,消暑解毒等作用。

扁豆荚中含有哌啶酸—2;豆粒中还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和植酸钙、镁及泛酸等。

性味:味甘,性微温。能清暑,祛湿。

主要成分:富含淀粉,并含甲、乙、丙种维生素和烟酸。

药理作用:

消暑化湿,和中健脾,利尿。

临床应用:

用于解暑,治夏天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证见暑热头痛、恶寒烦躁、口渴欲饮、心腹疼痛、吐泻、饮食不节等暑湿症状,一般用生扁豆,配芳香化湿药等,方如香薷饮。

常用选方:

(1)夏季湿痢腹痛,里急后重:用扁豆花15~18克,煎鸡蛋1个,热吃,每日2~3次,连服3~5日有效。

(2)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用扁豆粉12克温水冲服,每日2次,连服数次有效。

(3)扁豆根煎服,每次15~20克,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4)热天急性胃肠炎,胃口不好,噁心,轻度腹泻,肚子痛:白扁豆五钱,香薷、苍术各二钱,水煎服。

常用量:二至五钱。

扁豆花 扁豆衣:

扁豆花、扁豆衣,功用与扁豆大致相同,扁豆花尤以清热治痢为佳,扁豆衣则以化湿较胜,方如清络饮(《温病条辨》):鲜扁豆花1枝,西瓜翠衣(西瓜皮)2钱,鲜银花2钱,鲜荷叶边2钱,丝瓜皮2钱,鲜竹叶2钱,水煎服,治暑热引起的身热、头目昏眩。

瓠瓜

瓠瓜(Lagenaria  Vulgaris  Ser),又称葫芦、蒲芦、扁蒲、瓠子,属葫芦科植物。

瓠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后传入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尤以南方栽培较多。分长颈瓠瓜和短颈瓠瓜两个品种。本区多以庭院观赏植物栽培。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另外尚含22—脱氧葫芦素D。

瓠瓜是南方广大群众食用的一种瓜类蔬菜。主要食用那果实长圆筒形,淡绿色,肉质纯白而柔软的长瓠瓜。多做成汤菜食用。但有的瓠瓜发苦,若苦素含量高,则在毒,食后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痉挛等现象,因此,对苦素含量很高的瓠瓜不能食用。

瓠瓜老熟后可割为瓢、杓使用。

药用价值:

瓠瓜性味甘、平。有利尿、消肿、散结等作用。

常用选方:

(1)腹水及全身浮肿:瓠瓜壳30~60克,配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煎汤服,有良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2)鲜瓠瓜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日2次,每次0.5~1杯,有通淋消石和退黄疸、降血压的作用。

抽葫芦

别名:抽巴葫芦。

药物来源:

本品为未成熟而萎缩的葫芦。

采集加工:秋季将未成熟而萎缩的葫芦摘下,晒干。成品色黄,全身皱缩。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
性平,味甘。能利小便。

主治应用:肝硬变并发轻度腹水(水膨):抽葫芦一斤,焙研细末,每服三钱,开水送服,每天三次,连服二周;或抽葫芦一两,水煎服。

常用量:三钱至一两。

苦 瓜

来源:苦瓜(Momerdica  charantia  L),又称凉瓜、癞瓜、锦荔枝,属葫芦科植物。

苦瓜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地区,后传入我国。以华南及西南各省栽培较多。本区有栽培。

苦瓜的优良品种很多,有瓜大肉厚,苦中带甘的“大顶苦瓜”;有瓜身光亮,皮纹不深,肉质细嫩的“滑身苦瓜”;有瓜形比黄瓜还细,别致异常的南京“小白苦瓜”;还有瓜身特别长,每个长达2尺,形似纺缍的“纺锤苦瓜”等。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

苦瓜果实中还含苦瓜甙、5_羟色胺和多种氨基酸。种子中含苦瓜素、栝楼酸等。

未成熟的苦瓜嫩果淡绿色,有苦味,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有祛暑清口的作用。成熟后的苦瓜果实变红并开裂,果瓤鲜红色,有甜叶,可以作果品用。

药用价值:

苦瓜的茎、叶、果子均可药用,其性味苦、寒、无毒,有除邪热、解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作用。常内用于中暑发热、牙疼、肠炎、痢疾;外用治痱子、疖肿、疮等。

常用选方:

(1)烦热口渴:鲜苦瓜一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

(2)痢疾:生苦瓜1个,捣烂如泥,加糖2两,搅匀,2小时后将水滤出,一次冷服。

(3)治痈肿:鲜苦瓜捣烂敷患处。

(4)流感:苦瓜种子炒熟研末,每日2~3次,每次9克,黄酒送服,10天为一疗程。

生瓜

来源:生瓜(Cucumis  melo  L  Var  Flexuosus  Naud),又称菜瓜、羊角瓜,属葫芦科植物。

生瓜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季果熟时采收。

营养成分主要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

生瓜是夏季菜蔬之一,多以甜酱渍后再食,味美可口。

药用价值:

生瓜性味甘、微寒、无毒,有消暑止渴、利肠胃、解酒毒、利小便的功用。

常用选方:

热甚烦渴:

生瓜一根,食后可消暑解渴。

黄瓜

来源: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又称胡瓜、王瓜、刺瓜、青瓜、勤瓜,属葫芦科植物。

黄瓜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蔬菜作物之一。原产于热带东印度潮湿的地方。相传汉代传入我国,距今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历史。黄瓜在我国分布极广,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现在不少地方用温室栽培黄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是本区重要栽培蔬菜之一。

营养成分:

黄瓜所含的糖主要是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果糖等。黄瓜还含有咖啡酸和挥发油等,其种子中含油酸、棕榈酸等脂肪油和多种氨基酸。

主要营养成分有:

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黄瓜所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在促进肠道中残渣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方面有一定作用。鲜黄瓜还含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所以多吃黄瓜可减肥。

药用价值:

黄瓜的叶、藤、根、果实均可入药。《本草求真》中述:“黄瓜气味甘寒,服皮能清热利水”。黄瓜的叶和藤性味微寒,具有清热利水、除湿、滑肠、镇痛等作用。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证明,黄瓜藤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降压机理,可能与降低血管周围阻力和减少心血输出量有关。

另外,黄瓜霜有清热消肿的作用。

常用选方:

(1)痢疾:黄瓜藤、叶不拘量,水煎服。

(2)高血压:干黄瓜藤煎浓汁,每日2次,每服5毫升;或干黄瓜秧12克,水煎,每日3次饮服。

(3)黄水疮:黄瓜秧焙焦研细末,香油调后涂患部,每日2次。

甜 瓜

来源:(Cucumis  melo  L),又称香瓜、果瓜,属葫芦科植物。甜瓜原产于小亚细亚炎热干燥地区,后传入我国。目前全国各地广有栽培。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

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等。

另外尚含柠檬酸和—胡萝卜素。

甜瓜是夏令消暑食品之一。瓜内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含有可以把不溶性的蛋白质转变为可溶性蛋白质的胨化酶,对肾脏病人的营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水果用的甜瓜含有大量的糖分,其含糖量4.2~18%,新疆的哈密瓜及兰州的醉瓜含糖量更多,可制成瓜干。

药用价值:

(_甜瓜除食用外,各部分都可药用。其性味甘、寒、滑,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等功效。

瓜蒂

处方名:
瓜蒂、甜瓜蒂、香瓜蒂。

性味:性寒,有小毒。

主要成分:含甜瓜素(C20H28O5),为一种结晶性苦味质。

药理作用:涌吐痰涎宿食。其原理为催吐,由于刺激胃的感觉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催吐。

临床应用:为催吐剂,但现代临床处方一般已较少用,只偶用于催吐误服的毒物,或用瓜蒂散,服后用棉签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或再食沙糖一块,以助药力,以快吐为佳,吐后可根据需要情况再服,以毒物较彻底清除为度,但气虚体弱者慎用(因多吐易伤中气)。

用量:

0.5~1.5钱,作散剂。

处方举例:

(1)瓜蒂散(《伤寒论》):甜瓜蒂、赤小豆等分研末,每用5分~1钱,加入淡豆豉3钱,水煎服。

(2)黄疸型肝炎:甜瓜蒂焙黄研细末,每包0.1克,4包药为一疗程,每隔7~10天用一包。每包药分3次吸入鼻孔中,每次隔40分钟,早饭事吸,用药后鼻腔有黄水排出,少数人出现咽干、胸闷、鼻红肿等反应,数日内可自行消失。

(3)停食腹胀:甜瓜蒂3克,水煎服。

甜瓜子

别名:香瓜子。

药物来源:本品为甜瓜的种子。

采集加工:夏秋间收集吃甜瓜时挖出的种子,洗净,晒干即为成品。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

性寒,味甘。能清肺,润肠。

主治应用:慢性气管炎,咳嗽,口干,大便不畅:甜瓜子二两,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每服一至二钱。

南瓜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又称饭瓜、番瓜、金瓜、倭瓜,属葫芦科植物,分类上包括三个植物学种,即普通南瓜、笋瓜和西葫芦。普通南瓜又叫中国南瓜,原产于亚洲南部、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我国;笋瓜又叫印度南瓜,原产于印度,后传入我国;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我国。

南瓜的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且产量较高,南北各地都普遍栽培,为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营养成分:

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全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铜、硅、锰、锌、钼、硼、镍、钴、硒等。

此外,还含有瓜氨酸、天门冬素、精氨酸、腺嘌呤、甘露醇等。南瓜子中还含子氨酸、尿素、分解酶、脂肪油等。

南瓜是很受群众喜爱的瓜菜之一,既可做菜又可代粮。老熟南瓜,含有丰富的糖类和淀粉。

嫩南瓜可切丝炒食或作菜汤、入菜馅,味甜鲜美。南瓜的种子含油率约50%,炒吃脆香可口,还可榨出优质食用油。

南瓜性味:甘、温、无毒。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等功用。

常用方:

肋间神经痛:南瓜肉煮熟,摊于布上,敷贴患部,有消炎止痛的功效。

南瓜蒂:

有清热、安胎作用。

南瓜根:

有清热、渗湿、解毒,治黄疸等作用。

南瓜藤:

有清热作用。

南瓜子:

药物来源:
本品为蔬菜南瓜了种子。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种子,洗净,晒干即为成品。用时打碎。

性味功能:

性温,味甘。能驱虫,下奶。

主要成分:含南瓜子氨酸(C5H10O2N2)。南瓜子壳含糠醛。

药理作用:

(1)杀绦虫:能麻痹绦虫,作用于其中段和后段。其酒精浸液和榨出液分别在1小时和45分钟内杀死绦虫。

(2)抑制血吸虫:能抑制血吸虫幼虫的生长,有效成分为南瓜子氨酸。

临床应用:

(1)治绦虫病,适用于治猪肉绦虫、牛肉绦虫,效果良好,配槟榔更能提高疗效,方如治绦剂。

(2)在防治血吸虫病方面,虽然实验证实南瓜子氨酸能抑制血吸虫幼虫发育,但在实际应用上,杀虫效果不够理想,而口服作预防用剂量甚大,用药时间太长,费用大,不适宜于大规模应用。治疗上单用没有什么价值。

用量:每用2~4两,连皮,或去皮后磨碎或压成细末服用亦可。

处方举例:

(1)治绦剂:南瓜子粉2~4两(可加白糖矫味),先服(晨起空腹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2~3两,煎煮1小时),再过半小时服泻剂(50%硫酸镁60毫升)。

(2)驱晓虫:南瓜子研末,开水调服,每日2次,每次1匙,连服5~6日。

(3)驱蛔虫:生南瓜子30~50克,带壳一次嚼下。

(4)條虫病:南瓜子仁二两,水煎连渣空肚一次服,一至二小时后,再用芒硝六钱,开水冲服。

(5)缺奶:南瓜子仁四钱,捣烂或加白糖适量,开水送服,早晚空肚各服一次,可连服三至五天。

西瓜

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又称寒瓜,属葫芦科植物。

西瓜原产非洲南部的热带沙漠地区。远在四千多年前,古代埃及人就开始栽培西瓜。我国种植西瓜,也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因西瓜是人西域传入的,故称西瓜。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

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另外,西瓜果汁中还含瓜氨酸、a—氨基—B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甜菜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并含挥发性成分乙醛、丁醛、异戊醛等。

西瓜子中除含有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B2、瓜氨酸、月桂酸、棕榈烯酸、尿素酶和蔗糖酶外,还含有一种Cucurbocrtrin的成分,有降压和缓解急性膀胱炎的作用。

西瓜是果汁最充沛的瓜果,含水量最高可达96.6%。在西瓜的汁液中,几乎包含着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西瓜子生、熟食均可,子仁还可作为各种精制糕点的配料。

药用价值:

西瓜果实性味甘、寒、无毒。有清暑、泻火、泄热等功效,被称为“天生白虎汤”。

西瓜皮又名西瓜翠衣,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暑、利尿等作用。西瓜子仁有清肺、润肠、止渴、帮助消化等作用。西瓜的根、叶也可药用,水煎服,可治疗肠炎腹泻、痢疾等症。

主要成分:C果汁含果糖、蔗糖、葡萄糖、磷酸、苹果酸、无机盐(主要为钾盐)、丙种维生素、瓜氨酸(Citrullin)、番茄红素(Lycopene,C40H56)等。

药理作用:解暑除烦,止渴利水,其原理为利尿。

临床应用:4_用于暑热引起的小便短赤、小便不利、口渴、干呕,取其性寒利尿而能解热。可单用或配梨汁、蔗汁等,方如四汁饮。

用量:口啖西瓜适量,或捣汁饮,每次1至数杯,不宜多吃。

处方举例:(1)四汁饮:西瓜汁、梨汁(或银花露)、鲜生地汁、蔗汁各适量,混和饮用,治暑热伤津。

(2)治肾炎浮肿:西瓜皮(干30克,鲜60克)煎汤服。

(3)热甚烦渴:西瓜汁一碗,徐徐饮下。

(4)高血压:西瓜皮9~12克,草决明9克,煎汤代茶饮。

(5)牙痛:取经霜西瓜皮适量,烧灰研末后加少许冰片,搽涂痛处。

冬瓜

来源:冬瓜(Benincasa  Hispida  Cogn),又称东瓜,属葫芦科植物。科瓜原产于印度、非洲及我国南部,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本区有栽培。

营养成分:

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Y、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另外瓜果肉中含腺嘌呤;瓜瓤含葫芦巴碱、组氨酸等;花(雌花)含精氨酸、天门冬酸、谷氨酸;种子中含尿素分解酶、皂甙、脂肪油、蛋白质等。

冬瓜性耐热,生长强健,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藏,而且有消暑作用。冬瓜的果实可炒食,也可与肉类煮汤。较常见的有冬瓜汤(肉汤、海米汤均清口鲜美)、八宝冬瓜盅和红烧冬瓜等。冬瓜还可晒干或加工制成各种果脯,如南北驰名的“冬瓜糖”等。

药用价值:冬瓜茎、叶、瓤、种子均可供药用。其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作用。冬瓜子还有清肺热、化痰、消痈排脓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冬瓜与其他瓜菜不同的是含钠量低,不含脂肪,不但肥胖者常食可以减肥,肾脏病、浮肿病、糖尿病患者常吃对治疗有益。

常用选方:

(1)中暑烦渴:鲜冬瓜捣烂绞汁,饮服。

(2)夏日生痱子:冬瓜切片,捣烂涂搽。

冬瓜皮

药物来源:

本品为蔬菜冬瓜的皮。

采集加工:冬瓜皮:冬瓜成熟时采收,削下瓜皮,晒干。成品外绿、内白。

性味功能:(1)体虚浮肿:冬瓜皮一两,赤小豆二两,红糖适量,煑烂吃。(2)慢性肾炎,浮肿,蛋白尿:冬瓜皮、生黄芪各一两,水煎服。

常用量:五钱至一两。

冬瓜仁

药物来源:冬瓜的种子。

采集加工:从成熟冬瓜内取出种子,洗净,晒干。成品黄白色,粒饱满。

炮制:取净冬瓜子炒至黄色,有香气,放凉。用时打碎。

性味:性寒。

主要成分:含胡芦巴硷、腺嘌呤、脂肪油。

药理作用:(1)利尿、消炎,故能清热除湿,散热毒痈肿;(2)祛痰。

临床应用:E作为治疗内痈和痰热咳嗽的辅助药。治内痈用法与薏苡仁同;治痰热咳嗽虽然效力不及栝蒌仁,但仍有一定作用,常配前胡、川贝、杏仁,方如前贝杏瓜汤。

用量:

2~4钱。大剂可用至1两。

处方举例:前贝杏瓜汤:前胡2钱、川贝2钱、杏仁3钱、冬瓜仁3钱、水煎服。

丝 瓜

来源:6丝瓜(Luffa  cylindrica  Poem),又称水瓜、绵瓜、布瓜、天罗,属葫芦科植物。人工栽培。

丝瓜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后传入我国。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营养成分:

主要含有:C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量、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氯等。

丝瓜的汁液还含皂甙、木聚糖等。

采集加工:

药用筋络、茎藤及叶。

丝瓜络:霜降后丝瓜外皮变黄时采摘,除去外皮和种子,晒干即为成品。

丝瓜藤:丝瓜摘完后采割,切段,晒干,以近根部的藤为好。

丝瓜叶:

夏秋季采摘绿色的叶,备用。

炮制: 丝瓜络:干切成段。

丝瓜络

处方名:丝瓜络。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  Roem .]的干燥网状纤维束。

性味:味甘,性平。

主要成分:

含多缩木醣和纤维素。

药理作用:祛痰、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据观察,作用为利尿解毒和清热。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咳嗽(气管炎、肺炎),小儿和老人均可用。如为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有高热、胸痛、痰难咳出,可于麻杏石甘汤或苇茎汤基础上酌加丝瓜络2~3钱,能加强清热祛痰作用。至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近年来已开始试用丝瓜络治疗,有一定止咳、祛痰作用,但效果不如丝瓜藤好。

(2)用于跌打损伤、肿痛,尤其急性发作、局部肿痛、小便不利属于热痹者较适合,配防己、桑枝等,方如桑尖汤,或加入清热泻火剂中亦可。

此外,夏天外感暑湿,四肢困倦,小便短赤,可用丝瓜络、冬瓜皮、生苡仁各1_两,水煎服。

用量:

2~4钱,大剂可用至1两。

处方举例:(1)通络止痛汤:丝瓜络3钱、橘络2钱、枳壳2钱、白蔻壳5分、柴胡2钱、白芍3钱、乳香炭2钱、没药炭2钱,水煎服。

(2)肋间神经痛:丝瓜络四钱,香附、郁金各三钱,水煎服。

(3)闪腰岔气,关节痛:丝瓜络五钱,水煎加黄酒适量服。每天一次。

全丝瓜

1、治咳嗽痰喘:丝瓜烧存性,为末,与枣肉共为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

2、治风火牙痛:经霜干丝瓜烧存性为末,涂患处。

3、治乳汁不通:全丝瓜烧存性,为末,酒送服3—6克,盖被发汗。

丝瓜藤

丝瓜藤性平,味甘。可治

(1)鼻窦炎,副鼻窦炎:丝瓜藤,焙干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遂服,每天二次。

(2)腰痛(包括扭挫伤、腰肌劳损):丝瓜藤(近根部的),研末,每服二钱,黄酒送服,每天二次。

丝瓜水(霜降以后,选择长在地上活的粗大丝瓜藤,约近根一尺处剪断,然后将两个断头均插入大瓶中,即分别有水流出,收藏备用)可治烂喉蛾(腺窝性扁桃体炎),发烧:丝瓜水二两,燉温服。

丝瓜叶

丝瓜叶可治天泡疮:鲜丝瓜叶捣烂绞汁,外搽,或酌加滑石粉及少许1-5青黛同用。

丝瓜子:

有驱肠虫的作用。

 

栝楼

别名:瓜蒌。

识别特征:体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多分枝,有卷须,光滑无毛。

叶:叶互生,柄长一至三寸;叶片轮廓近圆形,掌状5—7裂,边缘有缺刻和疏齿。

花果:花雌雄异株,腋生;雄花常3—8朵排列成总状花序,偶为单生;雌花单生;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前部丝状细裂。瓠果卵圆形,长二寸半至三寸,熟时红黄色,有多数扁平的种子。

块根:块根肥厚,圆柱形,外皮灰黄色。

采集加工:

药用果实和种子及根。

栝楼: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吊在阴凉处的栝楼,除去皮(栝楼皮)、瓤,取种子,洗净,蒸软,压扁,切条,晒干。

全瓜蒌

处方名:全瓜蒌。

来源:成熟干燥栝楼全品。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苦。能清肺,化痰,宽胸。

主治应用:

(1)慢性气管炎:栝楼四钱,贝母、制半夏各三钱,水煎服。

(2)心绞痛:栝楼一两,薤白四钱,制半夏三钱,水煎服。

常用量:三至四钱。

注意:

栝楼不可与川乌、草乌同用。

栝蒌仁

处方名:栝蒌仁、栝蒌实、蒌仁、蒌实。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蒌(Trichoaanthes  kirilomii  Maxim .)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味苦,性寒。

主要成分:

含脂肪油、栝蒌酸等。

药理作用:清热化痰,利气通便,其作用似为消炎、祛痰、通便。又药理实验证实:

(1)抗菌: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抑帛作用。

(2)抗癌:动物实验对肉瘤和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不高。

临床应用:

(1)用于清胸内热痰,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之咳嗽痰多、咳痰不爽之证,如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等,常配黄连、半夏,加强清热去痰作用。方如小陷胸汤;热甚者再加配柴胡、黄芩等,方如柴陷汤。

(2)用于治疗胸痹而属气滞血瘀引起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利气宽中作用,常配薤白、半夏等,方如栝蒌薤白半夏汤。

(3)用于治疗便秘,尤其适于热痰内阻、口干烦渴的便秘,取其有滑肠而兼清热的作用。常配火麻仁、桃仁、柏子仁等。

(4)治热证痈疡。肺痈、乳痈、肠痈属热火者,均可用蒌仁清火,作为辅助药用。肺痈配鱼腥草、桔梗等;乳痈配山甲、银花等;肠痈配蒲公英、丹皮等。

用量:2~6钱。

处方举例:

(1)小陷胸汤(《伤寒论》):川连1钱、法半夏1.5钱、栝蒌仁6钱、水煎服。

(2)柴陷汤(《通俗伤寒论》):柴胡3钱、黄芩2钱、川连1钱、法半夏1.5钱、栝蒌仁5钱、枳实1.5钱、桔梗2钱、生姜1.5钱、水煎服。

栝楼皮

栝蒌皮:又名栝蒌壳。为栝蒌的干燥果壳,含皂甙、有机酸、树脂等。性味功能与栝蒌仁大致相同,但滑肠通便、化痰散结药效不及蒌仁,而宽中利气则胜之。常用于风热燥咳,痰稠咽干,欲咳而不爽,配浙贝、桔梗、橘红等,方如贝母栝蒌散(《医学心悟》)。

处方:浙贝母1.5钱、栝蒌皮3钱、天花粉8分、去苓3钱、橘红8分、桔梗1钱、水煎服。

天花粉

处方名:天花粉、花粉、栝蒌根。

来源:为栝蒌的干燥块根。

采集加工:药用块根。春秋两季采挖,去掉泥土及粗皮,将大块的顺切成两瓣(直径一寸以内的不切开),及时晒干。成品色白,质坚,粉性足。

炮制:洗净,浸泡,闷透,切片,晒干。自用趁鲜切片,晒干。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甘、微苦、酸。能清热,生津止渴。

主要成分: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皂甙。

药理作用:解热润燥,排脓消肿,生津止渴,现已证实尚有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对实验动物接种的肿瘤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肺热咳嗽。适应证基本上与栝蒌仁(皮)相同,但由于天花粉寒性较重,清热作用更好,适宜于热象较盛的病例。

(2)治温热病之口渴烦燥,取其有凉润作用。在热病亢盛期用天花粉辅助石膏知母汤,后期辅助竹叶石膏汤,都能发挥其降火、生津、润燥的作用。

(3)治胃热伤阴,如出现烦渴多饮,口舌干燥,食手易饥,形体消瘦等症状进(可见于糖尿病),宜用天花粉甘寒存阴,配以沙参、麦冬、生地、石斛之类,加强清胃泄热作用而养阴,方如生津饮加减。

(4)治疗乳痈等阳证痈疡,配山甲、皂角刺、银花等,方如消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

(5)试用于治恶性葡萄胎,初步观察疗效较好。用天花粉针剂10毫克,加入500毫升生理盐水中作静脉滴注,经4~6小时滴完,3~5次为一疗程(两次注射间隔5~7天),滴注前需先作皮内试验,阴性者可滴注。又试用于治“绒癌”,但效果不如治恶性葡萄胎。

(6)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据报道可单用天花粉针剂肌注(要先作皮试),有较好效果。其原理为主要由于天花粉能使胎盘绒毛膜滋养叶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流产。药物反应有发热、咽痛、皮疹,注射部位有疼痛红肿。

使用注意:

(1)湿痰而由胃虚引起,烦渴而由亡阳引起者,不宜用天花粉;

(2)与天冬、麦冬比较,三者虽都能清肺润燥,但由胃热而引起的肺热用天花粉较好;因心热而引起的肺火,用麦冬较好;因肾阴虚而引起的肺燥,用天冬较好;三者也可同时合用;

