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

 (1)          关注学也关注教,以学评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

    在以往大多数的听评课活动中,参与听评课的人往往把目光集中在教师身上,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和感受。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效果如何常常被忽视。听课人的感受怎样、学到了什么,也不被重视。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新的课程理念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学生的学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教学研究专家的倡导下、听评课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开始把关注点从教师移到学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这是很大的进步。然而,如果只片面强调听评课要关注学生的学,忽视了教师的教,也不行。

   “听课”或“看课”,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离开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是设计组织者,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辨证统一。离开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来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对研究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听评课,其主要的目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听评课要以学评教。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效果,对照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评价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只有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

    听评课,关注教师教学行为,注意观察教师怎样导入课,怎样讲授、提问、小结,看课的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的分配,教学计划、进度完成的情况是必要的。但如果不考察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只凭听课着自己的感觉、喜好来判断、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就非常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把教师引向脱离学生实际,只顾自己“表演”的无效或低效教学之中。

    相反,如果听评课只注重观察学生的学,忽视教师的教,将使听评课变为观看学生学习表演的活动。有些教师和听评的组织者就认为,听评课效果要好,必须在学习水平高、学生活跃、学生表现欲望强的班级体中开课。在“好班级”中,学生学习情绪高、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主动积极,效果好。然而,这一定能说明开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高的实效吗?脱离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仅依照学生的一节课上的学习行为评价教师的教学难免片面。在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够好的班级开课,教师若能针对学情设计组织出较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了,学习专注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所进步和提高,它的教学实效就值得肯定。由于学生基础差,从一节课学习成效的表现(例如成绩或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的提高)看,可能并不显著,但不能以此否定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的成功。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实际出发,更需要提倡在一般或“较差”的班级中举办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在听课中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综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怎样针对学情来设计组织教学,找出成功之处和尚存在的缺陷,判断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学习怎样用学到的东西、悟出的道理,提出一个更完美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提高听评课活动的实效,要关注学也关注教,以学评教,才能使听评课活动发挥以研带训,用教学行为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的提高。

     (刊于中国教育报 08/5/2 )

(2)               关于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依据我国当前公开课活动开展的状况,讨论公开课的主旨和本质特征,研究怎样增强公开课的魅力和生命力,提高公开课对常态教学的指导示范作用。

    关键词:   公开课   教学行为研究    真实性     实效性  指导示范作用

 

    我国中小学的公开课活动开展比较普遍,目的不同,名目各异,有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优质课、赛课等。新课程实施以来,公开课活动更为活跃。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教学专家也越来越关注公开课。对公开课的作用、功能和功过得失,褒贬不一,争议颇多。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对公开课的深入讨论和研究,必然会推动我国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公开课的主旨是教学行为研究,是教中学

    公开课的听课、评课活动,是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一种手段, 是为教学研究、师资培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公开课是研究课,执教者通过开放的特定课例,表达对某个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实践。通过评议,交流汇集不同的意见,深化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公开课也可以展示执教者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追求与实践,供听课者观摩、起示范作用。

    真正的以教学研究为目的的公开课,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都是不可或缺的。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看,需要教学同行、教学行政领导、教育教学专家凭借公开课的听、评课活动,开诚布公的分析教学行为的成败得失。执教者、听课的教师可以从多元、多角度的评论中,得到启发,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更深刻地理解先进的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提高专业水平。从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的角度看,经过认真准备的真实的开放课堂,可以为教科研提供大量的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对应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素材。

在学校内部的公开课,是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帮助教师在教中学。开课教师依据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把握,设计并实施教学。通过课后与同行、专家共同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分析与研究活动,分析教学的得失,查找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中存在的不足,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方式、方法。

    课程专家、教学研究部门、出版社结合新课程的培训和实验教科书的推介活动,采用课堂教学观摩的形式,用公开课展示、宣传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这种公开课带有“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的特征。但是,在本质上,这种公开课还是研究、学习的平台。教师要理解、接受先进的课程理念,只靠专家宣讲和自学是不够的。教师在鲜活的公开的教学课堂中、在教学评议切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容易接纳、同化开课者的教学设计思想,通过顺应、整合,内化,感受和理解新课程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展示课、示范课的公开课作为精致的教学艺术品,可以使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得到欣赏的愉悦、心灵的震撼、也会有美中不足的遗憾,激发起探寻教学艺术的热情。

    “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有示范借鉴作用,但不是“样板课”。教学是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同样的教学内容,因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条件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不该千人一面。

有些学校、地区的教育教学行政领导机关利用公开课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评比、赛课,评选“优质课”、“课堂新秀”。这种公开课活动,以选秀为主目的,注重评分、排名、选秀,不注重评议研究。由于评价标准主观性强,模糊度大,缺乏公开的分析、研究和评议,评出的“优质课”、“课堂新秀”,对教学研究的促进、对教学的指导、示范作用有限,不应成为公开课的主流。

