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武及实战对打中,难免会发生伤残甚至休克的事情。如何及时地解救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少林武功的显著特点之一,不仅在于它武技超绝,在实战中能即刻制对方于伤、于残、于死亡,而且还在于它有一套自救及解救他人的秘方。
所谓解穴,是根据人体的生理规律和所受伤的部位,用不同的手法,使受伤者的身体由表及里开通血道、扫除闭塞,解除被点击后所造成的机能失常现象,使受伤者从痛苦和危险中解除出来,从而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解穴手法一般分为气功点解和按摩解穴两种。
解点伤致晕(假死)
(1)体位: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百会、目窗、人中、合谷、涌泉、十宣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百会穴需要按压5—10分钟,将自己的内气由此穴传导给点伤者,从而使伤者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可使伤者立即复醒还阳。
1、 解点伤不语
(1)体位: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少商、前顶、膻中、人中、哑门、合谷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3、解点伤不省人事
(1)体位:伤者向右侧卧,身体自然成弓形,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中冲、合谷、百会、人中、大敦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4、解点伤脑脉痛
(1)体位:伤者直坐,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上星、百会、风池、头维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5、解点伤闭气耳鸣
(1)体位: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合谷、膻中、听宫、听会、翳风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6、解点伤气急欲绝
(1)体位:伤者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膻中、肺俞、神门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7、解点伤口吐白沫
(1)体位:伤者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巨厥、足三里、中魁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8、解点伤鼻衄不止
(1)体位:伤者仰面直坐,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合谷、上星、风门、百劳、百会、涌泉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9、解点伤全身僵直
(1)体位: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合谷、曲池、涌泉、阳陵、承山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0、解点伤全身瘫软
(1)体位: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百会、风府、足三里、阳陵、风市、环跳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1、解点伤内损吐血
(1)体位: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鱼际、尺泽、间使、太渊、内劳宫、曲泉、然谷、太溪、肺气、肝俞、脾俞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2、解点晕厥
(1)体位:伤者仰卧,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百会、大敦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3、解点眩晕
