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生活在广东,你鸡母鸡,你所听惯的粤语,其实有很多词汇来源于英文。
其中,广东话中一句很常见的脏话“扑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啦。来源:
十八、十九世纪,好多英国商人来广州经商,当时广州码头有许多衣不遮体的搬运工人,英国商人称呼这些码头工人为'poor guy”。
虽然华工基本上都不识英文,但是都明白到“poor guy”这个词是侮辱人的意思,所以翻译成字面就成了“扑街”。
除了“扑街”,还有下面这些常见的粤语也都是,你知吗?
Tips咸湿:hamshop 好色
派头 :Pride(自豪、威风)
70年代,流行讲「派头」这个形容词,即是「讲派场、有威势、够铺张」的正面称赞。「派头」来自英文「Pride」。
例句:「佢哋结婚,飞去法国古堡举行婚礼,仲包埋所有亲友机票食宿,真系够哂派头!」
花臣:Fashion(新款式)
80年代,一讲到「花臣」,就是指新的gimmick(噱头)。即是「新招数、新花款、新点子」,「花臣」来自英文「Fashion」。
例句:「哼!黔驴技穷!睇你仲有乜嘢新花臣吖?!」
唱钱:Change(货币找换)
当要使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便要去找换店「唱钱」,「唱啲美金」、「唱啲英磅」、「唱啲人民币」,「唱钱」来自英文「Change」(日语叫两替店)
例句:「下个礼拜去伦敦旅行,而家趁英磅平,唱定啲钱先!」
虾碌:Hard Luck(恶运倒霉)
虾碌泛指拍电影时的NG片段,所谓「虾碌镜头」,现实生活里,虾碌指忙中有错,挂万漏一,失之交臂。「虾碌」来自英文「Hard Luck」,行衰运所以虾碌!
例句:「唔好意思,一时虾碌,将你个master file delete咗!你要重新再打过呀!」
波=ball =球
学过一点广东话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将球称为波,来自英文 ball。所以就有:打波、踢波、波板、波鞋、波衫,等等。不过,因为不知道何时起,香港人把女人乳房戏称为波。粤语人士就开始慎用波字了。
薯唛:Schmuck(笨人)
赞人叻仔就话佢smart,但系弹人蠢钝就叫佢「薯唛」!薯唛并非源於「蕃薯的唛头」,「薯唛」来自英文「Schmuck」,除了形容愚笨之外,也可应用在老土的衣著上。
例句:「哗!乜你仲著「大地牌」冷衫?咁薯唛架!
派:pie——馅饼、苹果派
披萨:pizza——意大利薄饼
布冧 :plum——美国李子
车厘子:cherry——樱桃
芝士: cheese——奶酪
朱古力:chocolate——巧克力
拨兰地:brandy——白兰地酒
布甸:pudding——布丁、甜品、水果布甸
忌廉:cream——奶油
沙甸鱼 :sardine——沙丁鱼
沙律:salad——沙拉、蔬菜生吃
挞:tart——一种西点、蛋挞
班戟:pan cake——煎饼
多士:toast——吐司、烤面包 西多
吞拿鱼:tuna——金枪鱼
三文鱼:salmon——大马哈鱼
三文治:sandwitch——三文治
干邑: Cognac——法国酒、拨兰地干邑
布菲:buffet——自助餐、食布菲
曲奇:cookie——小甜饼、丹麦蓝罐曲奇
威化饼:wafer——一种饼干
啫喱:jelly
免治:mince——碎、免治牛肉
奄列:omelette——煎蛋卷
果占:jam——果酱
周打: chowder——一种西汤
宾治:punch——混合果汁、杂果宾治
拖肥糖:toffee
想起以前有内地朋友跟我说,香港人好装13哦,羊毛衫不说羊毛衫,非要说什么开司米,我只能呵呵一笑。
贴士(tips,小费)
番士(fans,歌迷影迷)
卡士(cast,演员阵容)
安士(ounce,盎司)
波士(boss,老板)
冇飞士(face,面子)
摆铺士(pose)
士多(Store,杂货店)
士巴拿(spanner,扳手)
士啤呔(spare tyre,备用轮胎)
士碌架(snooker,台球)
摩打(motor,马达)、比坚尼(bikini)
拉臣(license,执照、车牌)
茄呢啡(carefree,临时演员)
菲林(film,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