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之谜
《河图》到底是什么,古人在向我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与《洛书》一样,至今乃是个谜。一千年来,人们苦苦求索,企昐揭开《河书》之谜。
《河图》《洛书》探 秘
《河书》、《洛图》之谜
(四)吴澄“龙马背负说”
《河图》、《洛书》的出现有个传说,说《古河图》是伏羲时代河中有龙马背负的图象,《古洛图》是大禹时代洛水之神龟背负的图象。
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后毛,后一六,前三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见左图)
吴澄又说:“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文,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画,而谓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以叙洪范之畴。”(见下图)
这些带有神话色彩说法没有得到易界的认同。然而,说《洛书》出于龟象还是有道理的。朱熹说“《洛书》盖取龟象。”古人占卜时用龟,认为龟是可以通神灵的。在河南舞阳贾湖一处距今约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龟壳随葬,龟壳内放有数量、大小、颜色不等的石子。安徽含山出土的“含山玉片”,出土时是夹在玉制龟的腹甲与背甲之间与玉龟一同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口上,这是否说明,在五千年前、或许更早就有“洛出神龟”的传说。冯时在《星汉流年》中说:“假如这个玉版真的能与神秘的图书建立某种联系的话,那么它就将第一次把‘洛书’与神龟连在一起,我尤其应该注意,玉版夹放在龟甲之中,这个事实和历来最令人难以置信神话般的怪谈却可以相互印证起来,因为汉代的纬书中普遍流行着所谓‘元龟衔符’、‘元龟负书出’、‘大龟负图’的说法,这些说法竟也能找到它的事实依据。”这还需要我们研究、探讨。
《河图》之谜
诸家对《河图》的论述
陈抟首先得到了河、洛等图,按道理说,他对这些图的意思应该是明了的。可是,陈抟主张“不立文字”,让人们“嘿观其象”,“悟”出什么道理就是什么道理。伏羲时代没有文字,向我们打了一个哑语;陈抟也是用哑语对哑语,他画了二十张图以演译天地变化之数,但也没有文字,不知什么原因,最后连这些图也没有传下来。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念,后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人更不知所措了,不知到底谁说得对。现将易家对《河图》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河图》五行说 南宋·蔡元定与朱熹合著《易学启蒙》,对孔子“天地之数”作解说:
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
蔡元定和朱熹是以五行说来解释《河图》的。认为三、八居东为木,二、七居南为火,四、九居西为金,一、六居北为水,五、十居中为土。由东左旋,从东到南为木生火,由南到中为火生土,由中到西为土生金,由西到北是金生水,由北到东是水生木,周而复始。认为《河图》以生数为主,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即以“一二三四五”统帅“六七八九十”,生数居于内,成数居于外,以中为主。
这种《河书》五行说对易界影响较大,诸家多从此说。
《河图》天地交说 明·来知德认为,《河图》的一、三、五、七、九是奇数,相加为二十五;二、四、六、八、十是偶数,相加为三十。奇偶总数为五十五,然偶大于奇。奇数是五位,偶数也是五位,这体现了奇位与偶位相合之理。他说:“一、三、五、七、九,阳也,天之象也;二。四、六、八、十,阴也,地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天地之交见矣。”
在《易经来注图解》载有下图:
此图是说,白圈代表阳为天,阳气生于正北,长于正东,盛于正南,极于正西。黑点代表阴为地,生于正南,盛于正西,极于正北,终于正东。五、十居中,内为阳,外为阴。此是天地定位、阴阳相交之图。
内方外圆说 清·万年淳在《易拇》中载有一图,见下图:
他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十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中十点作十方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方内圆。而五数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极圆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在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此图左边六合一为七,右边二合七为九,下边三合八为十一,是边四合九为十三,中间五合十为十五。总数为五十五,皆为阳数。与《洛书》对位相合,是《河图》包裹《洛书》之象。
这种说法不被易界所认可。但将其分成两图,却给人以启示:何不将天与地分开呢?这样不是可以把问题说得更清楚吗!笔者后面所绘之图,就是受此图的启发而来。
先天配《河图》说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载有下图:
此图是对宋·朱熹、蔡元定合著的《易学启蒙》中有关《河图》论述的解释。朱、蔡说:“《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河图》中生数是一、二、三、四,各加上中间的“五”,即是六、七、八、九,这就是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之数,为“四象”。四象生八卦,分北方一、六之数为《坤》卦,分南方二、七之数为《乾》卦,分东方三、八之数为《离》卦,分西方四、九之数为《坎》卦,这样就将四正的位置定下来了;而《兑》、《震》、《巽》、《艮》则居四隅,这就形成了八卦。左边由《坤》至《离》,则阳内而阴外,表示阳长阴消;右边由《乾》至《坎》,为阴内阳外,则阴长阳消,阴阳二气正反互根,循环不已。
此图是想说明,《河图》是画八卦的依据。
则《河图》画卦说 清·江永对《河书》、《洛图》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著有《河洛精蕴》,此书中载有如下图:
江永认为:“《河图》之数,水北火南,木东金西,先天含后天之位。而其所以成先天八卦者,乃是析图之九、四、三、八,以当《乾》、《兑》、《离》、《震》之阳仪。分阳之二、七、六、一,以当《巽》、《坎》、《艮》、《坤》之阴仪。”从上图横向看,是阳仪;纵向则是阴仪。如果将其画成圆图,则就是“先天八卦图”,《乾》、《兑》、《离》、《震》在左,《巽》、《坎》、《艮》、《坤》在右,中而分之就是两仪。其表现在卦的下一画,横向四卦的下一画均是,纵向四卦的下一画都是,这就是两仪。
江永说:“方其生八卦,则一仪分为四;方其生四象,则一仪分为二。”这是什么意思呢?
