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丫 多彩人生
父爱如灯,照亮女儿迷茫的心灵
王小丫出生在四川凉山,父亲王传庭是当地的宣传部长,母亲是知识女性。王小丫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小时候,经常有男同学追着她喊:“你是一个树丫丫,你是一个脚丫丫。”好几次王小丫被弄哭了,要求改名字,父亲都没有答应。王小丫自作主张将名字改为王凯,还在作业本上整整写了一学期。父亲知道后,坚持让她用小丫这个名字:“你长大后会明白的。”
王传庭教育孩子非常注重言传身教。小丫4岁半就上学了,因为年纪小,非常调皮,不爱学习。王传庭很少呵斥女儿,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小丫上小学三年级时,发现父亲每天晚上坐在书房里看书写字,有时家人都睡了,父亲书房的灯还亮着。王小丫很不解,父亲都是部长了,为什么还这么爱学习?
父亲在灯下伏案忙碌的身影深深刻在王小丫心里,潜移默化中,王小丫晚上也开始自觉地看书学习,有时甚至暗暗与父亲较劲,看谁学习时间更长。勤奋的父亲是王小丫的榜样,她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懂事后,王小丫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感动得直落泪。
王小丫上初中后,父亲成了当地报社的总编辑。受父亲的影响,她也立志做一名新闻工作者。高中毕业时,王小丫报考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中文系,但以几分之差与其失之交臂,最终被四川大学经济系录取。王小丫想复读一年再考。父亲认真开导她:“孩子,学经济一样可以当记者,将来做个财经记者也不错。”
王小丫进入大学后,父亲对她说:“咱们比试比试,看谁读的文学作品多,发表的文章多。” 王小丫理解父亲的苦心,联想到这些年来父亲书房里温暖的灯光,决心不让父亲失望。除了学好专业课程,她还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她的文章获得了中国当代大学生散文奖。王小丫每发表一篇文章,王传庭就买一套新书奖励她。父女俩每次见面,谈的也是读书的心得体会。别的父亲大多关心女儿的吃穿,而王传庭更注重女儿的精神层面。
大学毕业后,王小丫进入四川一家经济类报社工作。初进报社,她校对、组版、写信封、打水扫地,什么都干,这与她憧憬的记者生涯大相径庭。父亲告诉她:“这是个积累的过程,过了这个阶段,当你真正成为一名记者时,就能独当一面。”父亲就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王小丫,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王小丫记住了父亲的话,努力做好这些毫不起眼的工作。由于她思维敏捷、文笔出众,很快上了一线开始跑新闻。她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报纸上,因为小丫这个名字亲切随和,容易记住,读者很快就知道了报社有个叫王小丫的女记者。王小丫这才体会到父亲给她起“小丫”之名的好处。
因为整天风风火火,王小丫无暇顾及自己的个人问题。王传庭提醒女儿:“你要事业,也得要感情啊。”“爸,我向报社保证过,五年内不生孩子。”父亲一下子乐了:“我的傻闺女,我看你是忙昏了,不生孩子并不代表不找朋友不结婚呀。”父女俩都笑了。
1993年,王小丫经人介绍,认识了四川大学经济系的一位老师。第二年,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见女儿有了归宿,而且工作得心应手,王传庭由衷地高兴。
然而,就在王小丫工作六年后,她供职的报社由于种种原因停刊。从令人羡慕的记者一下子成了“无业游民”,王小丫很失落。王传庭鼓励女儿说:“你的选择没有错,当记者这些年,难道你没有找到工作的乐趣?”他建议王小丫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父亲就是这样,总是在女儿迷茫的时候,像灯盏一样将她混沌的心灵照亮。父亲的提醒让王小丫萌生了去北京广播学院深造的念头,王传庭对此非常支持:“去吧,万一不行就回来,家里有你的饭吃。”
考虑到女儿手头紧张,又要独自去遥远的北京,王传庭特意从老家赶来送女儿,并把4000块钱塞进了王小丫的手里。自己这么大了,不仅没有好好孝敬父亲,还要花父亲的钱,王小丫很难过,眼角涌出了泪花……
山高路远走不出父亲的视线
1996年,王小丫离开老家,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文学专业深造。第二年,在朋友介绍下,王小丫进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她像很多“北漂族”一样,以每月300元的租金,在中央电视台附近租了一间地下室,里面空气不流通,而且不能做饭,她一日三餐只能在外面对付。
女儿从小到大没吃什么苦,现在她在北京能委屈地住地下室,王传庭非常欣慰。他在给王小丫的信里这样写道:“小丫,一个人在北京漂泊,注定要吃很多苦,爸爸相信你能挺住。暂时住地下室没有什么,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住地下室。爸爸相信,地下室只是你人生暂时的驿站,是你人生新的起点……”
坐在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读着父亲的来信,王小丫心潮澎湃,她提笔给父亲写了封回信:“爸,请相信您的女儿是好样的……”
1998年,王小丫成了央视名牌栏目“经济半小时”的主持人,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第二年,王小丫与同事们远赴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直播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揭幕仪式。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直播,王小丫更是第一次担任如此重大的外景直播主持。王传庭有些担心,高原缺氧,直播又那么重要,女儿能圆满完成任务吗?