(1)体位:伤者直坐或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4、解点上肢瘫痪、肩臂疼痛
(1)体位:伤者侧躺,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肩鹀、肩井、天宗、肩?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5、解点下肢瘫痪
(1)体位:伤者俯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肾俞、腰奇、承山、昆仑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6、解点足部红肿、疼痛、麻木
(1)体位:伤者坐在椅子上,解穴者蹲在伤者前面。
(2)取穴:膝眼、足三里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7、解点手部红肿、手指麻木
(1)体位:伤者坐站均可。
(2)取穴:八邪、落枕、中渚、后溪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8、解点腰部扭伤
(1)体位:伤者俯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阿是、委中、肾俞、大肠俞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19、解点胸肋疼痛
(1)体位:伤者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支沟、阳陵泉、期门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20、解点伤风哮喘
(1)体位:伤者仰卧,闭目,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定喘、天突、内关、肺俞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21、解点面部神经麻痹
(1)体位:伤者坐好,解穴者立于其侧。
(2)取穴:四白、迎香、太阳、下关、地仓、颊车、人中、合谷等穴。
(3)解法:运气手心内劳宫穴,力达中指尖,用中指肚着力,分别按压上述穴位。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经络塞闭时间长久之缘故,气血离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会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身体各个部位有所损害。所以,在用一系列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调和人体气血及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少林寺十三位药主方(通治伤外科疾病)
延胡索、木香、青皮、乌药、桃仁、蓬术(莪术)、苏木、当归尾各3g,骨碎补、赤药(赤芍)各4.5g,三棱15g,大黄12g,缩砂(砂仁)9g。
随症加减:
若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6g;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9g;胃口不好,不思饮食者加川朴、砂仁各6g。
发散上部方
防风9g 白芷3g 红木香3g 川穹6g 归尾6g 赤芍6g 陈皮6g 羌活6g 法半夏6g 独活4.5g 碎朴4.5g 甘草3g 生姜三片,水煎,用酒冲服。
发散中部方
杜仲、川断、贝母、桃仁、刘寄奴、蔓荆子各6g 当归、赤芍、自然铜(醋淬)各9g 肉桂2.4g 茜草3g 水煎加姜汁服。
发散下部方
牛膝 木瓜 独活各9g 归尾6g 川穹6g 川断 厚朴 威灵仙 赤芍 金银花各7.5g 甘草3g 水煎加姜汁服。
发散通身方
凡人体上、中、下三部受伤,需用发散药一、二剂。气急有痰者加制半夏9g;风痰者加制南星6g;心惊者加胆南星4.5g 桂心2.4g 香附4.5g。同煎服。
诸伤加减方
淤血凝胸者加砂仁3g;
血攻心气欲绝者加淡豆豉3g;
气攻心者加丁香3g;
气喘者加杏仁、枳壳各3g;
狂言者加人参3g 辰砂1.5g 金银花3g;
失音不能言者加木香 菖蒲各3g;
气塞者加厚朴 胆草各3g 陈皮1.5g;
发热者加柴胡 黄芩 白芍 薄荷 防风各3g 细辛1.8g;
淤血者加血余炭6g;
发笑者加蒲黄3g 川连6g;
腰伤者加补骨脂 杜仲各3g 肉桂 小茴香各2.4g;
