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丽江寻找邂逅
上世纪的最后几年到本世纪的最初几年,这个地处滇藏边境地区的古城以及她周边的一片土地因一位美国人的一本《消失的地平线》而成为小资们趋之若鹜的去处。时间在石桥与流水间缓慢地摇晃,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地方都很难像丽江这样给人恍若前世的错觉,酷爱做白日梦的城市小资们很难找到第二个如此恰当的温床。对于小资们来说,一次真正的丽江之行,甚至可以没有行囊,但不能没有一次浪漫的偶遇。而丽江的每一个烛光斑驳、水波潋滟的夜晚和黎明,都足以让细腻而敏感的小资女人觉得爱情就在这座雪山下的古老小城的任意一个角落等待着自己,所以,在丽江,你会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碰上无所事事在小巷溪边闲散走动的女人.去星巴克上网
咖啡馆本来就是一个天然的情调据点,加上外来文化的背景,星巴克就是这种情调镶上了一道小资的金边。几乎,这里所有的一切——从卡布基诺、拿铁等卖品名称,到菜单的纸张质地以及墙上后现代风格的装饰品,都无不散发一种漫不经心的傲慢和散淡,而这些正是追求自由讲究品位的现代都市白领们踏破铁鞋地寻觅的韵味,卡布基诺不一定是最好喝的咖啡,但当它与星巴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时,就是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图腾——任何一个在骨子里自命小资的人一定会把不知道卡布基诺当作一个很可笑的BUG,就像一个自命的文学青年被人发现居然不知道普希金和拜伦是谁一样。小资们既鄙视过于本质的草根化平民化,又恐惧奢华得让人不得不考虑经济承受力的显摆,若隐若现并不十分张扬的外来符号恰好给小资们制造了这样一条绝妙的缝隙.
去西藏呼吸稀薄空气
很少有去过西藏之后回来不向别人炫耀的人。用空调和汽车制造了污浊不堪的城市化空气之后,人们把从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上对城市的“两维逃离”当作时尚。海拔超过一定高度之后,空气稀薄会让一部分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但这种自我折磨的不适感会让某些血管里流淌着不凡液体的人找到一种涅槃的快感,有时候,人人都愿意把自己想像成受难的耶稣,尽管不是人人都真的具有献身精神,但无伤大雅的自我忏悔和自我折磨,或多或少可以让小资们在一种“精神自慰”的过程里痛并快乐。高原的纯净,雪山的圣洁,的确会让在尘世喧嚣中挣扎得太累的灵魂得到一种洗礼和净化,但可笑的是,当人们用最时尚的自驾方式由东向西、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的渐次攀越过程中,却又在不停地污染着自然。所以,不管是单纯的标榜,还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于现代人来说,对自然的亲近与膜拜都注定只能是一种作派和姿态了。好在,小资在很多时候也仅仅只是作派和姿态而已。
去宜家买吊灯或坐垫
一盏漂亮别致的台灯,哪家店里都有可能买到,但如果是在宜家买回来的,就不一样了,主人会告诉你它不但能发出柔和的光线,还会发出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气味的名字就叫小资情调。据说北欧的人做生意实在,但至少这家在中国大城市开得极火的家居用品店是相当聪明的。大到上万元的家具,小到几块钱的杯垫,宜家在独特的异域风味与中国文化审美趣味之间、现代文化符号与传统使用功能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衔接点,它既满足了中国人物有所值的传统购买原则,又能满足现代都市女人或多或少的虚荣。大凡买了什么东西都习惯在BLOG或BBS上特意点明购买地是“宜家”的人基本上都多少有点小资基因,而且这些人远远多于“在XX超市”或“胡同口商店”的人。不信您可以用“宜家”做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一下。
去798看画展
不知道水彩与水粉的区别不是你不去798的理由,没听说过提香和莫奈,你在798也没有必要自惭形秽,说句实话,最近几年集中在北京东郊这个原废旧仓库里所有的艺术元素,跟你在美术史和美术课上学到那些经典与名作实际上毫无关系。沙滩有著名的中国美术馆,小资们也去,但问题是老头老太以及公务员们也去,所以含义完全不同,小资们一般都是拒绝堂皇和正统的。去798的重点不是看,而是“去”——千万别说你没去过,更不能说你没听说过,假如一不留神把它当成了北京的某条通往怀柔或顺义的公交线,一定要深埋在心里,不羞形于色。去过798、知道798是一个很重要的阶层标志,这说明你在卑微而琐碎的朝九晚五只外,还有一个比较高雅比较能拿到桌面上交流的生活空间——至少比王小骞小姐成天张罗的那个装修布置的《交换空间》要多一些精神追求。 在小台灯下读杜拉斯或张爱玲
“我在想,人们总是在写世界的死尸,同样,总是在写爱情的死尸。”你还能找出比这更能反映有文化的小资们自命不凡的内心的文字吗?杜拉斯一被介绍进中国,立刻被好多识文断字的女人视为知己。还有是个人就读过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NB调调,会让你在一个人的深夜想起其实并没有过去几年的“前尘往事”,那些生命里经过或错过的冤家们会在这样一个夜里以无形无声的方式走过来,在你的身边默默伴你或深或浅的香闺睡眠。这是最便宜也是最传统的小资存在。当然这种小资方式的最终完成并不是阅读的本身,而是在电脑上敲下一些自以为相当阴郁相当悱恻的文字:这个夜晚,一个叫杜拉斯(或张爱玲)的女人走进了我的梦……然后,在翌日,在与一个有点相干或一点也不相干的人坐在对面,叹着气幽幽地把那些话重复一遍,巨酷无比,而且,基本上没有过时之虞。
去雕刻时光发呆
突然之间,用“开到荼糜”、“花开的声音”这样细腻得有些繁琐的文字做网名或文章题目的人遍地都是了。“雕刻时光”本来是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自传的书名,这样精致得极像江南女子的文字组合自然也难于“漏网”——“时光雕刻”一时被泛滥地运用于许多场合——书店、小工艺品店、唱片店,等等。这里我们提到的是咖啡馆。与星巴克多少有些高扬着头颅的傲慢洋味不同,雕刻时光从名称到整体气氛都给人一种更亲近更自我的体贴入微感。可以跟闺蜜聊天,可以拿本杂志瞎翻,可以听旁边桌上客人的八卦,当然,真正的小资可能什么都不会做,只会在雕刻时光选个靠近窗口的座位或者干脆就在露天的院落里找把椅子,静静地发呆。顺便提一句,北京知名度比较高的雕刻时光位于学院扎堆儿、小老外扎堆儿的五道口,自然多了一份其他“土”地方所不具备的书卷气,当然这也是小资们孜孜以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