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昆明南行700公里,有一块神秘、古老、多情的土地,那就是傣族人的家乡――西双版纳。古时人称西双版纳为“勐巴拉纳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美好土地
初识西双版纳
出发前,我就在网上了解到: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雨林、珍稀动物和绚丽多彩的多民族风情为主体。
这里大部分人家是傣族人。傣家人是热情的,却有着很多你所不了解的习俗。到傣家竹楼中做客,家楼里客厅内有三根柱子,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是“吉祥柱”,靠里的一根称为“升天柱”,最后的一根在火塘旁边,是傣家的“顶天柱”。“升天柱”和“顶天柱”是绝对不许触摸的;而屋内的火塘不能用脚跨过,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还有就是未经主人允许不能看主人的卧室,否则你有可能会被留下来当三年苦工哦,若是男人看了,傣家人还可能会要求他入赘当女婿呢。
除傣族外,西双版纳还聚居着哈尼、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每到周末,这些少数民族与傣族人一起肩挑怀抱着一摞摞的货物到集市上换购,那时整个西双版纳在万重青山绿水之间,便成为一块流动的鲜艳海洋,充盈着最明媚的色彩……
西双版纳的风情画卷,正如这里四季不变的阳光,神秘而迷人,温柔而甜美。
西双版纳州府景洪靠山面水,一幢幢鳞次栉比的傣家竹楼,一户户的鲜花、芭蕉树、凤尾竹尽显傣家风情。若不愿远行,景洪市内的民族风情园、橄榄坝等都可以体味傣家风貌。而由景洪汽车站搭车往南远行到小街、勐龙,向西行到勐混或向东行到勐腊,没有了游人的喧嚣与繁杂,原始的傣家村寨在碧绿的田野间仿佛就这样静静伫立了千百年,景色也是一年四季的青翠,一年四季的悠然和平静,衬托着傣家人善良而甜蜜的笑容。
与西双版纳开始约会
下车时是早上7∶16,算下来整个路程耗费11个多小时,因为没有安检,全程比通常时间要加快了不少。怎样形容西双版纳?在车上我就考虑这个问题,直到离开。
孔雀?大象?傣楼?泼水节?热带水果?傣味烧烤?寺庙?花卉?还是……
古代傣语中,版纳被称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因为动植物资源丰富,又被唤作“动植物的王国”。的确,除了林木葱郁,我再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对于已经越来越现代感时尚化的版纳,我想象的原初的面貌越来越模糊,痕迹越来越淡化的境况下,我不知道是失落还是欣慰?
这里没有明显的季节之分,年平均气温21.7度,最高时达41.1度,最低气温2.7度。澜沧江穿城而过,似一条剔透的玉带,飘拂过这块风情四溢的乐土。江南是景洪的城市中心区;江北则为新兴工业区,澜沧江大桥贯穿南北,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新兴城市。
我顺着勐勒大道,向州歌舞团招待所方向而去。看着临街的各种店铺,你会感到分不清是在版纳,还是在北京、上海、西安、福州的某一条商业街道,景洪已然是现代都市,唯一能让它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征就是街道上永远绿荫密布的巡道树。有趣的是,这里的巡道树也不乏果树,龙眼、椰子,但没有人在成熟的季节随手摘取,因为热带水果在这里司空见惯,便宜得让人大跌眼镜。