(3)由于天花粉为大分子的植物蛋白,静注或肌注给药易引起发热、心率加快、头痛、胸闷等副作用,必须密切观察,并先做皮试。

用量:入汤剂1~4钱。

处方举例:

(1)生津饮加减:天花粉3钱、生地4钱、熟地4钱、天冬3钱、麦冬3钱、西洋参1钱、葛根2钱、北五味子1钱、淡竹叶1钱、甘草1钱、水煎服。

(2)急性气管炎,干咳,痰不易咳出:天花粉、麦门冬、干地黄、桑白皮各三钱,水煎服。

(3)尿崩症:天花粉、干地黄、麦门冬、玄参、益智仁各四钱,五味子二钱,水煎服。

(4)痈疖已破,脓出不畅:天花粉、土贝母各四钱,水煎服。

(5)痈肿初起:天花粉、赤小豆各等分,研末,开水调敷患处。

附:本品针剂对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为96.4%,一次注射引产成功的病例,平均引产时间为6天14小时;对死胎、过期流产引产的成功率为96%,平均引产时间为4天5小时。但毒性和副作用较大,待进一步研究改进。治疗宫外孕,须配合其他中西药使用,用药剂量和方法一般同中期妊娠引产,多数病例于注射后数日内病情稳定,包块缩小,尿妊娠试验转阴性。对葡萄胎,用药后一般均能使胎块组织变性坏死,子宫停止增大或明显缩小,促使尿妊娠试验转阴性。治疗恶性葡萄胎及绒癌,一般于用药2~3次后即可观察到一定疗效,对骨髓造血机能无抑制作用,目前多与手术、化疗合并使用。

用法:本品宜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临用前以生理盐水溶解,供肌注。因本品具有较强抗原性,故注射前须先用0.1微克0.05毫升浓度作皮内试验,20分钟后皮试阴性者,可深部肌注0.2毫克,作试探试验,2小时内如无特殊反应,再深部肌注5毫克。引产过程中,待胎动、胎心消失后,可酌情加用催产素等其他辅助措施以加速分娩。对恶性葡萄胎及绒癌患者,根据情况可重复使用(但需注意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必要时将本品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稀释至输液中供静脉滴注,每次滴注前必须作皮肤试验和注射试探剂量。

注意:(1)注射后48小时内,一般发热达38.5℃左右,并伴有四肢痰痛、咽喉痛、头痛、颈项不利及注射局部痰痛等,可给予镇痛药。如出现皮疹,可给予异丙嗪或氢化可的松。遇个别严重反应病例,须根据病情及时应用大剂量激素,必要时采用冬眠疗法等医疗措施。孕妇在注射后2天内应卧床休息,并严密观察其血压、心脏情况及精神状态,必要时予以适当处理。

(2)本品皮试阳性者,活动性心、肝、肾等疾病伴有功能不全者以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3)剂量过大,可引起药物中毒反应,对肾、肝、心脏有一定损害。

(4)本品针剂不可做静脉注射。

(5)本品针剂需避光保存于阴凉处,如药物变色或溶解后溶液混浊时,则不宜再用。溶液宜现配现用。

规格:每支5mg。

注意:

本品尚处临床试用中。

菟丝子

处方名:菟丝子、菟丝。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野生。

别名:菟儿丝、黄丝、独芦丝子,黄蜡须、黄蜡草、无根草。

识别特征:

体态:一年生寄生植物。茎细弱,丝状,橙黄色,长达三尺。

叶:叶退化消失。

花果:花多数簇生成球,花梗比茎粗;花球形,白色,花柱2叉。蒴果球形,径约一分,秋季成熟,有宿存分离的花柱;种子2—4粒,淡褐色,表面粗糙。

采集加工:药用种子及全草。

菟丝子:秋季果实成熟时,同被缠绕的植物(寄主)一齐采割,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成品灰褐色。

菟丝子苗:

夏季茎枝幼嫩时采集。

性味:味辛、甘,性平。

主要成分:含菟丝子脂甙、淀粉酶和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作用:补肾益精、明目、止泻、固胎。

临床应用:

(1)治肾虚体弱,包括阴虚阳虚,但较常用于补肾阳。本品平补而不峻猛,配其他助阳药如补骨脂、杜仲、鹿茸等治遗精、早泄、腰痠痛、小便频数等肾阳虚证,仍有较好效果,方如菟丝子丸。此外,慢性肾炎而有肾虚腰痛者,在治疗方剂内可加菟丝子配狗脊。

治疗肾阴虚,则配熟地、萸肉等。

(2)治脾肾皆虚,表现有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或泄泻,用菟丝子取其有止泻作用,常配莲子、淮山药、茯苓、党参等。

慢性肾炎属脾肾皆虚者,常用菟丝子配覆盆子、狗脊、党参、黄芪、首乌、黄精、车前草、旱莲草、炙甘草等。

(3)治肾虚胎动、先兆流产,取其有一定的补肾而安胎的作用,常配川断、桑寄生、杜仲等。治肾虚型月经不调,经量少,经期提前或推后,则用菟丝子、益母草加八珍汤。

(4)用于眼科,主要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视蒙、眼花(可见于老年性白内障早期),配轻前子、杞子、女贞子、桑椹子等,也可配肾气丸。

使用注意:,_本品药性较平和,较常与平补药合用;虚寒病者服后觉大便通畅,但血虚、火热者服之反易致便秘。

用量:2~6钱。

处方举例:

(1)菟丝子丸:菟丝子、五味子、细辛、泽泻各1两,茺蔚子、熟地各2两,淮山药1.5两,为丸,每服2钱。

(2)体虚,腰腿疼痛,痠麻无力,小便次数多,或遗精:菟丝子、牛膝各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服。

(3)体虚无力,腰痠腿软,大便稀,胃口不好:菟丝子、枸杞子、莲子、山药、茯苓各一两,做蜜丸,每服三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4)体虚,腰痠腿软,视力减退,眼冒黑花:菟丝子、熟地黄各二两,车前子一两,做蜜丸,每服三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菟丝子苗

菟丝子苗煎汤外洗,可治儿童头面疮疖或痱子。

牛黄

药物来源:5本品为病牛胆囊、胆管、肝管的结石。呈不规则块或粒状,色黄,质脆,断面有层,味先苦而后甜,放舌上有清凉感觉。

采集加工:全年都可采收。屠宰病牛时,在胆囊等处如有硬块即剖开取出,以针刺后,针上不带黄色者即为牛黄。取出牛黄后用棉花包裹,再用线稍缠,掛在阴凉处晾干,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性凉,味苦、甘。能清火,解热毒。

主治应用:急性传染病,发高烧,出现脑症状(如神志昏迷、说胡话、抽风等):可选用成药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等。

注意:孕妇忌服。

牛角腮

处方名:牛角腮。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牛角尖听坚骨。

性味:味苦,性温。

主要成分:含钙、磷等。

药理作用:化瘀止血。

临床应用:

(1)近年来试用于治再生障碍性贫血,常配入归脾汤中,或配鹿角胶、当归、鸡血藤等,有一定效果。

(2)治白带,常配川芎、菟丝子等。

(3)治血崩、便血、血痢,配止血药同用;治产后恶露不绝、腹痛、气急,常配姜炭、生地炭、香附、牡蛎等,方如牛角腮汤。

用量:4钱~1两。

处方举例:牛角腮汤:牛角腮1两、白背叶4钱、姜炭3钱、香附3钱、金狗脊6钱、两头尖4钱、牡蛎8钱、生地炭6钱、当归6钱、水煎服。

附:牛黄制剂。

(1)牛黄清心丸(万氏方):由牛黄、黄连、朱砂、栀子、黄芩、郁金等配成,为息风定惊药,每丸重4分,用于神志不清、小儿高热惊厥。必要时服1丸,小儿酌减。

(2)安宫牛黄丸:由牛黄、犀角、麝香、黄连、朱砂、郁金、冰片、栀子、黄芩、珍珠等配成,每丸重1_钱,用于高热、昏迷、肢体强直、抽搐,必要时服1丸。小儿酌减。

(3)醒脑静(安宫牛黄针):由麝香、冰片、牛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等配成的针剂,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昏迷、抽搐,有一定的苏醒、解痉、镇静作用,并有解热作用,用于肝昏迷、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昏迷、抽搐及中毒性脑病等的辅助治疗,每次肌注或静注2~4毫升,一日1~2次。本品开启后应即使用,防止挥发。

(4)至宝丹(局方至宝丹):由牛黄、麝香、朱砂、犀角、琥珀、冰片等配成,用于高热、神志不清、谵语、小儿高热惊厥,必要时服1丸,小儿酌减。

(5)六神丸(咽喉丸):系小水丸,由牛黄、麝香、蟾酥、冰片、珍珠、雄黄等配成,为消肿解毒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痈疽疮疖等。成人每服10粒(小儿1~3岁每服1~3粒,4~8岁5~6粒),一日1~2次。外用:取10粒以开水或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部。

(6)牛黄解毒丸(片):由牛黄、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金银花等配成。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急性眼结膜炎、便秘等。每服1丸或3~4片,一日1~2次。

(8)锡类散:由牛黄、珍珠、象牙屑、冰片、青黛等配成。用于口疮、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吹入患处。

鹿

来源: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 .)的雄鹿。人工养殖。

鹿角

药物来源:本品为马鹿或梅花鹿脱换下的角。

采集加工:常年都可拣拾。去净泥土即为成品。

炮制:将鹿角锯成长段,用热水浸泡,镑片,晒干。自用可锯成短段,碾成碎块。

性味功能:

性温,叶咸。能强壮,下奶。

主治应用:体虚腰背疼痛,不能久站;摔伤筋骨疼痛;奶汁不下,乳房胀痛:鹿角一两,炒黄,研末,每服一钱,开水或黄酒冲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鹿角胶

由鹿角煎熬而成。味甘、咸,性微温。含维生素B12,其补血作用可能与此有关。有滋养、止血、止痛作用,治久病后消瘦、腰膝无力、吐血、鼻衄、崩漏、尿血,亦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补力胜于鹿角,但仍不及鹿茸。服后较易吸收。用量1.5~3钱,溶服。

鹿角霜

鹿角霜:为鹿角熬胶后所余残渣。功力虽不及鹿角,但温阳而不腻滞。凡阳虚白带多而清稀者用鹿角霜较好,但阳虚所致的吐血、崩漏则用鹿角胶较适宜。本品用量2~3钱,溶服。

鹿 茸

处方名:
鹿茸片、血鹿茸、鹿茸。

来源:为雄梅花鹿或马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经加工而成。

性味:味甘、咸,性温。

主要成分:含胶质、蛋白质;灰分含钙、磷、镁;且含极少量的女性卵泡激素。

药理作用:温肾壮阳、强筋健胃、生精益血。现初步证实其作用为:

(1)        促进发育生长;

(2)促进造血功能:家兔服鹿茸粉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肉织红细胞数量增加。

临床应用:为峻补元阳的要药。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元阳”实际上包括了生殖、生长等一些基本的生理功能。

(1)用于兴奋性机能,治疗男子阳萎、女子虚寒白带、久不受孕。可能有性激素样作用。常配山萸肉、熟地、杜仲、补骨脂、巴戟等,或配淫羊藿、阳起石等,也可配淮山药浸酒服。

(2)用于促进生长发育,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筋骨萎软、行迟、齿迟、颅囟过期不合。这是肝肾不足所致,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鹿茸。

(3)用于治疗严重贫血、精血两亏,取其活血而又带补血,有刺激造血功能作用。现代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试用鹿角胶配生地、当归、鸡血藤、牛角腮等,有一定效果。

(4)用于治疗心脏衰弱,尤其风湿性心脏病而有心悸、腰酸、尿量减少、小便艰涩者,可用鹿茸、冬虫草炖鸡(加少许生姜、南枣),对增强心力、改善血循环、减轻症状有帮助。

(5)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或病后体衰,表现头晕、耳鸣、腰酸、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小便过多,鹿茸有强壮作用。

(6)用于治疗崩漏属肾虚型者,配蒲黄、阿胶、当归、乌贼骨等,方如鹿茸散。

使用注意:

发热、外感未清、平素阳盛体壮实者均忌用;高血压病一般不宜服,但肾性高血压有眩晕和四肢麻木者,可配杜仲、牛膝、鸡血藤、山萸肉等同服。

用量:2分~1钱,以5分较常用。最多不超过1.5~2钱,因多服易致鼻衄、头重。一般入丸散剂,也可另炖(每次3~5分),和其他药同服。

处方举例:鹿茸散(《千金方》):鹿茸5分、当归3钱、阿胶3钱、蒲黄2钱、乌贼骨5钱、共研细末,每次1钱,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骡蹄甲

药物来源:

本品为饲养牲畜骡子的蹄甲。

采集加工:收集钉骡掌时削下的蹄甲,洗净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苦。能去风,通经络。

