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湘峪古堡 山西惊现地下古堡

  山西介休市绵山己声名远播,绵山下的一个小村落-张壁古堡却鲜为人知。我是经晋中旅游局副局长张维东推荐,在去绵山途中顺道去参观的,看到了我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张壁古堡位于距介休市区东南十公里黄土丘陵上的龙凤乡张壁村,海拔104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这个村落显然十分古老且文化底蕴厚实,高大的城墙斑驳脱落,带有“龙脊”的砖路坎坷不平,不大的村子里集中和包容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以及反风水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印入眼帘的唐宋以来建造的十余处庙宇殿堂、亭台楼阁,琉璃覆顶,金碧辉煌,很耐看。

 令人称奇的它是一座守备筑垒式的军事要塞,张壁古堡依塬傍沟而建,南高北低,左、中、右三面临沟、背靠绵山,属易守难攻、退避有路的风水宝地。古堡防御功能极强,地面建筑是堡上建庙、堂上套楼、房上建阁、墙中藏门,使整个村子形成了堡中堡、巷中巷、宅中宅、门中门的地面防御体系,内有五道防线,分别是堡门、巷门、次巷门、宅门和地道门。

  最吸引我的还是厐大而精巧的地下城堡,这是最后一道防线,也最诡异。万米长的古地道,呈三层“S”型立体网状结构,上下相互贯通,分布在地下3米到30米厚土层里,盘绕整个城堡,一直蜿蜒出村外的绵山上。“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构成张壁村的建筑特色。不过,由于多次地震造成的塌陷,大部分地道已经淤塞,目前清理出的仅有1000余米,我能看到的仅是十分之一。

 导游小姐打着手电领我们从一所庙宇的房间入口进入地下城堡。地道较宽大,可直立行走。我看到,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阱、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瞭望孔等军事设施,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并有井从顶层直通底层,进、退、攻、防、藏、逃灵活多变,可屯兵万人。古地道设计暗含‘六壬奇门’之术,神秘诡谲,设计思想超前。因为地道有三层,要适时登梯攀爬,又有不少神出鬼没的叉道,若不是导游小姐领路,我们绝对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搞不好会掉入陷井。

  从地下城堡出来时竟在绵山悬崖绝壁上了,顺着一条羊肠小道走几步便是山顶,古堡地上建筑尽收眼底,地上又变成天上,真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导游小姐介绍,古堡建于公元619年,距今1300多年,隋未唐初时任刘武周部下的尉迟恭曾在此驻扎,为了有效阻御唐军,他发动军民将当时的张壁村改建为以防为主的张壁古堡,从地道取出的土直接运到堡外修筑城墙。刘武周自立为王,与李渊父子争夺天下,在介休一带两次击败唐朝援军。然而李世民率兵亲征,不给刘武周喘息的机会,很快收复了介休、晋阳,古堡没有起到任何军事作用便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烽火不举,狼烦消散,这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建成“明堡暗道”式号称“中国第一军事古堡”的张壁古堡,从来没有发挥过任何军事功能。只是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山西煤老板完成财富积累后新开发的景点获得游客的赞赏,这,似乎是历史在开玩笑。

  中囯传统文化崇尚中庸、谦和、忍为先、守为上,善于用城墙地道自保;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滑入保守、封闭、迂腐、自以为是的泥淖。

  想起1972年12月10日,传达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最高指示,之后,全囯上下大挖其洞,地道贯穿大小城市,贯穿名山名丘,国家为此每年耗费6个亿真金白银。至今除少数地道“平战结合”,办成纳凉茶室、不防潮库房外,均闲置待报废。千年后是否会被新暴发户开辟成旅游新景点还真难说。为民为已,历史的玩笑还是少开一点为好。

(附图1-11:[原创]《山西张壁地下古堡》    2009年8月4日摄于山西介休市龙凤乡张壁村)

       图1,张壁古堡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是一座极具战略价值的军事要塞,一个没有经历过硝烟的战场。因为保守军事秘密,任何史书没有记载。