还好,我找到了一个很有版纳特色的地方,3天时间,它不仅让我感到有趣而且划算。素有“孔雀羽瓴”之称的橄榄坝是西双版纳州境内独一无二的原始自然生态村寨群落,园内五寨连珠,浑然天成。
走进原生态村寨
小车沿着澜沧江左岸飞速疾驰,依旧是起伏颠簸的弯道,不过我已经适应,不再惊慌。45分钟后到站,距离橄榄坝大门还有一段距离,我叫了一辆摩的上去,拉摩的的师傅热情得让我不知所措,从我一上车就喋喋不休地规划起我的行动来,他哪里知道,我这个游人还是跟别的游人不同的。快速越过相对贫困的曼将村,在通往曼乍村寨和曼春满古佛寺的路口,我谢绝摩的师傅的安排,坚持徒步串寨。
橄榄坝在傣语中叫“勐罕”,“罕”的意思就是卷起来。到了这里,才感觉到是身处热带风光和民族色彩浓郁的古寨地区了,否则真是有点怅然若失。热带植物就不用说了。棕榈、椰子、芭蕉、槟榔遮荫蔽日,芒果、菠萝蜜、绣球果、椰子,看得我口水都出来了,我是一日不吃饭没事,一顿不吃水果不行,绰号“水果大王”。
但在此地,竹木结构的房子离地而盖,还是抢了我的注意力。几千年前,这里的人就住在用竹木搭建在空中的干栏式楼房之中,沿袭至今日。傣族竹楼就是这类杆栏式建筑的翻版。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楼下悬空,养牲畜,放东西,通风透气,预防潮湿和提防野兽偷袭,上面是生活区,上下互不干扰,各得其所,倒是非常符合当地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所需……
牵着玉棒的手,我们沿着安静的村路穿过曼春满村向曼听村而去,路上,热带植物将一个个竹楼分割开来,竹楼间距较大,多半陈旧破损,看得出岁月的剥蚀和这里的自然,也有稍新的竹楼,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中,少女般宁静怡然。
穿着那件有着亲近感的傣族裙,我和玉棒照了在橄榄坝的第一张像。也不知怎么的,我本来想着独自游荡,但遇到玉棒我觉得是缘分。
前面的寨子比较大,叫曼春满,因为林木繁盛,又称花园寨。寨里有个古佛寺,叫曼春满,金碧辉煌中,有着一种不被打扰的安宁。凤尾竹下,尖尖的庙顶,红砖灰瓦,彩绘复杂、色彩浓艳,一派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这个佛寺有着1400多年历史,是西双版纳众多佛寺中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我对宗教没什么研究,还是仔细地看了一下上面的文字。原来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源远流传中,很早便有烧符咒蜡来求佛祖消除疾苦灾难的说法。这个宗教传统在东南亚地区仍很流行。如果病魔缠身,行事不如愿,生意不兴隆,可以在佛祖前烧罐有符咒的蜡烛,祈求心愿得遂。符咒蜡由出家僧人用蜂巢、蜡及写有吉语的符咒制成,分为祛灾蜂蜡、财运蜂蜡、人运蜂蜡。
大面积的桔红色出现在我的左前方。披着袈裟的小僧人正在往绳子上晾晒布单,出家人比起同年龄孩子要自立的多了。
脱掉鞋子,进入佛门,里面主要展示的是赕佛、颂经、拜佛等佛教文化活动。我更喜欢典型的缅寺寺庙建筑,喜欢那上面油彩的精致与斑斓,以及尖顶上的玲珑佛标,一遇风吹,就发出叮叮当当的悦耳之声。
玉棒不声不响地跟在我的身后,偶尔会在我的导演下摁下快门。“真是漂亮!”听得出玉棒的自豪。我回头很注意地又一次打量了一下玉棒,这个傣族中年妇女,是傣族园和这个时代发展最合拍的见证人,是这里的真正主人。
我和玉棒最后是在澜沧江边告别的,那是在去过泼水广场之后。她的影子最终淡出我的视线,却在我的记忆胶片中,一片槟榔和芒果树,以及佛塔寺构成的傣族风俗画面中定格,纯朴、善良、勤劳。
