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将军之官 转载 中医五脏之肝:将军之官

 肝,位于腹腔,横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胆附于肝。中医文献中均有关于肝重量、部位等记载。关于肝形态的认识,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肝脏是基本一致的。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藏血”“主筋”。“肝主疏泄”表现在气机的调节、精神情志活动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等;“肝藏血”,就是说肝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筋”即是维持全身的筋内关节等正常运动。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前人称为“刚脏”。肝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主动、主升,又披称为“将军之官”。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肝经与胆经相互络属为表里。


中医脏象学说里的肝、胆生理功能,只有分泌与排泄胆汁的功能与现代医学基本相同,其他方面的生理功能,则与现代医学所论述的不同。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特性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舒畅、条达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气机的调畅: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的活动,主要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这是“气机”的作用。气机的调畅与否,是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或异常的一种表现。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表现为气机调畅,于是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也活动正常;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气机失调,表现为种种病理变化:肝气郁结,则可产生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少腹胀痛等症;肝气横逆犯胃,则可出现胃脘攻痛、恶心、呕吐、嗳气不舒等症;肝气犯脾,则可出现胸胁及腹部胀痛、肠鸣、腹泻等症。

   气是血的运行动力,与肝主疏泄的功能亦有关,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血液循环保持通利状态;若肝疏泄失职,通利作用失常,则可影响到血液的运行,气滞而致血瘀,出现血瘀等种种病证,形成瘴积、痞块,如胸胁刺痛,并积肿块,月经不调等。也可因气郁化火,而敢耗血、动血,影响肝的藏血功能,

   肝的疏泄通利作用在促进水液代谢、保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肝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是通过调畅三焦的气机,从而维持三焦水道通畅,使水液流行通畅。如肝的疏泄失职,气机失调,影响到三焦水道的通利,使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会产生痰饮,水肿。而水液停聚,化为痰饮,痰停肝经,也会发生乳癣、梅核气、瘰疬、瘿瘤、臌胀等疾病。

   (2)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附于肝叶间,内藏胆汁,与肝相连,肝、胆的经脉互相络属而相为表里。胆汁的形成与分泌,来自肝脏,是“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故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是肝的疏泄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肝疏泄正常,气机调畅,胆道畅通,胆汁方能顺利排入消化道,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肝失疏泄也可表现为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异常,出现黄疽、口苦,呕吐黄水以及胁肋胀痛、腹中胀气、饮食减少等症状。

   人体的消化功能,包括对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水谷精微的输布和吸收等生理、生化过程。这些生理活动,虽然主要由脾胃主管,但也需要得到肝主疏泄的促进作用,方能维持消化过程的顺利进行。肝助消化作用还表现在协调脾胃的正常升降方面。脾与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协调,饮食物的消化过程才能正常。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的生理活动有关,而且还和肝主疏泄的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维持消化功能旺盛的一个重要条件。若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不但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而且还会导致脾胃的升降功能紊乱。如脾不升清,在上发为眩晕,在下发为飧泄;如胃不降浊,在上则发为呕逆暖气,在中则为脘疆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前者称为“肝脾不和”,后者称为“肝气犯胃”,二者可统称为“木旺乘土”。对此,临床常采用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方法予以治疗。

   (3)情志活动的变化:人的情志变化,如喜、怒、忧、恩、悲、恐、惊,被称为“七情”等,是人的头脑对外界客观事物及外界刺激的反应。在中医学中认为“七情”是病因的一种,能影响脏腑的功能,其中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最为常见。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能保持乐观的精神,心情舒畅,五脏气血和平协调。肝疏泄失职,则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可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出现胸胁、两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太过,亦可出现情志亢奋、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不能卧寐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肝火亢盛”,严重时气随血逆,会发生中风、猝然昏倒等危证。另外,肝调畅情志与肝藏血的功能密切相关。如果肝血充足,肝体得到肝血的滋养,则疏泄功能正常,“肝藏血”,“血舍魂”,方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若肝血亏损,疏泄无权,则出现种种情志活动异常的病症,如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等。



所以,肝失疏泄时,除可表现为气机失于调畅和胆汁的分泌、排泄失常外,还可出现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等情志活动失常的证候。反之,外界长久反复不良的情志刺激,特别是郁怒,会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产生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学又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则伤肝”的说法。

   肝主疏泄的功能,虽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但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失调,既可影响到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又可影响到胆汁的正常分珏与排泄;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也会引起气机失调;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异常,又能影响脾、胃、肠的生理活动,而致气机失调,进而也能影响到精神情志活动。因此,对于肝主疏泄的三个方面,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对待,而应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能理解和掌握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和临床意义。