大便不通者加大黄 当归各6g 朴硝3g;
小便不通者加荆芥 大黄 瞿麦各3g 杏仁(去皮尖)14粒;
大便黑血者加川黄连 侧柏叶各3g;
小便出血者加石榴皮4.5g 茄子皮6g;
大小便不通者加大黄 杏仁 肉桂各4.5g;
大便不禁者加升麻 黄芪 柯子 桔皮各1.5g;
肠中冷疼者加延胡索 良姜各3g;
咳嗽者加阿胶6g 韭根汁一杯;
肠右一点疼者加草果 连翘 白芷各3g;
粪门气出不收者加升麻 柴胡 黄芪 白术各3g 陈皮 甘草各1.5g;
肠左一点疼者加小茴香 赤芍各3g 葱白三段;
咳嗽带血者加蒲黄 茅花各3g;
口中出粪者加丁香 草果 制南星 法半夏各3g 缩砂7粒 赤小豆百粒;
舌上生苔者加薄荷6g 生姜3g;
舌短语不清者加人参 黄连 生石膏各3g;
舌长寸许者加生僵蚕 伏龙肝各3g 磁石12g;
耳脬起者加豆豉3g;
呃塞者加柴胡 五加皮 木瓜 车前子各3g;
七窍出血者加木鳖子 柴荆皮各3g 童便一杯冲服;
腰痛不能转侧者加泡浓茶三杯 陈老酒一杯冲服;
遍身疼难转侧者加巴戟 牛膝 桂枝 杜仲各3g;
发肿者加防风 荆芥 白芷各3g;
喉干服药即吐者加豆砂粉适量放在舌上用药汤送下;
服药即吐者加香附 砂仁 丁香各3g;
言语恍惚、时时昏沉者加木香 辰砂 硼砂 琥珀各3g;
血气攻心有缩气不散者,用乌鸡一只煎汤,加陈老酒、黑豆汁各半(适量)冲药内服。
头痛如裂者加肉苁蓉 白芷各3g;
头顶心伤者加白芷 厚朴 藁本 黄芩各3g;
眼伤者加草决明4.5g 蔓荆子1.2g;
鼻伤者加辛荑 鳖甲各3g;
耳伤者加磁石3g;
喉咙伤者加青鱼胆 清凉散各等份(适量)冲服;
两颊伤者加独活 细辛各3g;
唇伤者加升麻 秦艽 牛膝各3g;
齿伤者加谷精草3g;
齿摇动未落者加独活3g 细辛2.1g 另用五倍子 干地龙为末,抹牙根上即愈。
左肩伤者加青皮4.5g;
右肩伤者加升麻4.5g 另用五倍子 干地龙为末(若身上有伤者,不可用升麻),敷伤处即愈。
手伤者加桂枝 禹余粮各3g 姜汁3匙;
乳伤者加百合 贝母 漏芦各3g;
胸伤者加柴胡 枳壳各3g 韭汁一杯;
左肋伤者加白芥子 柴胡各3g;
右肋伤者加地肤子 白芥子各3g 黄芪15g 升麻3g;
肚伤者加大腹皮3g;
背伤者加砂仁 木香各3g;
腰肋隐痛者加急性子3g;
腰伤者加杜仲 补骨脂各3g;
小肚伤者加小茴香 急性子各3g;
左右两胯伤者加蛇床子 槐花各3g;
外肾受伤缩上小腹者加麝香0.6g 樟脑0.9g 莴苣子3g 三味共研细末,将莴苣叶捣为膏,和药贴敷肚脐上。
肛门伤者加槟榔 槐花 炒大黄各3g;
两足跟伤者加茴香 柴荆皮 苏木各3g;
两腿伤者加牛膝 木瓜 石斛 五加皮 苏梗各3g;
诸骨损伤者加苍耳子 骨碎补各3g;
诸骨节损伤者加茯神 苏木各6g;
肿痛者加人参 附子各3g;
淤血集聚不散,肿痛,服药不效者,取天应穴,用银针刺出血。
肿痛发热不思饮食者加人参 黄芪各15g 柴胡 白术各6g;
发热作痛者加陈皮1.5g 黄芪 白术各3g 黄连2.4g;
肿痛不赤者加补骨脂 大茴香 巴戟各3g 菟丝子4.5g;
如浮肿不甚,作痛者加赤芍 熟地 杜仲 苍术各6g;
青肿发热者加山楂 山药 厚朴 白术各3g 砂仁七粒;
青肿不消、面黄寒热者加人参 黄芪各2.1g 白术 升麻 柴胡各3g 陈皮2.4g。
伤穴医治法
1、丹田:三棱 木通各2.5g或七厘散15g,同十三味主药煎汁冲服。
2、正水分穴:症状:大小便不通,莪术 三棱 生大黄各2.5g同主药煎,次服紫金丹更佳。
3、气隔穴:五加皮 川羌活各7.5g,同煎;或七厘散0.25g黄酒冲服,再服少林夺命丹。
4、关元穴:青皮 车前子各6g,同煎;或七厘散0.9g,再服少林夺命丹三剂。
5、血海门穴:柴胡 当归各4.5g,同煎;或七厘散0.75g,再服少林夺命丹三剂。
6、隔门穴:厚朴 五灵脂 砂仁各3g,同煎;或夺命丹三剂。
7、血囊穴:归尾 苏木各15g同煎;地鳖紫金丹四剂。
8、血仓期门穴:丹皮 红花各4.5g同煎,夺命丹三剂。
9、气血囊合穴:蒲黄 韭菜子各4.5g同煎,陈酒一盅。
10、主脉穴:川穹6g 当归3g同煎,七厘散0.9g,再服少林夺命丹四、五剂。
11、正额穴:羌活 防风 川穹各4.5g同煎;或七厘散0.6g,再服少林夺命丹三剂。
12、太阳穴:川穹 羌活各3g同煎;七厘散0.6g,再服少林夺命丹三剂。外敷八宝丹药粉。
13、藏血穴:当归3g 生地6g 川穹3g同煎,七厘散6g,再服少林夺命丹三剂。桃花散敷患处。
14、印堂穴:防风 羌活 荆芥 川穹各4.5g同煎,七厘散0.9g,再服少林夺命丹三剂。
15、
我自己的一点浅见拙识:
先确定被点伤的穴位,再看其属于那一经络,根据经络循行路线方向,逆经络循行方向找到被点伤的穴位的上一个穴位,采用适宜之手法,顺经络循行方向进行点按推拿等,以达到解穴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