      图2,张壁古城堡呈长方形,东西374 米,南北244 米,城堡周长1300米,高约5-7米的城墙用用土夯筑而成,青砖沏面,如今,一千多年的风雨已经吞噬了城墙的大部分,只留下些许残垣断壁印证着历史的悠长。从城门洞进入的羊群告诉我们,这里是个农村寨子。

图3,按“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而建造的地下通道,与堡内四通八达,构成一个地下军事防御设施。按古代兵法来说,这是依“明堡暗道”原理而修筑的。

        图4,张壁古堡地道规模宏大,结构奇特,在古堡的每条街巷都有入口。

山西湘峪古堡 山西惊现地下古堡

  图5,地道内留存有气孔,通于沟堑外;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有洞门的搭木板跨过井筒可直接进入另一通路;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         图6,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军事科学院、政府建筑历史研究所等部门专家们经过考察,一致认为张壁古堡的“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是全国唯一的具有军事、民用双重用途的城堡遗址,三重军事防御体系,攻守兼备,环环相扣,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杰出范例,在城市建设方面填补了中国小城镇规划体系的空白。

       图7,古堡内的11口水井,有8口水井和地道相通。通过正上方开凿的天井仰望外面灿烂的天色,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天空仿佛更加遥不可及了。

       图8,堡外南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位。洞外便是面临山渊的峭壁,站在洞口栏杆前,眯起眼望着透射而下的光线,地道内外,宛若两重天地。

 图9,古堡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叶茂的槐抱柳,相传植于宋代,给古堡增添了情趣。         图10,城堡小道三块条砖沏出的“龙脊”清晰可见,走在“龙脊”上,仿佛倘祥在历史长河中。清华大学的赖德霖博士曾三次考察张壁古堡,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编撰了一副对联:“土堡、地道、明砖瓦窑、佛道神祗,俱关三晋文化;金墓、元记、明清石碑、隋唐传说,皆是千秋史书”。

  图11,我们坐车离开了张壁古堡前往绵山,但古堡给人的深刻启示和无限思索仍久久留在脑际。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城门,北堡门为砖砌,筑有瓮城,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 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树。

  北堡门为张壁古堡的正门,因为交通方便的原因,游客基本都从南堡门进入。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约三百米的街道以石板铺地,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它象征着龙脊。



 

 

 

 

 


 

  

  

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

  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仅1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各高2米、宽1.5米,土结构,各弯曲迷离,呈网状结构。堡外北、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内留存有气孔,通于沟堑外,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堡内现有水井6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有洞口的可垂绳索系水桶汲水,供地道内人畜饮用;有洞门的搭木板跨过井筒可直接进入另一通路。 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宽2——3米、长4——5米的深洞,是存粮的洞穴。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绝非民财民力所及,是军事需要、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依据堡内有刘武周和尉迟敬德之像考证,认为是在唐武德二年(619)开始建造的,是尉迟恭帮刘武周与李世民交战守介休时所为,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时的遗物。(文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2751/896304527895.html

更多阅读

河南形象主题宣传片惊现纽约时代广场 河南宣传片 纽约

河南形象主题宣传片 惊现纽约时代广场  “我是黄种人,我是中国人,今天我做到了!”郑州小伙宁泽涛在喀山创造奇迹!世锦赛男子100自游泳,宁泽涛最后10米霸道冲刺夺冠!这是亚洲选手的第一次,意义堪比刘翔李娜!  宁泽涛游出了中国速度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党史惊现:《挺进报》的薪火传承 ——《挺进报》在江津第六中学的后续故事撰稿: 庹 江、 辜世伟 ; 责编 :丁华乾。前序:重庆是一个红色的城市,这里,许多红色的故事俯首皆拾。不久前,笔者在离重庆约120公里的江津区蔡家镇,在位于这个镇上的

声明:《山西湘峪古堡 山西惊现地下古堡》为网友咱能不逗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