                  公开课的本质特征是教学行为的真实性与实效性。

    公开课应该是平实的,具有常态特征、葆有原生态。公开课是一堂课,应当具有教学功能,应当是真实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强。

    不能要求公开课方方面面都要“成功、完美”。过于理想化,就会给开课教师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也使听课教师不自觉地用求全责备的眼光来审视公开课。其结果公开课就成了少数“上课好手”的专利,大多数教师不敢问津。公开课不应当是“教案剧”、“课堂教学秀”。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必须符合学习目标、服从整体教学进度安排,让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些地区教育行政或学校领导利用公开课活动来考察、评定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把公开课评价结果作为晋升职称或评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把公开课的教学研究功能异化为单纯的评价功能。以一节课定成败,给开课教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助长了造假风气,大大降低了公开课的真实性与教学有效性,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

    一些单位举办公开课、邀请人们听课,目的不在于教学研究,而在于显示教学水准、体现“教学研究成果”或选秀。公开课一旦变成执教者、举办单位(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主体)显示水平、博取名誉的时机和舞台,就不可避免要变异。为了炫耀成果,就要精心包装,寻找可以超常发挥教学水平的课题、创造特优的教学条件,千方百计遮蔽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授课班级、授课课题内容是精心选择的,执教者是层层选拔定下的,教学方案是依照要显示的“成果”,经执教者、集体备课组、教研组、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反复讨论敲定的。这样的课固然“完美”,但失去了研究、示范功能,也不可能有指导性。以此来评价一节课和教师,更不公平、不合理。

    有一些举办者公开课选用、用最好的学生组班授课,课前叮嘱、交代开课班级学生要努力“配合”教师,多次导演、“彩排”。前来听课、观摩的,把评课视为捧场、评功摆好活动。这种“公开课”所展示的教学行为,不真实,缺乏教学的实效性。严格地说,它已不具有教学和教研功能,只为表演、作秀提供舞台,为拉关系、附和、捧场创造时机。虚假、伪作的公开课是教学、教学管理中的腐败。公开课的造假行为往往披上了为举办单位(集备组、教研组或学校)“展示风采”的外衣,被认可、合法化,甚至成为一种潜规则,其影响和危害不可忽视。

                公开课的魅力在于教学的创造性和个性。

    公开课应该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并不排斥认真的准备和精心的课堂设计。公开课,让人家来听、来看、来研究,不做精心的准备,没有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没有创造性,也是对听课人的轻慢和不尊重。公开课要有常态课的特征,也要能引发人们思考、讨论,能给人以启示,有研究或示范的价值。研究课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示范课示范什么、给人什么启发,都必须明确。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有魅力的公开课,应当是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富有创造性、体现执教者的独特教学风格和个性。从这一角度说,公开课应该高于常态课。

    公开课教学设计和组织的创造性,是公开课个性的灵魂。如果公开课,只是照本宣科,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提示来教,毫无执教者自己的创见和个性,一个模式、一种面孔,到处都可听、可看,不能引发思考,也没有借鉴的意义,更不能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课公开了又有什么意义?创造性的教学比照本宣科,成本高、风险大,上的成功、有效,收益必然高。一节公开课上下来,学生学的有效、舒心,教师教的开心、有成功感,听课的,开阔了眼界,得到新的启示和感悟,才是真正的皆大欢喜的事。

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课堂教学,还应该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如何主动地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在预设的基础上,依据课堂实际,捕捉教学时机,生成、扩展、修正教学设计。

                 公开课的生命活力在于开放和针对性的评论

     评议、研讨是公开课的点睛之笔。听了就散,或仅交一纸听课意见表就了的公开课活动,收效必定不高。评议、研讨可以启发每一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关键事件,从中体会、感悟教育的原理和课程理念,吸取有益的经验与教训;也促使每位教师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议、研讨,提供了专家和一线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专家了解一线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想法提供难得的机会,是教学、教育专家进行教学、考察研究的好时机。总之,有了公开课的评议、研讨,才使公开课成为校本研究的教学资源、才能发挥公开课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功能。评议、研讨赋予公开课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评议、研讨一要围绕公开课开设的目的和意图,揭示公开课要研究问题或展示的内容;二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帮助听课、开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考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到度、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与特色,这应当是评价研讨的最基本的着眼点。

    公开课、示范课的评课必须是多元开放的。执教者、同行、专家、教研员都是平等的评课者。在评议开始时执教者应当先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反思自己的教学预设和生成,从中发现问题、得到感悟,也使与会者了解执教者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教学思想,以便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所有的听课者在评议中,可以就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交流、碰撞和切磋中,引发思考,引发不同观点的争鸣和思想碰撞,澄清观念、开拓视野、辩明是非,求同存异。