   2.肝藏血  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内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在劳动或工作时,血液就分布到全身各处,供正常活动的需要,在休息和睡眠时,部分血液就藏于肝。故有“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之说,并有“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等论述。肝的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肝的藏血量不足,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如血不养目则目花,目干涩、夜盲,血不养筋则发生筋脉拘挛,屈伸不利,在妇女则可由于血不注于冲任二脉,而出现月经量少或经闭;另一种是肝的藏血功能减退,而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现象,如月经过多、崩漏以及其他出血等,称为“肝不藏血”。

   另外,中医藏象学说中还有“肝藏魂”之说。魂乃神之变,是神所派生的,它们都以血为其主要物质基础。心主血脉而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夜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症。

肝能藏血,又主疏泄,而这两种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在正常时,则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血行,血方能归藏。肝血充足,肝之阴血又能制约肝之阳气,使其不致于疏泄太过。在病变时,肝藏血与疏泄的病变常相互影响。如肝失所藏,血虚则阴不足,血不养肝,则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表现为情绪易于激动,烦躁不宁或性情抑郁沉闷、睡眠多梦,同时又可见到胸胁隐痛、月经不调等症。


   3.肝气、肝阳、肝血、肝阴  肝气与肝阳,在生理上是属于一体的,主要表现为肝的疏泄功能;肝阴与肝血,在生理上基本上也是属于一体的,但肝明的含义较广,还包括《素问·经脉别论》所说的“食气人胃,散精于肝”的“精”。肝气、肝阳与肝血、肝阴,在正常情况下,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肝阴、肝血濡养肝的阳气,同时又制约它不致升动太过;而肝阴、肝血赖于肝气的疏泄,才能发挥它濡养肢体、筋脉、眼目、冲任等作用。

由于肝的特性,既喜条达而又易于升动,故有“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之称。所谓“刚”,有刚强躁急之意,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躁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正由于肝为刚脏,所以肝有病变时,则其气易动易亢。因此,又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表现于病理上,如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称为“肝气郁结”,可以导致肝血的瘀滞,也可以气郁化火,耗伤肝阴、肝血;如肝阴、肝血不足,则不能制约肝的阳气而致升动太过,称为“肝阳上亢”。都属于肝的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表现。

   肝气郁结与肝阳上亢,部属肝的阳气方面的病理变化,大多表现为有余,与其他脏腑的阳气在病理情况下大多表现为不足者所不同,这是胖病的特点。而肝阴、肝血则与其他脏腑的阴血同样,在病理情况下多表现为虚证。因此,古人有“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的说法。

   4.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主要是指全身“筋”的弛张收缩运动与肝有关。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血充盈,才能“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使肢体的“筋”得到充分的濡养,以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如筋力强健,运动有力,关节活动灵活自如。如果由于肝血不足时,筋膜失养,即可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如果邪热劫伤阴津、血液,筋膜失其滋养,中医学称为“肝风内动”时,可出现手足震颤、抽搐,以及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症。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学认为,爪甲是筋延续刘体外的部分,故又称“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常反映于爪甲。如肝血充盈,筋膜得养,则指甲坚韧,红润光泽;如肝血不足,爪甲失其滋养,则可见指甲色淡、脆薄,容易变形,脆裂,故有“其华在爪”之说。在临床上即可根据爪甲色泽的荣枯等变化,来推论肝的气血盛衰。而爪甲的病变,也多从肝脏辨证论治。

   5.肝开窍于目  眼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如《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又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目之所以能视,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临床上,眼的症状,确有不少是肝的病理表现的一个部分。如肝的阴血不足则可见夜盲、眼目干涩、视物不明;肝火上炎则可见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则可见目眩;肝风内动则可见目斜、目上视等症;肝胆湿热,可出现巩膜黄染等。故说“肝开窍于目”。目虽为肝之外窍,但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因此,目和五脏六腑都有联系,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除了肝脏以外,是心、肾两脏。如心火旺也可出现目赤,肾阴虚也能使视力减退等。

   6.肝在志为怒  怒指气愤不平,情绪勃然激动,是人对外界刺激的情志反应之一,应当生气时而轻微发怒,属正常的情志活动,可发泄心中的郁闷,使肝气疏泄正常,气血调畅,不会致病。但是突然的大怒或经常发怒,过度愤怒,则易损伤肝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过度愤怒,引起肝失疏泄,肝气上逆,见头胀、头痛、烦躁易怒等症。如果血随气逆,可出现面红、呕血、神识不清、甚则晕厥;肝气横犯辟胃,可见暖气、呕吐、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经常暴怒,则损伤人的阴血,出现头昏、目赤、舌红等症。

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过怒则使肝疏泄失司,气机失调。所以,《杂病源流犀烛》说:“治怒为难,惟平肝可以治怒,此医家冶怒之法也。”临床上,对于急躁易怒等不良的情志疾病,治疗以平肝、疏肝为主。