直播开始了,当看到女儿没有严重缺氧,表现得从容不迫时,王传庭拿着相机,对着电视屏幕狂拍女儿的照片。然后,他认真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爱女在源头,老爸惦心头。”王小丫回到北京,就收到了父亲寄来的书法作品,王小丫鼻子酸酸的,被父亲宠爱,被父亲牵挂的感觉,让她有一种禁不住流泪的幸福……
2000年,王小丫成为新栏目“开心辞典”的主持人。她甜美可亲的笑脸、机敏的反应和潇洒的手势,备受观众喜爱。节目开播后一炮走红,收视率非常高,王小丫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这时,王传庭发现,王小丫在向选手提问时喜欢眨眼睛。其实,王小丫只是对强光不太适应,一看到强光就要眨眼睛,自己控制不住。王传庭告诉女儿:“你对着最亮的那盏灯看,时间长了,就会改掉这个习惯。” 王小丫按父亲说的去做,每天晚上对着家里最亮的灯看,一直看到眼前一片灰白,而且眼睛又红又肿,但她在提问时还是眨眼睛。王传庭知道后,心痛不已:自己犯了个错误,让女儿受罪了,他给女儿出的是馊主意。虽然现在王小丫还是有些眨眼睛,但观众早就习惯了。
观众的喜爱和对节目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使王小丫渐渐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顾虑多,她的睡眠很不好,在给父母的信里隐隐流露了自己的烦恼和苦闷。这一次,父亲在回信里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她:
“你现在有了一定知名度,这让你背上了思想包袱,有了杂念和顾虑,不能像以前一样从容自如了。你要知道,一个人不管名气有多大,事业有多辉煌,活得不单纯,就不会幸福快乐。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想法简单,你就会找回从前的自己……”
把自己当普通人!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像闪电一样穿透了王小丫心灵的迷雾。心灵的空间明净了,王小丫感到身上的负荷轻了许多,又能像以前一样,以轻松自如的状态主持节目。
王小丫来到北京后,与远在成都的丈夫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时空的距离、工作的忙碌,让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心的距离越来越大。2002年,两人平静地办理了离婚手续。王小丫有说不出的郁闷,她在给父亲的信里写道:“爸爸,女儿让您失望了。我并不是不懂得珍惜,可有些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的。爸,对不起,女儿这么大了还让您担心……”
接到女儿的信,王传庭便来到了北京,女儿的忧伤和憔悴让他心痛。为了让女儿快乐起来,王传庭一会儿说要吃果脯,一会儿说要吃北京的酱豆腐,让女儿去超市给他买。他说自己没有好好逛过北京,缠着王小丫带他去故宫、北海等景点。父亲有说有笑地讲她小时候的趣事,让王小丫暂时忘记了烦恼。
那天傍晚,父女俩在街头散步,王传庭轻声对女儿说:“孩子,缘聚缘散都是天意,婚姻不是生活的全部,你看你,每天像打仗似的,有多少重要的事等着你去做。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就不要再想。” 王小丫咬紧嘴唇,点了点头:“爸,我知道怎么处理那些事情了。”
父爱疗伤让女儿重新飞翔
父亲曾送给王小丫四个词:接受、承认、适应、调整。王小丫把它们贴在墙壁上。这是父亲给予王小丫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成名后的王小丫工作非常繁忙,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老家,常常连春节都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每到岁末年关,王小丫格外思念父母,在电话里哽咽着对父亲说:“爸,今年过年我又不能回来了。”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说:“孩子,你不说我们也理解。你不仅仅属于我们,更属于全国观众。”放下电话,王传庭落泪了,他在日历上画一个圈。那些密密麻麻的黑圈,织成了一张他对女儿思念的网。
