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吃得健康,只知道科学的营养搭配还不够,识破加工食品行业里的秘密也应成为必备能力之一。美国多位食品专家观点采访国内营养专家,为您揭开食品行业里常见的10个秘密。
爱华饮食常识配图
别轻信饼干是健康的
饼干含精制谷物、脂肪、盐、糖等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引起能量过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食物原料所含的B族维生素会遭到破坏。相对而言,全麦饼干比较健康,但市面上真正能做到少油、少盐、低钠的并不多见。
“高纤维”可能是冒牌的
菊苣根或麦芽糊精等能制造出“高纤维素”的假象。这类所谓的“高纤维”食物与谷物、蔬菜中的纯天然膳食纤维相比,不仅不能带来健康,还可能引起腹胀、嗳气等胃肠问题。专家提醒,要补充膳食纤维还是应选择果蔬或粗粮,木耳、蘑菇、海带等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丰富。
特级初榨橄榄油可能是噱头
橄榄油被认为是一种健康油,它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总脂肪量的86%,有助降脂、预防血管疾病。专家认为,由于现代人的总能量摄入超标较多,寄望于通过更换食用油达到降脂防病的目标,可能收效甚微。不仅如此,如今橄榄油市场比较混乱,美国加州大学橄榄油中心教授的调查发现,市面上大约70%的橄榄油不符合特级初榨(酸度不超过1%)标准。所以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选择国产的豆油、葵花籽油,并在平时注意控制用油量。
“纯天然”是种误导
如果一种熟肉制品的标签上写着“纯天然”或“不含防腐剂(亚硝酸钠)”字样,你或许会觉得非常放心。这也可能是种误导。比如,标注含有“芹菜粉、活性菌培养物”的肉制品内部可自然合成亚硝酸钠,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
有机食品不一定等于健康
“有机”不一定等于“健康”,专家解释说,有机食品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对土壤、空气、水源环境等也有很高要求,且靠目前的科学手段,是否达到有机标准很难被检测出来,只能依靠对生产者和监管部门的信任。专家指出,在国内,反倒是“绿色食品”的认证、监管流程完整,定期抽检制度完善,品质相对可靠。
用化名“降低”含糖量
在很多加工食品中,企业会用蒸馏甘蔗汁、龙舌兰花蜜、水果汁浓缩液、玉米糖浆等“化名”来代替“糖分”,造成产品中不含糖或含糖较少的假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目前已要求生产商在成分表上列出所有糖类添加剂,消费者有必要多留意。
加工食品里盐无处不在
对食品制造商来说,盐是一种神奇的成分。其一,高浓度的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代替防腐剂;其二,盐有提味增鲜作用,对甜食也有效果,能减少香料使用量;其三,盐可以掩盖许多加工食品原有的异味。无论咸味的火腿肠,还是甜味的面包中都含盐,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应仔细查看。
任何食品都含未标记成分
买食品前先看成分表是好习惯,专家提醒,任何食品都可能含有成分表中未标记的成分。研究表明,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微量的农药成分。食品包装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比如纸盒的碎屑、塑料包装释放的双酚基丙烷(BPA)等,所以平时不建议过多食用加工食品。
合成甜味剂可能让人长胖
一般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不会产生能量,可作为代糖使用,较适合糖尿病患者,但这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地食用甜味剂。它会让人食欲大开,带来更多热量,使人发胖。
看食品添加剂,量比类重要
任何加工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其是否危害健康与含量和食用量有关,只要在国家限定范围内使用就是安全的。建议,购买食品要选择正规厂家,少吃散装熟食,尽管合格食品中的添加剂都在食用安全范围内,也要控制食用量,预防总量叠加。
加工食品总会被做得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这些看上去、闻上去很诱人的食品,大部分都是以面粉、糖、油、盐,配以香料、色素等制成的,消费者完全可以在家里自制,原材料放心,营养素流失少,还能控制糖、油、盐摄入量,更没有各种添加剂。比如家庭自制蛋糕或冰淇淋,卫生、选材好、无添加剂、现做现吃,比超市买来的更健康。
如果一定要买,除注意以上提醒外,专家建议,应多选择小包装,少图便宜买大包。相对于购买了1包含有400千卡热量饼干的人,购买4包含100千卡热量饼干的人能量摄入低了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