江永认为,两仪既不以奇偶为准,也不以生成数为准,而是以纵横排列为准。横向是阳(),纵向为阴(),各分为二之组合就是“四象”:太阳、少阴、少阳、老阴。如若将一仪分为四,则就组成了八卦。其实,横向在“四象”下各加,就成为、、、四卦;纵向在“四象”下各加,就成了、、、四卦。江永认为:“不但八卦如此,六十四卦亦然。左边三十二卦之下一画,可连为一阳;右边三十二卦之下一画,可连为一阴也。”这样就形成了六十四卦。
江永否定了朱熹四象位和数分为二说,认为九、八、七、六固然是四象数之实,而一、二、三、四亦是数之实,而不仅仅是次序之位。他说:“太阳居一,藏于西方之九四,九减十为一,四减五为一,九为太阳,而四亦为太阳。少阴居二,藏于东方之三八,八减十为二,三减五为二,八为少阴,而三亦为少阴。少阳居三,藏于南方之三七,七减十为三,二减五为三,七为少阳,而二亦为少阳。太阴居三藏于北方之一六,六减十为四,一减五为四,六为太阴,而一亦为太阴。”
伏羲是怎样则《河图》而画八卦的呢?江永说,伏羲是先画一个“”,以象阳,表示自西向东的九、四、三、八之横数;再画一个“”,以象阴,表示由南到北二、七、六、一之纵数。然后,在“”上再加一“”,以象太阳;在“”上再加一“”,以象少阴;在“”之上再加一个“”,以象少阳;在“”之上再加一“”,以象太阴,这样“四象”就形成了。下面就简单了,在“四象”下各加一“”,则成为《乾》、《兑》、《离》、《震》四卦;在“四象”下各加一“”,就组成《巽》、《坎》、《艮》、《坤》四卦,这样八卦就画出来了。
自《河图》问世一千年来,各家说法纷纭,立论众多,此节只介绍了有代表性的论述。
《河图》之谜
《河图》五行说辨疑
上面提及,宋·朱熹、蔡元定的“五行造化”之说,在易界广为流行,后人多是用五行来解释《河图》,其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乘,以生小周。(《汉书·律历志》)
五行之辨,始于图书……河图之左旋而顺者,相生之机也。洛书之右旋而逆者,相克之机也。生克即定,而五行具焉……。(胡煦,转引自《图典精华》)
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此《河图》五行生成之数也。(清·陈梦雷《周易浅述》)
八卦五行,水火一而木金土各二,此后天一大节目,六十四卦之分宫于此,其源自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地。即已翂清浊,分气质,亦是《河图》四象之变化。(清·江永《河洛精蕴》)
这里有一个问题:五行之说到底始于何时?
五行之说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中箕子说:
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大禹之父在治理河水时,采用“堵”的办法,没有遵循五行的规律,所以失败了,鲧被舜帝放逐到羽山而死。禹继父业,上天赐给他“洪范九畴”,其一就是“五行”,用此法治水取得成功。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这是宇宙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水向低处流,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或伸直,金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态,土可以种植百谷。水可产生咸味,火产生苦味,木产生酸味,金产生辣味,土产生甜味。这将五行及其属性就得很清楚了。有人据此说五行之说始于夏代。
《史记·历书》说:“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月。”司马迁认为,神农氏之前太久远了,已无法考证,他猜测是黄帝考定的星辰历法,建立的五行,这种说法有其可信的地方。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是用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的原理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可谓“中医学宝典”。是用黄帝与太医岐伯对话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五行学说与医学的关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获,以生寒燥湿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
这里明确说明了五行的方位,东木、南火、中土、西金、北水,与《河图》的方位是一致的。
问题在于:《素问》是否是黄帝时期的著作?这是一个历史遗案。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这其中有《素问》九卷,《灵枢》九卷,合为十八卷。这说明,在汉之前就有此书。中国医学渊源甚古,在新时器时代就有“神家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黄帝论医是不奇怪的。黄帝与岐伯的论述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后人整理成书有可能加入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必定会保留原貌。《素问》通篇讲的就是“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这是该书的灵魂,这不可能是后人加进去的。所以说黄帝时就有了五行说是可信的,当然,这只是推测,司马迁也只是说“盖(大概)”,还有待出土文物的验证。
如果说黄帝时就有了五行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是从伏羲时代继承下来的呢?伏羲到黄帝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要知道,越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的认识就越缓慢,从人的认识规律上来看,当时还不可能掌握这种学说。八卦的取象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是当时人们所认识到的宇宙间的八种物质,与“五行”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这是“五行”的雏形,还是可信的。就是在新时器时代尚没有金属物的出现,人们不可能对“金”有所认识。孔子在《易传》中并没有提到五行,孔子说的“天数五”、“地数五”,是指“一、三、五、七、九”和“二、四、六、八、十”这两组数,不是五行。《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说的是八卦的方位,也不是五行的生克关系。所以,用五行之说解释《河图》,只能是后人用当时流行的理论来解释《河图》,这不是《河图》的本义!