主治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或局部变形:骡蹄甲四两,炒炭(存性),研粗末,每服二钱,水煎,去渣服,每天二次,连服七天,停七天,如有效可连服。

常用量:二至三钱。

注意:马蹄甲不能代用。

狗肾

药物来源:本品为家畜动物雄狗(Canis  Familiaris  L.)的阴茎及睾丸。

采集加工:宰狗后割取阴茎及睾丸。去净残肉及油脂和外皮,晾干或烘干。成品条顺质坚,色黄亮。

性味功能:性平,味咸、酸。能强壮。

主治应用:老年体虚,怕冷,腰腿痠软:狗肾一个,先用滑石粉放锅中炒热,再放入狗肾烫至鼓起,去掉滑石粉,取狗肾切段后,研末,每服一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每服五分至一钱。

驴 肾

药物来源:本品为饲养的牲畜雄驴的阴茎及睾丸。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宰驴后,将阴茎及睾丸割下,去净残肉及油脂,晒干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

性温,味甘。能强壮。

主治应用:    服法用量与狗肾同。

鸡、羊、牛胆汁

药物来源:本品为饲养家畜鸡、羊、牛的胆汁。

采集加工:在屠宰鸡、羊、牛时收集胆汁,分别装入瓶或桶内。成品汁纯净无水,极苦而腥。

性味功能:

性寒,味苦。能清热,去火。

主治应用:

(1)儿童百日咳:鸡胆汁一个,加白糖或蜂蜜调成糊状,内服:患儿周岁以下,分三天服完;一至二岁,分二天服完;二岁以上,一天服完;每天分二至三次服。

(2)急、慢性结膜炎:羊胆汁与蜂蜜同熬成膏,每服一汤匙(约10毫升),开水冲服。每天二次。

(3)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苦参三两,龙胆一两,研末,加牛胆汁一个,做蜜丸,每服二至三钱,开水或姜汤送服,每天二次。

猪胆汁(猪胆)

Fel  Sullus

成分与用途:性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止咳、定喘、利胆。猪胆汁以及其他胆汁(如牛、鸡、鹅等的胆汁)中主要含有胆盐(如去氧胆酸盐等)、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胆盐可刺激胆汁分泌,使胆汁的总量和成分都有增加,可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增强胰蛋白酶的活性,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去氧胆酸(盐)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并有抗菌作用,故用于气管炎、哮喘、百日咳、痢疾、肠炎、胆道炎、阻塞性黄疸等。鸡胆汁亦有相似作用。

制剂:

(1)胆舌片:去氧胆酸(由猪胆汁提取)1.2、白花蛇舌草粗提物2.4,制成12片,每片0.3。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一日服3次,每次4片,饭后服,10日为一疗程。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腹泻,但不影响治疗。

(2)胆荚片:为猪胆汁浸膏粉1.5加皂荚3钱及草河车1两的浸膏粉(以上为一日量),制成15片。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日服3次,每次5片,10日为一疗程。

(3)胆麻片:猪胆汁浸膏粉1.5、麻黄浸膏粉1.5、桔梗浸膏粉1.875(以上一日量),制成15片。用于以咳嗽气急为主的慢性支气管炎,一日服3次,每次5片,10日为一疗程。

(4)胆麻荚片:猪胆汁浸膏粉2.0、麻黄浸膏粉1.0、皂荚浸膏粉1.2(以上为一日量),制成12~15片。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每日3次,每次服4~5片。以10日为一疗程,第二疗程疗效有所增高。

(5)哮喘姜胆片:每片0.3,含猪胆汁粉、生姜粉各18.75毫克、地龙54毫克,明矾、陈皮、白芥子各42毫克,细辛21毫克,乌梅(去核)10.5毫克,氨茶硷5.70毫克,氯化铵16.60毫克。用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一日3次,每次12片,9日为一疗程。

(6)百日咳颗粒剂:猪胆汁1.5分、百部2钱、紫菀4钱,以上为一日量,制成颗粒剂3袋,治小儿百日咳、顽固性咳嗽,每次服1袋,一日3次。

(7)胆豆粉:将绿豆粉浸入鲜猪胆汁内,密闭,放置24小时,取出,晾干,以小火焙黄研末即成。治痢疾、肠炎及消化不良,每次服0.5(最好装胶囊内服,可免苦味),首次加倍,一日3次。

猪胆汁4两、绿豆粉2两,拌匀,晾干,研末。治高血压,每次服2钱,一日2次。

(8)胆矾散: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患部清理后,用喷粉器喷撒患处,每3_日一次。散剂配法:取新鲜猪胆1_个,取出胆汁,加白矾(明矾)2~3钱,阴干或低湿干燥(50℃),研末装瓶备用。操作中严防污染。

(9)瘰疬膏:新鲜猪胆汁,过滤,浓缩成膏,加青黛、黄柏粉适量,混匀,加工成粉,每次服1.5~2.0,一日2次,同时将药粉撒布患处,或制纱布条换药,治破溃型淋巴结核,疗效较好。

鸡内金

处方名:鸡内金、内金、炙内金、焙鸡内金。

来源:鸡内金(Gizzard)为雉们动物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胃的砂囊角质内壁的干燥品。开头似兜,干后坚硬而脆,全体金黄色或略带绿色,有明显的纵皱纹。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杀鸡后将胃剖开,剥取胃内壁,洗净,晒干即为成品。

炮制:取净鸡内金搓碎,炒至微鼓起,呈棕黄色,放凉。

性味功能:

性平,味甘。能消食。

主要成分:含胃激素、蛋白质,其中含多种氨基酸,如胱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并含胆绿素类物质。

药理作用:消食积、止泻痢遗溺。其原理为:

(1)健胃:实验证明,口服鸡内金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胃运动加强,胃排空率加快。鸡内金的催泌作用甚至强于肉粉。作用途径似乎是鸡内金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内,通过体液因素而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装置。

(2)强壮、滋养、收敛(前人有谓本品性涩)。

临床应用:

(1)治消化不良,尤其适宜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大便稀烂等。鸡内金对消除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都有帮助,可减轻腹胀、肠内异常发酵、口臭、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常配麦芽、山楂、白术、陈皮等。

(2)治小儿遗尿,或成人之小便频数、夜尿,配桑螵蛸、龙骨、牡蛎、浮小麦等,方如内金汤。

对肾结石引起的血尿,常在治疗方剂内加入鸡内加入鸡内金5~6钱,治疗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3)治体虚遗精,尤其对肺结核患者之遗精有较好效果。用焙鸡内金粉6钱,分为6包,每天服2次,每次一包,清晨和临睡前开水送服。

(4)试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焙鸡内金粉5钱,为一日量,分三次用蜜糖水冲服,以后渐增至每日量为1两,共服两月,有一定疗效。

(5)外用研末治皮肤病损。

使用注意:

(1)        凡慢性病和胃气不足者用鸡内金时宜炙用(焙用);

(2)        (2)粉剂疗效优于煎剂。

用量:1.5~4钱,大剂5~6钱。

处方举例:

(1)内金汤:炙鸡内金3钱(研末,冲)、炙用(焙用);

(2)粉剂疗效优于煎剂。

用量:1.5~4钱,大剂5~6钱。

处方举例:

(1)内金汤:炙鸡内金3钱(研末,冲)、炙桑螵蛸3钱、煅龙骨4钱、煅牡蛎4钱、浮小麦5钱、炙甘草2钱、水煎服。

(2)食积不化,肚子胀满:炒鸡内金二两,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3)慢性肠炎,泻肚,肚子胀,胃口不好:炒鸡内金、炒白术各三两,研末,每服二钱,饭前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鸭内金

鸭内金、为鸭科动物鸭(Anas  domestica  L .)的砂囊角质内壁的干燥品。性味功用与鸡内金相似,可代鸡内金用。

凤凰衣

药物来源:本品为孵出小鸡后蛋壳内的卵膜。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孵出小鸡后,取出壳内软膜,洗净,阴干。

性味功能:

性温,味甘。能止咳。

主治应用:慢性气管炎,久咳不愈:凤凰衣、麻黄各一两,研末,每服一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每服三至五分。

獾 油

Oleum  Melis

本品为鼬鼠科动物獾(狗獾)(Meles  meles)的油脂,药用品中常加有一定量的冰片。

捕捉加工:獾居士、石洞中,秋冬体肥时捕捉,取肉油,用水洗净,然后切碎放入锅内炼油,去渣。成品黄白色,无渣及水分。

性味:性平,味甘。

主治应用:

(1)水、火烫伤,白秃疮,内、外痔疮肿痛:獾油适量,外涂患处,每天一至二次。

(2)关节疼痛:獾油适量,白芷研末适量(占獾油的三分之一),调匀,涂敷痛处,纱布包好,外加热水袋热敷,每天一次。

羊毛脂(无水羊毛脂)

Adeps  Lanae(Adeps  Lanae  Anhydricus;  Woolfat)

本品为附着于羊毛的脂肪质,提取后加以精制而得。

性状:为淡黄棕软膏状物,微有类似羊毛的臭气,在40℃时熔融为澄明液体。不溶于水,但能与二倍量的水均匀混和。

作用与用法:本品特点为易被皮肤及粘膜吸收,故以本品所配制的软膏,使主药能迅速被粘膜及皮肤所吸收,奏效迅速。本品性稳定,且有吸水力,为主要的软膏基质,在制造汞软膏等时应用之。

附:含水羊毛脂Adeps  Lanae  Hydrosus:为无水羊毛脂熔化后,加水混和而得。为软膏状块,颜色较羊毛脂淡(含水30%),加热即分离成油层与水层。其粘性比羊毛脂小,应用较便。亦用为软膏基质。

硬脂酸

Acidum  Stearicum

本品为由牛脂或羊脂中提出的固体脂肪酸的混和物,其中除硬脂酸CH3(CH2)16COOH外,尚含有软脂酸CH3(CH2)14lCOOH。系白色或微黄色蜡状硬块或粉末,微有牛羊脂臭。不溶于水而溶于醇、氯仿等。用为乳膏、栓剂、搽剂、化妆品的基质及片剂的光滑剂。硬脂酸丁酯Butylium  Stearicum可作肠用丸衣,保护丸剂通过胃不起分解。

豚脂(猪脂)

Adeps  (Adeps  Suillus;Lard)

即普通的“猪油”经精制而得,为60%三油酸甘油酯及40%硬脂酸与软脂酸三甘油酯的混合物。

性状:为白色柔软全质均等之块,在43~49℃中熔融成澄明液体。

作用与用法:本品无刺激性,用作软膏的基质时,易为表皮吸收,为其优点。如贮藏日久,尤其天热时,易变质分解,带有异臭,变成酸性,配制软膏用于创部即呈刺激,故本品以冬季应用为宜,夏季则用安息得豚脂。

制剂:安息香豚脂Adeps  Besaoinatus  (Benaointed  Lard):取豚脂1000份、安息香粗末20份熔和,另温60℃并搅拌2小时滤过即得。本品中所含安息香有防腐作用,可使豚脂保存了致腐败,但多少有一些刺激性,为其缺点。

刺猬皮、猬皮。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oeus  L .)或短刺猬(Hemichianum  dauricus  Saund .)的干燥外皮。

别名:刺鼠皮。

药物来源:本品为刺猬的皮。

采集加工:初夏至秋末捕捉,剖开剥下外皮,去净残肉,撒一层草木灰,晾干。成品不霉烂,洁净。

炮制:

炒刺猬皮:取刺猬皮刷洗干净,切成小块。先将滑石粉炒热,再放入刺猬皮块,烫至刺尖微焦,刺管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甘。能抗利尿(缩尿),固精。

主要成分:未详。

药理作用:疏风散瘀,行血止痛,其作用为收敛。

临床应用:为治疗痔漏的常用药,对痔疮出血,可配槐米炭、地榆炭,方如猬皮汤。

又治胃脘痛和反胃,取其有散瘀止痛作用。常配良姜、延胡索、香附等制散服食。

用量:1~1.5钱,多煅成末入丸散剂,或和其他汤药冲服。

处方举例:

(1)猬皮汤:刺猬皮末(煅)1钱(冲)、槐米炭3钱、地榆炭3钱、浓煎服,每天2~3次。槐米炭和地榆炭可翻煎。

(2)小儿尿炕:炒刺猬皮、益智仁各一两,研末,每服一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3)遗精:炒刺猬皮二两,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4)痔漏:炒刺猬皮、炮穿山甲、槐米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孕妇忌服。

夜明砂

处方名:夜明砂。

来源:为蝙蝠科动物蝙蝠(Vespertillios  murinus  L.)的干燥粪便。

性味:味辛,性寒。

主要成分:

含甲各维生素类物质。

药理作用:清热、明目、消疳。其作用可能主要与所含的甲种维生素类物质有关。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夜盲症和小儿麻疹后角膜软化。须配猪肝、苍术等富含甲种维生素物质。在初起夜盲时,可配猪肝、蛤壳粉等,方如退翳散。