而现在,我要紧拉玉棒的手,走向激动人心的泼水广场,以及前面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我预期的每一个地方。
亲历“泼水节”
泼水表演的大型露天剧场没有人影,咦?纳闷间,瞥见三三两两的人走进一旁的演出剧场。等我和玉棒赶过去时,里面的看台上已经座无虚席,估计有一两千人,三个小时前还人影稀落哪,怎么这会儿冒出这么多人?!我干脆就不找座位,拎着相机往前台蹭,不蹭就没有好机会拍照片。
台上翩翩起舞,镜头里是一水水靓丽年轻的容颜,鲜艳的傣族裙将她们发育很好的身材包裹的摇曳生姿,一招一式,一笑一颦都流泻着青春妩媚。坐在贵宾座的看客基本都是男士。目不转睛,心无旁骛,我猜是被这异族风情的浪漫给迷住了。
节目中间嘎然而止,全体女演员,不对,这里叫小卜哨,站到观众席前,接受客人的评判。“如果你认为哪个小卜哨最符合你心中美丽的傣族美女标准,你就给她戴上香包,投她一票……”场上呼啦一下子就骚动起来,举着香包架子的女孩前后挤满了掏钱的游客,10元一个,我看了一下多半是男士。一大排的小卜哨中,刚才还都在仰着下巴,挺着背的,一会儿又变了姿势,原来,香包只集中地挂在了几个形象更突出的小卜哨的脖子上……
不由自主地我就笑了,又是一场选秀,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到处都是美女经济。下辈子,如若不美,就不要出生了,省得落寞……打住,话扯远啦。
婀娜犹如舞蹈演员,多情犹如画中的美女,这些是人们想象中的傣家少女,想象的根源在于口口相传的误读。光阴荏苒,时代更迭,一切都在变换着模样,小卜哨们亦非昔日可以随意观赏,而早已进入商业时代。她们婀娜依然,美丽依旧,柔美窈窕,一副生动青春的面孔,如果你误读了她们的多情,那就免不了要受伤害,因为多情只是别人的一厢情愿,只有在她们走下台,走到人群中表演时,才会偶尔捕捉到那带点多情的眼神,而那也只是职业的需要。
来之前,还听说傣族保留着傣女出浴的风俗,如果要看到原始一些的,那就要凭每个人各自的运气了。
橄榄坝最宽阔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泼水广场。这里有一个口号叫做“天天欢度泼水节”,如果没机会赶上每年一次的泼水节,那就一定要到这里来领略一番,且决不失约。
傣族人把水视为神圣之水、圣洁之水和爱情之水。昆明民族村和景洪的几处街道上我曾见到一个个水亭。水亭桌上通常摆放着一或两个水罐,里面盛满了净水。起初我还不知何用?后来请教当地人,傣家人就是让你随时随地洗手,与水相亲啊。
剧场的人迅速散尽,人流汇向广场中心,高台上的大象一身白色装扮,宽厚的脊背上驮着缅式建筑风格的尖顶,民俗风情不言而喻。很多游人换上了傣族青年男女的民族服装,隆重得过节一般。大喇叭响起来,音乐欢快地在空中回荡,一场大型泼水表演即刻开始。
我把背包塞到玉棒手里就冲进更衣室,换上玫瑰粉色的沙质筒裙。以我多年嗜好游泳的经验,我那套黄色的筒裙,落到水里,很容易现形,还是含蓄点好。
出来时,主持人岩(发ai音)仔已拉开架势,准备主持了。几个身着金色皇冠服饰的女孩子走过来,十分耀目。“想合影的10元一次”,穿便装的一个女子小声地说,看出来,她就是给这些女孩子做经纪的。“玉棒,快拍!”我站在她们身后,双手并拢,放在胸前,众目睽睽。
趁着演出还在等待,我拽起玉棒走出一层又一层的人圈。柔软的草地上,坐着一群蓝衣白纱的女孩子,全都梳着一丝不乱的发髻,脸上涂着通透的粉底……原来是舞台上演出的小卜哨,也在等候泼水活动的鸣锣开始。
“真泼啊?”我问。“当然啦,泼水节泼出的水是祝福的水,吉祥的水,没有人会因为水泼湿了衣服而生气,只会感到幸运和高兴。”傣族人认为,人们走乡串寨,相互泼水,实际等于彼此之间祝福致意,泼你是看得起你,你若成了落汤鸡,那就该向你道喜了……
“少多哩(傣族对漂亮女子的称呼)”,几分钟前认识的小卜哨拉着长声叫我,我赶紧跑回人群,挤进最里层,还没站稳,隆重的泼水节目就开始了。