2005年10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旅”,为期一个月。王小丫很想父亲和她一起参加,王传庭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会给女儿增添负担,没有答应。但他非常关注这次活动,在电视里,王传庭看到王小丫和同事们背着干粮和水,顶着骄阳,在茫茫沙漠里徒步行走。他们没有水洗脸,只能用手擦一擦,晚上就睡在帐篷里。王传庭认为这对女儿是很好的锻炼。
回到北京,王小丫感觉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洗礼,她告诉父亲,这次玄奘之旅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该放弃的就要放弃,该放下的要学会放下。女儿的成熟,王传庭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2006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和往年一样,王小丫每天要连轴转,采访主持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丫跑两会”。此外,她还要主持“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全家总动员”等节目,每天都要忙到夜里一两点。
4月初,“两会”结束不久,王小丫感到腰痛,四肢和面部有些浮肿。医生告诉她:“你这是过度劳累引起的肾积水,必须马上休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王小丫只得暂时停下手头的工作,回到家里静养。
王传庭知道后,马不停蹄地来到北京照顾女儿。看着女儿消瘦憔悴的面容,王传庭老泪纵横,父女俩平常没时间见面,只有在女儿生病时才能团聚,他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王传庭认真地对女儿说:“孩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好养病,什么也别想,爸爸来安排你的生活。”
王传庭“命令”女儿这段时间的思维必须停滞在真空状态。他陪着王小丫去医院检查、拿药,回家后,老人家亲自动手,为女儿煎熬中药,做她爱吃的正宗川菜。看着父亲头发都花白了,还在为自己忙前忙后,王小丫的心很痛:“爸,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照顾我,女儿实在于心不忍。”父亲微笑着告诉她:“只要父母健在,儿女即使60岁了,在父母眼里依然是孩子,要疼,要爱。”父亲眼里流露出的慈爱和柔情,让王小丫感到幸福无边……
安抚好女儿,王传庭反倒伤感起来,自从走出围城后,这些年来王小丫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涉足情感,至今孑然一身,如果她有个完整的家,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也不至于要他这个年过花甲的父亲来照顾。
为了给女儿加强营养,王传庭每天一大早就起来,亲自跑菜市场,买来乌鸡和猪脚,给王小丫煲香喷喷的汤。他每天天一亮就叫醒女儿,督促王小丫在院子里跑上3000米。然后,王小丫大汗淋漓地回到家冲个热水澡,吃父亲为她准备的早餐。
经过中西医综合治疗和父亲的精心照顾,王小丫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转。7月,“开心辞典”准备改版,每次策划会王小丫都被邀请参加。每次女儿出门,王传庭都要送她到中央电视台门口,晚上,王小丫回到家,父亲还没睡下,做好夜宵等着她。
2006年8月上旬,身体彻底康复的王小丫正式复出,“重出江湖”的她明显比以前清瘦了,颧骨有些突出,下巴尖了一些,但她精神状态很好。9月底,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身价,王小丫以3.5亿元名列第二。与此同时,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们无记名投票,王小丫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 “主持人星”奖。
对这些,王传庭看得很淡。作为父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份稳定的感情。离开北京时,王传庭对王小丫说:“孩子,爸爸放心不下你,只有等你有了一份稳定的感情,爸爸才不会为你牵肠挂肚。”王小丫告诉父亲:“爸,您放心,如果有真爱从身边经过,我一定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