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护国兴教寺
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县镇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倾注全部心血译经19年,公元644年圆寂于玉华宫。遗体运回长安,安葬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皇宫内的含元殿就能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将其奉为国宝,为他的去世曾经举朝致哀。诏令将玄奘的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上,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之后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
玄奘墓塔。塔平面方形,作楼阁式,共5层,高23米,底边长5米。塔身壁面仿木结构,用砖砌出八角形倚柱、额枋和斗栱。斗栱之上砌两层菱角牙子再叠涩出檐。挑檐大砖层多,在其他唐塔中少见。每层分作 3间,次层以上塔心实砌。塔的正面有券门,龛内置玄奘塑像 1座。塔背嵌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所立“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刻石,记述玄奘生平。塔为早期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作。
玄奘塔的左右各有形式略同但规模较小的砖塔一座,均为 3层,高约 7米,底层边长 2米,系玄奘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的灵塔。窥基塔创建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大和三年(829)重建,背面嵌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所立“大慈恩寺法师基公塔铭”刻石。圆测塔则是宋政和五年(1115)自终南山丰德寺迁葬圆测至此时修建的,塔背面嵌有民国(约1930)重摹宋政和五年“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刻石。
塔左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玄奘法师金身已度,大殿富丽堂皇。
寺殿背依少陵原
历代名人赠字及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