巨大的水柱从广场中央喷洒出来,刚才还是干燥的地上,瞬间水流成河。无数的小盆子,舀下去,泼向天空,形成水浪风涌的茫茫水雾,伴随着追逐、嬉闹的声音,水浪越加高涨,此起彼伏,最后形成一个个水帘,以至尺寸间看不清对方的眉眼。
刚开始还找好了目标,多半是那些假扮毛多哩(傣族人对帅哥的叫法)的游客,泼起来后就晕头转向,不知南北,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功了。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体,当有力量给与推动时,能量是巨大的,譬如发电。
显然是被泼蒙了,我无法站立,因为我成了周围人“攻击”的中心,几乎要坐到水里……找了一个空隙逃将出来,定了定神,这才发现,我已经被浇得七零八落,而里面形势正酣,越发激情四射,情绪高涨起来……
最幸福的时刻是你可以自由释放,而又不受约束。
澜沧江边惜别
两个冰激凌,我和玉棒人手一个,大呼小叫,搞得我口干舌燥。显然这个傣族妇女也被我的热情大大地激发,开心让她的脸上绽放了神采,而我则低头一张一张过相片,看看镜头中的我什么滑稽样?
继续串寨。那颗塔包树太吸引我了,还有满地垂落的菩提树的果实――黑色的小硬核。
云南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丰沛,植物易于生长,竟然出现塔里长树,树里生塔的奇观。种子不知道是风吹来还是鸟儿衔来的,落在了塔身内,在塔身的缝隙中慢慢生长,经年累月,终于扎根于土地,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塔包树或者树包塔奇观。当地人以此比拟相爱至深的男女,相依相拥,爱情绵长。
玉棒说,景谷县城一座寺庙内塔包树、树包塔两种奇观并存,真是令人拍案叫奇。塔包树附近有一眼水井。比较新,井口两边各立着一个门神,看山去更像是一个艺术作品,图案花纹蕴含宗教色彩。
眼前一条小道延伸很远,两边是茂密的绿色植物,看不到边。“小道尽头是澜沧江”,玉棒说。“哦,附近还有什么可看的?最后去澜沧江……”“勐罕曼听佛塔寺。”
红色与金色的尖顶围墙,红的底儿,金的大象、孔雀羽毛和眼状花纹图案,构成佛塔寺的主体,围绕着寺中心洁白素裹的白塔,祥和而安宁,素雅而夺目的气质,令人遐想。
佛寺的一侧还在施工,没有更多停留。
我见到了孔雀。敢肯定那是雄孔雀。因为有约140厘米长的身体,腹部和头顶那簇直立的羽冠皆为翠蓝色,那般饱满。背部有紫铜色光泽,尾部延抻伸展为屏,竟达1米多以上,众多的,大图案的眼状斑由紫色、蓝色、黄色和红色构成,在羽屏撑满的时候,艳丽夺目,慑人心魄。如果是雌的,绝无此视觉效果。
在这里见到孔雀并不奇怪,橄榄坝的别名就是“绿孔雀尾巴”,见不到反倒是奇怪了。孔雀羽毛,因其美丽,历来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清代时,以其与褐马鸡尾羽配合制成“花翎”,以翎眼多寡区别官阶等级。孔雀的行止动作,宛若舞姿,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孔雀舞”……《云南印象》的创始人杨丽萍,就是因了孔雀舞而走向世界……后来,我索性就抱了一只在怀里,摩挲起它斑斓如锦缎似的羽毛,有一点点陶醉。
从一个伸向江边的路口下去,踏过碎石路面,开阔的江面一览无余,远处一个小码头有人影和船影在动,落日晚霞挂在江水的尽头,金红灿烂。清风微拂,吹起我轻柔的蓝纱,仿佛蝴蝶的翅膀在翩翩起舞。美丽的西双版纳,自由美好,与我的向往吻合,一切都会化作精灵,融入血液,渗进骨髓,孕育绽放。
西双版纳气候炎热、潮湿,居民喜食酸、辣,所以脸上青春痘常驻是常事。为了那些很酷的味道,“青春”一次又如何?
