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童年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的特点

在19世纪20年代左右,文学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形式,即为乡土文学。所谓的乡土文学,即描写乡土风情和传说为主题,同时加入幽默、讽刺的手法。在美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就是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

马克·吐温是第一个将文学“美国化”的作者,即马克·吐温乡土文学描写的内容,都是以美国的本土文化为主,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对美国的文化得到一定的了解。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作者本人所熟悉的乡土开始,通过对当地人的语言、生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灵魂。虽然情节的深入,读者在他的带领下,领略了美国的风土人情。马克·吐温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让美国人民的生活全貌如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能让作者写出伟大的小说。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主要有《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马克·吐温在表现手法方面,吸取西部乡土文学中幽默故事的特点,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在表现美国的现实生活的同时,更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对美国的文学界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后人称其为美国文学第一人,同时他也被人称为“美国小说之父”。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艰苦的,漂泊的,但正是由于他这样的童年经历,早就了他日后诙谐的性格和作品创作的源泉。

童年的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出生于1835年11月30日,当时他的家乡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他的父亲名叫约翰·克莱门斯,是一位乡村律师,收入并不客观,因此家中的条件也捉衿见肘。马克·吐温的家中共有七个孩子,他在家中排行老六。

在马克·吐温还不到四岁的时候,他就和家人一起迁居到了密苏里州汉尼拔的一个密西西比河的港口城市。既然是港口城市,当然每天都可以见到大海,这让马克·吐温对大海和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幻想,也成为了他日后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的灵感。

在马克·吐温所在的那个城市,当时是属于南方联邦的奴隶州,因此马克·吐温对奴隶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在他的作品中,解放奴隶成为了主题之一。

在马克·吐温还不到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患有肺炎而去世。由于父亲的亡故,使马克·吐温原本经济拮据的家中一下子变得更加一贫如洗了。因此,才年仅十一岁的马克·吐温,就开始到附近的印刷所去当学童。学童并非是他的主要工作,在印刷所完成了当天的报刊印刷之后,马克·吐温还要到街上去兜售当天的报纸,因此他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报童。后来,他还先后从事过排字工人、水手、淘金工人、记者等工作。

马克吐温的童年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马克·吐温的童年给他造成了不幸,同时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他从事的报社,印刷社等工作,也引导他逐渐进入了文字工作的范畴。

马克吐温旅行的故事

关于马克吐温旅行有一个故事 ,讲述的是马克吐温旅行途中所发生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这正是马克吐温在旅行途中的感悟。马克吐温酷爱旅行,他认为旅行是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从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他对旅行情有独钟。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撰写的五大游记,正是马克吐温旅行的体现。马克吐温一生到过很多地方,他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为他撰写游记提供了素材。在19世纪,很少有人像马克吐温那样远渡重洋,他的旅行踪迹遍布各个大洲,乃至于各个国家。

马克吐温在美国境内旅行时,他横跨东西两岸。马克吐温曾经从密西西比三角洲出发,前往北部边境,农场、小镇、矿区、大都市都曾留下马克吐温的足迹。除此之外,马克吐温还曾到过伦敦、柏林、维也纳、佛罗伦萨等地。

通过相关记载得知,马克吐温的足迹遍布澳大利亚、加拿大、百慕大、巴基斯坦、南非、直布罗陀等地。旅行不仅让马克吐温感到惬意,同时也让马克吐温收获了很多惊喜。

马克吐温在1867年写下一封信,信中说:“我只知道,或者只感到,我急不可耐地需要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旅行能带给马克吐温创作的灵感,所以他无法停下脚步。

1895年,马克吐温还带上家人乘坐轮船前往澳大利亚进行旅行。

马克吐温的真名是什么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笔名,其实马克吐温的真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在美国密苏里州的汉尼拔出生。马克吐温的父亲名叫约翰·克莱门斯,是一名律师。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出生后,父亲约翰·克莱门斯便给马克吐温起名为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的父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当马克吐温到了入学年龄时,约翰·克莱门斯便把马克吐温送去学校读书。

虽然约翰·克莱门斯并不富裕,但是他依然供马克吐温读书。在马克吐温12岁那年,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死于肺炎,这一年也成为马克吐温的转折点。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状况,马克吐温从学校退学,并在一个工厂做工。