(2)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主要为虫积腹胀)。须与其他治疳药(如胡黄连、干蟾蜍)、驱虫药(如使君子、苦楝根皮)、行气药(如木香、陈皮)同用,制丸服食,能加强消疳效果。

用量:8分~3钱。

处方举例:退翳散:夜明砂2钱、蛤壳粉2钱、谷精草2钱、猪肝2两、水煎,连肝同服。

麻 雀

药物来源:    本品为麻雀的全身。

捕捉加工:四季均可捕捉,去净羽毛及内脏,洗净即可。

性味功能:

性温,味甘。能强壮。

主治应用:

(1)体虚久嗽:麻雀(去毛及内脏)一只,冰糖五钱,加水煑烂吃,每天一至二只。

(2)体虚浮肿,腰腿无力:麻雀(去毛及内脏三只,白茅根一两,加水煑熟,吃麻雀肉,喝汤,每天一至二次。

常用量:二至六只。

 

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三十六

 

老六月雪

 

圆 鱼

来源:人工养殖。

鳖 甲

处方名:鳖甲、别甲。

来源:为鳖科动物鳖[Amyda  sinensis(Weigmann)]的背甲。

捕捉加工:春、夏秋三季捕捉,剥取鳖的背甲壳,晒干。

炮制:生鳖甲:将背上甲壳放入开水锅中稍煑,至皮骨能分离为度。取出刮去筋肉,洗净,晒干。

醋炙鳖甲:将沙子炒热,放入净鳖甲,烫至微黄色,立即取出,筛去沙子,倒入醋中拌匀,捞出,晒干。每鳖甲10斤用醋2斤。

生、炙鳖甲用时均应碎。

性味:味咸、性寒。

主要成分:

含动物胶、钙、磷等。

药理作用:益阴而除热,破血而软坚散结。其作用为:强壮、滋养、镇静、补血。

临床应用:

(1)治虚劳烦热。

如属肺结核之潮热、盗汗,配龟板,牡蛎、银柴胡、地骨皮、知母等,方如清骨散。

如属温病后期,津液已损,余热未退,出现潮热,夜热早凉,(口唇灼烂,齿干,或因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四肢抽搐、舌干燥而光绛,脉细数而微弱,均可用鳖甲,取其有清热和镇静作用,常用三甲复脉汤或青蒿鳖甲汤。

(2)治积聚症块(肝脾肿大),其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变的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质地较坚硬,伴有阴虚火旺、肝区痛、眩晕或烦躁、口干唇燥,宜用炙鳖甲,配逍遥散、一贯煎等。

对于慢性疟疾的脾肿大,鳖甲常不可少,可用鳖甲饮加减。

(3)用于妇科,治月经过多、崩漏,取其有收敛理血作用,以炙鳖甲配阿胶、当归炭、炮姜炭、艾叶、白芍等。

(4)用于外科,治疮疡久不愈合,配黄芪、龙骨、牡蛎、栀子、防风等,有强壮、收敛作用。

使用注意:

下列情况不宜用鳖甲:

(1)        腹泻(因鳖甲会致泻);

(2)        消化不良、胃口不佳(因鳖甲含胶质,不易消化);

(3)        阳虚,尤其阳萎(因鳖甲抑阴而制肾火,能降低性欲);

(4)孕妇(因鳖甲能动胎)。

用量:
3钱~1两,打碎先煎。

处方举例:

(1)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生牡蛎5钱、生鳖甲8钱(打碎先煎)、生龟板1两(打碎先煎)、炙甘草6钱、干地黄6钱、生白芍6钱、麦冬5钱(不去心)、阿胶3钱(溶化)、火麻仁3钱、水煎服。

(2)鳖甲饮加减:鳖甲(醋炙)1两(打碎先煎)、黄芪3钱、白术2钱、槟榔3钱、川朴1钱、炒白芍3钱、陈皮2钱、甘草5分、当归5钱、制首乌1两、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鳖甲胶

鳖甲胶:由鳖甲熬胶而成,滋补力用于鳖甲。适应证与鳖甲同。用理1.5~3钱,溶服。

蛇 蜕

处方名:    蛇蜕、蛇退、龙衣。

来源: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us  Cope)、锦蛇(Elaphe  carinata  Guert .)或乌风蛇(Eaocys  dhumnades  Cantor)等脱下的干燥皮膜。

别名:长虫皮。

采集加工:夏秋季拣回后,去净泥土即为成品。

黄芪和决明子 身边价廉的药物之九(决明子黄芪柴胡紫苏丝 瓜西瓜木耳菜豇豆)

炮制:将蛇蜕剪成段,先将麦麩皮炒热,再将蛇蜕段放入锅中翻炒至呈黄色,筛去麩皮,放凉。

性味功能:性平,味咸、甘;有小毒。能清热解毒,退翳,消肿。

主要成分:含骨胶原。

药理作用:祛风、去翳、解毒,作用原理尚未明了。

临床应用:

(1)眼科用于去角膜斑翳,须配蝉蜕、白蒺藜等,方如蝉蜕无比散。

(2)治荨麻疹等皮肤风热疾患,配蝉蜕、生地、当归等,方如抗荨汤。

有人用蛇蜕细粉1钱内服,每日2次,治脑囊虫病,可单用,或随证配其他药,长期坚持服用,对减少结节有一定帮助。

用量:

1条,或5分~2钱。

处方举例:

(1)抗荨汤:蛇蜕1钱、蝉蜕2钱、生地3钱、当归3钱、丹皮3钱、赤芍3钱、荆芥穗(炭)2钱、白术3钱、地肤子5钱、紫草3钱、苍耳子3钱、水煎服。

(2)眼生翳膜:蛇蜕适量,焙黄研末,每服五分,饭后开水送服,每天三次。

(3)流行性腮腺炎:蛇蜕二钱,洗净,切碎,和鸡蛋二个,加油盐炒熟吃。

(4)小儿头疮、面疮、旋耳疮:蛇蜕适量,段存性研末,油调敷患处,每天一至二次。

(5)外痔发炎或内痔脱出肿痛:蛇蜕二钱(焙焦),冰片二分,共研细末,油调外涂痔核上,每天二至三次。

蟾 蜍

处方或:蟾酥。

来源:为中华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ror)腮腺和皮脂腺分泌物。平均每只蟾蜍含蟾酥约2毫克。

捕捉加工:K_夏秋两季捕捉蟾蜍,洗净泥土,用竹夹子或铜夹子压挤眉上鼓起的大疙瘩,将白浆挤入磁器内(切忌铁器),凝结后揑成圆饼,晒干。成品色紫红,沾水即变白色乳状液。

炮制:

酒制蟾酥:将蟾酥捣碎(捣时应带口罩,并防药尘飞入眼内),放磁盆内加入白酒浸泡,每日搅动数次,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晒干,研粉。每1斤蟾酥用白酒2斤。

主要成分:含华蟾蜍毒素(C10H62O11N4)、华蟾蜍素菜(C26H36O7    )、华蟾蜍次素(C26H34O6)、肾上腺素、麦角醇、胆固醇,以及有利尿作用的辛二酸(C8H14O4)。

药理作用:

(1)强心:有效成分为华蟾蜍毒素,对心脏肌肉有直接兴奋作用,并通过迷走神经中枢和末梢,而使心跳变慢,并可收缩血管而使血压上升。

(2)止痛:蟾酥可使粘膜感觉神经麻痹,舌尖试之有麻木感,有局部麻醉止痛效果,其局部麻醉成分的作用,强于可卡因和普鲁卡因。

(3)止血:蟾酥含有肾上腺素,可使局部小血管收缩,对皮肤创伤出血有局部止血作用。

(4)抗白血病:体外试验,蟾酥有抗白血病作用。

(5)抗肿瘤:其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和胰蛋白酶水解液含有抑瘤成分,对小白鼠某些接种肿瘤(实体型)具有一定的抑瘤成分,但抑制率不够高也不稳定。另一些实验也证明了蟾酥无明显的抑制动物肿瘤的作用。

临床应用:蟾酥可作内服和外用。外用主要为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痈疮肿痛,或皮肤疮癣等,有解毒散肿作用,又可外用与内服同时采用。

(1)用于治疗疔疮、乳房炎、骨髓炎、骨结核等。可内服蟾酥丸,每服5~6厘,每日1~2次,用葱白汤或加黄酒送下,并盖被取汗。孕妇忌服。对于已经破溃但腐肉未完全脱除的溃疡,可用蟾酥外敷或制成药条插入疮口或瘘管内以助化腐消肿止痛。

(2)治疗疮疡肿痛或牙痛,可用蟾酥外敷,有止痛作用。治咽炎、扁桃体炎或疮疖,也可用蟾酥配牛黄、冰片、麝香等内了,以加强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方如六神丸。

(3)局部麻醉,可用其酊剂“蟾酥酊”。

(4)用于治疗肿瘤和白血病。以其片剂内服,每天3次,每次0.6克,试用于治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又以蟾酥、七叶一枝花等量研末,每天2次,每次1钱,治非白血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用于体弱者和孕妇,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用量:外用适量,或入丸散剂作内服。

处方举例:

(1)蟾酥丸(成药):含蟾酥2钱(酒化)、轻粉5分煅枯矾、寒水石、铜绿、乳香、没药、胆矾、麝香各1钱、雄黄2钱、蜗牛21个、朱砂3钱,研末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6厘,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

(3)蛀牙痛:可用蟾酥少许放牙痛处或塞入蛀孔中,流涎吐出,不可咽下。

蟾 蜍

蟾蜍:药用其皮(干蟾皮),或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干蟾),焙干研末应用。味甘、辛,性温,有毒。功能消积、除胀、去肿。

主要用途有:

(1)治小儿疳积痨热、腹胀、泄泻、常配驱虫药和理气、健胃药,方如疳积丸,或配白术、麦芽、鸡内金等。

(2)试用于治癌,用蟾皮或干蟾,单用或配其他中草药,方如治食道癌的蟾蜍丸。蟾蜍治癌原理是否与蟾酥同,尚待进一步研究。

(3)治皮肤湿毒、痈肿,可用本品煎粥服。

用量:

蟾蜍粉每服1~3钱。

处方举例:蟾蜍丸:蟾蜍粉1斤、硇砂半斤、硼砂半斤枯矾1两、玄参1两、黑豆1.5两,止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日3次,每次10丸。

青蛙胆

药物来源:本品为青蛙的胆。夏秋两季捕捉,杀死青蛙,取出苦胆,洗净即可。

性味功能:
性寒,味苦。能解热毒。

主治应用:咽部糜烂或轻症咽白喉:青蛙胆二个,吞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并可用青蛙胆汁,涂患处,每天二次。

注意:

蟾蜍(癞蛤蟆)胆不可代用。

蜗 牛

别名:山蜗,水牛门。

药物来源:本品为蜗牛的全体。

捕捉加工:夏季捕捉蜗牛,捕后用开水烫死,晒干。成品壳内无泥土。用时打碎。

性味:

性寒,味咸;有微毒。

主治应用:

(1)脱肛,痔疮肿痛:蜗牛焙干研末,油调敷患处。

(2)颈淋巴腺结核,未破时用蜗牛加冰片少许,同研末,敷贴患处;如已破,用蜗牛焙研,加轻粉少许研匀,油调敷患处。

(3)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蜗牛与面粉适量捣烂成糊状,外敷肿处,每天一至二次。

水 蛭

处方名:水蛭。

来源: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的干燥全体。

别名:
水麻贴、马鳖、肉砧子。

捕捉加工:夏秋两季捕捞,洗净,用开水烫死,晒干。成品整个不烂,黑褐色。

炮制:洗净,稍浸,闷润,切段,晒干。或先将砂子炒热,加入水蛭,烫至微鼓起,筛去砂子,放凉。

性味:
味咸、苦,性平,有毒。

主要成分:鲜品含水蛭素,为水蛭头部腺体的分泌物,似为亚眎类物质。但在干燥生药中水蛭素已破坏。此外,其分泌物另含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还含有肝素和抗血栓素。

药理作用:破血逐瘀。所谓破血,就是能使蓄血或积瘀消散而吸收入血循环中或从大便泻出而解。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其作用原理似乎在于抗凝血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而促吸收。

临床应用:

(1)用于跌打损伤,如内脏挫伤,内有瘀肿、蓄血,可用水蛭锉末,或煅烧(存性)成末,再配三七末、麝香等,用酒或温开水送服,或浸药酒内服。

(2)用于症瘕,在抗癌剂内试用,一般是配合其他抗癌中草药制成丸散或片剂内服,例如配海藻制成水蛭海藻散治食管癌,但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使用注意:水蛭药力较猛,只适宜于邪实之证,凡有下列情况者不宜使用:

