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文明 被《狼图腾》神话的游牧文明

10年前,一部《狼图腾》书籍风靡全中国;10年后,由书改编的电影再次掀起“《狼图腾》热”。不管《狼图腾》的书籍还是电影,都把对游牧文明的讴歌、推崇作为主旨,可游牧文明真的如此神乎其神吗? “狼性”的游牧文明真的所向披靡?被夸大的“游牧文明军事能力”

《狼图腾》原著是一本小说,但实际上作者在小说结尾的大段论述才是核心,前面的故事都是为了兜售后面的大道理而编排出来的。

这番大道理可以概括为:有两种文明,一种是游牧文明,对应着狼性——强悍进取——边疆民族;一种是农耕文明,对应着羊性——温柔敦厚(儒家文化)——中原汉族。华夏文明之所以能绵延存续,就在于游牧文明不断向农耕文明输血,而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种种不如意,主要因为狼性不足,羊性太盛。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输血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由边疆民族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一番。而边疆民族之所以能教训或者统治中原汉族,就在于边疆民族是狼性民族,强悍进取。

边疆民族或许真是强悍的,如《狼图腾》中所言“兰木扎布真跟狼摔羊羔似的,一口气把我摔了六七个跟头,那些漂亮的蒙古丫头看得都冲他笑”。但在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战争中,个体的强悍能换取多大的军事优势是存疑的。相比之下,动员资源的能力要重要得多。而动员资源的能力与国家组织方式息息相关。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打散了部落组织,将其编为96个千户,千户下又设百户、十户,牧民不得离开其组织,部落的界线被抹掉。成吉思汗委任的千户长,或为其子孙或为其一手提拔起来出身低微的将领,部落旧贵族的统治被彻底终结。这种社会组织改造,颇类同于秦国将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见《黄章晋:历史偏爱有制度的莽夫》)。如此编户齐民、中央集权,才能保证军事上的力量集中和调度自如。所以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凡是实行编户齐民、中央集权的,一般都更能打。无论是秦灭六国、(军事上)唐盛宋衰,还是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都印证了这个规律。

成吉思汗的军事成功离不开对游牧社会的改造

而编户齐民、中央集权恰恰被认为是农耕民族的特征。那些保留了游牧民族“本色”的汗国,军事能力就弱得多。蒙古国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曾以“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英明皇帝,安宁无恙耶?”警告满洲的努尔哈赤,但最终是后者胜出。因为以松散部落这种组织方式存在的“四十万众”,还不如中央集权控制下的“三万人”有战斗力。

“狼性”一定能胜过“羊性”?

《狼图腾》的作者认为,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开疆扩土的康乾帝,都是狼性的代表。

的确,乾隆把曾经新疆最大的民族蒙古准噶尔人几乎杀绝,其“狼性”犹如成吉思汗。但也正是乾隆时期,中国和西欧的差距急剧拉大。

那么西欧的崛起是因为其狼性更强吗?恐怕不是。恰相反,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的一批人,倒是反映西欧人很有“羊性”。如徐继畬评价美国“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王韬评价西洋“以礼义为教”;郭嵩焘评价英国“仁爱兼至”……。当然西欧对外还是有狼性的,否则中国怎么会被殖民呢?但是即便对外的狼性,和乾隆那种要求对准噶尔斩尽杀绝的狼性也不可比。

当然,在《狼图腾》的作者看来,西方之所以崛起,还是因为他们的狼性更强——西方也是游牧民族,只不过是“海洋游牧民族”,是比“草原狼”更强悍进取的“海狼”。

问题是,西方人难道主要是以渔猎为生吗(事实当然不是如此,西方学界公认“希腊罗马社会中典型的劳动者是小农”、“希腊罗马世界总的来说是个农民社会”)?所以孕育了“海洋游牧民族”?中国南方沿海怎么就没有诞生“海狼”(《狼图腾》的作者恰恰几次强调中国南方人由于没有游牧血统所以孱弱)?

游牧文明 被《狼图腾》神话的游牧文明
甚至,游牧文明是不是“狼性文明”也颇可怀疑

《狼图腾》的作者将“狼性”概括为强悍进取。如果说游牧文明是强悍的,那倒有可能。但要说游牧文明是进取的,这就不知从何说起了。

历史上游牧民族骚扰农耕民族,是出于劫掠的生存需要或者利益需要,而成吉思汗开疆扩土纯粹是他个人的帝王梦想,这些与“民族的进取心”何干?是否因为秦灭六国,我们也可以说农耕民族是进取民族?