马克吐温是家中第六个孩子,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为了养家糊口,马克吐温先后做过送报员、排字工、水手、舵手等。1839年,马克吐温全家迁往密西西比河的港市生活,这为以后马克吐温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19世纪50年代左右,马克吐温生活的密苏里州是联邦的奴隶州,青年时期的马克吐温意识到解放自由的重要性,于是年轻的马克吐温便开始了解奴隶制,这一点也成为马克吐温创作的主题。

随着马克吐温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越来越多地人认识了马克吐温的作品,于是马克吐温的真名便淡出了人们视野中,慢慢地,人们也就忘了马克吐温的真名。

马克吐温的国籍是什么

众所得知,马克吐温是一位大文豪,他的文学作品在多个国家广泛流传,至今仍然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那么,了解马克吐温此人时,应该率先了解马克吐温是哪个国家的。通过马克吐温简介便可得知,马克吐温是哪个国家的。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人,具体来说,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汉尼拔。其实,从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出马克吐温是哪个国家的。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主人公汤姆索亚在密西西比河一带进行了冒险活动,书中所描绘的场景,都是美国社会风俗、人文风情的体现。

马克吐温用幽默而犀利的言词,向读者展示了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背景。马克吐温从青年时期,便已经开始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他从最之前的小工人,到后来的记者、排版工人,这都是马克吐温珍贵的人生经历。

正是因为马克吐温具备底层的生活经历,所以才让他成为一个胸怀疾苦的作家。不难看出,马克吐温很多作品中,都折射了美国社会的弊端,他借助勇敢的小少年汤姆索亚,反射出美国社会的丑态。

马克吐温生活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上期,此时的美国正好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社会发生了严重而深刻的变革,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矛盾。马克吐温经历了这一阶段,所以更能体会底层百姓的困苦。

马克吐温性格是什么

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的语言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从马克吐温作品中,也可反映出马克吐温性格。那么,首先来说,马克吐温性格幽默风趣,正是因为他具备这种性格,所以才能写出富含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

马克吐温

众所周知,个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是紧密相关的。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在一个叫汉尼拔的小镇,马克吐温的父母都是平凡之人,所以家境也不是太好。马克吐温的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梦想着成为一个富豪,但是梦想终归是梦想,约翰·克莱门斯当过律师、法官等多个职业,但是他依然没有走上致富之路。

甚至有时连家中的生计都无法维持,马克吐温面对着这样一位没有笑容的父亲,所以马克吐温童年过着极其压抑的生活。虽然父亲没有给过马克吐温好脸色,但是马克吐温的母亲是一位善良、乐观地家庭主妇。

童年时期的马克吐温深受母亲的影响,所以长大后的马克吐温也有幽默地性格。坚韧不拔也是马克吐温性格之一,马克吐温自幼在汉尼拔生活,这座小镇紧挨密西西比河,所以马戏团、黑人剧团、传教士经常在汉尼拔靠岸。

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马克吐温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养成了坚韧不拔地性格。马克吐温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在生活的压迫之下,马克吐温依然笑对生活,这正是马克吐温性格闪光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3051/50483259540.html

更多阅读

关于《遥望南方的童年》创作背景 南方姑娘创作背景

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产生的社会背景及若干资料(一)关于影片本身《遥望南方的童年》是一部描写当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在家里开办了一个家庭幼儿园,招收周边的留守儿童的故事。条件

拿撒勒村庄:亲身感受基督耶稣的童年生活

拿撒勒村庄:亲身感受基督耶稣的童年生活一说到拿撒勒,去过以色列的朋友都会滔滔不绝地侃起天使报喜堂里的各国圣母像。的确,中华圣母像,美国麦当娜版圣母等艺术创作,饱含各国独特的文化特征,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印象深刻。如果时间有限,天使

寻访大师的童年 宋庆龄故居

1、寻访大师的童年华盛顿砍树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季羡林和《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季羡林ppt

季羡林和《我的童年》 季羡林 文学翻译家、学者。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30就读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在该校从事印度语言及佛典

声明:《马克吐温的童年 马克吐温乡土文学 马克吐温的童年是怎么样的》为网友勇敢去面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