《河图》探秘
《河图》说的不是五行,那么,它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它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先让再我们认识一下《河图》,见下图。
河、洛都是由黑点和白圈组成的,这可能是古人“结绳记事”的产物,黑点是实扣,白圈是虚扣。
孔子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意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白圏一三五七九是天数,黑点二四六八十是地数。《河图》所反映的就是“天”和“地”。《易》与天文、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产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根据“天圆地方”说,白圏者应该是圆图,代表天;黑点应该是方图,代表地。笔者将天与地剥离开来,绘制成下图:
此图圆者是天,白圏分别是木、火、金、水、土五星。这是人的肉眼能够看见的最亮的五颗行星,也是古人“仰观天文”首先认识到的天文现象。这五颗星的运动与四时推移、昼夜变化以及世间吉凶有着密切关系,理所当然被古人所关注。
此图方者代表地,黑点分别为东、西、南、北、中五方。
五星古称“五纬”,它们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填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这五颗星基本上是依次运行,每星各行七十二天,五星合计是三百六十天。远古时曾有过十月历治,即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月三个节气,全年三十个节气。陈久金等先生在《彝族天文学史》中介绍,彝族远古时使用的就是十月历,至今彝族霉素一代毕摩(巫师)还在使用,他们推测《河图》是彝族先祖所作。所谓十月历,即根据每星运行七十二天,二而分之,即每月三十六天,十个月三百六十天。古人用“十天干”记年,这说明当时用的是十月历。
天和地是怎样相交的呢?邹学熹《中国医易学》对此作了深入研究。
水星一年两次行经北方,分别是一月和六月,故在天图上用一个白圏表示,地图上用六个黑点表示。同样,火星行经南方时是二月和七月,用两个黑点和七个白圏表示;木星运经东方时是三月和八月,用三个白圏和八个黑点表示;金星运经西方时是四月和九月,故用四个黑点和九个白圏表示;土星运行在中央则是五月和十月,故用五个白圏和十个黑点表示。这样就将一年十个月相交的具体时间标识出来了。
五星的运行还是古代记日记时的依据。
水星于每天子时和巳时见于北方,每月逢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于北方。
火星每天丑时和午时见于南方,每月逢二、七(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月会火星于南方。
木星每天寅时和未时见于东方,每月逢三、八(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月会木星于东方。
金星每天卯时和申时见于西方,每月逢四、九(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月会金星于西方。
土星每天辰时和酉时见于中央,每逢五、十(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日月会土星于中宫。
我们将上面的论述归结起来,列成下表:
星名方位
图的标识
月份
相交日期
时辰
天图
地图
水星
北
○
●●●●●●
一六
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
子巳
火星
南
○○○○○○○
●●
二七
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
丑午
木星
东
○○○
●●●●●●●●
三八
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
寅未
金星
西
○○○○○○○○○
●●●●
四九
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
卯申
土星
中
○○○○○
●●●●●●●●●●
五十
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
辰酉
河图与日月时相交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之所以一个白圏和六个黑点组合在一起,是因为,一、六月金星会于北方,并且每逢一、六日金星与日月都会于北方。余此类推。古人把这种天文现象用结绳方法记录下来,便形成了《河图》。这个白圈和黑点,很可能是结绳记事,以此来表示天体运行和天地相交的规律,这是“仰观俯察”的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
至于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是一年十个月天地相交的关系,一月和二月、三月和四月、五月和六月、七月和八月、九月和十月,两两相对,天为奇数为阳,地为偶数为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是五組共二十五个,地数五組共三十个,它们运行时便产生了年、月、日、时,真是巧夺天工!
有人会说,这不正是木、火、土、金、水吗?不是!这木火土金水说的是五星而不是五行,这个星的命名是后来才有的,古时并不叫这个名称,与现在所说的五行没有关系。
“《易》与天地准”(《系辞上》),《河书》既然是“此所以变化而行鬼神”,那么,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包括在其中。用五行生克来解释《河图》是通的,就是今天用宇宙爆炸、量子力学、全息理论……来解释它也是通的,这就是《河图》的智慧魅力所在!
用五行生克来解释《河图》,将其内涵拓宽了,使易学的研究领域更广了。笔者不是反对用五行来解释《河图》,而只是说这不是《河图》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