   7.肝在液为泪  泪从目出,肝开窍于目,故为肝之液。泪有濡养滋润眼睛、保护眼睛的作用。同时人在悲哀忧愁时,亦可流泪。以上均属正常生理现象。肝病时,泪液分泌会出现异常,如肝经风热或肝肾不足时,会迎风流泪,目痒;肝血不足或肝肾阴亏时,目失所养,两且干涩不适。肝胆火旺时,两目眵多。

   8.肝与春气相互通应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肝在五行属木,木为春季之主气,故肝与春季之气相互通应。春季为每年之始,阳气始升,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以荣。肝主疏泄,肝气主动主升,喜条达恶抑郁。故肝与春气相通应,是说肝气升发与春生之气相和谐,肝气在春季最旺盛。肝与春季、风木及青色,酸味等有一定的联系,这对肝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春季天气转暖而风气偏胜,人体肝气旺盛,故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的人在春季易发病,可见情志抑郁、焦虑,或胁肋疼痛、胃脘不舒,腹痛腹泻等,或者眩晕,烦躁易怒,容易诱发中风昏厥。因此,春季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的养生,都必须顺应春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保持情志舒畅,力戒暴怒忧郁伤肝。

   (二)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1.肝与胆相为表里  肝与胆,通过经络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又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两者在生理情况下互相配合,病理情况下互相影响,症候兼见,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如肝失疏泄则会影响胆汁的分泌、排泄,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可见黄疽,呕吐苦水黄汁,反之,胆汁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的疏泄作用,所以肝胆火旺或肝胆湿热等肝胆症候同时并见。在临床均有胁痛,黄疽、口苦、呕吐、眩晕等症,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挂,既冶了肝又治了胆。

   2.肝藏血,心行血  人体的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于肝,而通过心以运行到全身,故在生理上有“肝藏血,心行之”(t内经》王冰注)的论述。全身阴血充盈,则肝有所藏,心有所主,以运行全身;阴血充盈,才能濡葬心、肝之阳,并制约它不致过亢。如果阴血不足,则不但肝无所藏,而且心亦无所主,肝、心的阳气无所制。故在病理上,心肝火旺,可以同时并见;心肝血虚,也常能相互影响。

   3.肝藏血,肾藏精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与肾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经脉上,肝与肾的经脉在多处交会联系;在生理、病理上互相资生、互相制约;在治疗上常肝肾同治。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肝藏血,肾藏精:肾精与肝血的关系是互相资生的,故有“肝肾同源”之说。如肾精亏耗或肝血不足,都会出现“肝肾阴虚”的病变;相反,如肝火、肝阳亢盛,不但能损伤肝血,而且进一步也可损伤肾精。所以在治疗上,养肝、滋肾经常配合同用。

肝为将军之官 转载 中医五脏之肝:将军之官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的疏泄与肾的闭藏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和互相调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来期和男子排精的生理功能上。如二者的功能失调,则可出现女子月经先期或过多或闭经和男子遗泄等症。故在治疗时,也多采用肝肾同冶之法。

   4.肝主升,肺主降  肝为刚脏,主气之升,肺位最高,主气之降。肝升、肺降,互相配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病理上的表现,肝升太过、肺降不及时,即可出现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可见情绪急躁、胸胁疼痛、气逆咳嗽、咯血等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2351/633261032820.html

更多阅读

中医五脏养生 中医养生 五脏之肾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提到:“腰者,肾之府”,肾位于腰部,被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通五行之水,通五色之黑,通五官之耳,通五味之咸,通四季之冬,与六腑膀胱互为表里,在志为恐,在形为骨,在液为唾。《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说:“肾者,作强

春季肝火旺盛怎么调理 春季肝火旺盛怎么调理(2)

  4、春季养生:肝火旺盛降火7妙招——舒畅情志降肝火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情志致病易“怒伤肝”。因此我们往往认为肝火旺导致易怒,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暴躁易怒也容易刺激肝郁化火,导致肝火上升。

肝病患者注意事项 患上肝病有哪些注意问题

肝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类慢性疾病,所以平时的保健工作非常重要。那么患上肝病有什么注意问题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患上肝病的相关注意问题,欢迎阅读。患上肝病的注意问题(1)情绪要稳定,不急、不躁,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

肝病患者注意事项 患上肝病要注意哪些要点

肝病患者现在越来越多,那么患上肝病要注意什么要点呢?接下来小编和你一起了解患上肝病要注意的相关要点吧。患上肝病要注意的要点(1)情绪要稳定,不急、不躁,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本性喜顺达,舒畅,长期

男性补肾药品 男性要重视补肾更要重视养肝

很多的养生理论中都提到,男性重在补肾,女性重在养肝,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男性属阳,需要充足的肾气来提供生命的阳动力,女性属阴,需要养肝来滋生阴血。但中医有肝肾同源之说,肝又主筋,而男性性器官被称为宗筋,是全身的筋气汇聚之处,所以男性要

声明:《肝为将军之官 转载 中医五脏之肝:将军之官》为网友风劲角弓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