(1)        体质素亏,脉软弱无力者;

(2)        孕妇;

(3)        有出血倾向者;

(4)        贫血患者(因服水蛭后往往贫血更甚)。

此外,服水蛭时一般要配补养气血药为助,以防对身体有害。

用量:不宜多服。入煎剂一般用6分~1.5钱,抗癌时最多用至2~3钱。入散剂用1~2分,最大量5~8分。研末装入胶囊内冲服最好,因水蛭腥味难闻,入煎剂时更甚。

处方举例:水蛭海藻散:水蛭2钱、海藻1两、共研细末,每服2钱,以黄酒冲服。   

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三十七

 

老六月雪

 

 

蝉 蜕

处方名:蝉退、蝉蜕、蝉衣。

来源:为蝉科黑蚱(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的老熟若虫所脱下的壳皮。

别名:蝍蟟皮。

采集加工:夏秋两季采收,去争泥土,晒干。成品色黄亮,体轻,无死蝉。用时搓碎。

性味功能:性寒,味咸、甘。能散风透疹。

主要成分:为甲壳质。含氮7.86%,灰分14.57%。

药理作用:解热、镇静、镇痉。动物实验初步证明了蝉蜕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和镇静作用。

临床应用:一般用于小儿增较多,内科杂病和眼科也经常使用。

(1)治疗肺热嘶哑(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配牛蒡子、生甘草等,如单纯外感风热所致的嘶哑,则配胖大海。

(2)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夜睡不安,配钩藤、灯芯草。

(3)治疗小儿夜啼。用薄荷汤调服蝉蜕下的下半截(即去头足)7~9个。

(4)眼科方面,主要用于退翳(包括炎症性或外伤性角膜损害遗留的云翳、斑翳、白斑),古方即已用蝉蜕无比散治白翳遮睛,现代实践用蝉蜕无比散加减全蝎或蜈蚣、凤凰衣、犀角等治疗角膜白斑,根据对一些病例的初步观察,确有一定疗效,能提高视力。此外,蝉蜕配木贼、菊花等能清风热,治眼红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5)用于熄风定惊(如治破伤风)。单用效力不大,须配镇痉药如全蝎、僵蚕等,方如五虎追风汤。

(6)最近有人试用蝉蜕于慢性肾炎中去尿蛋白,须配苏叶、益母草等,初步观察有一定疗效。处方:蝉蜕5钱、布渣叶1两、苏叶5钱、益母草1两、尖槟5钱、水煎服。

用量:常用量1~5钱。治慢性肾炎、破伤风,须用大量,甚至达5钱~1两。

处方举例:

(1)蝉蜕无比散(《银海精微》):蝉蜕(去头足)1钱、蛇蜕1钱、白蒺藜4钱、石决明5钱、防风3钱、苍术2钱、当归2钱、川芎1钱、赤芍3钱、炙甘草1钱、水煎服。

(2)五虎追风汤:蝉蜕1两、制南星2钱、明天麻2钱、全蝎(连尾)7个、僵蚕(炒)7个、水煎,每日一剂,连服三日。

(3)急性喉炎,嗓子痒,干痛,声音嘶哑,咳嗽:蝉蜕、牛蒡子、生甘草各二钱,水煎服。

(4)小儿麻诊初期,发烧,哭闹,惊吓不安:蝉蜕、薄荷、葛根、牛蒡子各一钱,水煎服。

(5)过敏性鼻炎:蝉蜕适量,研末,每服五分,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注意:孕妇慎服。

露蜂房

处方名:露蜂房。

来源:为黄蜂或胡蜂的蜂窠,以带子的蜂窝较好。

采集加工:冬季采收,稍蒸,取出死蜂,晒干即为成品。

炮制:

刷去泥沙,剪成小块。

煅蜂房:取净蜂房块放入罐内,加盖,用黄土泥封严,盖上贴一张白纸,加热,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凉后取出。

性味功能:

性平,味甘;有毒。能消肿。

主要成分:含蜂蜡、树脂、挥发油(露蜂房油)等。

药理作用:祛风、解毒,促进血凝和利尿。

临床应用:

(1)治疗疮疡:露蜂房对于治疗乳房炎、瘰疬、疮癣等皮肤病有一定疗效。急性乳房炎未脓时,可用露蜂房煎水外洗或热敷,有消肿止痛作用;四肢皮肤或头部疖肿,可用蜂房末加猪油或凡士林调膏,外搽患部;瘰疬或颈部淋巴结核或慢性炎症,可用蜂房研末外敷或内服。水煎服时,热重者加配银花、菊花、地丁等。

(2)治皮肤瘙痒:可用蜂房煎汁,加入芒硝作外搽,有止痒作用。

(3)治牙痛:可用蜂房单味或配以乳香、细辛、煎水含漱,或以露蜂房加细辛汤内服。

(4)治鼻窦炎:用新鲜的老蜂窝咀嚼内服,或露蜂房配辛夷花、白蒺藜等煎水内服,如鼻窦炎方,有一定效果。

(5)治慢性气管炎:内服应注意不可过量。凡肾功能不良,或痈疽已经破溃的均不宜使用。

用量:

外用适量,内服8分~2钱。

处方举例:

(1)鼻窦炎方:露蜂房1.5钱、辛夷花2钱、白蒺藜3钱、水煎服。

(2)奶汁不下,乳房胀痛:蜂房一两,煅存性,研末,每服五分,开水或黄酒冲服,每天二次。

(3)龈齿痛(蛀牙痛):蜂房五钱,煅研细末,敷塞痛处,不可咽下。

(4)皮肤疮癣:蜂房适量,煅研细末,猪油调敷患处,每天换药一至二次。

常用量:八分至一钱五分。

蜂房油

露蜂房油有驱绦虫作用,但有毒性,可引起急性肾炎,在临床上不宜作驱虫药用。

虻虫

别名: 牛虻、牛蝇、瞎虻。

药物来源:本品为虻虫的全体。

捕捉加工:夏季捕捉,用蝇拍打死后,用线串起来晒干。成品个整,无虫蛀。用时除去足翅。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有毒。能破血。

主治应用:碰伤,摔伤,伤处疼痛:虻虫四钱,赤芍一两,研末,每服五分,黄酒冲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每服二至五分。

注意:孕妇忌服。

来源:多为人工养殖,亦有野生。

蚕 砂

处方名:蚕砂、晚蚕砂。

来源:为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 .)的干燥粪便。

性味:味甘、辛,性温。

主要成分:含甲、乙种维生素、叶绿素等。

药理作用:

祛风湿;并可能有止血作用。

临床应用:

(1)治腰膝痹痛、手足活动不便。如属风湿痛,可配独活、牛膝等水煎服;也可炒黄后配其他药浸酒。如属中风后半身不遂,可用蚕砂二袋,每袋1两,蒸热,轮流熨患肢。

(2)治湿邪所致腹痛、呕吐、腹泻、小腿腓肠肌痉挛(如急性胃肠炎),配吴茱萸、木瓜等,方如蚕矢汤。

(3)治跌打损伤,配绿豆粉等为末,醋调敷患处,如蚕砂散。

此外,用蚕砂(炒黄为末)3~5钱,以酒送服,治妇女崩漏;用蚕砂3~5钱(焙焦研成极细末),以米醋适量调成糊状,局部外涂治眼睑糜烂(睑缘炎),都有一定帮助。

用量:内服3~5钱,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

(1)蚕矢汤(《霍乱论》):晚蚕砂3钱(包煎)、宣木瓜2钱、吴茱萸1钱、通草1钱、制半夏2钱、栀子3钱、黄芩2钱、水煎服。

(2)蚕砂散:炒蚕砂4两、炒绿豆粉4两、枯矾2两4钱、为末,醋调敷患处,治跌打损伤。

僵 蚕

处方名:僵蚕、白僵蚕。

来源:为家蚕自然感染白僵菌(Batrytis  bassiana  Bals.)而致死的蚕体。

性味:味咸、辛,性平。主要成分:含脂肪丝蛋白、草酸钙等。

药理作用:祛风热、止痉搐,其作用为:解热、抗惊厥,并有祛痰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熄风止痉,配全蝎、蜈蚣等治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也可配钩藤、珍珠末等,方如蚕珠定惊汤(小儿适用)。

(2)用于清散风热,治头面部和口腔疾患而偏于热者,尤其对喉痹(咽喉炎)、喉风(咽部化脓性感染),表现有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用本品清热消炎去肿而开音,又可在清咽利膈方剂基础上加僵蚕。

(3)用于治疗癫痫,配天竺黄、半夏等化痰,方如僵蚕饮。

(4)用于治疗乳房炎、流行性腮腺炎、疖疮痈肿、急慢性淋巴腺炎等,常与清热解毒药如连翘、板蓝根、黄芩等配用。

用量:1~3钱。

处方举例:

(1)蚕珠定惊汤:僵蚕1钱、珍珠末3分(冲)、钩藤1.5钱、菖蒲8分、钩藤1.5钱、白芍1.5钱、丹参1.5钱、羌活7分、鸡血藤1.5钱、熟枣1钱,水煎服。

(2)僵弄饮:僵蚕1钱、天竺黄2钱、杉寄生2钱、半夏1.5钱、菖蒲8分、钩藤1.5钱、天南星8分、当归7分,水煎服。

僵 蛹

本品为以蚕蛹为底物,经白僵菌发酵而制成,作为白僵蚕的代用品。

僵蛹的主要成分为蚕蛹油(内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几丁质的降解物(与蛇蜕、蝉蜕所含者类似)。

其药理作用主要是:

(1)        抗惊厥:能对抗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作用与僵蚕相同;

(2)        抗肿瘤: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但常使小白鼠体重下降);

(3)        祛痰;

(4)降胆固醇,对高胆固醇血症有降胆固醇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

(1)        治乙型脑炎,取苦有解痉作用,以僵蛹粉配全蝎、蜈蚣、天麻(即止痉散),对高热抽搐患者,有降温止抽作用,效果与僵蚕基本相同;

(2)        治气管炎,能减轻咳嗽,使痰液变稀而易于咯出。

副作用:偶有口干咽燥、恶心、食欲减退。

用量:1~3钱。 

了解你身边物美价廉的药物之三十八

 

老六月雪

 

地 龙

处方名:地龙、地龙干、广地龙、蚯蚓。

来源:为环节动物蚯蚓的干燥全体,以参环毛蚓——通称“广地龙”(Pheretima  asiatica  Michaelsen)较为多用。

别名:曲鳝。

捕捉加工:春夏两季采挖,用草木灰呛死,晒干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

性寒,味咸。能清热,平喘。

主要成分:含蚯蚓解热硷(C9H18O6N24),为酪氨酸的衍生物;并含蚯蚓素、蚯蚓毒素;水浸液含多种氨基酸;广地龙又含次黄质。有些实验报道谓含地龙B1。

药理作用:清热、镇惊、定喘,其原理为:

(1)解热:有效成分为蚯蚓解热硷。对实验性发热有解热作用,程度比安替比林稍温和。

(2)扩张支气管:通过抗组织胺作用而扩张支气管,有助于定喘。

(3)降压:地龙酊、地龙B1%(为其有效成分)有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其原理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此外,蚯蚓素在动物实验中有溶血作用。广地龙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增强其紧张度引起痉挛性收缩;又对小肠大肠有刺激作用。临床观察还有利尿和活络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治支气管哮喘,取其有扩张支气管作用。有报道,用下方治哮喘,取得一定效果。即:广地龙5钱,海螵蛸3钱、天竺黄3钱,研末,每服5分,一天三次,可配其它汤药冲服。

小儿之痉咳,痰鸣声嘶(相当于痉挛性支气管炎),也可用地龙,以扩张支气管而缓解痉咳。

(2)用于治高血压病,取其有降压作用。对脉弦、血压持续增高者,可降压和改善症状。常配毛冬青、丹参、磁石等。

(3)用于治高热烦躁而有抽搐者,取其有清热解痉作用。常配其他清热药同服,方如地龙汤。

(4)用于活络,治中风和跌打损伤后筋络活动不便。

治中风患者,适宜于有烦躁、手足活动障碍、大小便不通畅者,可用地龙,配鸡血藤、菖蒲、络石藤、丹参、磁石、羌活、独活等。中风后遗症,表现肢体瘫痪者,可用地龙与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配伍。

治跌打损伤患者,如有积瘀疼痛,尤其急性腰背损伤疼痛和腰退疼,常配归尾、桃仁、苏木、肉桂等,方如地龙散。

此外,有人用地龙治慢性肾炎而小便不畅者,配通草、菖蒲、牛膝、旱莲草、淫羊藿、菟丝子、炙甘草等。

附:

(1)地龙经酒洗后,药效有所增强;但镇惊之力仍不及全蝎、蜈蚣;

(2)脉虎而便溏者慎用。

用量:内服入汤剂,用2~4钱,丸散剂2~4分。

处方举例:

(1)地龙汤:地龙干3钱、全蝎1钱、银花4钱、连翘3钱、钩藤3钱,水煎服。

(2)地龙散(《证治准绳》):地龙、肉桂、苏木各9分,麻黄7分,黄柏、归尾、甘草各1.5钱,桃仁9个,水煎服。

(3)支气管哮喘:鲜蚯蚓100条(干品亦可),洗净,用水煎熬,去渣,加白糖收膏,每服一小茶匙(约5毫升),开水冲服,每天二次。

(4)溃疡病,烧心,口干:用鲜蚯蚓二斤,放净水中约二小时,排净泥屎,洗净,放盆中,撒上白糖一斤,拌匀,一至二小时,用纱布滤取渗出液,可再加清水冲滤,以得到700—1000毫升为度。此液叫做“蚯蚓浸出液”,蒸过消毒后,放冷处备用。每服30—40毫升,每天三至四次,于饭前半至一小时服,一般可连服一至二月。

(5)下腿溃疡(臁疮腿),可用“蚯蚓浸出液”(制法同上),浸透纱布,湿敷患部。

制剂:

(1)广地龙针:为用广地龙提炼制配的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广地龙3.0。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预防及治疗,尤适用于热喘病人。成人第一次肌注1毫升,如无不良反应,第二次起,每日肌注2毫升。儿童按年龄酌减,8岁以上小儿可用成人量。发作时,每日肌注一次,缓解后每隔1~2日肌注一次。20~30针为一疗程。对血压不稳、血压过低或高度过敏体质病人慎用。

(2)止喘宁针:每支2毫升,相当于地龙2.0,并含少量苯甲醇。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每次肌注2毫升,一日1~2次,2周为一疗程。孕妇及严重心脏病人忌用。

(3)龙芩针:每支2毫升,相当于地龙4.0、黄芩素4毫克,治支气管哮喘,尤适于热喘病人,每日肌注2毫升,连用1~2周。俟症状初步得到控制后,改为隔日一次,30针为一疗程。

(4)喘舒宁片:由广地龙的有效成分及氯化铵等制成的复方片,用于各种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喘息性哮喘以及长期服用麻黄硷、氨茶硷效力不佳或有不良反应的哮喘病人。每次服1~2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5)喘平片:为含琥珀酸钠(地龙的有效成分之一)、异丙嗪、紫菀、黄芩、百部等的复方片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每次服5片,一日3次。

(6)复方麻黄炒地龙片:地龙2钱、麻黄1钱、蒲公英、野荞麦各3钱,胆南星2.5钱,以上为一日量,制成糖衣片6片(制片过程中先以麻黄粉炒地龙,待麻黄药性渗入地龙后,筛去麻黄粉,只用地龙)。麻黄炒地龙适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每次服2片,一日3次,饭后服,10日为一疗程。

蝼 蛄

别各:拉拉蛄、土狗。

药物来源:本品为蝼蛄的全体。

捕捉加工:夏秋两季捕捉后,用开水烫死,晒干。成品黄褐色,不碎。

性味功能:
性寒,味咸。能利小便。

主治应用:

(1)肝硬变并发轻度腹水(水膨),小便少:蝼蛄六个,焙干研末,分三次,开水送服。

(2)尿路结石,小便痛:蝼蛄七个,焙干研末,分三次,黄酒冲服。

常用量:每服二至三个。

注意:孕妇忌服。

全 蝎

处方名:全蝎、全虫、蝎尾。

来源:为钳蝎科动物问荆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的干燥全体。单用其尾者称蝎尾。

别名:蝎子。

捕捉加工:春、夏秋季捕捉。将活蝎子放淡盐水中使其吐出泥土。再按1斤蝎子,2两盐放锅内加水煑,至蝎子脊背凹下成瓦垄状,捞出用清水洗净,放度上晾干。成品个整齐,黄褐色,无盐粒,不霉臭。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辛;有毒。能镇静。

主要成分:含蝎毒素(为一种毒性蛋白)、蝎酸、卵磷脂、三甲胺、牛磺酸、甜菜硷、胆甾醇等。

药理作用:

驱风镇痉,其原理为:

(1)抗惊厥:动物实验对硝酸马钱子硷、纯烟硷、戊四氮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但其效力不及蜈蚣。

(2)镇静:对清醒动物有显著镇静作用。

(3)降压:能影响血管运动中枢的机能,扩张血管,并能降低肾上腺素的增压作用,故能降压。

此外,临床观察还认为有一定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

为驱风止痉的常用药。

(1)用于止痉,当治疗破伤风或小儿高热抽搐和其他急惊风,在使用一般平肝熄风药无效时,即应投以全蝎。一般配僵蚕、蝉蜕、天竺黄等,症状较重者加配蜈蚣,方如破伤风方,或在玉真散基础上加全蝎、蜈蚣。

(2)用于驱风,治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适宜于脑血管意外后遗上述症状而见证属实者,常配僵蚕、制白附,方如牵正散,并可加配钩藤、天麻之类。

对较重的风湿痹痛,可在祛风湿方剂内加全蝎数分,对减轻痹痛有一定帮助。

(3)试秀于治疗高血压病。据初步观察,有一定效果,舒张压可有10毫米汞柱左右的下降。

使用注意:

全蝎在常量下服,虽无明显副作用和毒性,但仍属窜散之品,血虚生风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动物实验发现蝎酸的钠盐对子宫的收缩有促进作用。

用量:全蝎一般可用2~7只,或4分~2钱;蝎尾可用3~8只,或6分~2.5钱。大剂量用至3~4钱,入药同煎。但研粉吞服更好,此时用量宜酌减,一般每次4分~1钱。

处方举例:

(1)破伤风方:全蝎3钱、蜈蚣4条、僵蚕2钱、天麻4钱、川芎3钱、当归6钱、木瓜8分、防风4钱、法夏3钱、炙草2钱、水煎,可加猪胆一个另炖和药用。

(2)加味牵正散:全蝎1钱、僵蚕1.5钱、制白附2钱。

(3)脑血管意外(中风),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全蝎五钱,研末,每服五分,开水或薄荷二钱,煎汤送服,每天二次。

(4)颜面神经麻痹:全蝎、制白附、蜈蚣、钩藤、白芷中四钱,共研细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蜈 蚣

处方名:蜈蚣、川足。

来源: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  Koch]干燥全体。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主要成分:含类似蜂毒的两种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

药理作用:

熄风镇惊,其作用为:

(1)抗惊厥:作用比全蝎强。

(2)降压:临床观察初步发现10%蜈蚣酊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降压作用,但尚待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破伤风和小儿急惊风,取其有较强的止痉作用,配全蝎作用更好,或用蜈蚣散亦可。

(2)用于治疗面神经瘫痪(口眼歪斜),以蜈蚣2条,研末,用防风5钱煎汤送服,或配全蝎、钩藤、白附子、僵蚕,水煎服。

(3)外用治疮疡、瘰疬、蛇虫咬伤,一般可用蜈蚣干燥粉末加入等量甘草末,调蜜蜡外涂。

如为化脓性指头炎(俗称“蛇头缠指”),可用蜈蚣1条熏干,研末,用生鱼胆汁(或猪胆汁)调匀敷涂,效果较好。

如为足趾坏疽和溃疡(俗称“臭田螺”),可用蜈蚣浸茶油,涂患处。

附:

(1)        一般认为蜈蚣入药宜带头足,去之则药力不全;

(2)蜈蚣与全蝎比较:镇惊止搐之力,蜈蚣大于全蝎,一般抽搐可用全蝎,严重抽搐痉挛,用蜈蚣或蜈蚣全蝎合用;蜈蚣辛温,抽搐而偏于风寒者较适用,全蝎辛平,抽搐而偏于热者较适用;又蜈蚣外用治肿毒之力较好,为全蝎所不及;

(3)蜈蚣有毒,前人有谓“蜈蚣性猛悍,能令血液化燥”,因此,得效后即应停用。孕妇慎用。

用量:入散剂3~8分,入煎剂1~5条。

处方举例:蜈蚣散(即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蜈蚣2钱、制南星2.5钱、防风2.5钱鱼膘3钱、共为细末,每服2钱,黄酒调下(或温开水送服),一日二次。

桑螵蛸

处方名:桑螵蛸。

来源:为螳螂科昆虫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的干燥卵鞘,成块状,产于桑树或其他树的树枝上。

别名:刀螂子,老鸹脓。

药物来源:本品为螳螂的卵鞘。

采集加工:秋季螳螂多在树枝及石板等处产卵,日久坚凝。冬季采收,除去附着物,蒸一小时,蒸死虫卵,晒干。成品黄褐色,质松软,体轻。

性味:味甘、咸,性平。

主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和胡萝卜素。

药理作用:主要为抗利尿,也有敛汗作用。

临床应用:

(1)治尿频、夜尿或小便不禁。如属成从之肾虚多尿,须配山萸肉、沙苑子、当归、黄芪等补益药,方如固脬汤;如属小儿夜间遗尿,则配远志、茯神等镇静药和党参、当归等补益药,方如桑螵蛸散;也可在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桑螵蛸,都有较好效果。

(2)治肾虚遗精、滑泄,属无梦而遗者加芡实、锁阳、肉苁蓉、覆盆子等;也可在金锁固精丸基础上加桑螵蛸。

使用注意:

(1)        小便短赤、阴虚火旺者忌用;

(2)        本品一般家炙用,不宜生用,因生用反会引起腹泻。

用量:1~3钱。

处方举例:

(1)固脬汤:桑螵蛸3钱、山萸肉3钱、沙苑子(或覆盆子)3钱、当归2钱、黄芪3钱、茯神2钱、茺蔚子3钱、白芍3钱、升麻1钱,水煎服。

(2)桑螵蛸散(《本草衍义》):桑螵蛸2钱、茯神3钱、远志2钱、党参3钱、当归4钱、菖蒲1钱、龙骨3钱、龟板4钱,水煎服。

蟋 蟀

别名:蛐蛐。

药物来源:本品为蟋蟀的全体。

捕捉加工:秋季捕捉后,用热水烫死,晒干。成品个整不碎。油葫芦不能代蟋蟀用。

性味功能:

性温,味辛、咸。能利小便。

主治应用:肝硬变并发轻度腹水(水臌):蟋蟀二个,水煎服;或蟋蟀六个,焙干研末,分三次,开水送服。

常用量:每服一至二个。

注意:孕妇忌服。

斑 蝥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 .)的干燥虫体。

成虫长约五分,长圆形,头部黑色,背部革质翅鞘上有黑、黄相间的横纹,腹部有黑色的绒毛。

捕捉加工:夏秋季捕捉(捉时带手套、口罩),用开水烫死,晒干。用时去掉头、足、翅。

性味:

性寒,味辛;有大毒。

主要成分:含斑蝥素、脂肪、树脂、蚁酸等。

药理作用:!_外用有发疱引赤作用,可作为皮肤充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继则起水疱。

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性反应:斑蝥素经皮肤吸收后,可能引起肾炎和膀胱炎、发疱、呕吐、头痛、高血压,故外用涂敷面积不宜过大。

临床应用:

(1)外用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斑蝥酒治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止痒和改善局部神经营养作用。

(2)内用治癌肿,例如复方斑蝥素治肝癌,据报道有一定疗效,短期内能使症状明显改善,肝脏缩小。

用量:外用适量。内服1~2分。孕妇忌用。

处方举例:

(1)斑蝥酒:斑蝥2克加入65度白米酒或65%稀酒精100毫升,密闭浸7昼夜,患部外涂少量,每日1~2次。

(2)复方斑蝥素胶囊:每粒含斑蝥素1毫克、吴萸、姜半夏浸膏粉各50毫克,淮山粉、白芨粉各100毫克,最初每日一粒,以后每日逐渐增至2~3粒,总量可累计至斑蝥素30毫克。

(3)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贴到皮肤起泡(约三至四小时),即可揭去,起泡处先用酒精消毒,再用消过毒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

制剂:迁肝片(迁肝1号):每片含斑蝥素后的虫体,经水煎后以乙醇提取所得的浸膏粉末)0.2,青黛粉、白及粉、氢氧化铝各0.05,三硅酸镁0.02,用于迁延性、慢性肝炎,对肝功能(GPT,ZnT,TTT)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每次服2片,一日3次,14日为一疗程。用药三个疗程无效者停用,如有效可继续用药3个月。副作用少见,少数病人有胃灼热感、口干或血尿,不经处理可自愈。

土鳖虫

处方名:
地鳖虫、土鳖虫、蔗虫。

来源:为鳖蠊科动物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 .)雌成虫的干燥全体。

别名:翼地鳖、地鳖、蔗虫、盖子虫、土元、臭虫母子。

捕捉加工:土鳖虫生于野地桑树棵落叶层及潮湿地方,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捉后用热锅烘死,晒干。成品个整不碎,赤褐色。有翅能飞的雄虫不作药用。

