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太极 逝去的太极(一)传说中五百年才能出来的一个孙禄堂

?

太极拳能不能实战?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热兵器还没有盛行的那个年代,人们在各种武术上所下的辛苦和环境所激发的潜能,远远不是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和比拟的。在那种大家都极为用功的年代,杨禄躔、杨班候父子能够在武林当中被尊称为“杨无敌”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的。

 

如果说,练太极拳的夸大太极拳难免有相护之嫌。可历数其后来练习其它武术门派的鼎鼎大名之辈也不乏唯太极马首是瞻者,而在这其中被更多人熟知且最为有名气的当属孙禄堂了。由此可见太极拳并非虚名之一斑矣!

?


?

孙禄堂是民国年间的武术大高手。他开始练的是形意拳。形意拳是由更加古老的心意拳发展而来。在衍生中分出山西,河南,河北这三种不同的演练风格。之所以分出三种风格当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这三个地方的人由于地域的影响,在身高,思想,乃至于习练的心得上都有着各自的体悟,如此,也就渐渐有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孙禄堂是河北人,他的形意拳老师叫做李魁元。因此,他的形意拳就属于河北派的练法。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可不是很多人想当然的那种只要在不同行当里勤奋拼搏就终归能在一行里出人头地的意思。而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行业里有着独有的天然禀赋。也叫做天分。孙禄堂在武行里就属于这个领域极具天分之人。

?


?

大约在1902年前后,孙禄堂在形意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又辗转向八卦掌的第二代传人程廷华学艺。八卦掌当然与形意拳不一样的了。并且各个方面不差于形意拳。否则,孙禄堂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习的。

 

八卦掌是由清朝的董海川传出来的,单田芳演讲的家喻户晓的评书“童林传”的蓝本就是基于董海川的原型进行的艺术加工。八卦掌的来源并没有正史能够做为考据,但它的确是与众不同。如果说形意拳体现的是儒家的“六艺”于一身,那么,八卦掌体现的则是将《易经》的变化之道聚一体。

?


?

儒家治世之道在乎刚正不阿,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就是这种刚性的极好体现。而《易经》展现的是万物变化之理则在八卦掌当中演化的极为充分。这是八卦掌游身转走的关键所在。很多人都以为八卦掌练的是围着对方转,这是极大的错误。

 

八卦掌实际是通过围绕着转树的走动与变化,从而将丹田气贯穿于变化莫测的身形步法当中。我们传统武术是非常讲究身形步法的。武谚云:“传拳不传步,传步打师傅。”步法在实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外,“身随步转,步随身换”的武谚说的也是身形,步法不可分家。可看看现在的太极拳又有何身形步法可言呢!

?


?

八卦掌除了叫做游身八卦掌,也叫龙形八卦掌。这都是对其身形步法的腰腿功夫变化之妙的形容。而这恰恰是直来直去的形意拳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孙禄堂为什么要学习它,并且在学习之后对其技艺大幅度提升的所在。如果将练形意拳的比作是榴弹炮,那么通过八卦掌的增幅,孙禄堂所练的形意拳这个榴弹炮就等于装上了巡航制导系统。这无论是在防守上还是打击上,自然是要高人一筹的。

 

1912年之前,孙禄堂就是靠的这两项绝技在身而名著一时,在武林中获得了一席之地。本来,能二艺于一体已经足够了。奈何孙禄堂精益求精。别人一辈子也未必能把一门功夫练出来,他却用半辈子就把两门功夫都练出来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他的天分之高及对此道的辛勤付出。于是他又非常的想学太极拳。

?



?

其实,孙禄堂最终将学习太极拳做为他一生学拳生涯的句号,这让很多人都感到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想学太极是因为谦虚好学,也有人说他不过是为了求一美名而已。这当然不是那么回事了!达到他那种程度的人对于虚名已经极为淡泊。实在是因为通过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几十年习练,技艺的越发纯熟,而让他越来越感受到了一些难以言喻的东西。

 

而对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的深入探寻到了他当时的那个境界已经于形意、八卦上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获取了。而太极拳的理和法却恰恰让他认识到了正是唯一能够解决其境界瓶颈的关键。可以毫不为过的说,孙禄堂的太极拳只适合于他练。因为,他是一步步被挤兑到那个层次而不得不学了。没有孙氏形意,八卦的根基是断然练不到孙氏太极的妙处的。

?


?

