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中国对朝底线 底 线
底 线
一次,一位在江南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是兴旺,日进斗金,很快要上市了。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
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不断技术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这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我说:“五十年代真有。七十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上,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锁厂老板说:“那是什么时候,早没影儿了,不信你不锁门试试。”
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我承认,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现在被全线突破了?
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你有时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更多阅读
解读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解读 当代中国政治
[讲座讲稿]解读中国当代大众文化[胡野秋]不好意思,在一个周末耽误了大家的休息,但是今天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早晨,我们来讨论一个目前越来越热的话题,也就是关于大众文化。有人也许会说了,大众文化犯得着我们专门用时间来解读它吗,因为我们每天都
解读中国卫生部和美国CDC有关儿童铅中毒的分级标准和处理原则 卫生部妇科手术分级
我曾在(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康实验室做儿童铅中毒防治的研究,业内人说到“儿童铅中毒”,就会联想到这个地方,因为它最早在国内开展“儿童铅中毒”的研究工作,推动了全国使用无铅汽油的进程,而且《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
张琏瑰:中国对朝政策岂能“一贯”
有人用“明确的、一贯的”描述中国对朝政策。这是外交辞令。果若如此绝非国家之福。因为,凡是有生命力的政策都是随事物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一成不变等于僵死,僵死的政策是无法维护国家利益的。幸亏中国对朝政策不是这样的。中国对
普陀山对联_名胜古迹对联_中国对联网 名胜古迹对联赏析
普陀山对联作者:未知来源:中国对联网 发表时间:2009-07-04 12:06:53评论 0 条 | 查看所有评论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 康有为题浙江省舟山莲花洋普陀山光熙峰法妙手生白玉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化城寺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济
美媒负面解读中国阅兵:尺度震撼国人
本文是CCTV北美首席记者、太和智库研究员王冠就美国媒体负面解读中国阅兵一事撰写的时评文章。九三阅兵结束后,王冠先生通过对美国媒体报道的议题选择、关键字统计、被引述专家背景调查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美国媒体对中国阅兵的负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