性味:味咸,性寒,有毒。

药理作用:破血逐瘀,散症结。

临床应用:

(1)用于跌打损伤有瘀肿或骨折。地鳖虫有助于消肿止痛。内服每日2~3钱,酒送服,也可配自然铜、骨碎补、乳香、没药等,方如跌打散。外用可配其他活血祛瘀药水煎外洗。

(2)治肝肿大属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变,肝区有闷痛,可配郁金、三七、鸡内金等内服,有活血止痛作用。

(3)治宫外孕,有包块和蓄血,可用地鳖虫加四物汤,再配蒲黄、五灵脂、花蕊石等。

(4)试用于抗癌,取其有软坚散结作用。

主治应用:

(1)碰伤,摔伤,伤处疼痛:土鳖虫一两,焙干,研末,每服一钱,黄酒冲服,每天二次。

(2)闪腰岔气,腰痛:土鳖虫、煅自然铜各一两,研末,每服五分,开水送服,每天二次。

常用量:每服五分至一钱。

注意:孕妇忌服。

蜣 螂

别名:屎蝌螂、官蝌螂、独角牛、大将军。

药物来源:

本品为雄性屎蝌螂的全体。

捕捉加工:夏秋两季捕捉,洗净后用开水烫死,烘干或晒干。成品个整有独角。

性味: 性寒,味咸;有毒。

主治应用:痔漏疮疖溃烂:蜣螂适量,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占蜣螂的十分之一),外搽患处;或用油调,抹患处。

青 黛

药材来源:本品为蓼蓝的叶(即大青叶,又名靛青叶)经加工后的产品。

采集加工:春秋两季采制。割取全株,趁鲜放入缸内加清水浸泡,至叶将腐烂、茎脱皮时为度。将茎枝捞出,加入已除去砂石的石灰水(大青叶100斤加生石灰5—8两),充分反复搅拌,至水面布满紫色泡沫为止,及时捞出泡沫(备用)。沉淀后,倒去清水,将沉淀物放入布包内,滤去水分,加入已捞出的泡沫,拌匀,晒干,碾为细粉即为成品。

性味功能:性寒,味咸。能清热解毒。

药理作用:

含靛蓝残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外用,局部外涂治腮腺炎,也治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

临床应用:

(1)青黛散,处方:青黛2两,滑石1两,黄柏2两,煅石膏4两,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

(2)慢性肝炎,眼白发黄(巩膜黄染),没有其他明显症状:青黛一钱,白矾六钱,共研细末,每服五分,开水冲服,每天三次。

(3)颈淋巴腺结核(未破):青黛一钱,鲜马齿苋一两(洗净),共捣烂,敷患处,每天一次。

(4)皮肤或阴囊湿疹,发痒:先洗净患处,再用青黛,生甘草各一钱滑石六钱,共研细末(即碧玉散)外敷,每天一至二次。

(5)天泡疮(皮肤起泡,热痛):用上方碧玉散适量,再用鲜丝瓜叶捣烂挤汁,调匀,敷患处,每天一次。  

淡豆鼓

处方名:淡豆豉、香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  Merr.)的成熟种子加工制成。

性味:味苦,性寒。

主要成分:酶。

药理作用:

(1)        发汗,但力量很弱,通常须加入其他辛凉解表药中;

(2)健胃,助消化。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轻型感冒,发热无汗,胃脘饱满。配葱白(葱豉汤);治疗阴虚感冒也十分合适,取其有轻度发汗作用而不伤阴(津液),可配生地、玉竹等。

(2)用于治疗热病后虚烦不眠(即因发热和病后新陈代谢变化等因素刺激神经系统,致心情烦乱,不能入睡)。配栀子,方如栀子豉汤,此方既用淡豆豉解表,又用栀子清里热,都有解烦作用。

(3)治疗血尿。在相应的方剂内加入淡豆豉,有助于止血尿。以本品1~1.5两配伍路路通1两,地骨皮5钱,水煎服,效果更好。

使用注意:淡豆豉有退乳作用,哺乳妇女不宜用。

用量:2~4钱。

处方举例:栀子豉汤(《伤寒论》):栀子3钱、淡豆豉3钱,水煎服。

豆 卷

处方名:大豆黄卷、大豆卷、豆卷。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  Mer.]的种子加工而成的干燥品。

性味:味甘,性平。

主要成分:含黄嘌呤、次黄嘌呤、天门冬酰胺,并有钙、钾和硅等。

药理作用:利湿、清热、发表。

临床应用:R_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发热汗少,小便不利,水肿,湿痹筋挛,骨节烦痛以及清大肠湿热。为夏天常用药,常与滑石、通草等配伍,方如豆卷汤。如属暑天感冒发热,胸闷不舒,则配苏叶。

注:本品与淡豆豉比较,功力大致相近,但豆豉长于解表发汗,而豆卷善于清解湿热。

用量:3~5钱。

处方举例:豆卷汤:豆卷5钱、晚蚕砂4钱、通草2钱、南豆花3钱、香薷1.5钱、川朴3钱、银花4钱、滑石6钱、甘草1钱,水煎服,治暑湿外感。

神 曲

处方名:神曲、六神曲。

来源:为用面粉、麩皮和药物(赤小豆、杏仁、青蒿、苍耳草等)混和,经发酵而制成。

性味:味辛,性温。

主要成分:含淀粉酶、酵母菌、乙各维生素、挥发油、甙类物质。

药理作用:消食行气健脾止泻、解表,可视为一种酶性助消化药,有健胃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健胃,治消化不良,属于寒滞者更适宜,有食欲不振、饮食积滞、胸腹胀满者常用之,配山楂、麦芽、党参、白术,方如健脾丸。

(2)用于健脾,治脾虚泄(常伴消化不良),配白术、陈皮、砂仁等。

(3)用于解表,治感冒而表现有伤食腹泻者(可见于胃肠型流行性感冒),配解表药。

此外,本品还可加入由金石药品组成之丸剂中,以增强胃力而助消化吸收(例如磁朱丸)。

使用注意:

(1)        积滞而表现有胃炎炽旺、舌绛无津者,不宜用神曲。此时由于阴津消耗,应先生津、清热,用甘寒、清凉之品,如竹茹、布渣叶、淮山、天花粉之类。而神曲辛温,性味较燥,虽能消滞,但在此情况下恐其助阳,故仍不宜用;

(2)        胃酸过多者用神曲后有泛酸、嗳酸倾向,故不宜用。

用量:3~5钱。

处方举例:健脾丸:神曲3钱、山楂3钱、麦芽4钱、陈皮2钱、党参2钱、白术3钱、枳实2钱,水煎服。

伏龙肝

处方名:

伏龙肝、灶心黄土、灶心土。

来源:为土灶灶底中心久经柴草烧熏的黄土(Terra  flava  usta)。近代有用炭火煅烧过的砖瓦片仿制。

采集加工:在拆修柴灶时凿下的灶心土,去掉焦黑部分。成品红褐色。

性味:味辛,性微温。

主要成分:含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等。

药理作用:温中和胃而镇呕,收敛而止泻、止血。

临床应用:见证虚寒的出血、呕吐、泄泻均可应用。

(1)用于止血。主治虚寒性胃肠出血,有较好效果,可配肉桂、艾叶温中,熟地、当归、阿胶滋阴补血,方如黄土汤加减。

(2)用于止呕。主治妊娠恶阻(妊娠呕吐),偏于虚寒者,以本品2两配生姜2钱,竹茹3钱,陈皮2钱,水煎服。

(3)用于止泻。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水泻下痢,可配白术、黄芪、炙甘草等。

使用注意:热证的出血、呕吐不宜用。如无伏龙肝,可用赤石脂代。

用量:1~2两。大剂可用至3~4两。宜先煎水,沉淀后去渣,然后用黄土汤液煎其他药。

处方举例:

(1)黄土汤加减:灶心黄土1.5两(先煎去渣代水)、熟地5钱、当归3钱、肉桂5分(焗服)、艾叶1钱、阿胶2钱(溶化)、白术3钱、生姜1钱、炙甘草1钱、水煎服。

(2)慢性胃炎噁心呕吐,慢性肠炎泻肚:灶心土一两,水煎,澄清,取上清液,分二次服。

血余炭

处方名:血余炭。

来源:为人头发加工煅炭后而成(Crinis  carbonisatus)。

采集加工:惧理发剪下的头发,用碱水洗净后,再用清水漂洗,晒干。

炮制:血余炭:将净人发放锅中(装实),上面再扣一个锅,锅底上贴白纸一张,两锅的边沿接合处用黄泥封严,用火煅至白纸呈焦黄色为度。待锅凉后再取出。

性味功能:
性微温,味苦。能止血。

主要成分:含碳素。

药理作用:收敛止血。动物实验证实能缩短出、凝血时间和血浆再钙化时间。另有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但较多用于崩漏和吐血。例如月经过多者可配莲蓬炭、侧柏叶加补中益气汤,或配当归炭、首乌、益母草等,方如血余归母汤。治虚证吐血也可用此方加减。

使用注意:

内有瘀血积热者不宜用本品。

用量:一般研成极细末冲服:血余炭3钱、当归炭3钱、益母草5钱、首乌3钱、生地6钱、大枣5枚,水煎服。

(2)溃疡病少量出血,内痔出血:血余四两,研末,每服一钱,开水送服,每天三次。

(3)慢性声带炎,声音嘶哑:血余炭二两,研末,每服一钱,米汤(大米、小米均可)送服,每天二次。

药用胎兔。

制剂有胎兔片(六九八)。

本品系根据民间单方,选用健康胎鬼加工制成糖衣片。每片含0.25克。为滋补营养药。用于病后虚弱,也用于肺结核、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日服三次,每次2~4片。

紫河车

处方名:紫河车、胎盘粉。

来源:为胎儿的胎盘(Placenta  hominis)经烘制干燥而成。亦可用鲜胎盘。

采集加工:取健康产妇的胎盘,去掉筋膜,用竹签将脐带周围血管挑破,用水浸泡,揉洗至血净水清为止,放开水锅内煑至浮起,捞出,烤干。成品深黄色,不焦不黑,洁净个整。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咸。能强壮,补气血。

性味:味甘、咸,性温。

主要成分:含卵巢激素、黄体激素、乙酰氨基葡萄糖果(C6H13O5N)、右旋半乳糖、甘露糖、多种氨基酸。

药理作用:本品历来作为强壮药用,治各种劳损和虚弱,尤其气虚、血虚、喘咳。现代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神经衰弱、贫血、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气管炎等,但要长期服用才有效。

一般以单用为主,每日2~3次,每次冲服胎盘粉1~1.5钱,大剂用至每次2~3次(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用鲜胎盘半个水煎服,每周2~3次;也可用胎盘注射液肌注。

对贫血患者,用胎盘粉5分配党参末1钱冲服,每日3次,效果亦好。

对老弱患者加配熟地、杜仲等补益药更好,方如河车大造丸。

用量:粉剂每次5分~3钱;入煎剂鲜品半个~1个。

处方举例:

(1)河车大造丸(成药):含紫河车、肉苁蓉、熟地、生地、天冬、黄柏、五味子、锁阳、当归、杞子、杜仲,早晚各服3钱,空腹白开水送下。

(2)支气管哮喘:胎盘一个,焙干研末,每服一钱,每天二次,开水送服,可连服一个月。

(3)肺结核病,咳嗽吐痰或痰中带血,下午低烧:胎盘、百部、贝母中二两,白及八两,海螵蛸五钱,共研细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1951/676833881542.html

更多阅读

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 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和弊端

   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甘而性凉,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效。  决明子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泡水喝,用决明子泡水的功效有哪些呢?我们知道,决明子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

决明子枕头的功效 决明子枕头好吗?有什么保健功效

   我们每天都有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中,充分利用枕头,也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药枕就是改善睡眠的一种常用方法。决明子就是常见的药枕之一,对人体有着极为特殊的功效。决明子枕头好吗?决明子枕头的功效有哪些?  

决明子做枕头的功效 决明子枕头的保健功效

   决明子枕头的保健功效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好的睡眠质量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只要解决了睡眠问题,其他事情都好办。决明子枕头对头部和颈部穴位按摩,头晕、失眠,脑动脉硬化、颈椎病

山楂决明子枸杞的功效 山楂加决明子功效和作用

  山楂决明子茶的功效。喝山楂茶有降血脂的功效,如果加上决明子会有什么功效呢?下面爱华网小编给你分享一下山楂加决明子功效和作用吧。  山楂加决明子功效和作用  山楂和决明子都是我们熟悉的饮品之一,两者都有很好的医药

声明:《黄芪和决明子 身边价廉的药物之九(决明子黄芪柴胡紫苏丝 瓜西瓜木耳菜豇豆)》为网友巴黎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