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很多人会选择“放纵一把”,在饮食、喝酒、玩乐上没有节制,殊不知这样危害不小。大的节假日后是高血压病情恶化的高峰期,而这与节日期间的生活紊乱、饮食不当和情绪波动有密切的关系,要格外当心。
隐患1:
大肆吃喝肠胃遭殃
长假期间,朋友聚会不断,时不时地就要出去“搓上一顿”,面对餐桌上格外丰盛的美食,很多人难敌诱惑,放开肠胃大吃。而在国人无酒不成席的观念下,少不了要在餐桌上推杯换盏,兴致一高,难免会多喝上几杯。一顿饭下来,用酒足饭饱来形容可谓十分贴切。
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胆囊炎和胰腺炎是节日期间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太油腻、太辛辣、太甜的食物不宜摄入太多,否则会增加肠胃负担,引发各种胃肠疾病。据介绍,节日期间需注意荤素搭配,掌握好膳食平衡,所摄食的动物性食品不要超过植物性食品,以保证主副食比例适当是营养平衡的重要前提。如增加摄入蔬菜、瓜果、薯类、菌类等碱性食物,以减轻吃太多鸡、鸭、鱼、肉等酸性食物带来的倦怠乏力现象。
此外,人们平日里生活紧张忙碌,胃肠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中,正好可以给胃肠也放放假,使胃肠机能得到改善。假期时间足够,可以做些精细、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蔬菜和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这对脆弱的胃十分有利。主食要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还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汤、小米粥、面条汤、疙瘩汤等,这些汤汤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道休息调整。此外,假日期间往往进食多、运动少,体内“垃圾”也会随之产生积聚,需及时“清污排废”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因此要多吃一些海带、木耳等清肠排毒的食物。
隐患2:
出门旅游疾病侵袭
难得有长假,很多人会选择出门游玩,由于旅途中人的抵抗力难免会有所下降,给疾病以可乘之机。专家提醒,出门游玩,应该注意自我保护,带好一些必备药物,以防不时之需。
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但同时应该注意做好防虫措施。到野外游玩时,应尽量避免在野外丛林里长时间坐卧,尽量避免将皮肤大面积暴露在外;当发现被虫子叮咬时,应用工具将其除去,而不能直接用手摘除或者捏碎。
若旅途中出现“上火”表现,比如嗓子疼痛,可早晚用淡盐水含漱,以清洁口腔,减轻炎症,预防感冒,同时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旅途中出现腹痛腹泻多是由于进食不洁食物所致,可服用黄连素片、藿香正气丸等。若症状得不到缓解,应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
此外,年老体弱者要量力而行,旅途中的运动量不要过大。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睡眠质量。平时睡眠质量较差的老年人最好能准备一些常用的安眠药。到天气炎热的地区旅游,要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过久,如果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尽快去阴凉通风处,多饮水或口服人丹。
旅游期间,谨防气候多变,还要带上雨具,以防不测风云,使身体受凉。由于早晚温差大,人的机体免疫与抗病能力下降,应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外出旅行者最好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物,如速效伤风胶囊、复方阿司匹林、感冒药、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眼药水等。
由于旅游团一般是八人一桌就餐,六菜两汤也好,四菜一汤也罢,往往八人共享一盘蔬菜,对维生素的日均摄取量是不够的。因此,在自由活动时,可适当购买含维生素丰富的葡萄、苹果、柑桔等吃,做到“桌内损失桌外补”。
隐患3
黑白颠倒精神萎靡
长假被很多人当作“狂欢节”,打游戏、看电影、泡吧、聚会,往往通宵达旦,黑白颠倒,白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专家提醒,假日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身体健康,熬夜之后即使补觉了,醒来后仍感觉疲倦、精神状态不佳,假期之后更会没精打采,形成“假期综合征”,影响工作和学习。
即使是假期,也不能打乱睡眠规律,更不能通宵达旦地参加娱乐活动,打乱原来的生活规律。“生物钟”被打乱后,人体抵抗力会减弱,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判断力减弱、思维迟钝、协调功能不良,从生理上会造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
有些人能多晚睡就多晚睡,认为反正白天可以补觉,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睡眠是一种生物钟现象,定时和高质量缺一不可。假期得不到科学、有效的利用,会变得更加劳累、疲惫,导致免疫力下降,扰乱生物规律,从而引发“假期综合征”。
与晚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人为了“补觉”把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床上。对此,老戴提醒大家,一天睡觉超过10小时同样会改变生物钟,还会使人难以再次入睡。在假期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刻意延长和缩短睡眠时间,晚上睡觉不宜过晚,早上也不宜贪睡,应该早睡早起,睡眠时间一般以8小时为宜。若是睡眠时间过长,反而容易导致疲劳,全身乏力,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不利于身心健康。早起的人中午可以适当午睡,但时间也不宜过长,睡多了就会导致晚上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