吃在西双版纳
特色水果
芒果 芒果肉质肥厚、甜美,有“水果之王”的美称。外地人只知品尝成熟时的甜美,殊不知芒果还有另类吃法。每年四、五月份,当芒果长到拳头大小,此时味道除了酸还是酸,把皮剥了,切成长条,蘸盐和辣椒粉吃。吃的人只觉得满口都是又酸又脆又辣又香,不住啧嘴。旁边不想吃的人也忍不住条件反射的直咽口水。
菠萝菠萝的吃法就多了。可以把皮剥了,直接吃;也可以蘸盐和辣椒吃,又甜又咸又辣,味道怪怪的。不想把菠萝当水果吃,也行,那就当菜吃吧。将菠萝去皮,切成薄片,倒进油锅里炒肉丝,起锅时洒上芜荽、葱叶,美其名曰“菠萝炒肉”。肉丝只能用猪肉,否则会破坏这道菜甜而鲜的味道。菠萝还可以当饭吃。把带皮的菠萝中间挖空了,放入紫米和水,蒸熟了就是甜又香的菠萝饭了。
芭蕉和菠萝一样,芭蕉不仅是水果,还可以当菜。把熟透的芭蕉去皮,切成长片,放入滚烫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起锅,在表层洒点淡淡的盐,名为“油炸芭蕉”。软黏的芭蕉经此油炸后,外面变成香脆,里面却还是原味,吃起来有种特别的感觉,象吃油炸冰淇淋。新鲜、熟透的芭蕉吃不完怎么办?切成片,晒成芭蕉干,看电视时当做零食吃。芭蕉干比新鲜芭蕉还要甜,又不似红薯干那样坚硬,是很好的零食。
竹筒煮汤
竹筒煮汤是哈尼族食品中特色最鲜明的菜肴,以竹筒为锅,可者鲜菜汤、鸡汤、猪蹄汤等。烹制时,砍下一节节的新鲜龙竹,略加涮洗,将备煮的鸡或猪蹄装入竹筒,加汤在火塘上煮熬至可以食用时,加油、盐、味精调味后,倒入装有葱花、芫荽的器具内食用。
香茅草烤鸡
把宰好的鸡洗净,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后把肉剔下来,用舂盐棒捶软,捶碎。把预先切好、拌拢的葱、蒜、芫荽、青辣椒、盐等拌合在一起,捏成拳头大的一坨,用洗净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夹起来,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后,再抹上猪油继续烘烤几分钟,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这种菜肴香辣可口,味道鲜美,颇受欢迎。
油炸青苔
青苔傣语称为“改”和“捣”,它是从江河里捞出来洗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的食用品。油炸青苔傣语称为“改英”,它的做法是:先将青苔压成薄饼,撒上细姜片、盐、水调成姜汤,晒干后而成干青苔片。待食用时,用剪刀把干青苔片剪成巴掌大的小块,丢进油锅里煎黄就可以捞出,当作餐桌上的一道菜食用。油炸青苔既香脆,又有海味,是别具一格的傣族风味菜。
卵石鲜鱼汤
是布朗族的特色菜,鱼汤鲜美味甜,而且具有烧石的干香味。制作时,将河中卵石取来放到火塘中烧红,又将烧红的卵石一个接一个地放入盛有清水和鲜鱼的锅内,直至使水沸腾,然后又将烧红的盐块放入,鲜鱼汤便烧成了。
黄蚂蚁蛋
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蚁巢用树叶牵连成圆球形。黄蚂蚁蛋食用法有3种。凉拌:蚂蚁蛋用开水烫过和烧熟的蕃匣、葱、蒜、香菜、辣椒剁碎食用;蒸食:蚂蚁蛋和葱、姜、蒜、青辣椒拌匀后,用芭蕉叶包好蒸熟食用;烧汤:用蕃茄、香菜和蚂蚁蛋一起煮10分钟即可。是当地人喜爱的名菜。
西双版纳十看
一看生态
在西双版纳,每当夜晚起雾时,大地便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直到次日中午雾才渐渐消散。浓雾过处,水滴凝聚在叶片表面,慢慢地滴淌到下层的叶片,只听得静悄悄的林中不时传来“滴滴嗒嗒”的落水声,十分美妙。各民族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了这一迷人的生态奇观。
二看雨林