    评课要讲真话,要与人为善,尊重执教者的劳动和个性,尊重不同的意见。

评课研讨,虽然需要评课标准,但不宜精细量化,更不能不顾及学科特点、学校条件、学生基础与教师的教学个性,用一张预设的通用量化评价表来束缚评课者。评课也不能事先定调、划圈,强求一致,也不一定要有评价的结论。增强与会者教学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应当是评课的最重要目的。

                   公开课迎得教师欢迎的关键是教学指导作用的实效性

    有些学校、地区,教师害怕、消极对待公开课活动,不愿意开公开课,懒得参加听、评公开课活动。除一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怕累、怕难、怕开不好失面字之外,公开课的真实性不够、对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差是主要原因。

    公开课活动目的不正确,图热闹、搞形式,要求过于理想化,不仅给开课教师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也使公开课失去启发、指导作用。

     例如,有些学校常态课的教学比较粗放,而对公开课的开课要求却很高,过于理想化。教师、学校就要投入很多的时间、精力,刻意准备。即使开出了一节近乎完美的公开课,由于与常态课形成极大的反差,必然引起学生、教师的反感。教师要问,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一周要上十几节课,都能如此准备吗?大量的常态课和辉煌的一节公开课,对学生的发展孰轻孰重?花时间打磨一节无法普遍实施的公开课,用一点辉煌能照亮一片暗淡吗?这些看法当然有所偏颇,公开课准备过程所得到的收益,对自己、对他人的启示、感悟和促进,对今后常态课教学的辐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但是,解决常态课与公开课反差太大的问题,使公开课的辉煌,能照亮常态课,提高公开课对常态教学的指导作用,确实是公开课活动能持续开展、受到教师欢迎的关键。

    在新课程实施缺乏经验,尚在摸索的阶段,创造较好的教学条件,花较大的力气准备好公开课、示范课,无可非议。但必须研究公开课要求的合理性,作为展示课、示范课的公开课开设的时机、频率和活动方式。研究怎样提高公开课的指导、示范作用,怎样吸取公开课的经验促进常态课的提高。

展示课、示范课的教学设备、手段、必须是比较先进的、具有导向作用。但是不应当脱离展示地区实际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否则,只能欣赏,难以借鉴、学习,就失去了展示、示范的作用。对展示课、示范课,评价者、听课者既要充分肯定它的优点与成功之处,也要客观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只有溢美之词不利于发挥它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学校的公开课活动的重点是为校本教学研究服务。要求面对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在常规的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研组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公开课活动,促进校本研究。利用公开课的手段,实实在在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教师带着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开课探索,不比武,不评比,既展示个人在教学设计中的探索体会,也能暴露存在的问题。能真正起到共同研究,探索教学策略和规律,发扬个人教学特色的作用。这样的公开课,不必大动干戈,兴师动众,不必追求轰动效应,不会也不需要超出常态课许多的准备代价。这应当是学校可以经常开展的公开课活动。

    一些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开展同课研究活动,不同老师在不同的班级就同一教学内容开公开课,邀请老师参加听课、看课,评课,通过讨论研究,探求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方法。相互听课可以增进的教师相互沟通和理解,分享成果、取长补短、共享进步。课后的教学反思研究,可以把教师的思考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水平。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创意。无论成、败,都是有益的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版本,为反思互动提供了鉴别、欣赏、内省的资源。同课研究活动,是教学行动研究也是教学的比较研究。它可以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同课研究”通过“集体备课、独立教学,共同研究”,逐步使学科教学达到“目标、理念一致,质量、效率较高,风格、个性明显”的状态。同课研究杜绝“集体备课一人表演,评价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避免过于注重个人教学能力评价、公开课表演做秀,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弊病。同课研究,保持了常态课的特点,没有把公开课变成预设的教学程序的表演,允许教师在预设的基础上,在教学的实际情景中及时依据反馈信息,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调整、改进、生成、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开设同课公开课研讨活动,是保持常态课特征的校本研究活动,教师参与面大,压力小,效果好,值得提倡。
  (2007-2-1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2451/555794415086.html

更多阅读

《观察水》听课记录及评课表 听课评课记录表

教案:《观察水》听课记录及评课表一、导课学生把手放在水里洗,依托经验进行感受。1、师问:学生洗手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生:冰凉冰凉的/有点湿湿的…2、师说:像洗手这样,我们每天都要和水打交道,那你们对水

教研员如何听课、评课 教研员听课评课

杂谈一、怎样听课 做为一名教研员,听课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工作,似乎人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如果细细追究,又似乎有些东西既熟悉又陌生,有必要仔细地推敲一番。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做为教研员,要成为本学科课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怎么写

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听、评课的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本办法。一、听课前的准备1、阅读教学大纲,了解所听学科的地位、作用

小学语文听课与评课 小学听课记录15篇

小学语文听课与评课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刘德珍无论是传统教研,还是目前大力倡导的校本教研,听课与评课都是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在听课、评课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听、评课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效地听课、

声明:《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为网友潕懜徔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