推崇“优势文明”本就是错的各文明有其特色,但难分优劣

根本上,《狼图腾》宣扬的这套理论不新鲜,其实就是一种“文明决定论”。只不过《狼图腾》是用动物来代表文明,而1980年代的《河殇》是以颜色来代表文明。

所谓“文明决定论”,是指“假定有这么两种民族:一种是天生的个性活跃者,喜欢竞争与自立;另一种是天生的共同体成员,留恋受保护的和谐生活”,两种不同的个性决定了两个民族的发展走向。但实证研究一再证伪这种论断。在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领域,现代的经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显示出人类各民族在深层心理、潜意识、心智结构与基本思维类型上是一致的。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得出“在基因层面无法区分民族”。

亦即,不同民族的人,在个性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只不过由于地理、气候等约束条件不同,而形成一些“民族特色”。例如草原地区的人游牧、山区平原的人农耕;低纬度地区的人肤色黑,高纬度地区的人肤色白……。这些民族特色没有优劣之分。

另外在制度的约束条件下,也会形成一些民族之间表面的差异,比如有的地方强制妇女裹脚,所以这个地方的妇女脚小;有的地方不允许民间尚武,所以这个地方的人缺乏竞技能力……,但这种差异并非“民族差异”,而是“制度差异”。

推崇“优势文明”既不能也不该

那种以我为中心,将周边都视作蛮夷的“大汉族主义”自然是虚妄的。而《狼图腾》不切实际的吹捧游牧文明同样可笑。根本上,不能也不该推崇什么“优势文明”。不能,是因为文明(民族性)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不该,是因为强调文明的优劣,会让人们忽视制度的问题或者把制度差异混同为“民族差异”,而安于宿命或者诉诸改造民族性。

《狼图腾》已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比如《狼图腾》滋生了很多“狼性企业管理文化”,企图以狼性来激发企业的创造力。但中国企业的创造力不足真的是因为缺乏狼性吗?别的且不说,单是一个上市审批制,就扼杀了多少中国人的创富精神?这与狼性有关吗?

游牧和农耕文明,都注定要衰退工业、科技革命已经让游牧和农耕文明失去存在土壤

与书籍《狼图腾》不同,电影《狼图腾》侧重环保主义,不希望游牧文明受到侵蚀。但这是不可能的。

曾在内蒙古当了10年知青的著名媒体人李大同就指出,“如今回到草原,已经很难找到可以骑的马,有谁逼着他们骑摩托开吉普呢”。没有人逼,盖因摩托和吉普比马有优势,所以逐渐地马就被淘汰了。正如在美国农民的家里,是根本找不到锄头镰刀的,因为农耕在这里已经消亡,农业在这里已经变成一种工业。

畜牧也迟早会在中国完全变成一种工业,定点饲养将完全取代游牧。这种取代其实已经差不多完成了,如今人稠地狭的河南、山东,其牛羊肉产量都直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而内蒙古能维持第一也在于定点饲养。

中国大部分牧民已经定居希望维护游牧文明的人何不自己去过游牧生活

如前文所述,文明跟随约束条件,当约束条件改变时,旧的文明就会自然消亡。保留旧的文明既无必要,也没人愿意去做。

无论游牧还是农耕,都是很辛苦的生活。山陕一带农民把种地叫做“受苦”,农民自称“受苦人”、“下苦人”,而游牧的艰苦绝不亚于种地,正如李大同所言,“如果(蒙古民族)过去的家园注定要消失的话,他大概不会抵抗,会顺从这种变化……谁喜欢放羊呢?”

当初下到内蒙古的知青,几乎是有机会离开就离开,能早走的不晚走。极度推崇游牧文明的《狼图腾》作者,也是在北京写完《狼图腾》,而不是在内蒙古。如果作者真的那么崇尚游牧,何不别做“回城知青”,而是扎根草原呢?

结语 书籍《狼图腾》的中国作者诉求“强者为王”,而电影《狼图腾》的法国导演看到的只是“环保主义”。这已经说明,“狼图腾”不是谁的图腾,而就是操刀者自己心中的图腾。


腾讯网 今日话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2151/491435434019.html

更多阅读

姜戎《狼图腾》txt完整版电子书下载 狼图腾电子书下载

  ——————————————————————————  以下是转载的读后感和书评  ——————————————————————————  《狼图腾》是纪实体长篇小说,本书的作者姜戎,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他

写给《狼图腾》——电影以及小说 狼图腾有声小说mp3

下午终于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狼图腾》,观影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都在边拿电影和小说对比,边用心感受。以至于看完后,都无法用一句话来给电影评价了。电影在小说基础上,对几个主要事件作了较大的改编,原作中巴图在那次军马被狼袭击事件中

《狼图腾》_shanghaid 狼图腾小说在线阅读

《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这是一部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在此之前的所有有关狼的小说,作家都是以观察者的虚拟身份进入小说的

关于小说《狼图腾》的感觉 类似狼图腾的小说

关于小说《狼图腾》的感觉 老鬼 凡到过草原的人都知道牧民是最恨狼的,没有任何蒙古老乡把狼当成神来膜拜。因为狼不但吃羊,还进行屠戮。你饿,吃一只也就罢了,狼进羊群可不是只咬死一只,它总要在羊群里玩儿扑杀羊过瘾,发疯般的追逐撕咬,非一

声明:《游牧文明 被《狼图腾》神话的游牧文明》为网友末澈未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