西双版纳800万亩热带雨林,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它根藤交错,繁花似锦,野果累累,山菜茂盛。独特、优裕的生存条件,产生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符合人类发展趋势的生态保护观念,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三看贝叶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让西双版纳傣族与贝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高僧布塔果沙厅首次把文字刻在贝叶上,至今近两千年了。在漫长的历史中,贝叶像一叶神舟,驮载着傣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记述经文、历史、政治、制度等,形成了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贝叶文化”。
四看歌舞
西双版纳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歌舞丰富多彩,培养出了刀美兰、杨丽萍等著名舞蹈家。傣族的音乐悦耳动听,除了为舞蹈伴奏外,常与诗歌相结合。雕刻、绘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 佛塔和佛寺随处可见。傣族民居──竹楼,是我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表示勇敢、美观,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
五看村落
走入傣家,仿佛是到了另一个时空,游人不禁陡生隔世之感。傣家竹楼造型美观,简朴而又不失雅致,且有冬暖夏凉和防潮防震的特点。宽敞的庭院洁净、舒适。院落子里种满了各种热带四时果树,爱美的傣家人还广种奇花异草,各种花草奇斗妍,竟放芬芳,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到傣家竹楼上作客,傣家人一整套待客礼仪令人产生由衷的感动和许多感想。
六看节庆
西双版纳节庆很多,最著名的当然是傣族的“泼水节”。泼水广场上,身着五颜六色的民族盛装,头发梳理得干干净净的傣族姑娘们天仙下凡般地款款走来,景洪这个边陲小城刹那间变成了一片人间仙境。广场上到处都是你追我赶相互泼水的人群,就连小巷里也挤满了水战的人。老的少的大的小的,一人一只小桶或是一个盆子,见了人就泼水,到处都是惊呼声与欢笑声。
七看饮食
西双版纳饮食风味独特,有糯米及糯米制品、竹子及竹笋制作的食品、剁生白旺与喃咪、独具匠心的烧烤、丰富的热带亚热带雨林野菜、绿叶包蒸与特色煮品、鲜花菜肴与昆虫美味。在加工工艺上别具一格,以“剁”、“腌”、“舂”、“包”为主。烹饪方法主要是“烤”、“蒸”、“煮”、“炸”。味觉上以咸、酸、辣、香、苦为主。西双版纳具有热情好客的饮食礼仪传统和文明卫生的良好饮食习惯。
八看服饰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服饰自然天成,用色大胆,色彩丰富,纹样新颖。“孔雀吉祥”的傣族服饰简洁大方、实用美丽。“神话满身”的哈尼族服饰,特色鲜明。“鲜花为媒”的布朗族服饰,式样古朴。美丽独特的基诺族服饰,做工考究。色彩鲜艳的拉祜族服饰,非常适应山区生活。“盘瓠裔胄”的瑶族服饰,更是别具一格。
九看民间手工艺
西双版纳民间手工艺,主要有傣锦、银饰品、黑陶、竹藤篾工艺编织品、牛角制品、哈尼族乐器、拉祜族芦笙、缅玉珠宝、木雕、竹雕等。工艺品做工精细,质量上乘,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十看普洱茶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种植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有众多的古茶树,有的树龄达1700余岁。有六大古茶山,三个古茶庄,一条茶马古道贯连内地。普洱茶含有150余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延年、消脂、美容的神奇功效。普洱名茶主要有普洱贡茶、勐海肾茶、大益牌普洱茶、竹筒茶等。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