他曾向当时的杨家请学,却被杨家婉言规避了。而他在当时的武术界地位又注定了他无法磕头拜师,且他也发现即使被列入门杨家门墙之内也是难偿所愿的,因此也就搁置了。而无论其间曾与任何习练太极拳术之人的探讨交流都是无法让他得其切要。这并不是他的功夫太好了,而没有人能够让他学到什么,实在是因为杨家的练法秘窍是极为保密,不是谁都能学到的。

 

很多人都以为孙禄堂不过是想研磨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之理相通之处而学太极,这实在是对孙禄堂的明捧暗贬。若仅仅是基于一个理字又何须苦苦探求太极拳欲学而不得呢?!显然不是那么回事的。

?


?

就在孙禄堂对太极拳的练习秘法向而往之的时候,1912年的北京城来了一位叫做郝为真的。他练的是武禹襄传下来的太极拳。武禹襄是清朝嘉庆年间(1812年)生人,他和杨禄躔是同乡。他在杨禄躔那里学到了一些太极拳的内容。但是他不磕头拜师,以过去的这一行的规矩就不能与之尽述其妙。

 

杨禄躔无奈举荐其往自己的老师陈长兴处学习。当时陈长兴自谓年岁已老,告知可去赵堡镇找陈清平习之。这实际是不愿轻将秘法示人的托词。杨禄躔苦学十多年才绝学一身就可见过去学艺不易的一斑了。功夫这玩意,你明白其理而不得其法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无论是现在的人,还是过去的人,聪明的不乏其人,太极拳的原理也都在那明摆着。可是你就是练不出来那东西,根本原因就是不得其法而练的缘故。

?


?

初始,陈清平也是不教他的。后武禹襄因缘际会而帮陈清平了结了一件涉及坐牢的官司,陈清平感激之下才将太极拳的练法秘要告诉了他。这才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武禹襄的学艺自述中有“精研月余而得其妙”的话语。

 

实际上,任何功夫都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消化阶段。岂是月余就能成就功夫的呢!这与他打小就有武术功底,加之和杨禄躔已经学到了太极拳的大况都有关系。实现了“入门引路须口授”,剩下的就是他的“功夫无息法自修”了。因此,他虽然精妙处得自于陈清平,但架子当中的拳势名称和步眼仍然近乎于杨氏而远不同于陈氏。

?

?

谈及这些是基于孙禄堂从学于郝为真也是这么个大概情况。这种巧合实在是有意思的很。另外,也可由孙氏自言“后至民国元年,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先生精于太极拳学,初见面时相互爱慕。余因爱慕此技,即将先生请至家中,请先生传授讲习,三、四个月功夫,此技之劲,方知其所以然之理。自此以后昼夜习练,至三年豁然大悟,能将三家之劲合为一体。”可知短时间内得到的都是法门而非招式。且“此技之劲,方知其所以然之理”的文字当中透露出太极劲和形意、八卦是决然不同的内容。其与他种拳术不同之奥妙处即在于此。而不似有人所说的太极拳不比形意拳、八卦掌高不高与否的问题。

 

我们观摩孙禄堂对于三家拳法的演练图片可见,唯在太极拳上一派雍容中雅之态,毫无具体之形。这就是臻于大成之境的拳术的体现。这又好似如前人所言,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的意境一样。孙禄堂为什么矢志学太极拳?就是因为太极拳的练法能够将他的功夫再做一次提升。但在孙氏一门中,太极拳仍未得其究竟。因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太极拳并不是他这样练的。怎么练的咱们下期再见。

?




逝去的太极 逝去的太极(一)传说中五百年才能出来的一个孙禄堂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2851/467094845816.html

更多阅读

泥鳅的天敌 泥鳅的天敌有哪些?

相关解答一:泥鳅天敌是什么? 泥鳅饲养的水质及日常管理①巡塘:黎明、中午和傍晚要坚持巡塘观察,主要观察摄食、活动及水质变化。如水质较肥,天气闷热无风时应注意鳅苗有无浮头现象。鳅苗浮头和家鱼不同,必须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水中溶氧

放的偏旁 放的右边是什么偏旁?

相关解答一:放的右半边有哪些偏旁部首 乚 刂 卩 弋 攵 欠 殳 斗 隶相关解答二:放的左边偏旁是方.右边的叫什么字.谢谢. 拼音:pu1 ①轻轻地击打。 ②古同“扑”,戒尺。相关解答三:即字的右边的偏

外观好看的手机 盘点那些手感优异的外观好看的手机

   如今人们对于手机的要求已不局限于配置性能外观方面,就连材质和手感也开始特别挑剔。因为智能手机作为新时代最重要的便携式智能硬件,一个每时每刻都需要拿在手里把玩的事物,手感应当成为手机设计着重考虑的一环。在此我们不妨为

声明:《逝去的太极 逝去的太极(一)传说中五百年才能出来的一个孙禄堂》为网友雨中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